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把救命鑰匙:速效救心丸。
當心梗即將發(fā)作的時候立馬服用速效救心丸,轉危為安。速效救心丸的藥方非常簡單,有兩味藥:川芎與冰片。川芎的藥性《本草綱目》說得非常簡明扼要,把它的通竄性概括得不差分毫:川芎為血中之氣藥,上達巔頂,下通血海,中開郁結,旁達四肢。
上達巔頂,就是說川芎藥性能夠迅速走到頭面部,能夠搞定淤血寒凝導致的頭痛,遷延不愈的頭痛,尤其是那種受寒就加劇的頭痛,痛處不移,必須要用到川芎;下通血海,這個血海就是子宮,也就是說川芎能夠快速走到子宮,能夠破除子宮的瘀血,搞定子宮肌瘤、痛經(jīng)等婦科疾??;中開郁結,就是說川芎能夠迅速走到胸部,抵達心臟,把心臟的瘀血化掉,疏通血管,讓新的氣血迅速流入心臟,大大改善心絞痛;旁達四肢,就是說川芎能夠迅速走到四肢,把四肢的淤血化掉,搞定四肢的酸麻冷痛,比如中老年人的足跟痛。
川芎的作用已經(jīng)夠神速了,但是要想速效救心,搞定十分危機的急性心梗,還不夠,還需要借助冰片這個東風。冰片,是啥東東?可不是冰箱里面的冰塊。這里的冰片也是一種中藥哦,而且是一種香料,是從右旋龍腦樹提煉出來的一種物質(zhì)。冰片在這里起到什么作用呢?濃縮成四個字:通竅醒神!這正是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關鍵,心梗、中風都少不了冰片。冰片可以是藥引子,它的藥性比川芎還快還猛,如果說川芎是千里馬的速度,那冰片就是獵豹的速度,它能夠迅速把藥性帶到全身。川芎本來就已經(jīng)很快了,有了冰片的協(xié)助,川芎簡直就是如虎添翼啊,飛一般的感覺有木有。藥性抵達心臟之后,冰片再用其獨特的香味把失散的心神叫醒,心神回歸,人就蘇醒過來了。
第二把救命鑰匙,即將要中風的時候,腦溢血昏迷不醒的時候,安宮牛黃丸可以力挽狂瀾
安宮牛黃丸的組方:牛黃、麝香、水牛角濃縮粉、珍珠、黃連、黃芩、梔子、郁金、朱砂、雄黃、冰片 這個方子有三組藥,第一組藥重點打擊病邪,清熱解毒,以牛黃為核心。牛黃是啥?就是牛膽中的結石。我們知道動物的膽汁是非??嗟?,極苦之藥必大寒,大寒就可以治療大熱。所以這個牛黃是苦寒之品,能夠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心包里面的熱毒清理出去,這個時候不快不行,每一秒都非常關鍵。
不過在中風這種急癥重病面前,單靠牛黃一個人單打獨斗是不行的,于是牛黃叫來黃連、黃芩、梔子來幫忙,它們一個一個都是清熱的高手啊,而且藥性都走心包。有了這些兄弟幫忙,心包里面的熱只能望風而逃了。
第二組藥是開竅的藥。為什么要開竅呢?中風就是七竅不通了嘛!所以中醫(yī)叫做閉癥。我們的眼睛、耳朵、嘴巴、鼻子都是竅門,很多中風患者會出現(xiàn)口眼歪斜,說話不利索,這些都是竅門不利,還有的會出現(xiàn)大小便不通,也是竅門不利。所以我們必須把這個竅門打開,讓氣血上去,去滋潤這些竅門。用什么藥來開竅呢?
記住四個字:芳香開竅!但是,不能用一般的芳香之藥,要用極香極香的藥,這樣才快,因為這是救急。極香的藥中最好的莫過于麝香。麝香的味道濃得有的人都受不了。但就是麝香這股濃烈的香味可以打開竅門,讓心神醒過來。當然,麝香也不是單打獨斗的,它還叫來了郁金、冰片來幫忙。郁金與冰片都是芳香開竅的藥,有了郁金與冰片的鼎力相助,這個麝香就如虎添翼,很快就把心神喚醒過來。
心神醒來后還必須做一件事,必須要安撫它,穩(wěn)住它,不然它還要匆匆忙忙逃走的。于是就有了第三組藥:鎮(zhèn)驚安神。很多中風患者會出現(xiàn)神志不清,說胡話、驚恐不安等癥狀,這就是心神不寧的表現(xiàn),所以我們要鎮(zhèn)驚安神。鎮(zhèn)驚安神用什么藥呢?吳鞠通一共用了四員猛將啊,朱砂、雄黃、珍珠、水牛角。這個朱砂與雄黃都是礦物質(zhì)藥,一般礦物質(zhì)藥都有重鎮(zhèn)的作用,因為它們的質(zhì)地都很堅硬沉重,藥性都往下走,能夠收澀能夠把神魄收攝住。珍珠其實也類似一種礦物質(zhì),水牛角,以前叫犀牛角,除了鎮(zhèn)驚安神,還有化痰的作用,是一味咸寒的藥。通過方子我們明確了解到,這個方子用的都是猛藥,都是大苦大寒之藥,所以安宮牛黃丸治療的中風一定要是熱癥中風,絕對不能是寒癥中風。
第三把救命鑰匙,心力衰竭已達病危醫(yī)院放棄治療時,可以大膽用李可老中醫(yī)的破格救心湯。
破格救心湯,方子如下:炮附子30克,干姜60克,炙甘草60克,高麗參10克,山萸肉60克,生龍骨牡蠣粉、活磁石粉各30克,麝香0.5克(不需要煎藥,沖服)。這個方子囊括了中藥當中三大起死回生的神奇本草。第一大起死回生的神奇本草就是附子。附子是大毒之藥,大毒之藥能夠治療大病,用對了就是神藥仙藥。
附子是扶陽第一藥,驅(qū)寒第一藥,強壯心臟第一藥,附子的最神奇的功效就是回陽救逆。當一個人身體受到大寒侵襲,陽氣耗盡的時候,只有附子才能扭轉乾坤,迅速祛除身體里面的陰寒,讓人恢復溫暖生機。尤其是心力衰竭的病人,對別人來說附子是毒藥,對心力衰竭奄奄一息的病人來說卻是救命良藥,這樣的病人特別享受附子的恩惠,沒有一點中毒的感覺。破格救心湯第二大起死回生的神奇本草就是人參。
什么樣的情況用人參起死回生呢?當然是大虛之人。就是當一個人極度虛弱,全身無力,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了,馬上就要死去的時候,這個時候就用人參來回元救逆。回元就是讓元氣返回來,回到病人的身體。附子是回陽救逆,就是讓陽氣返回來。比如一個人極度勞累出現(xiàn)元氣散盡的時候,再比如一個人經(jīng)過化療身體極度虛弱的時候,就可以用人參來力挽狂瀾。破格救心湯第三大起死回生神奇的本草是山萸肉。
山萸肉治療什么樣的重癥呢?就是當一個人出現(xiàn)大汗淋漓,不是普通的汗,是暴汗,就像突然山洪暴發(fā)一樣的大汗,汗屬陰,這種大汗會瞬間把人體的陰消耗殆盡,陽氣沒了會死,陰氣沒了也會死,這個時候救人于水火之中,力挽狂瀾的山萸肉就可以派上用場了。破格救心湯后面還用了三味重鎮(zhèn)收攝的藥,龍骨牡蠣以及磁石粉。
龍骨牡蠣都是礦物質(zhì)藥,礦物質(zhì)藥質(zhì)地都很重,所以有一種鎮(zhèn)壓收攝的作用,可以把元氣收攝住,不讓它耗散。磁石也是一樣,就是可以吸鐵的磁石,它的吸附力超強,可以把精氣吸住。磁石還有一個作用,它可以讓陰陽二氣緊緊擁抱在一起,我們知道,陰陽離決,精神乃絕。也就是說陰陽如果分離了,人就要死去。
第四把救命鑰匙,急性腸梗阻如果不救治會奪去性命,危機時刻用張仲景的大承氣湯來救命。
大承氣湯方子很簡單:大黃(12克) 厚樸(15克) 枳實(12克) 芒硝(9克) 大承氣湯是張仲景治療便秘最猛的一個方子了,所以能夠治療急性腸梗阻。大黃苦寒,藥力很猛,是一位走而不守的將軍,能夠?qū)⒍氯谀c道的垃圾統(tǒng)統(tǒng)清理出去。
這個芒硝呢則是大黃的幫手,芒硝也是咸的,寒的,咸能夠軟堅散結,也就是說芒硝先把干硬的大便變軟了,然后大黃再發(fā)力,大吼一聲,力拔山兮氣蓋世,一招降龍十八掌發(fā)出,頃刻之間你的宿便就排山倒海般涌出來啦。這個枳實可以通利九竅,它可以破氣理氣,有一股強大的推動力,這股力量是往下走的,所以能夠協(xié)助大黃把宿便排出去。厚樸,協(xié)助枳實更好更快地破掉郁結在腸道的邪氣,如果氣不往下走,老堵在腸道,大便自然下不來。
第五把救命鑰匙,當出現(xiàn)中暑或者高燒四十度持續(xù)不退時會危及生命,用張仲景的白虎湯來救命。
白虎湯的方子:石膏80克、知母30克、甘草10克、粳米40克 這個方子之所以威力無比,最主要的就是重用石膏,石膏是這個方子的靈魂,它雖不像大黃那樣冷酷無情,但石膏身上那股寒涼之性熱邪見了還是會望風而逃的。石膏有一股辛涼之性,辛涼的東西就可以解表熱,這個類似薄荷。所以石膏不僅能夠清里熱,還可以解表熱。
中了陽暑不就是既有表熱又有里熱嘛。知母在這里是配合石膏的,是給石膏打下手的。知母是一味微苦微寒的藥,也是清熱的,不同的是知母還有滋陰的作用。用上知母,就等于給你干裂的嘴唇涂上了唇膏一樣。石膏配知母,有行云施雨之妙,就好比久旱逢甘霖啊。甘草,直接給脾胃補充津液的。比較特殊的一點是,白虎湯用了粳米,為什么要用粳米一起煎藥呢?因為要滋陰,要補充津液,也要補充正氣。
因為陽暑傷陰啊,津液都耗光了,就像龜裂的土地一樣,所以要補充津液,這個大米煮出來的湯最能補充津液了。白虎,西方之猛獸也,有一股凜冽的肅殺之氣,白虎湯就好比猛虎下山,勢如破竹,把身體的熱邪全部清理掉了。
第六把救命鑰匙,急性闌尾炎來勢洶洶,如洪水猛獸,同樣會危及生命,千鈞一發(fā)之際,用大黃牡丹湯來救命。
附:中醫(yī)急救法匯總
心臟點(又名反勞宮穴)
[穴位] 中指背掌骨與無名指背掌骨溝中間是穴。
[主治]一切初發(fā)的心臟病之整治調(diào)適,心律不整,心悸亢進,心臟停止,心臟衰弱,冠心癥,心臟擴大,狹心癥。
[方法]指甲切壓用力慢慢加強特效。如遇有高血壓刺激會引起血壓上升,病人感到不適或頭腦昏眩,可停止切壓足心穴使之降壓。待血壓下降,頭腦清醒再切心臟點。
曾有年約十九歲少女,暈倒不省人事,呼吸停止,手脈停止,雙目緊閉,面色慘白,心脈停止,心臟停止跳動,足已涼,心口尚有余溫,當即切壓[人中穴]馬上移手切壓[心臟點——反勞宮穴]及[神門穴],人很快就清醒了。
張步桃中醫(yī)師 [小病不求人]
在突然休克的緊急狀況時,可試用下列方法急救:
1、刺激鼻唇之間的[人中],此穴位于顏面神經(jīng)與三*神經(jīng)的交會處,有助于患者的蘇醒。此即民間所謂的[掐人中],即是用指尖輕輕按,刺人中部位。
2、用力掐中指指溝的[中沖穴](左手效果較好),若感覺自己有暈眩的現(xiàn)象,即可請他人帶為掐壓。
3、壓位于膝下的[足三里穴],亦可幫助休克者蘇醒。
董延齡中醫(yī)師 〔中醫(yī)臨床心法-雜病診治經(jīng)驗談〕
1、“狠掐臂前大筋急救法”
高舉患者大臂(男左女右)尋取臂前大筋,一手舉臂,以另手拇食指二指掐起患者臂前大筋,旋掐旋放,連續(xù)三次,五次或七次,患者若為心因性之休克,多可迅即復蘇,此方用于暈針所致之休克,亦甚有效。
2、另一法為指掐人中。
其法為醫(yī)者以拇指甲尖,按掐患者人中穴,以適當?shù)牧α堪雌B續(xù)數(shù)次,若為腦因性休克,多可收立竿見影之效。但需注意,這種方法只是在來不及送醫(yī)時的權宜之計,可收暫時的緩解之效,若能來得及送醫(yī),仍以送醫(yī)處理為宜。
中風急救方法
【本文僅供參考】
患了中風,腦部的微血管,會慢慢的破裂,遇到這種情形,千萬別慌,患者無論在什么地方(不管是浴室、臥房或客廳),千萬不能搬動他。因為,【如果移動,會加速微血管的破裂】
要先原地把患者扶起坐穩(wěn)止防止再摔倒,這時開始(放血)。
家中如有專為注射用的針當然最好,如果沒有,就拿縫衣用的銅針或是大頭針,用火燒一下消毒,就在患者的十個手指尖(沒有固定穴道大約距離手指甲一分之處)上去刺,要刺出血來(萬一血不出來,可用手擠),等十個手指頭都流出血來(每指一滴),大約幾分鐘之后,患者就自然清醒了。
如果嘴也歪了,就拉他的耳朵,把耳朵拉紅,在兩耳的耳垂的部位各刺兩針,也各流血兩滴,幾分鐘以后,嘴就恢復原狀了。等患者一切恢復正常感覺沒有異狀時再送醫(yī),就一定可以轉危為安,否則,若是急著抬上救護車送醫(yī),經(jīng)一路的顛跛震動,恐怕還沒到醫(yī)院,他腦部微血管差不多已經(jīng)都破裂了。萬一能夠吉人天相保全老命,能像孫院長,容得勉強行動,那要靠祖上的陰德了。
放血救命法,是住在新竹的中醫(yī)師夏伯挺先生告訴我的。且是經(jīng)自己親身實驗。敢說百分之百有效。
大概是民國68年我在臺中逢甲學院任教,有天上午,我正在上課,一位老師跑到我的教室上氣不接下氣的說:劉老師快來,主任中風了;我立刻跑到三樓,看到陳幅添主任,氣色不正,語意模糊,嘴也歪了,很明顯是中風了。立即請工讀生到校門外的西藥房,買來一支注射用的針頭,就在陳主任十個手指頭上直刺。等十個手指尖兒都見血了(豆粒似的一滴),大約幾分鐘以后,陳主任的氣色就變過來了,兩眼也有神了,只有嘴還歪著,我就拉搓他的耳朵,使之充血,等把耳朵拉紅,就在左右耳垂之處,各刺兩針,兩耳垂都流出兩滴血來,奇跡出現(xiàn)了,大約不到三五分鐘,他的嘴形,恢復正常了,說話也清清楚楚了。讓他靜坐一陣子,喝了一杯熱茶,才扶他下樓,開車送到惠華醫(yī)院,打一罐點滴,休息了一夜,第二天就出院回學校上課了。一切照常工作,毫無后遺癥。
反觀一般腦中風患者,都是送醫(yī)院治療時,經(jīng)過一路震蕩血管急速破裂,以致多數(shù)患者一病不起,所以腦中風,在死因排行榜上高居第二位,其最幸運者,也僅能保住老命,而落得終身殘廢。這是一個可怕的病癥。如果大家都能記住這(放血救命)的方法,立刻如法施救,在短短時間即能起死回生,而且保證百分之百的正常。
民間急救點穴法
一、昏迷:突然昏迷,人事不省,顏面蒼白,四肢軟癱。
1、點穴手法
(1)捏人中:用姆指尖深陷人中穴。
(2)揉內(nèi)外關:用姆指、食指對揉內(nèi)、外關穴,并用力于上。
(3)推大陵:用姆指推行大陵穴至曲澤穴。
(4)擦手足心:術者用掌側迅速的摩擦手心、足心。以皮膚熱為度。
(5)按百會:用指點按百會穴,可長按1~3分鐘。
2、急救選用穴:少商、少澤、大椎、足三里、隱白、三陰交、至陰。
二、中暑:因外界高熱,人體內(nèi)臟陰氣虛脫而造成中暑。癥見頭暈、頭痛、惡心嘔吐、身軟無力,嚴重者昏迷不醒。
1、點穴手法
(1)掐十宣:用手指尖深掐十宣穴。
(2)堆大椎:用手迅速由上往下擦大椎穴處,以膚熱燙為度。
(3)拍心窩:用手動沾冷水或白酒,拍打心窩處。
(4)揉五心:用手治指揉動手心、足心、背心處,以膚熱潤為度。
(5)捏腳址:用手掌一把握住腳趾,進行有節(jié)奏的握捏。
(6)按太陽:用兩姆指按太陽穴。
(7)拿眉輪:用姆、食指對拿眼匡眉輪。
2、急救選用穴:人中、印堂、百會、風池、承漿、合谷足三里、涌泉、丹田、中皖、內(nèi)關、外關、肩井、少商。
三、誤死:誤死都見于平日無病者,突然在坐、臥或行走時倒地昏死,也可因七情過度,突然昏死。
1、點穴手法
(1)掐舌柱、鼻柱:用手指尖掐口中舌柱和鼻柱,如有驚動則可救。
(2)捏耳尖:用食指提捏耳尖。
(3)通任督:用食中指分別點壓在人中、承漿穴上。兩穴分別通于督脈、仁脈。
由各種原因引起的外傷出血,癥見流血不止。其止血手法、選穴情況,根據(jù)部位,各不一樣。
1、點穴手法
(1)點穴法:上肢--大陵、曲池、中府、極泉。下肢--地機、血海、沖門。頭部--大迎、缺盆。
(2)壓迫法:上肢、下肢壓迫肘臂、大腿內(nèi)側;下肢--地機、血海、沖門。頭部按壓頸兩側。
2、急救選用穴:在出血處上方選用各種穴位按壓止血。
十四、急性腹痛:腹痛的原因很多,大致分為:傷寒腹痛、中暑腹痛、氣滯腹痛、蟲積腹痛、氣滯腹痛、蟲積腹痛、食積腹痛等。其疼痛癥狀各不一樣,但鎮(zhèn)痛安神手法大致相同。
1、點穴手法
(1)掐內(nèi)關、足三里、行間:用手指壓以上穴位。
(2)拿肩胛、腹肌:用手指拿提肩胛筋、腹部大筋。
(3)摩臍中:用手掌摩揉臍中,以膚熱為度。
(4)按天樞、中皖:用手指點兩穴。
(5)推脊椎:用兩姆指從大椎穴往下推行。反復多次。
2、急救選用穴:隱白、絕骨、三陰交、肩井、神闕、單田、三陽絡。
十五、急性腰痛:因內(nèi)挫扭傷,寒濕入腎所致。癥見腰痛難忍、屈伸困難、咳嗽痛劇。
1、點穴手法
(1)掐中渚、絕骨、委中、腰陽關:用手指深掐四穴。
(2)推督脈:用手指推動督脈,上下反復推動。
(3)摩帶脈:用手掌從腰上分摩帶脈。
(4)點按天樞、神闕:用手指點按天樞、神闕穴。
(5)捏手、腳指趾關節(jié):用手掌重捏手、足關節(jié)。
2、急救選用穴:風池、人中、百匯、膏盲、環(huán)跳、涌泉 、臍中、三陰交。
針灸在臨床急救中的應用
針灸不僅可以用于治療300多種常見病、多發(fā)病,而且具有可靠的急救作用?,F(xiàn)僅就本人資料所及和臨床之實踐經(jīng)驗,對常見危急病癥的針灸救治方法試述如下,僅供參考。
一、暈厥
本癥是由于一時性腦缺血、缺氧引起的短暫意識喪失。多為患者平素體質(zhì)虛弱,加之血管運動失調(diào)或神經(jīng)精神因素不穩(wěn)定而誘發(fā)。
取穴及治法:
發(fā)作時取穴:合谷、人中、百會、少商。
手法:先使病人取頭低足高位,同時注意保暖,維持呼吸道暢通。先針合谷、人中二穴,捻轉加提插,強刺激,不留針。隨后再針刺百會、少商,輕度捻轉,得氣后留針,間歇運針,直至完全清醒。
發(fā)作后取穴:百會、內(nèi)關、神關、足三里。
手法:上穴均用毫針捻轉補法施治,針時囑患者放松身心,意守丹田,自然呼吸。針入穴后,則結合呼吸補瀉,吸氣時意守丹田,呼氣時意守針下,如此7呼。一天一次,共治5次為一療程。
二、虛脫
多因體質(zhì)素虛,加之過度疲勞、大量出汗、劇烈腹瀉等原因而引起,臨床上以面色蒼白、汗出肢涼、脈微細為主癥。
取穴及治法:
足三里、內(nèi)關穴:毫針刺用捻轉補法。
神闕穴:用艾條隔鹽灸。
關元穴:用艾條直接雀啄灸。
病人頭低足高位,艾灸結合指針按壓法,針刺留針并間歇運針布氣催氣,以肢溫、汗收、脈起為度。針灸治療至吞咽功能完好時,及時給病人以熱飲。
三、癲癇
本病是一種間歇性、陣發(fā)性發(fā)作的神志失常的疾病。分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兩種,繼發(fā)性者,多繼發(fā)于腦膿腫、腦腫瘤等疾患,臨床尚屬少見。針灸治療適用于原發(fā)性癲癇。
根據(jù)臨床癥狀的不同,原發(fā)性癲癇一般有小發(fā)作與大發(fā)作兩種類型。小發(fā)作的癥狀常類似暈厥,發(fā)作時間短暫;大發(fā)作時,一般病人均是先突然尖叫一聲,繼而跌撲昏倒,口吐白沫,牙關緊閉,口唇及全身青紫,有的發(fā)作后即呈昏睡狀態(tài)。治療本病以解痙醒腦為急務。
取穴及治法:
取合谷、下關、百會、太沖、涌泉、腰奇穴。
先以筷子等物裹以布類塞入患者上、下牙齒之間,以免咬肌痙攣咬傷舌頭,隨即針刺合谷(雙)、下關穴強捻轉刺激。醫(yī)者意守針下,辨別氣感,根據(jù)針下之感,虛則補之,實則瀉之,持續(xù)捻針,促其清醒。清醒后再針百會、太沖、涌泉、腰奇四穴,醫(yī)者集中精力,意守針穴,囑患者意守針下,隨著運針而變換意守之穴,得氣后酌情留針,如此每周針治1~2次,直至病人面色紅潤,身體一般情況好轉后可暫停針。囑患者避免饑餓疲勞和不良精神刺激,以控制癲癇發(fā)作。
四、休克
本病以急性循環(huán)衰竭為主要病理改變,臨床上可見血壓下降、面色蒼白、皮膚濕冷、四肢厥逆等癥狀。常見于重度感染、中毒、嚴重創(chuàng)傷、大量出血、重度脫水、過敏等嚴重情況下,本病為一種危癥,很多危重疾病末期都常常出現(xiàn)休克。
搶救休克宜采取綜合措施。針灸可改善癥狀,故宜積極運用,以配合治療。一部分休克單用針灸救治也可收到良效。
取穴及治法:
取人中、涌泉、足三里、腎上腺(耳穴)、皮質(zhì)下(耳穴)。
先用毫針強刺激人中、涌泉二穴,留針30~60分鐘,并間歇運針。后再加針足三里穴,平補平瀉,分層尋氣,得氣每至,慎守勿失,留針30分鐘并間歇運針。可酌加直接灸法,此時可同時在耳穴腎上腺、皮質(zhì)下穴位埋針。針灸的同時積極進行其它急救措施。運用針灸急救休克,不僅可以配合其它方法提高救治效果,而且可以在血壓回升、病情好轉后,維持血壓,改善循環(huán),鞏固急救成果,防治病情反彈,直至取得搶救的最后成功。
五、昏迷
可由各種原因?qū)е麓竽X功能嚴重紊亂引起。臨床上以意識喪失、神志不清、呼之不應為主要特征。重度昏迷除僅維持呼吸及血液循環(huán)外,感覺、意識及各種反射均消失。較輕度的昏迷,吞咽、咳嗽、角膜及瞳孔反射等仍可存在?;杳猿0l(fā)生于各種疾病的重危階段(如腦血管意外、嚴重中毒等),所以,臨床急救昏迷時必須積極地治療原發(fā)病。針灸可醒腦開竅,減輕昏迷程度,調(diào)節(jié)全身機能,故可作為一項常規(guī)搶救措施。
取穴及治法:
取素髎、合谷、十宣、豐隆、手足十二井穴。
先用毫針刺素髎、合谷穴,行強刺激捻轉提插瀉法,留針30分鐘。痰多加豐隆穴瀉之,留針30分鐘。必要時可酌情延長留針時間,并間歇運針。留針期間,用三棱針點刺十宣穴和手足十二井穴出血。
探測預后可用毫針刺中沖穴1~2分深,醫(yī)者意導針下,持續(xù)捻轉,勿使針尖游離得氣之穴位組織,捻針片刻,如患者知痛呼叫或肢體抽動,則預后良好,反之預后欠佳。
六、心跳驟停
多發(fā)生于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中、老年人多發(fā)。
取穴及治法:
先于心前區(qū)拳擊,使心跳復蘇。如仍未復蘇者可繼行心外按摩。復蘇后的心跳,一般很微弱,且易再停搏,此時可針刺內(nèi)關穴,針尖向近心端,努而刺之,輕輕捻轉,醫(yī)者行針布氣,隨針上下,呼吸出入。得氣后留針30分鐘。再針啞門穴,針入8分深,平補平瀉,以知為度,不留針。如此針之可增強心肌的收縮力,調(diào)整心律,防止心跳再度停搏。
七、小兒驚厥
由大腦皮質(zhì)機能受損導致意識和運動障礙,是中醫(yī)兒科四大險癥之一。多由高熱、顱內(nèi)感染、中毒、代謝紊亂等原因引起。中醫(yī)學將小兒驚厥分為急驚與慢驚兩種,認為急驚病在肝,多為發(fā)熱驚厥,易治。慢驚病在脾,多為無熱而驚,較難治。小兒驚厥的主癥為局部或全身肌肉痙攣、抽搐,發(fā)病時意識不清。
取穴及治法:
取百會、印堂、合谷、太沖、昆合穴,用指針法輪番掐揉。醫(yī)者意導指尖,集中思想,掐穴得氣,勿傷表皮,至痙攣、抽搐緩解或消失,面色及意識均好轉后,用毫針輕刺上述穴位留針,后再速治原發(fā)病,如系發(fā)熱驚厥同時運用冷敷法,無熱驚厥酌施艾條溫灸。最后,要注意實施病因治療。
八、急性酒精中毒
臨床上經(jīng)常遇到急性酒精中毒(醉酒)的病人,開始缺少有效的治法,后在對癥治療酒后劇烈頭痛、大量嘔吐等癥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針刺對酒后的一系列癥狀如頭痛、嘔吐、昏睡、精神異常及應變(工作)能力低下、運動功能失衡等,均有一定的治療作用,除此外尚可用于促醒,治療方法是:
取少商(雙)、中沖(雙),用三棱針點刺放血;再取印堂、腕踝針上穴(雙)、足三里穴(雙),用毫針平補平瀉,并留針促患者及早清醒。另外,頭痛劇烈還可加刺頭維、太陽穴;嘔吐嚴重可加刺內(nèi)關、公孫穴;精神異??杉哟毯笙?、中脈穴;昏睡及應變能力低下可加刺風池、合谷穴;痰多可加刺中腕、豐隆穴。針刺時要嚴加觀察,謹防意外,手法補瀉可根據(jù)穴下氣感行之,均可快速毫針刺法,得氣出針不留針,必要時可間隔1小時許再予針刺。
九、末梢血管痙攣癥
晉東南民間流行“陰火”一說,系末梢血管痙攣之俗稱,此癥發(fā)時,痛苦異常,頂心頭痛,四肢冰涼,惡心欲吐,胃痛眼黑,宜急用帶子扎緊患者腕部,用三棱針刺其十宣穴出黑紫血數(shù)滴,繼用毫針刺涌泉穴,諸癥可豁然得解。后酌情用艾灸中脘、神闕、關元穴,以善其后。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12432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國醫(yī)大師熊繼柏講怎樣學習《黃帝內(nèi)經(jīng)》
下一篇: 有意思:八卦傷寒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