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亚洲精品制服丝袜综合资源网,女人高潮娇喘抽搐喷水视频,久久精品这里精品,99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99,天天狠天天透天干天天怕,ΑV一卡二卡三卡免费,午夜福利男女XX00动态图片,久久亚洲日韩精品,高清白嫩偷拍视频,中文字幕日韩在线视频综合网,噜噜噜66网站,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欧美特级AAAAAA视频免费观看,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 ,男人深夜精品网站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雜談

挑選臨床常用方劑給你精細(xì)講解(注意看方解)

荊十三 2024-03-21 20:26:05

 一

、實 證 用 方
  (一)治風(fēng)劑
  1、疏散風(fēng)寒劑
  【代表方】人參敗毒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人參
、柴胡
、 前胡
、枳殼
、桔梗
、羌活、獨活
、茯苓
、川芎、甘草

  常用劑量:原方諸藥各等份?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F(xiàn)成人常用上藥各10g,3歲以上小兒上藥各6g

  【主治】風(fēng)寒感冒
。(原方主治:傷寒時氣,頭痛項強
,壯熱惡寒,身體煩痛
,及寒壅咳嗽
,鼻塞聲重,嘔噦寒熱
,并皆治之
。)
  【方解】本方針對外感風(fēng)寒之邪所設(shè)。方中羌活
、獨活并用
,祛風(fēng)散寒、除濕解表
,輔助正氣祛邪外出
,為君。柴胡
、前胡
,一升一降,一表一里,宣肅氣機
;柴胡助羌活
、獨活以解表,前胡助桔梗
、枳殼而理肺
。風(fēng)寒邪氣侵犯皮膚肌表,皮毛內(nèi)合于肺
,皮毛受邪則肺氣不利為咳嗽
。方中桔梗宣提,枳殼肅降
,令肺氣和平
,以助解表。此四藥合力助君
,為臣藥
。肺主氣,現(xiàn)在肺受風(fēng)寒邪氣所困
,氣機不利
,氣不行則血不行,氣不行則津液不行
。故方中又以茯苓除濕
,川芎行血,以防氣滯之后出現(xiàn)進(jìn)一步的津血問題
。方中另用人參(今常代之以黨參)
,其意在輔助正氣,托邪外出
,兼可固護(hù)人體
,防邪深入。正氣不足時
,參之用尤其重要
。此三藥或防患于未然,或祛邪于輕微
,為佐藥
。生甘草調(diào)和表里上下,為使藥

微信圖片_20240113093733.png  本方制法完備

,考慮周詳,備受歷代醫(yī)家推崇
。并在此方基礎(chǔ)上進(jìn)行加減
,形成了一批敗毒散類方。如正氣充實可去人參為敗毒散;表邪較重可增加荊芥
、防風(fēng)解表為荊防敗毒散
。本方除可治療風(fēng)寒外感外,對于咳嗽
、脾胃虛弱也有很好的療效
。被后世稱作“咳門第一神方”。
  同類常用中成藥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感冒清熱顆粒
  【組成】荊芥穗200g
,防風(fēng)100g,白芷60g
,紫蘇葉60g
,柴胡100g,薄荷60g
,蘆根160g
,葛根100g,桔梗60g
,苦杏仁80g
,苦地丁200g。
  【方解】此藥是北京地區(qū)治療感冒最常用的中成藥之一
。方中用藥較繁
,既有辛溫解表之荊芥、防風(fēng)
、蘇葉
、白芷,又有辛涼解表之柴胡
、薄荷
、蘆根、葛根
。兩類藥分量相當(dāng),寒熱之性不顯
,解表之力獨彰
。所以對于普通感冒,寒熱表現(xiàn)不明顯
,或偏于風(fēng)寒者
,皆可服用。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午時茶
  【組成】紫蘇葉75g
,防風(fēng)50g,白芷50g,羌活50g
,廣藿香50g
,連翹50g,柴胡50g
,桔梗75g
,前胡50g,枳實50g
,蒼術(shù)50g
,厚樸75g,陳皮50g
,甘草50g
,山楂50g,六神曲(炒)50g
,麥芽(炒)75g
,川芎50g,紅茶1 600g

  【方解】本方是我國南方地區(qū)常用的一種感冒中成藥
。針對南方多濕熱的環(huán)境特點,本方解表藥多選性味溫和
,兼有和里作用的藥物(蘇葉
、藿香)。同時增加蒼術(shù)
、厚樸
、陳皮、甘草(即平胃散
,為燥濕和胃的經(jīng)典方劑)
,以健脾和中;加山楂
、麥芽等消食藥以消食滯
,從而更加適合當(dāng)?shù)氐母忻安“Y。
  2
、疏散風(fēng)熱劑
  【代表方】銀翹散(《溫病條辨》)

  【組成】銀花一兩(30g),連翹一兩(30g)
,桔梗六錢(18g)
,薄荷六錢(18g),竹葉四錢 (12g)
,生甘草五錢(15g)
,荊芥四錢(12g)
,豆豉五錢(15g),牛蒡子六錢(18g)

  【主治】風(fēng)熱感冒
。(原方主治:但熱不惡寒而渴)
  【方解】銀翹散是治療風(fēng)熱感冒的代表方劑。與針對外感風(fēng)寒所用的解表法有所不同
,治療風(fēng)熱感冒時
,要旨不在于散,而在于清
。尋思其理
,風(fēng)寒之邪往往從肌表侵入,皮毛被寒邪所束縛是其發(fā)病癥結(jié)
。而風(fēng)熱之邪常從口鼻侵入
,咽喉肺系是主要的受災(zāi)區(qū)。所以外感風(fēng)寒最常見惡寒
,外感風(fēng)熱最常見咽痛
。風(fēng)寒在表則宜溫散,風(fēng)熱在肺系則宜清透
。不過衛(wèi)表肺系原本一體
,發(fā)散解表須配以理氣,清肺之品亦常宜透達(dá)解表

  方中銀花
、連翹原本用以清熱解毒,是治療外科癰腫的常用藥
。吳鞠通據(jù)其輕清上浮之性
,用于清透肺衛(wèi)風(fēng)熱之邪,重用為君
。蘆根
、薄荷、牛蒡子
、豆豉
、荊芥,五藥助君透邪
,牛蒡并可利咽喉
,共為臣藥。竹葉利水
,令體內(nèi)既成之熱邪從小便得排
,給邪以出路
,為佐
。桔梗載諸藥上行于肺
,甘草調(diào)和,為使

  同類常用中成藥: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銀翹解毒丸(片、膠囊
、顆粒成分同)
  組成及方解同銀翹散

  (2)雙黃連口服液
  【組成】金銀花375g
,黃芩375g
,連翹750g。
  【方解】本方宗銀翹散
,重用銀花
、連翹清熱解表的同時,增加了善清上焦肺熱的黃芩
,使全方清熱解毒之力大增
。對于外感風(fēng)熱后,實熱表現(xiàn)明顯的病癥
,如咽喉紅腫熱痛
、咳嗽痰黃、發(fā)熱等
,療效較好

 3、祛風(fēng)寒濕止痛劑
  【代表方】木瓜丸


  【組成】木瓜80g
,威靈仙80g,海風(fēng)藤80g
,雞血藤40g
,白芷80g,制川烏40g
,制草烏40g
,當(dāng)歸80g,川芎80g
,人參40g
,牛膝160g,狗脊(制)40g

  【方解】本方重用牛膝
,補肝腎強筋骨,以狗脊助之
。以歸芎養(yǎng)血活血
,人參益氣以扶正
。肝腎強健、氣血充盈之后
,以木瓜柔筋祛濕而止痛
,白芷祛風(fēng)止痛,烏頭驅(qū)寒止痛
,靈仙
、二藤祛風(fēng)寒濕止痹痛。如此正復(fù)邪散
,痹痛可止

  4、平息內(nèi)風(fēng)劑
  【代表方】鎮(zhèn)肝熄風(fēng)湯(《醫(yī)學(xué)衷中參西錄》)

  【組成】懷牛膝一兩(30g)
,生赭石一兩(30g),生龍骨五錢(15g)
,生牡蠣五錢 (15g)
,生龜板五錢(15g),生杭芍五錢(15g)
,玄參五錢(15g)
,天冬五錢(15g),川楝子二錢(6g)
,生麥芽二錢(6g)
,茵陳二錢(6g),甘草錢半(45g)

  【主治】肝風(fēng)內(nèi)動
。(原方主治:內(nèi)中風(fēng)證,其脈弦長有力
,或上盛下虛
,頭目時常眩暈,或腦中時常作疼發(fā)熱
,或目脹耳鳴
,或心中煩熱,或時常噫氣
,或肢體漸覺不利
,或口眼漸形歪斜,或面色如醉
,甚或眩暈
,顛仆,昏不知人
,移時始醒
,或醒后不能撤消
,精神短少,或肢體痿廢
,或成偏枯。)
  【方解】本方是中醫(yī)臨床治療中風(fēng)病初起最常用的方劑
。我們這里先大致分析一下肝風(fēng)內(nèi)動的發(fā)生機制
。自然界中水少則風(fēng)生,北方水少
,北方風(fēng)多
;冬春水少,冬春風(fēng)多(臺風(fēng)因熱極而起
,與此有別)
。人體內(nèi)也是一樣。當(dāng)下焦肝腎陰精不足時
,風(fēng)即從內(nèi)而生
。表現(xiàn)出來的就是頭暈頭痛等內(nèi)風(fēng)癥狀。隨著內(nèi)風(fēng)勢力不斷加大
,在某些特定情況下
,如大怒(肝陽化火,風(fēng)助火勢
,火借風(fēng)威)
、勞累(正氣不足,無以御風(fēng))
、凌晨(對應(yīng)一年之春
,風(fēng)氣當(dāng)令,天氣升發(fā)
,外內(nèi)相合)
,即可發(fā)作為中風(fēng)病。風(fēng)本無形
,但大風(fēng)可以飛沙走石
;內(nèi)風(fēng)同樣無形,但內(nèi)風(fēng)一動
,從下而上
,可以帶動血、痰等有形邪氣
,上攻頭腦
,神竅閉阻,人即出現(xiàn)突然昏倒
、不省人事等大風(fēng)癥狀
。風(fēng)止后
,血痰等有形邪氣無法順利下行,痰瘀交阻
,人即出現(xiàn)中風(fēng)后半身不遂
、口眼歪斜等表現(xiàn)。
  可見
,如果平時多注重養(yǎng)生
,多培養(yǎng)少耗散肝腎的精血,就可以從根本上杜絕中風(fēng)的發(fā)生
。對于素體肝腎陰虛的人
,平時注意調(diào)攝心情,避免大的情緒波動
,避免過度疲勞
,避免過度熬夜傷陰,避免飲食過于肥厚生痰
,那么大多數(shù)情況下
,中風(fēng)病也是同樣可以避免。對于醫(yī)生來說
,治療中風(fēng)病的關(guān)鍵時期
,是內(nèi)風(fēng)初起的階段。因為此時肝風(fēng)初動
,血雖上行但并未成瘀
,尚可用藥引其下行。如果等到昏倒不省人事再行救助
,難度就非常大了

  鎮(zhèn)肝熄風(fēng)湯是針對中風(fēng)初起而設(shè)立的一張經(jīng)典處方。方中重用牛膝
、赭石為君
。牛膝最善引血下行,重用牛膝
,可以將隨風(fēng)上逆的血引而下行
,令血不致瘀阻于上。赭石色赤而入血
,石體質(zhì)重而下行
,善于平定上逆之挾血肝風(fēng)。二藥相伍
,一剛一柔
,主治血逆之標(biāo)實。龍骨、牡蠣
、龜板三藥
,最善滋陰潛陽。龍
、龜
、牡蠣皆水中之物,而入藥皆用其骨
,故善將浮越之陽潛降于水中
。白芍養(yǎng)血柔肝而緩肝風(fēng)之急,玄參
、天冬善養(yǎng)陰而清熱,六藥共用為臣
。方中川楝子
、麥芽、茵陳三藥
,是神來之筆
。張錫純最初的處方中并未用到此三藥。用于臨床后發(fā)現(xiàn)
,雖然大部分患者可以輕松搞定
,但仍有部分患者,服用此方后
,病癥不輕反重
。張氏從而領(lǐng)悟到,肝為將軍之官
,性情原本暴躁
,喜溫良之言,而惡激烈之辭
。方中主以重鎮(zhèn)
,意在壓制肝風(fēng),是逆肝之性
,肝臟受制
,可形成“反動之力”,從而令病情加重
。加此三味以疏肝
,如春風(fēng)細(xì)雨,則上弊可除
,故用為佐藥
。甘草調(diào)和為使。
  同類常用中成藥:腦立清丸。
  【組成】赭石350g
,磁石200g
,珍珠母100g,牛膝200g
,豬膽汁350g
,清半夏200g,酒曲200g
,酒曲(炒)200g
,薄荷腦50g,冰片50g

  【方解】方取鎮(zhèn)肝熄風(fēng)之義
,重用赭石、牛膝
,同時增加磁石
、珍珠母,皆重鎮(zhèn)平肝之類
。鎮(zhèn)肝同時
,又以至苦至寒之膽汁清降肝膽之熱。所不同者
,本方無大量滋陰潛陽之藥
,而增化痰消食開竅之品。所以本方更善于治療肝風(fēng)挾痰
,上攻頭目引起頭暈?zāi)垦?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頭痛頭風(fēng)等病癥。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ǘ╈詈畡?br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outline: 0px; max-width: 100%; color: rgb(68, 68, 68); font-family: punctuation, 微軟雅黑, Tohoma; font-size: 14px;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代表方】理中丸(《傷寒論》)

  【組成】人參、干姜
、炙甘草
、白術(shù)(各三兩)。
  【主治】脾胃虛寒
。(原方主治:霍亂
,頭痛發(fā)熱,身疼痛
,寒多不用水
;大病瘥后,喜唾
,久不了了
,胸上有寒)
  【方解】中陽不足
,寒自內(nèi)生。人參(今多以黨參代之)溫中益氣為君
,干姜溫中散寒為臣
,白術(shù)健脾益氣為佐,甘草補益調(diào)和為使
。今有成藥附子理中丸
,即在此方基礎(chǔ)上增加附子,其溫?zé)嶂愿@

  同類常用中成藥: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附子理中丸(解說略)。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良附丸
  【組成】高良姜
、香附各等份。
  【方解】良姜溫胃散寒
,香附疏肝理氣
,二藥合力,則寒散氣行而痛止
。用于治療寒邪犯胃引起的急性胃痛
。理中治虛寒
,良附散實寒

  (三)清熱劑
  【代表方】龍膽瀉肝湯

  【組成】龍膽草(酒炒)
、黃芩(炒)、梔子(酒炒)
、澤瀉
、木通、車前子
、當(dāng)歸(酒洗)
、生地黃、生甘草
、柴胡

  【劑量】原方未標(biāo)明劑量。今可用諸藥各10g
。另
,今之中成藥龍膽瀉肝丸中,用龍膽草
、柴胡
、生地黃、澤瀉兩分,余藥一分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蓞ⅰ?br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outline: 0px; max-width: 100%; color: rgb(68, 68, 68); font-family: punctuation, 微軟雅黑, Tohoma; font-size: 14px;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主治】肝膽實火濕熱
。(原方主治:治肝膽經(jīng)實火濕熱
,脅痛耳聾,膽溢口苦
,筋痿陰汗
,陰腫陰痛,白濁溲血
。)
  【方解】方中龍膽草苦寒清熱燥濕
,尤善入于肝膽,為君藥
。黃芩
、梔子助君清熱燥濕;澤瀉
、木通
、車前子,清熱利濕
,令濕熱邪氣從小便解
,給邪以出路,共為臣藥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嗪罚子诨飩?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清利之品
,亦多損陰之弊。故方中配合以生地黃
、當(dāng)歸
,滋陰養(yǎng)血,防治諸藥傷陰太過
。另如前所述
,肝為將軍,不喜抑郁
,直以苦寒清肝
,恐有損生發(fā)之氣,故又以柴胡疏導(dǎo)
。三藥共用為佐
。甘草護(hù)中
,謹(jǐn)防傷胃太過,為使

  針對龍膽瀉肝丸的安全性問題
,乃至中藥安全性的問題,無疾有如下想法
,希望與各位朋友分享
,也希望得到您的批評指正。
  中藥治病
,旨在以偏治偏
。前者之偏,是中藥性味之偏
;后者之偏
,是人體陰陽之偏。如以寒涼清熱
,所清之熱
,并非細(xì)菌、病毒
,而是改善了體內(nèi)陽熱亢盛的環(huán)境
。這些細(xì)菌、病毒
,必須在陽熱的環(huán)境中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用藥后體內(nèi)環(huán)境改變了,細(xì)菌的致病能力下降
,人體正氣即可將其排出體外
,從而治愈疾病
。同時
,前面講過,壯火食氣
;體內(nèi)亢盛的陽熱本身就會對正氣造成損耗
。清熱,正氣才能得到保全
,才有能力祛邪外出
。戰(zhàn)勝非典,最終依靠的仍是天與人的正氣
,而不是藥物對抗的結(jié)果
。溫度、濕度改變了
,不再適合邪氣的生存
;人體正氣有足夠的能力驅(qū)逐已經(jīng)衰弱的邪氣

  如果對這一思路沒有清醒的認(rèn)識,認(rèn)為中藥的清熱藥即相當(dāng)于西藥的抗生素
;把苦寒藥當(dāng)作治病祛邪的法寶
,而不是輔助機體實現(xiàn)陰陽自和的工具,問題就出現(xiàn)了
。問題的根源
,在于中西醫(yī)對于治療過程有著各自不同的認(rèn)識。中醫(yī)更強調(diào)人體自身的修復(fù)能力
,所謂“大毒治病
,十去其六”,剩下的問題
,需要讓人體自己去解決
。西醫(yī)更崇尚用藥物徹底根治,所以退熱后
,往往需要繼續(xù)用藥1周
,以免留下后患。且不對二者是非作任何評價
,只講以西醫(yī)的思路來應(yīng)用中藥
,會帶來的問題。
  對龍膽瀉肝丸的責(zé)難
,根源于其中的一味藥——木通
。20世紀(jì)90年代初,比利時有人利用此藥的利尿作用來減肥
,減到腎衰
。此后國內(nèi)相繼有報道稱,長期服用龍膽瀉肝丸后出現(xiàn)腎衰
,原因仍然是其中含有木通
。將木通作為元兇似乎罪有應(yīng)得,其實不然
。木通苦寒
,善于清熱利濕,引熱邪出于小便
。肥人見熱者少
,見虛寒者多;再以苦寒清熱
,豈不是雪上加霜
?最終腎陽衰敗成尿毒癥,是犯了虛虛之戒
,寒寒之戒
。中藥不是止痛藥
、退熱藥,見痛即可止
,有熱就能退
。今天久治不愈的熱證,實際上大部分是由于正氣不足引起的
。治療不以正氣為主
,一味的強調(diào)用藥物徹底根治,是典型的用西醫(yī)思路指導(dǎo)中醫(yī)用藥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梢姡^不在木通
,而在錯用木通
。此后一段時間對木通的一派譴責(zé)言論,甚至對中草藥的質(zhì)難
,實有冤比竇娥之感

  此后經(jīng)分析,木通一藥種類繁多
,可以導(dǎo)致腎衰的品種
,主要是馬兜鈴科的關(guān)木通。現(xiàn)在的龍膽瀉肝丸中
,已經(jīng)用無毒的木通科木通替代了關(guān)木通
,實驗檢測已經(jīng)比較安全了。不過無疾還是要提醒各位朋友
,檢測的無毒
,未必就是絕對的安全。用中藥
,要遵守中醫(yī)藥的游戲規(guī)則
,中病即止。胡亂用藥
,不識章法
,人參也可以是砒霜

  同類常用中成藥:牛黃解毒丸

  【組成】人工牛黃5g,雄黃50g
,石膏200g
,大黃200g,黃芩150g
,桔梗100g
,冰片25g
,甘草50g。
  【方解】本方以苦寒直折藥為主
,佐以升提開竅
,善清一身上下之火。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ㄋ模╈钐禎駝?br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outline: 0px; max-width: 100%; color: rgb(68, 68, 68); font-family: punctuation, 微軟雅黑, Tohoma; font-size: 14px;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代表方】二陳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半夏
、橘紅(各五兩),白茯苓(三兩)
,炙甘草(一兩半)

  【主治】痰濕證。(原方主治:治痰飲為患
,或嘔吐惡心
,或頭眩心悸,或中脘不快
,或發(fā)為寒熱
,或因食生不和。)
  【方解】半夏燥痰為君
。橘紅
,古代用陳皮去白而得;今多以陳皮為橘皮
,橘紅為柚皮
。性味十分相近,可以相互替代
。以其燥濕化痰而行氣
,為臣。茯苓利濕健脾為佐
。甘草和中為使

  清·汪昂《醫(yī)方集解》中對本方的解說十分精辟,引錄于下:“半夏辛溫
,體滑性燥
,行水利痰,為君
。痰因氣滯
,氣順則痰降,故以橘紅利氣
;痰由濕生
,濕去則痰消,故以茯苓滲濕;為臣
。中不和則痰涎聚
,又以甘草和中補土,為佐使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苯褚延兄谐伤幎愅琛?br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outline: 0px; max-width: 100%; color: rgb(68, 68, 68); font-family: punctuation, 微軟雅黑, Tohoma; font-size: 14px;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同類常用中成藥:二妙丸

  【組成】蒼術(shù)(炒)500g
、黃柏(炒)500g。
  【方解】蒼術(shù)燥濕健脾而解表
,黃柏清熱燥濕而行下
,并用為清濕熱最重要的中成藥。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ㄎ澹╈钍顒?br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outline: 0px; max-width: 100%; color: rgb(68, 68, 68); font-family: punctuation, 微軟雅黑, Tohoma; font-size: 14px;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代表方】藿香正氣軟膠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蒼術(shù)195g
,厚樸195g,陳皮195g
,生半夏195g
,茯苓293g,廣藿香油195ml
,紫蘇葉油098ml
,白芷293g,大腹皮293g
,甘草浸膏244g

  【主治】暑濕外感證(原方主治:治傷寒頭疼,憎寒壯熱
,上喘咳嗽
,五勞七傷,八般風(fēng)疾
,五般膈氣
,心腹冷痛,反胃嘔惡
,氣泄霍亂
,臟腑虛鳴,山嵐瘴癥
,遍身虛腫
;婦人產(chǎn)前、產(chǎn)后
,血氣刺痛
;小兒疳傷,并宜治之
。)
  【方解】思考之一

  (六)理氣劑
  【代表方】逍遙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甘草(半兩)
,當(dāng)歸
、茯苓、白芍
、白術(shù)
、柴胡各一兩。
  【主治】肝郁證

  【方解】本方是治療木氣疏泄不及之主方
。其中柴胡為疏肝理氣之主藥,為君
。木疏泄不及
,是用不及。用不及者
,體必不及
。所以疏肝理氣的同時,必須配合養(yǎng)血和血之當(dāng)歸
、白芍
,才可以從根本上解決肝郁之標(biāo),為臣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耙姼沃。蝹髌?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當(dāng)先實脾
。”以白術(shù)
、茯苓健脾守中
,防肝氣來犯,為佐
。甘草調(diào)和為使

  同類常用中成藥:氣滯胃痛顆粒。
  【組成】柴胡
、香附
、白芍、延胡索
、枳殼
、炙甘草。
  【方解】柴胡、香附疏肝理氣為主
;白芍養(yǎng)肝血
,延胡索行血氣為輔;枳殼下氣而理脾為佐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ㄆ撸├硌獎?br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outline: 0px; max-width: 100%; color: rgb(68, 68, 68); font-family: punctuation, 微軟雅黑, Tohoma; font-size: 14px;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代表方】血府逐瘀湯(《醫(yī)林改錯》)。
  【組成】當(dāng)歸(三錢)
,生地黃(三錢)
,桃仁(四錢),紅花(三錢)
,枳殼(二錢)
,赤芍(二錢),柴胡(一錢)
,甘草(一錢)
,桔梗(一錢半),川芎(一錢半)
,牛膝(三錢)

  【主治】瘀血證。(原方主治:治胸中血府血瘀諸證)
  【方解】本方為清代名醫(yī)王清任所創(chuàng)制的活血化瘀經(jīng)典方劑
。方中重用桃仁
、紅花,專祛瘀血為君
。有瘀必有虛
,故又以四物湯(詳見下文)為養(yǎng)血活血,并用為臣
。瘀血阻滯
,氣機運行必然失常。故佐以柴胡
、桔梗
、枳殼,宣暢疏理氣機
,令氣行則血行
,為佐。此方現(xiàn)有成藥血府逐瘀膠囊可用

  同類常用中成藥:通心絡(luò)膠囊

  【組成】全蝎、土鱉蟲
、水蛭
、蜈蚣
、蟬蛻、檀香
、降香
、乳香、赤芍
、冰片
、人參
、酸棗仁

  【方解】本方以大量蟲類藥破血逐瘀為主,輔以辛香行氣血藥
;佐以人參
、酸棗仁補益氣血。全方以破血為主
,旨在治標(biāo)
,不宜長期服用。今天很多心血管病患者
,將此藥當(dāng)作阿司匹林來吃
,是誤用。一味丹參代茶飲
,遠(yuǎn)較此方為妥

  (八)消食劑
  1
、保和丸
  【組成】山楂(焦)30g
,六神曲(炒)100g,麥芽(炒)50g
,萊菔子(炒)50g
,半夏(制)100g,陳皮50g
,茯苓100g
,連翹50g。
  【方解】方中前三味即焦三仙
,為臨床消食常用藥
。萊菔子即蘿卜子,善消食下氣
。又以二陳除痰濕為助
,連翹清郁熱為佐。臨床消食十分常用

  2
、大山楂丸
  【組成】山楂1 000g
,六神曲(麩炒)150g,麥芽(炒)150g

  【方解】即焦三仙

  3、健胃消食片
  【組成】太子參2286g
,山藥1714g
,山楂1143g,麥芽(炒)1714g
,陳皮229g

  【方解】方以參、藥健脾益氣為主
,山楂
、麥芽消食為輔,陳皮理氣和中為佐
,在消食類成藥中
,本藥略偏于補。

、虛 證 用 方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ㄒ唬┭a氣劑
  【代表方】四君子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人參
、白術(shù)
、茯苓、炙甘草各等份

  【主治】氣虛證
。(原方主治:榮衛(wèi)氣虛,臟腑怯弱
,心腹脹滿
,全不思食,腸鳴泄瀉
,嘔噦吐逆
,大宜服之。)
  【方解】人參(今多以黨參代之)補中益氣為君
;脾氣不足最易導(dǎo)致水濕內(nèi)停
,水濕一旦形成,又最容易困犯脾土
,白術(shù)燥濕而助脾運化
,為臣。茯苓利濕而健脾為佐
,甘草和中補益為使
。四藥一補一和
,一燥一利,成為后世眾多健脾益氣方劑的基礎(chǔ)方

  同類常用中成藥:
  1
、補中益氣丸詳見后治脾劑。
  2
、玉屏風(fēng)口服液
  【組成】黃芪600g
,炒白術(shù)200g,防風(fēng)200g

  【方解】黃芪益氣固表為君
,白術(shù)健脾守中為臣,防風(fēng)引藥達(dá)表
,搜剔風(fēng)邪
,為佐使
。常用病癥有二:一是氣虛不能固表之自汗
;二是正氣不足反復(fù)外感。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ǘ┭a血劑
  【代表方】四物湯(《仙授理傷續(xù)斷秘方》)

  【組成】當(dāng)歸、川芎
、白芍
、熟地黃各等份。
  【主治】血虛血瘀證
。(原方主治:凡傷重腸內(nèi)有瘀血者用此
。)
  【方解】熟地黃補腎填精,精血同源
,精生血長
,為君。白芍補益肝血
,當(dāng)歸養(yǎng)血活血
,共用為臣。補益之品
,最易生壅滯
,故用川芎為佐,以行血滯
。四物以川芎升發(fā)象春
,當(dāng)歸活血象夏,白芍收斂象秋
,熟地滋補象冬
,四藥而行一年之功
,立意深遠(yuǎn),為養(yǎng)血第一方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ㄈ┭a陰劑
  【代表方】六味地黃丸(《小兒藥證直訣》)。
  【組成】熟地黃八錢(24g)
,山茱萸
、干山藥各四錢(各12g),澤瀉
、牡丹皮
、茯苓去皮,各三錢(9g)

  【主治】腎陰虛證
。(原方主治:腎怯失音,囟開不合
,神不足
,目中白睛多,面色白等)
  【方解】本方為補陰經(jīng)典名方
。方中重用熟地黃八分為君
,以補精填髓,直補腎陰
。山茱萸
、山藥各四分,一酸斂入肝補陰
,一甘平入脾而氣陰并補
,二藥通過滋補肝脾之陰,而間接起到補腎陰之用
,為臣
。此三藥合而補陰,世稱“三補”
。僅憑此三味補益藥
,尚遠(yuǎn)不足以成就六味地黃丸之經(jīng)典。補益之品
,因其味甘性緩
,經(jīng)常在補的同時,出現(xiàn)生邪
、留邪的弊端
。如熟地黃善補腎陰
,但滋陰同時,即容易生濕化火
,故佐以澤瀉
,瀉腎中邪熱水濕。山茱萸善補肝陰,但木能生火,木氣太旺
,容易郁而化火,故佐以牡丹皮
,瀉肝中邪火
。山藥善補脾之氣陰,但其性澀守
,不善行走
,容易形成氣壅濕停,故佐以茯苓
,利濕健脾
。如此三補三瀉配伍,使得六味地黃丸總體補陰而不生濕
,益肝腎而不助火
,其性平和,成為補陰方劑之典范
。后世在此基礎(chǔ)上
,增加藥味,形成了大量的地黃類方
。如增加枸杞子、菊花
,即可養(yǎng)陰明目
;加知母、黃柏
,即可滋陰清熱
;加肉桂、附子
,即可溫化腎氣(實際上
,六味地黃丸是由腎氣丸減兩藥而成,這里為了理解方便
,姑且如此講)

  但補陰之藥終歸滋膩。脾胃虛弱者
,長期服用地黃丸
,會加重脾胃負(fù)擔(dān),出現(xiàn)食欲不振
,腹脹等癥狀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缮耘浜霞游侗:屯瑁看?/3~1/2袋
,以助脾運

  同類常用中成藥:
  1、杞菊地黃丸
  【組成】即由六味地黃丸加枸杞子
、菊花各兩分而成

  【方解】本方滋陰之外,尤善明目

  2
、明目地黃丸
  【組成】熟地黃、山茱萸
、牡丹皮
、山藥、茯苓
、澤瀉
、枸杞子、菊花
、當(dāng)歸
、白芍、蒺藜
、煅石決明

  【方解】本方以杞菊地黃丸為基礎(chǔ),增加歸
、芍和血
,蒺藜、石決明平肝明目
,而明目之功更顯

  3、知柏地黃丸
  【組成】即由六味地黃丸加知母
、黃柏各兩分而成

  【方解】本方滋陰之外,尤善清解下焦之熱
,用于陰虛所致五心煩熱(心煩
、手足心熱)、盜汗夢遺等

  4
、桂附地黃丸
  【組成】即由六味地黃丸加肉桂、附子各一分而成。
  【方解】本方以六味養(yǎng)陰為基礎(chǔ)
,佐以二藥助火
,令少火生氣,而令腎氣得充
。此方即張仲景《金匱要略》之腎氣丸

  5、金匱腎氣丸
  【組成】由桂附地黃丸加牛膝
、車前子而成

  【方解】本方在腎氣丸基礎(chǔ)之上,增加引藥下行
,利濕清熱之品
,以防補益太過而化熱生濕。此方本名濟生腎氣丸
,無奈今日藥廠錯以金匱腎氣名之
,而將真正的金匱腎氣丸易名作桂附地黃丸,不知其故
,學(xué)者當(dāng)明此
,以免生誤。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ㄋ模┭a陽劑
  【代表方】艾附暖宮丸(《仁齋直指方》)

  【組成】艾葉120g,香附240g
,吳茱萸80g
,肉桂20g,地黃40g
,當(dāng)歸120g
,川芎80g,白芍80g
,黃芪80g,續(xù)斷60g

  【主治】胞宮寒瘀證

  【方解】男屬陽,女屬陰
。女性疾病
,通常與寒、瘀二邪有關(guān)
。無論月經(jīng)不調(diào)
、白帶異常、乳腺增生、婦科炎癥
,病癥紛繁
,卻常與寒瘀體質(zhì)有關(guān)。體質(zhì)不加以改善
,各種病癥的治療總會纏綿難愈
,無法根治。本方即改善女性寒瘀體質(zhì)之經(jīng)典良方
。方中重用香附行氣活血散寒
,艾葉溫經(jīng)活血,并用為君
。以吳茱萸
、肉桂溫暖胞宮,以四物并用養(yǎng)血和血
,共為臣
。再以黃芪益氣,續(xù)斷補腎為佐
。本方已有成藥

  同類常用中成藥:附子理中丸(同前)。

、五臟用方示例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ㄒ唬┲畏蝿?br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outline: 0px; max-width: 100%; color: rgb(68, 68, 68); font-family: punctuation, 微軟雅黑, Tohoma; font-size: 14px;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代表方】止嗽散(《醫(yī)學(xué)心悟》)。
  【組成】桔梗
、荊芥
、紫菀、百部
、白前(各二斤)
,甘草(十二兩),陳皮(水洗去白
,一斤)
。共為末。每服三錢

  無疾按:今可按桔梗等10g
,陳皮5g,甘草3g
,作湯藥服

  【主治】咳嗽。(原方主治:治諸般咳嗽
。)
  【方解】肺為嬌臟
,喜潤惡燥,喜溫惡寒。又恐外邪侵襲
,痰濕停聚
。故方中以紫菀、百部
,溫潤肺臟
,化痰止咳為君。以桔梗
、白前
,一升一降,調(diào)暢氣機而止咳逆為臣
。荊芥散邪于外
,陳皮化痰于中,為佐
。甘草調(diào)和
,兼可化痰止咳為使。
  無疾按:本方與人參敗毒散相比
,一謂咳門第一神方
,一名止嗽散?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人远弑居袆e
,有聲無痰為咳,有痰無聲為嗽
。故敗毒散中多理氣
,止嗽散中重化痰。兩方用藥平和
,都是臨床常用的治肺良方

  同類常用中成藥:通宣理肺丸。
  【組成】桔梗
、前胡
、枳殼、杏仁
、陳皮
、半夏、茯苓
、甘草、麻黃
、紫蘇葉
、黃芩。
  【方解】本方以二陳化痰,以桔
、前
、枳、杏四藥理肺氣
。輔以麻
、蘇解表,黃芩清熱
。對于咳嗽(尤其是外感咳嗽)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二)治心劑
  【代表方】酸棗仁湯(《金匱要略》)

  【組成】酸棗仁二升(30g)
,甘草一兩(10g),知母二兩(20g)
,茯苓二兩(20g)
,川芎二兩(20g)。
  【主治】失眠
。(原方主治:虛勞虛煩不得眠)
  【方解】失眠的機制前面已經(jīng)講過
,主要是神被熱擾,以及精血不能充養(yǎng)兩條
。酸棗仁湯是治療虛性失眠的經(jīng)典方劑
,制方巧妙,療效頗佳
。方中重用酸棗仁為君
,補益心肝之血,先令神有安神休憩之地
。知母清心除煩熱
,助棗仁安神,為臣
。然棗仁雖補血
,但所生之血為死血;知母雖清熱
,但所清之熱無出路
。故又以川芎行血,令血活
;茯苓滲利
,出邪熱;茯苓另有寧心之用
,二藥并用為佐
。甘草和中為使

  同類常用中成藥:
  1、柏子養(yǎng)心丸
  【組成】炙黃芪100g
,茯苓200g
,黨參25g,當(dāng)歸100g
,川芎100g
,柏子仁25g,酸棗仁25g
,遠(yuǎn)志25g
,半夏曲100g,朱砂30g
,肉桂25g
,五味子25g,炙甘草10g

  【方解】從藥物組成可知
,本方雖以柏子命名,但其實重在補益氣血
。因為心為君主之官
,神藏于心中。而心神的正?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顒?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全賴氣血以濡養(yǎng)。補氣血
,即是補心
。此后,以柏子仁
、酸棗仁
、遠(yuǎn)志,安神寧心以治標(biāo)
,為臣
。佐以半夏曲,消磨痰食而安神
;朱砂
、肉桂,交通心腎而安神
;五味子酸斂氣陰而養(yǎng)心
。全方立意較完備,為養(yǎng)心安神常用之善品

  2
、朱砂安神丸
  【組成】朱砂五錢
,黃連六錢,炙甘草五錢半
,生地黃一錢半,當(dāng)歸二錢半

  【方解】思考之二

  (三)治脾胃劑
  【代表方】補中益氣湯(《脾胃論》)

  【組成】黃芪(病甚
,勞役熱者一錢,3g)
,炙甘草(以上各五分
,2g),人參(三分
,1g
,有嗽去之),當(dāng)歸身(三分
,1g)
,橘皮(二分或三分,1g)
,升麻(二分或三分
,1g),柴胡(二分或三分
,1g)
,白術(shù)(三分,1g)
  無疾按:此方
,以及東垣益脾氣諸方
,用量都非常小。發(fā)人深省

  【主治】脾胃氣虛下陷

  【方解】原方立意頗深。今且從俗論之
。黃芪溫中益氣
,而能升陽固表,與氣虛下陷之病機頗相吻合
,重用為君
。人參、白術(shù)
、甘草助君溫中益氣
,為臣
。然血為氣之母。無形之氣無處安身
,須蘊于有形之血中
,故以當(dāng)歸養(yǎng)血活血,令氣有所歸
。參芪等藥補中益氣
,氣雖生但不能行,易成壅滯之候
。故以陳皮行氣以防壅
。氣機下陷,少與升麻
、柴胡升提為使

  同類常用中成藥:
  1、人參健脾丸
  【組成】人參25g
,白術(shù)150g
,茯苓50g,山藥100g
,炙黃芪150g
,陳皮50g,砂仁25g
,木香125g
,酸棗仁(炒)50g,遠(yuǎn)志25g
,當(dāng)歸50g

  【方解】思考之三。
  2
、歸脾丸
  【組成】白術(shù)(炒)160g
,茯苓160g,炙黃芪80g
,黨參80g
,炙甘草40g,遠(yuǎn)志(制)160g
,龍眼肉160g
,酸棗仁(炒)80g,當(dāng)歸160g
,大棗(去核)40g
,木香40g。
  【方解】思考之四

  3
、香砂六君子丸
  【組成】黨參100g
,白術(shù)(炒)200g,茯苓200g
,炙甘草70g
,陳皮80g,半夏(制)100g
,木香70g
,砂仁80g。
  【方解】四君子湯加半夏
、陳皮后,稱為六君子
。健脾益氣而化痰濕之力更勝?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F(xiàn)成藥中,唯有此藥
,與六君子原方相近
,僅增少量香砂以行氣,防止補益太過而生壅滯
,是臨床補益脾氣最常用的成藥之一

  4、參苓白術(shù)散
  【組成】人參100g
,白術(shù)100g
,茯苓100g,山藥100g
,甘草100g
,白扁豆75g,薏苡仁50g
,蓮子50g
,砂仁50g,桔梗50g

  【方解】本方以四君子湯為基礎(chǔ)
,加山藥平補氣陰,扁豆
、薏苡仁滲濕健脾而
  止瀉
,蓮子澀腸而止瀉;砂仁醒脾為佐
;桔梗載藥上行于肺
,令脾所生之氣上行以補肺,培土生金
。本方主要用治脾虛濕盛所引起的腹瀉
,以及肺脾氣虛之久咳不愈

  5、麻仁潤腸丸
  【組成】大黃120g

,火麻仁120g
,苦杏仁(去皮炒)60g,木香60g
,陳皮120g
,白芍60g。
  【方解】本方是在經(jīng)方麻子仁丸基礎(chǔ)上稍加化裁而成
。方以大黃為君
,蕩滌腸中積滯。以火麻仁
、杏仁潤腸助之
,木香、陳皮行氣輔之
。并佐以白芍
,柔肝而令肝緩,肝緩則脾運通行而便秘得解
。本方是適合于臨床大部分便秘患者服用的中成藥
。相比蘆薈、番瀉葉等瀉下藥
,本品對于頑固便秘患者更加安全穩(wěn)妥得多
。不過便秘終歸是標(biāo),辨證求本
,治本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

(四)治肝劑
  【代表方】逍遙散(見前理氣藥)。
  同類常用中成藥:舒肝和胃丸
  【組成】香附(醋制)45g

,柴胡15g
,郁金45g,佛手150g
,木香45g
,烏藥45g,陳皮75g
,萊菔子45g
,檳榔45g,廣藿香30g
,白芍45g
,白術(shù)(炒)60g,炙甘草15g。
  【方解】本方以大隊理氣藥疏肝
,運脾
;助以白芍柔肝;佐以白術(shù)健脾
,甘草和中
。行散之力勝于逍遙丸,故肝郁氣滯明顯者可服此藥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ㄎ澹┲文I劑
  【代表方】腎氣丸(《金匱要略》)。
  【組成】干地黃八兩(240g)
,山藥
、山茱萸各四兩(各120g),澤瀉
、茯苓
、牡丹皮各三兩(各90g),桂枝
、炮附子各一兩(各30g)。
  【主治】腎氣虛證
。(原方主治:虛勞腰痛
,少腹拘急,小便不利
;男子消渴
,小便反多,以飲一斗
,小便一斗
;婦人病飲食如故,煩熱不得臥
,而反倚息
。)
  【方解】參前六味地黃丸解。
  同類常用中成藥:
  1
、六味地黃丸同前

  2、四神丸
  【組成】補骨脂400g
,吳茱萸100g
,肉豆蔻200g,五味子200g
,大棗200g

  【方解】本方為治療五更腹瀉的特效方。腎陽不足,脾土失溫
,則清晨陽氣初動之時
,人得天陽之助,則欲排陰濁外出
。且腎氣不足
,無力固攝,故大便來勢頗急
。方以補骨脂
、肉豆蔻溫腎陽而固攝,并以吳茱萸助之
,五味子佐之

  注:本部分提到的中成藥成分及劑量絕大部分出自《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年版)。另有少部分直接出自最早記載該方的原著

  細(xì)心的朋友或許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
,本部分所講方劑或中成藥的思路,與前面所講的中藥和辨證
,其實是一脈相承的
,都是秉承病性的虛與實,病位的臟和腑
,依次展開的
。舉例來說,辨證一講中我們了解到氣虛證的常見表現(xiàn)(氣虛無力倦懶言)
,可據(jù)此判定氣虛證的有無
。一旦確定本證,就可以在中藥一講相應(yīng)的常用補氣藥中查找
,得到黨參
、黃芪、山藥這三種
;按照對三者用途的基本評價
,可以從中得出最適合自己的一味藥;繼而或沖泡代茶飲
,或煲湯熬粥時加上一些作食療
,劑量用最常用的10g,就可以了
。如果問題比較嚴(yán)重
,單用某一味中藥的效果不夠理想時,就可以考慮在方劑一講中尋找相應(yīng)的中成藥
,得到補中益氣丸和玉屏風(fēng)口服液
,再根據(jù)自身病癥特點進(jìn)行選擇即可

  通過前面講稿的學(xué)習(xí)和積極的實踐練習(xí),有些朋友已經(jīng)可以對一些患者的病情作出比較準(zhǔn)確的中醫(yī)辨證分析
。再結(jié)合中藥方劑部分的學(xué)習(xí)
,對于一些簡單的疾病,朋友們就可以給出比較完整的治療意見了
。當(dāng)然
,目前的學(xué)習(xí)還僅僅是停留在入門的階段,遇到疑難或較為重大的疾病
,切不可以此為據(jù)
,仍需以醫(yī)生面診為宜。
本文僅供中醫(yī)愛好者學(xué)習(xí)交流
作者:天下無疾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12644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相關(guān)文章
牽引術(shù)后緣何會便秘
牽引術(shù)后緣何會便秘我因患腰椎間盤突出癥,前不久在一家中醫(yī)院做牽引手法復(fù)位術(shù)治療
,可我不明白的是
哪些兒童智商高(小孩智商高的表現(xiàn))
哪些兒童智商高哪些兒童智商高誰都想自己的孩子更聰慧一些
,可怎樣才能如愿呢
春季吃野菜 時尚又抗癌
春季轉(zhuǎn)眼之間就要到了
,各種野菜長得蓬蓬勃勃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吃野菜也成為時尚之舉。野菜的吃法很多
天冷為什么愛牙痛
每年冬季
,尤其是在氣溫驟降的天氣里,到牙科就診的就會明顯增多
。是為什么呢
?一般來說,引起牙痛的主要原因是口腔疾病
,如齲齒
、急性牙髓炎、牙周炎
、急慢性根尖周炎
、牙本質(zhì)過敏、牙齒隱裂或根折等
。齲齒引起的牙痛是因為牙體有齲洞
安全使用甲硝唑
近年來甲硝唑在臨床的應(yīng)用愈來愈廣泛,不僅用于滴蟲病和阿米巴病的治療
,還進(jìn)一步用于慢性胃炎
基因檢測結(jié)果可能影響乳腺癌患者對手術(shù)方案的選擇
《中華醫(yī)學(xué)信息導(dǎo)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