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小兒常見病,多發(fā)于春夏之際,具有一定傳染性。孩子生病了,初為人父人母的家長們總會急急忙忙地把孩子送到醫(yī)院掛水,西醫(yī)治療此病一般需要一周多的時間。其實這個時候,選擇中醫(yī)治療會更加方便和快速。讓我們來看看董洪濤醫(yī)生是怎么用祖國醫(yī)學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的吧。
近日來手足口病又見流行,嚴重威脅著小兒的健康,并引起年輕媽媽的高度重視。不少年輕的媽媽問,能不能用中醫(yī)治療手足口??? 手足口病是指以小兒手、足、口腔的硬腭、頰部、齒齦及舌部黏膜部位出現(xiàn)小水皰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病癥,且多伴見發(fā)熱、咳嗽、流涕、惡心、嘔吐等等癥狀。從中醫(yī)來分析,手足口病多發(fā)病于春夏之際;患兒以小兒為主;皮膚出現(xiàn)水皰;具有一定的傳染性;發(fā)病時先出現(xiàn)發(fā)熱。綜合判斷,手足口病當屬于中醫(yī)的“溫病”范疇,亦屬于“痘疹”。 此病有四個突出特征: 一則,發(fā)病于春夏之交。春天陽氣處于升發(fā)的狀態(tài),夏天陽氣則旺盛而外浮。前一年冬天越冷,陽氣就會潛藏地越深,陽氣的根就越健旺,也就越不容易過度浮躍;相反,若去年冬天太熱,或春雷過早(早于驚蟄時節(jié)),陽氣的潛藏就不夠深,逢春夏之交,陽氣容易升浮無制。陽氣過度外浮,導致中陽不足,最容易發(fā)作溫病。 二則,發(fā)病以小兒為主。小兒為稚陰稚陽之體,容易陽氣過浮,若逢春夏,陽氣升發(fā)無制,容易出現(xiàn)發(fā)燒。溫病的發(fā)燒,是陽氣不能內斂,當酸收,而不能濫用寒涼降泄。 三則,發(fā)病前有微熱不適、流涎、食欲不振、腹痛或咽痛、咳嗽等不適,這明顯是風熱外感之象。病在表,當表解;兼有脾胃癥狀,當和中。 四則,局部表現(xiàn)為疼痛性口腔炎,即在口腔的硬腭、頰部、齒齦及舌部黏膜出現(xiàn)小水皰,很快破潰形成糜爛,口周紅潤,咽部充血。發(fā)病部位在上,屬熱毒郁滯于粘膜下。 手足口病的病機 根據(jù)《素問·氣交變大論》中記載的“歲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口瘡”以及《小兒衛(wèi)生總微論方·唇口病論》所論述的“風毒濕熱,隨其虛處所者,搏于血氣,則生瘡瘍”,手足口病與感受風毒濕熱之邪有關,且有一定傳染性。 本病以濕熱之邪為常見病因,濕熱蘊結脾胃為其主要證型。 小兒屬稚陰稚陽之體,脾胃虛弱,若嗜食肥甘厚膩之品,以至脾胃積熱內伏,復感夏令風熱時毒溫邪,由肌表侵入,內應于脾胃,上熏口舌而發(fā)口瘡、潰瘍;脾主四肢,脾胃積熱,濕熱壅盛,則外及四末而為手足丘皰疹。 手足口病的中醫(yī)治療 可按溫病的思路治療。建議參考彭子益的觀點,很有道理。參見《圓運動的古中醫(yī)學》的溫病章節(jié)。 若濫用寒涼降泄,雖能取效,卻不易速愈,反而容易傷損中陽,導致邪氣內陷。 治病之法,當遵《內經》中“火郁發(fā)之”之旨,既清其熱又散其郁,方為治本之計。若只泄其火而不祛其濕;只治其上炎而不散其郁結,都難以速愈。 注意的是,此病的病位在脾胃與肺,脾胃為氣機升降的樞機,一定要維持好,既要避免過度斂降,又要預防過度宣發(fā),否則,都可能傷損脾胃這個樞機,樞機一停,即容易導致病情惡化,以至于危及生命。 在疾病早期,剛有發(fā)熱時,可選用烏梅白糖湯,當有良效。 烏梅白糖湯:烏梅10克,白糖30克,水煎服,日一劑。 以后出現(xiàn)皰疹,需解毒透疹,但不可過用寒涼,以免傷損中氣,導致病情纏綿。透疹,我喜用升麻葛根湯,加點荊芥、薄荷,最能疏散風熱邪毒。 治病的過程中都可考慮用湯藥外洗。手足口病畢竟屬于外邪內侵,這屬于氣立病,外洗可以治療。麻黃湯的加味方可以選用,配合加點清熱解毒藥亦不必擔心。 另外,最好能配合針灸治療。合谷、太沖,左右取四個穴,可以升降氣機,宣散風熱;大椎,可以升提督脈陽氣,固正祛邪;足三里調和中焦氣機。若咳嗽可加魚際;皰疹可加風池;嘔吐可加太白或公孫。根據(jù)病狀變化,都可隨證選擇,往往可以速效。 我治療自己女兒手足口病的經歷 西醫(yī)治療此病,多需一個周的時間,而我治療自己女兒的手足口病,只用了一半時間。我用了針灸、穴位貼敷、中藥內服以及湯藥外洗三個方法。以下把治療經過簡述一下。 2015年7月,我的女兒還差七天滿一周歲時,晚上突然發(fā)燒,溫度頗高(家里不備溫度計,也不知道燒到多少度),伴哭鬧,急給針刺四關、大椎、足三里諸穴,并用大青龍湯煎水洗澡,晚上得以安睡。 第二天上午尚安,下午突然腹瀉,伴有發(fā)燒,哭鬧不安,因白天我要上班,晚上回家即在女兒涌泉穴上貼敷三伏貼(本來是三伏天用于冬病夏治的,但想到此貼多是辛溫藥物,當有解表之功,可用于退燒),晨起燒退,但發(fā)現(xiàn)周身出現(xiàn)小紅疹子,特別是手心與足心多見皰疹,開始懷疑是手足口病。 先用:麻黃10,桂枝15,杏仁10,生甘草6,荊芥10,銀花10,連翹15,大腹皮15,一付,水煎洗澡。 同時配合內服升麻葛根湯加味方:升麻10,葛根15,白芍10,炙甘草10,荊芥6,薄荷6,一付。小兒的藥大火只煮一次,大概余一碗水,隨時溫服。 藥后不久水皰消失,諸癥即漸趨平安。 前后觀察,從發(fā)病到治愈,總共三天半,所有不適即完全消除。在她的生日party上我觀察其飲食、精神、眼神等全部正常。 預防手足口病 預防手足口病,我認為可用三豆湯,比較平和。黑豆、綠豆、黃豆各30克,水煎服,日一劑??梢越∵\中氣,化濕濁。 或者,亦可考慮用烏梅固本湯:烏梅10克,黑豆、綠豆、黃豆各30克,冰糖30克,杏仁10克。水煎服,日一劑?;蛘叨嘀鬁栾嫛?梢允諗扛』?,使陽氣旺于內,則溫邪不能干擾。 以上只是我自己對于手足口病的一些思考與實踐,我臨床治療的病例不多,總共不過數(shù)例,都能迅速治愈。因此,把我的這些收獲總結出來,供孩子的父母參考。總之,手足口病并不可怕,中醫(yī)治療可取得滿意的療效。由此,我也建議,凡遇到手足口病,不忙掛水,不妨及時選擇中醫(yī)。 來源:董洪濤新浪博客,作者 董洪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12473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羅大倫:孩子的咳嗽可以這樣調理
下一篇: 統(tǒng)治一切精神疾病的有效神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