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王先生,家里有一個女兒,這一年已經(jīng)20多了,這一年生了個病,這個病的癥狀是感覺心中寒涼,吃的是越來越少。這兒要注意一點?。【褪且郧叭苏f的“心”包括胃,那么這個心中寒涼就包括“胃寒”。
王家經(jīng)濟條件不錯,所以也請了大夫去看,開了湯藥,但是服藥將近一年有余,什么效果都沒有,而且一天比一天瘦弱。看著孩子一天天的難受,王先生著急啊!四處打聽,最后問到說有一位張大夫用藥如神,能立起沉疴,就去請了這位張大夫來,這兒說的張大夫就近代中醫(yī)界的泰斗級人物“張錫純”。
張錫純(1860年-1933年),字壽甫,祖籍山東諸城,河北省鹽山縣人,中西醫(yī)匯通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近現(xiàn)代中國中醫(yī)學界的醫(yī)學泰斗。1916年在沈陽創(chuàng)辦我國第一間中醫(yī)醫(yī)院——立達中醫(yī)院。1928年定居天津,創(chuàng)辦國醫(yī)函授學校。由于他有高明的醫(yī)術(shù)和特殊的地位,醫(yī)名顯赫。1930年在天津創(chuàng)辦國醫(yī)函授學校,培養(yǎng)了不少中醫(yī)人才。
壽甫先生來了以后望其面色蒼黃,診脈發(fā)現(xiàn)左脈微弱不起,于是乎診斷為肝虛證。
這個王先生也是懂一點醫(yī)術(shù)的,一聽說張先生診斷出個“肝虛癥”就非常的不理解,就問到:“我家女兒這個病也找了好幾位大夫了,都說是脾胃虛弱,相火衰損,所以用的都是健脾胃的方子,加上補助相火的藥,沒有聽一人說過這是個肝虛癥???就聽先生您一人說這是個肝虛癥,是不是就是因為左手脈微弱的原因啊?”
壽甫先生聽了王先生的疑問,微微點頭,說到:“肝臟的位置雖居然在右邊,但是肝氣的運行確實從左邊過來,王先生不妨問一下令愛,她的左半身是不是不及右半身呢,這就是個明征?!?/p>
王先生馬上問她女兒,她女兒說:“是的??!我在坐下來的時侯就是感覺左半邊的身子有下墜的感覺,睡覺的時候也不敢向左側(cè)臥來睡。”
王先生一聽,驚嘆不已,說到:“張先生真神人也。”連連作揖,壽甫先生趕忙還禮。王先生說:“請先生開方,來為小女解決病痛?!?/p>
壽甫先生點頭稱是,于是乎開方。用生黃芪八錢,柴胡、川芎各一錢,干姜三錢,煎湯。
一劑藥服下,不曉片刻間,就能左側(cè)睡覺,王先生見狀心喜若然,隨后請壽甫先生庭中落座用茶。一盞茶過,隨問壽甫先生到:“先生此方可否說于在下,我知道黃芪為補肺脾之藥,今天看先生用來補肝,竟能隨手奏效,這是什么原理呢?”說話間起身行禮。壽甫先生起身離座攙扶,隨后二人落座。壽甫先生道:“肝屬木而應春令,這個氣溫而性喜條達,黃芪這味藥味甘、性溫有上升的作用,用來補肝有同氣相求的原理妙用。不才在下從臨證以來,但凡遇肝氣虛弱不能條達的,用一切補肝之藥都不能有效的,重用黃芪為主,少少佐以理氣的藥,用了以后都立竿見影,大家都說肝虛沒有辦法來補的,那是不知道其中的道理而已,只要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這就不是個難題了。
王先生聽后晃然若失,久久不能回神,壽甫先生望著王先生頷首而笑。后來這個女孩子連著服了幾劑,這個病就好了。這一日先生復診完畢,見王家小女欲言又止,雙頰泛紅,問道:“姑娘可以難言之事?”
王家姑娘低聲道:“有帶下的問題,先生能否解決?!?/p>
先生聽后微微一笑,在原方中加牡蠣六錢,連服數(shù)劑,帶下的問題就一起解決掉了。
按:
生黃芪八錢:溫脾陽來補太陰神機,脾為統(tǒng)血系統(tǒng),本濕而惡濕,以陽為用,黃芪味甘入脾,氣溫能升,所以可補脾陽正神機。
柴胡一千:可以行少陽經(jīng),在這里是引藥力行經(jīng);助少陽樞運轉(zhuǎn)來透過橫隔升出。
川芎一錢:可以行厥陰經(jīng),在這里是引藥力行經(jīng);助厥陰肝氣運行,我們知道木生于水,而實長在土,木達則土活,木郁則土滯。本案中因木郁而克土,使得土不能正常運轉(zhuǎn),活土將亡,所以有黃芪救土,川芎助力。
干姜三錢:溫太陰土,取干姜的至辛之味,來開氣血的凝滯,運轉(zhuǎn)土氣解心中寒涼。
牡蠣六錢:滋陰,固北海精氣。
孫真人言:不知易不足以言大易。 道家的“宇宙觀”,“易象思維”才是解讀陰陽變化的根本。 黃帝內(nèi)經(jīng)曰:陰陽不以數(shù),推以象。 告訴我們,陰陽是可以計算的,只是計算的方法不是數(shù)學的計算法,而是以象來計算的。 陰陽法則、五行變化,一氣周流、八卦易象,河圖洛書。 這些才是解讀中醫(yī)的根本。 文源:三理道醫(yī)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12476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中醫(yī)大家張錫純:4個妙方治中風!
下一篇: 張錫純:“開掛”了的資生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