黑豆
,民間多稱黑小豆和馬科豆,其味甘性平,為清涼性滋補強壯藥,日常生活中以黑豆為食品者亦有多種,營養(yǎng)豐富。黑豆具有祛風(fēng)除熱、調(diào)中下氣黑豆的調(diào)補服法有兩種
明太醫(yī)劉俗德《增補內(nèi)經(jīng)拾遺方論》載“煮料豆藥方:老人服之能烏須黑發(fā),固齒明目
另一種是單服法
單方驗方舉例如下:
盜汗 黑豆、浮小麥各30克
頭昏畏明 以黑豆30克
腰痛 黑豆30克
月經(jīng)不調(diào) 黑豆30克,蘇木15克
筋骨痹痛 黑豆30克
嬰兒濕疹 黑豆油30毫升
燙傷 黑豆250克
1 黑豆豆?jié){取適量黑豆放入豆?jié){機中加水做成豆?jié){是一種最營養(yǎng)而又簡便的吃法
2 黑豆紫米粥材料:紫米75克
調(diào)料:白糖5克
做法:黑豆、紫米洗凈
功效:不僅黑豆健腎
、益氣、補虛,紫米也是一種益腎食品 ,兩者合食自然是最為補腎的吃法之一。
3 黑豆豬肚湯功效:補虛損
、健脾胃。材料:黑豆
做法:將黑豆
4 黑豆米酒湯材料:黑豆60克
做法:黑豆洗凈
功效:黑豆蛋酒湯對此有輔助治療的效果
,黑豆性平味甘,入脾、腎經(jīng),有補腎生血的作用;雞蛋補虛,與米酒合用,則有溫陽祛寒、補血通經(jīng)的功效。
【性味】性味:甘、溫
、無毒。【歸經(jīng)】入心、脾
、腎。【功效】補腎滋陰,補血明目
,除濕利水。【主治】腎虛腰疼
,血虛目暗,腹脹水腫,腳氣。【食療方】
(1)法制黑豆
[配方]熟地、山萸肉
、補骨脂、當(dāng)歸、茯苓[操作]以上中藥水煎四次去渣
,藥汁混合,加入黑豆、食鹽,浸泡至黑豆發(fā)脹,然后小火熬至藥汁干涸,曬干黑豆裝瓶備用,每次服食10~15克。[療效]有補腎益精
,強筋壯骨功效,適用于身體瘦弱,神經(jīng)衰弱,尿頻遺精,腰酸腿疼,筋骨無力等癥。(2)黑豆元肉大棗湯
[配方]黑豆50克,大棗50克
,元肉(龍眼肉)15克。[操作]上料水三碗同煎至一碗
,早晚兩次服用。[療效]有健脾補腎,補心氣
(3)黑豆腐皮湯
[配方]黑豆50克,豆腐皮50克
[操作]上料同煮湯,加適量油
[療效]有滋養(yǎng)補虛、止汗功效,可治自汗過多及陰虛盜汗等癥
(4)益母草黑豆糖水
[配方]益母草30~50克,黑豆60克
[操作]益母草水煎取汁
[療效]有活血,祛瘀
、調(diào)經(jīng)作用,可治婦女閉經(jīng)。(5)黑豆狗肉煲
[配方]狗肉500克
[操作]煮至爛熟食
[療效]治年老或腎虛耳聾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1237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上一篇:
養(yǎng)生絮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