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某,男,26歲,河南開封人。前些時間曾在QQ給我留言,叫我開方治療,我做不到網(wǎng)絡(luò)治療,于病人找了我空間里的一個處方(只見黃芪30黨參30茯苓30厚樸15等藥,還有些藥不記得了,我自己也不記得他是找了我的那個處方),自行去藥店抓藥吃,吃了幾天效果不錯,于2012年8月8日星期三到浙江找我治療。
病人自述2011年農(nóng)歷2月份做摩托車受寒而胸口心窩處疼痛,當(dāng)時也沒有怎么治療。到2011年7月份起腹瀉了40余日,從此以后就不時鼻塞,長期腹瀉而走上了四處求醫(yī)之路,病情越治越重。
刻診,病人咽中有痰阻,痰稍黃,以水樣為主。脈沉細(xì)弱無力,而脈像稍有些濁澀感。舌淡苔滑。
病人還來了一大堆中醫(yī)處方,我收集了數(shù)方。
某中醫(yī)藥研究院附屬醫(yī)院,有一姓韓的中醫(yī)處方,患者說這位中醫(yī)名氣很大。處方上診斷:脾氣下陷,濕濁內(nèi)停。用藥:豬苓10澤瀉10益智仁6升麻10柴胡10羌活10防風(fēng)10半夏10陳皮10蒼術(shù)10神曲10炒麥芽10炙甘草6生姜3片、大棗4個。
荊芥6防風(fēng)6羌活6川芎6厚樸15黨參9陳皮9茯苓9蟬脫9僵蠶9藿香9炙甘草2生姜3片、大棗4個。
豬苓10澤瀉10益智仁15升麻10柴胡10羌活10防風(fēng)10半夏10陳皮10蒼術(shù)10神曲10炒麥芽10炙甘草6生姜3片、大棗4個。
豬苓10澤瀉10益智仁6升麻10柴胡10羌活10防風(fēng)10半夏10陳皮10蒼術(shù)10神曲10炒麥芽15炙甘草6生姜3片、大棗4個。
這位韓名中醫(yī),從他的處方上來看,是完全不對路的,病人先傷于寒,后又腹瀉40余日,病人的氣陽已是大傷,雖說他的診斷是“脾氣下陷,濕濁內(nèi)?!?,這診斷沒錯,但脾為什么下陷,是陽氣傷了無力升清,濕濁也是因為陽氣傷了無力氣化所至。所以治療的核心是在補氣溫陽,而不是亂用苦燥滲利和風(fēng)藥升提。病人氣陽大虧再這樣的治,只會加重病情。因為滲利藥直傷腎,腎氣更耗無力氣化則濕濁更重;風(fēng)藥過用,向外發(fā)散,亦圖傷氣陽。還好病人年青,身體的底子好,如果是一個老年人,弄不好,治出個戴陽癥出來了。中焦不運,亦是因為命火虧虛,脾陽不足(脈沉弱,舌淡,久瀉,這些全是氣陽兩虛的表現(xiàn)),所以治療這種中焦不運,不是一味的去用神曲、麥芽等消導(dǎo)藥,而是補氣溫腎運氣為治,消導(dǎo)藥是中醫(yī)治療八法中的消法,也是直損中氣的,脾腎陽虛之人,一見消化不良就用消導(dǎo)藥,只會越治越嚴(yán)重。從這處方上來看,治病人剛受寒時,所見的中焦不運挾帶濕阻還有些對路,因為那時病人體質(zhì)尚可,外邪一去,稍做調(diào)理大可康復(fù)。但就這處方上來看,治療受寒當(dāng)時也是病重藥輕。
某名醫(yī)處方:第一方:霍香15佩蘭15蒼術(shù)15白術(shù)15元胡15佛手15焦四仙15扁豆15黃芪15當(dāng)歸10甘草10苦參20蘆根30知母20黃柏15白芍30丹參30郁金15薏仁15瓜蔞皮15瓦楞子20;
第二方:生內(nèi)金20生麥芽30桂枝10白芍20霍香15佩蘭15丹參30郁金15枳殼15瓜蔞皮15杏仁10辛夷15蒼耳子15佛手15薄荷5焦四仙15茯苓20甘草10扁豆20元胡15。
這位名醫(yī)更是離題萬里,治療的方向都錯了,氣陽大傷的病人,還用苦參20蘆根30知母20黃柏15白芍30丹參30郁金15薏仁15瓜蔞皮15瓦楞子20這大隊的寒藥,這是治療方向性的嚴(yán)重失誤。病人自述服了這醫(yī)生的藥后,胃痛得不得了。病人雖說見痰稍黃,就以為是熱,這是診斷的不足之處??刺档暮疅?,痰的顏色是很關(guān)鍵,但熱痰的黃是黃得很粘很黃,鼻子里的氣息亦見熱,尿黃,便結(jié)等癥狀群來綜合體現(xiàn)的。而這病人的痰雖說見黃,但還是以水樣痰為主,這還是說明了這是寒痰,稍見黃是痰在體內(nèi)郁久化熱而,稍黃也只能說是稍稍有點熱,熱并不重。
焦作中醫(yī)院處方,第一方:干姜10細(xì)辛5五味子10炙麻黃10白芍20半夏10桂枝10桔梗10枳殼10山藥30山萸肉30蔻仁10苡仁30升麻5炙甘草5砂仁10
第二處方:炙麻黃10制附子20細(xì)辛5桂枝15五味子10干姜15白芍20半夏15山萸肉30補骨脂20菟絲子20辛荑10炙甘草10桔梗10
這位焦作中醫(yī)院的醫(yī)生從處方上來看,方向性要合路些,但還是不對癥。這兩個處方上來看,主要是以酸收和辛溫為治。病人久瀉,元氣脫是可用些酸味藥來收元氣,但這不是治本之法。陽虛要用溫?zé)崴帲x擇溫?zé)崴幰膊荒芤晃兜闹挥眯廖兜臏責(zé)崴?,“四逆湯”是溫陽的代表方,但處方中也是用大劑至甘之味的甘草配合干姜和附子,取“辛甘化陽”之效,少了甘草就不是四逆湯了。病人見陽虛,又見濕阻,這樣的治療,大劑的酸收之藥在用,反而不利化痰濕,這樣的長期治下去,往往把一個寒濕之病治成一個濕熱病出來。
病人還有好些處方,只是有的字跡實在太草看不懂,有的則是糊亂開方,雜得不得了,實在沒有必要拿來看。
我開處方:生黃芪50蒼術(shù)30陳皮20姜半夏15干姜20炒山藥30補骨脂20炮附子20仙鶴草30麻黃5當(dāng)歸10黃芩15。
生黃芪、蒼術(shù)、陳皮、姜半夏、干姜、運脾溫中化痰濕;生黃芪、炒山藥、干姜、補骨脂、炮附子,這是變通四逆湯,甘草太膩,不利濕重病人,先賢說中滿不用甘,本病人痰濕的標(biāo)癥重,所以去甘草之甘膩,而用黃芪和山藥之甘來代甘草,山藥、補骨脂合用還能固腎氣。固腎氣的藥很多,但考慮病人痰濕重,所以菟絲子、山萸肉等藥目前來說不太適合;立秋已過,大氣開始下降,病人又是一個久病氣陽下陷之人,所以酌加麻黃,配合黃芪、干姜、炮附子、補骨脂等補氣溫陽藥,通過麻黃風(fēng)藥的上揚之性,可以把陽氣適當(dāng)?shù)奶嵋惶?。鼻為肺之門戶,病人說吃了我QQ空間里的處方后,鼻子會通暢,這是因為那處方以補氣為主,肺主氣,肺氣足則鼻之門戶利,酌用麻黃宣肺以開肺竅;因病人久瀉,加用仙鶴草之澀以固腸,仙鶴草一藥,金華民間稱為“脫力王”,平時煎服有固元氣的效果,所以本人移用于久瀉、漏癥等病,效果理想;血為陰物,不能自運,得有氣陽的推動和溫煦才能運,病人氣陽兩虛血必為之不運,所以酌加當(dāng)歸以和血,但不能用太大,當(dāng)歸質(zhì)潤多脂,量大反而會滑腸而至瀉;病人痰稍見黃,加黃芩以清之,用黃芩之目的有三,一是苦燥,和蒼術(shù)、陳皮、半夏合用能增加去濕之效果。二是性寒能瀉,方中用了大量的補氣溫陽藥,又用了麻黃,雖說是寒痰,但已開始見熱象,所以有必要加些黃芩以清之。三是黃芩的苦寒之性,可以制約補氣升陽藥和風(fēng)藥的升提,這樣為治,雖說補氣溫陽加風(fēng)藥升提,但不會提得太過。
治腹瀉,有先人有提出“利小便以實大便”,這是針對病人濕重,身體正氣充足之人。本病先是受寒,后是久瀉,陽氣已是大虧,再用利水藥去濕(利水必傷陽),只會圖傷陽氣,攻其無故。某中醫(yī)院的治療,最大的失誤就在于此。除非病人的濕邪已經(jīng)非常重了,才好去用滲利藥,比如氣陽兩虛的水氣凌心,開始治療時必要用大量的利水藥來救心,但大劑利水藥在用時,也必要加用溫陽藥,以防陽脫。
本案病人,地處江北開封,農(nóng)歷二月天氣大寒。嚴(yán)重受寒而傷心陽,才見心窩痛。才見心窩痛時,用大劑生姜(50-100克)加些紅糖煎吃就好的,本人小時在山村里,也常見村中人天寒野外作業(yè)而受寒心窩痛的,都是一碗姜湯而愈。如果會溫酒的,受寒心窩痛時,一杯白酒也常常能治好(我爸爸今年正月去菜地里,被雨淋濕也見心窩痛,當(dāng)時我在杭州看李學(xué)銘前輩,媽媽來電話問我吃什么藥,我叫爸爸喝白酒,酒后不到十分鐘就緩解)。
病人因受寒,傷了陽氣,到了農(nóng)歷七月,已是立秋之時,天氣下降,于是元氣下陷而腹瀉。這時只要用“附子理中湯”酌加些風(fēng)藥為治亦能速愈,但瀉了40余日后,已是重癥了。一年的誤治,以至于病越治越重,還好,本患年青,身體的底子還好。如果本來就是一個陽虛體弱之人,又會如何呢。
清代徐大椿說“傷風(fēng)不醒便成勞”,現(xiàn)在社會,為什么會這么多病人,很大一部分就是一個小小的傷風(fēng)沒治好,越治越重而成。
本文來自:吳南京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12454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