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博主:王新志 河南中醫(yī)學(xué)院一附院
癥狀:燒心,胃里有堵塞感,整天唉聲嘆氣、愁眉不展。
用料:烏賊骨30克,煅瓦楞15克,蘿卜150克,排骨100克。
方法:熬湯喝,一天兩次。
前兩天,堂弟心急火燎地從老家趕來,說他家老爺子近來一直感覺燒心,胃里有堵塞感,整天唉聲嘆氣,愁眉不展。到醫(yī)院做了胃鏡檢查,被診斷為淺表性胃炎。吃了半年藥,病還是沒治好。
我聽完后,立即打電話去詢問老爺子,他告訴我說:“自從退休后就倒霉,渾身有病不說,還叫人看不起。以前在位時,別人都叫我張主任,退休后別人都叫我老張,說實在話,聽著心里真有點不忿兒?!?/p>
我心想,這回可找到他的病根兒了。
我告訴老人家:“老爺子,您就放寬點心吧,都累了大半輩子,退休了就甭為別人叫不叫您主任想不開啦……”就這樣,我們一直聊了20多分鐘,關(guān)于病的事我只字未提,僅僅是開導(dǎo)了他一番。
第二天一大早,老爺子就打電話給我,說明顯感覺到心里不堵了,胃里也舒服多了,還打算出門去運動呢。
要說起來,老爺子的病因很簡單,就是想得太多,對某些事情看得太重了。但這跟脾胃有啥關(guān)系呢?中醫(yī)認為,脾主思,想得太多就會勞傷脾,使得脾的生理功能減弱,所以,大部分脾胃不適都跟想得太多有關(guān)系。另外,老爺子脾胃的不適還連累了臟腑的最高統(tǒng)帥——心臟,因而他還伴有胸悶、心慌、呼吸急促等癥狀,但根源在脾胃。
脾胃功能差是思慮過多造成的
在門診上,我見過很多像老爺子這樣的患者,由于想得太多,結(jié)果損傷了脾,脾受損之后,影響多個臟腑,尤其是心,讓他更鉆牛角尖。如此不斷惡性循環(huán),讓腸胃和心臟負擔過重。表現(xiàn)出來就是泛酸、惡心、嘔吐、腹脹、腹瀉以及胸悶、呼吸急促、心慌等,還有一些人會有頭痛、關(guān)節(jié)痛、吞咽困難,甚至失音、小便不利等。弄得整天驚慌失措,以為自己得了大病。
許多人向我訴苦,說拿著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錢去做檢查,結(jié)果卻說沒事兒,檢查算白做了。其實,淺表性胃炎、腸易激綜合征等都是生活中很常見的疾病,經(jīng)過治療一般都可以見效。即使不能完全治好,吃過藥后,癥狀也會減輕。這時按照中醫(yī)理論調(diào)理脾胃,效果會更好。
心病也會出現(xiàn)脾胃不適
治療心病的方法早已有之。我以前聽過這樣一個故事:程咬金誤吃了一條活泥鰍,一連數(shù)天都肚子脹,吃不下飯,原本大大咧咧的一個人,突然間變得悶悶不樂、不愛說話了。大家仔細詢問后才知道,原來他害怕泥鰍會在肚子里長大。
后來,軍師徐茂公想了個辦法。他先給程咬金吃了一副瀉藥,然后把一條活泥鰍裝到一根中空的泥棍里。程咬金拉肚子的時候,他就用泥棍在盆子里攪。過了一會兒,泥棍外面的泥融化了,泥鰍從里面出來了。這時,徐茂公說:“你看,泥鰍讓你給拉出來了!”程咬金的心病當天就好了,不但想吃飯了,肚子也不脹了。
人思慮過多,也會給脾臟胃來麻煩。所以,凡事要豁達一點。事情已經(jīng)過去了,您再糾結(jié)也于事無補,還不如向前看,說不定能看到彩虹。
另外,有一道湯不錯,叫山楂蘿卜排骨湯,可以治療腹脹、胃酸過多,安撫心脾。
原料是烏賊骨30克,煅瓦楞15克,蘿卜150克,排骨100克。做法:先將排骨煮熟;再把準備好的烏賊骨、煅瓦楞、蘿卜一起放進去,同煮至熟即成,一天兩次。
脾虛,為中醫(yī)名詞術(shù)語。泛指因脾氣虛損引起的一系列脾臟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現(xiàn)象及病證。包括脾氣虛、脾陽虛、中氣下陷、脾不統(tǒng)血等證型。多因飲食失調(diào).勞逸失度,或久病體虛所引起。脾有運化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和輸布水液以及統(tǒng)攝血液等作用。脾虛則運化失常,并可出現(xiàn)營養(yǎng)障礙,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濕釀痰,或發(fā)生失血等癥。
脾在五行中屬土,在五臟陰陽中屬陰中之至陰。脾主運化,統(tǒng)血,升清,輸布水谷精微,為“氣血生化之源”。人體出生后,各臟腑組織器官皆依賴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以濡養(yǎng),故稱脾為“后天之本”。其與胃、肉、唇、口等構(gòu)成脾系統(tǒng)。素體脾虛或飲食不節(jié)、情志因素、勞逸失調(diào),藥、食損脾或慢性腎病患者濕邪久居,損傷脾氣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虛衰、生化之源不足。脾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幾乎所有的胃腸道疾病都可出現(xiàn)或伴有脾虛,建議可以試試得常渭保茶,溫和養(yǎng)胃,改善脾胃。
1.脾氣虛
多因飲食不節(jié),或勞倦過度,或憂思日久,損傷脾土,或抵抗力不足,素體虛弱。
2.脾陽虛
多因脾氣虛衰進一步發(fā)展而成,也可因飲食失調(diào),過食生冷,或因寒涼藥物太過,損傷脾陽,或腎陽不足,命門火衰,火不生土而致。
3.中氣下陷
中氣亦指脾氣。脾氣上升,將水谷精微之氣上輸于肺,以榮養(yǎng)其他臟腑,若脾虛中氣下陷,可出現(xiàn)久瀉、脫肛、子宮脫垂等癥。
4.脾不統(tǒng)血
脾氣虛弱,不能攝血,則血不循經(jīng)。
臨床表現(xiàn)
脾虛證是指脾臟虛弱而引起的病證,其病情比較繁雜,主要有嘔吐、泄瀉、水腫、出血、經(jīng)閉、帶下、四肢逆冷、小兒多涎等臨床表現(xiàn)。
1.脾氣虛
腹脹納少,食后脹甚,肢體倦怠,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形體消瘦,或肥胖浮腫,舌苔淡白。
2.脾陽虛
大便溏稀,納少腹脹,腹痛綿綿,喜溫喜節(jié)按,形寒氣怯,四肢不溫,面目無華或浮腫,小便短少或白帶多而清晰色白,舌苔白滑。
3.中氣下陷
在脾氣虛見癥基礎(chǔ)上,有氣陷臨床表現(xiàn),如久瀉、脫肛、子宮脫垂等。
4.脾不統(tǒng)血
在脾氣虛見癥基礎(chǔ)上,有慢性出血臨床表現(xiàn),如月經(jīng)過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除出血外,必兼見脾氣虛弱的一些癥狀。
脾虛屬臟腑辨證中常見之證型,以健脾益氣為治療大法?!睹}經(jīng)》卷二:“脾虛,……病苦泄注,腹?jié)M,氣逆,霍亂,嘔吐,黃疸,心煩不得臥,腸鳴?!币徽f“脾氣……若虛則生寒,令人心腹脹滿,水谷不消,噫氣吞酸,食輒嘔吐,霍亂泄利,四肢沉重,多思氣結(jié),惡聞人聲”(見《圣濟總錄》卷四十四)。鄒澍《本草經(jīng)疏》歸納“脾虛十二證,飲食勞倦,傷脾發(fā)熱,飲食不消化,屬脾氣虛;傷食必惡食,停食,為恣飲湯水或冷茶、冷酒所致。水腫屬脾氣虛,兼脾陰虛;噎膈屬氣血兩虛,由于血液衰少,而非痰氣壅逆所成。脾虛屬氣虛,健忘屬氣血兩虛,倦怠、嗜臥屬脾氣不足。脾虛腹痛,按之則止,屬血虛;痞氣,屬脾氣虛及氣郁所致?!?br>脾虛以脾氣虛、脾陽虛更為常見,多有腹脹、痞滿、消瘦、肢乏、泄瀉(或大便先硬后溏,亦有表現(xiàn)為脾虛便秘者)、食減、水腫等癥。脾為濕土,喜燥惡濕。濕盛可以導(dǎo)致脾虛,脾虛也可以生濕,往往互為因果。因脾虛失運,水濕停留,多屬本虛標實之證。本虛為主者,治多健脾,佐以化濕;標實為主者,則應(yīng)以祛濕為主,兼以運脾。下面介紹幾種常見脾虛病癥的治療方法:
1.脾虛嘔吐
證候:飲食稍有不慎即易嘔吐,時作時止,胃納不佳,食入難化,脘腹痞悶,口淡不渴,面白少華,倦怠乏力,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濡弱。脾虛嘔吐為脾臟虛弱,胃氣上逆所致。治則:健脾和胃止嘔。主方:香砂六君子湯加減。
2.脾虛泄瀉
證候:大便時溏時瀉,遷延反復(fù),完谷不化,飲食減少,食后脘悶不舒,稍進油膩食物則大便次數(shù)增多,面色萎黃,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脈細弱。脾虛泄瀉由脾虛失運,濕注腸道所致。治則:健脾滲濕止瀉。主方:參苓白術(shù)散加減。
3.脾虛水腫
證候:身腫,腰以下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復(fù),脘腹脹悶,食納減少,面色不華,神疲肢冷,小便短少,舌質(zhì)淡,苔白滑,脈沉緩。脾虛水腫由脾虛水停,泛溢肌膚所致。治則:溫脾利水消腫。主方:實脾飲加減。
4.脾虛出血
證候:便血紫黯,甚則黑色,或尿血、吐血、衄血及紫斑,神疲乏力,氣短聲低,面白無華,頭暈,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細無力。脾虛出血乃脾氣虛弱,血失統(tǒng)攝為罹。治則:健脾益氣攝血。主方:生脈飲合參附湯加減。
5.脾虛帶下
證候:帶下綿綿,量多色淡黃或色白如涕唾,無臭,并且面色淡黃,精神疲倦,不思飲食,腰酸腹墜,或下肢浮腫、便溏等。脾主運化水濕,脾虛則運化無能,聚濕下注,傷及任、帶二脈而致。治則:健脾益氣,升陽除濕。主方:完帶湯,水煎服。
6.脾虛經(jīng)閉
證候:經(jīng)閉,常兼見飲食不振,痞滿,大便不實等癥。多因脾胃虛弱,健運失職,復(fù)為飲食所傷,飲食日見減少,導(dǎo)致生化之源不足,無血下達沖任胞宮而致經(jīng)閉。治則:補脾胃、養(yǎng)氣血。主方:八珍湯加減。
7.脾虛多涎
證候:神疲,面色萎黃,涎多清稀?!蹲C治準繩·幼科》:“小兒多涎,由脾氣不足,不能四布津液而成?!敝蝿t:補益脾氣攝津。主方:五味異功散加減。
8.脾虛生風
證候:以手足微搐,肢冷,昏睡露睛,口鼻氣微主證。脾虛引動內(nèi)風,多由吐瀉或藥、食損脾所致?!稄埵厢t(yī)通·諸風門》:“若體倦神昏不語,脈遲緩,四肢欠溫者,脾虛生風也。”治則:補脾熄風。主方:六君子湯加蝎尾、炮姜、肉桂。
9.脾虛如球
證候:目之上下眼胞腫脹,虛起如球,無赤痛,喜按。因脾虛挾濕或氣血不足,虛火壅于氣分所致。治則:補脾益氣為主,輔以祛邪之藥。主方:補中益氣湯加減。
10.脾虛生熱
證候:面色萎黃,神疲倦怠,目之上下眼胞腫脹,舌淡苔黃膩,脈細數(shù)無力,煩渴不能多飲,皮屑增多,言語無力,小便短赤,耳鳴遺精。因脾虛所至內(nèi)濕停滯,久而生熱,無養(yǎng)氣血,水濕不化,陰虛陽盛。治則:健脾益氣、養(yǎng)氣血為主,輔以清虛熱,滋腎陰。主方:人參健脾丸合知柏地黃丸加減。
1.脾虛證的宜忌食物
(1)宜食食物具有補脾益氣、醒脾開胃消食的食品,如粳米、秈米、鍋巴(焦鍋)、薏米、熟藕、粟子、山藥、扁豆、豇豆、牛肉、雞肉、兔肉、牛肚、豬肚、桂魚、葡萄、紅棗、胡蘿卜、馬鈴薯、香菇等。
(2)忌食食物性質(zhì)寒涼,易損傷脾氣的食品,如苦瓜、黃瓜、冬瓜、茄子、空心菜、芹菜、莧菜、茭白、萵筍、金針菜、柿子、香蕉、枇杷、梨、西瓜、綠豆、豆腐、莜麥等;味厚滋膩,容易阻礙脾氣運化功能的食品,如鴨肉、豬肉、甲魚肉、牡蠣肉、牛奶、芝麻等;利氣消積,容易耗傷脾氣的食品,如蕎麥、山楂、蘿卜、香菜等。
2.食療
脾胃是人體納運食物及化生氣血最重要的臟腑,對脾胃病患者來說,食療亦不可缺少,但必須根據(jù)病人平素的體質(zhì)和病情不同來選擇飲食,即所謂“辨證施食”,若平素脾胃虛寒的人,或寒證的胃痛、腹痛、泄瀉等,應(yīng)多食性味辛熱的蔥、姜、韭、蒜、胡椒等,若脾胃虛弱的人,宜食用紅棗、山藥、扁豆、芡實、蓮子肉等。若胃熱素盛的人,宜食梨、藕、甘蔗、蜂蜜等甘寒生津之品;若氣機阻滯者,宜多食蘿卜、佛手、金橘,或用橘皮做成的調(diào)料。
(1)藥點藥飯藥點、藥飯是將谷物與某些食物和藥物一起制作成飯、糕、餅、包子、饅頭等主食或點心,用以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
方1.橘紅糕:鮮橘皮,打碎成細粒后用糖浸漬,再和入面粉制成糕點。適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咳嗽痰多。
方2.豆蔻饅頭:白豆蔻粉撒入適量面粉內(nèi),再蒸煮成饅頭,適用于腹脹、食欲不振。
方3.紅棗益脾糕:紅棗、白術(shù),干姜,雞內(nèi)金。先煮熬取汁,再將汁與面粉及適量的糖制成糕,適用于胃呆納減,大便溏薄。
方4.山藥飯:山藥、蓮肉、米仁、扁豆各,洗凈切碎,蓮肉去皮,芯后煮爛,再與粳米一起煮飯,適用于脾虛泄瀉、食欲不振。
方5.八仙糕:黃芪、白術(shù)、山藥、山楂、茯苓、陳皮、湘蓮末、黨參。先將上述藥物煎煮取汁,再與適當粳米粉、糯米粉、白糖一起蒸成糕。適用于脾虛泄瀉,食欲不振。
方6.麻仁玉米糕:火麻仁、芝麻各,玉米粉、紅糖適量,將火麻仁研末、芝麻洗凈,放入玉米粉拌勻,再加入紅糖用水和面做成糕。適用于脾虛氣血虧損引起的便秘。
(2)補脾食物馬鈴薯:味甘、性平。補氣、健脾。宜于脾虛體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發(fā)芽的馬鈴薯芽與皮有毒,忌食。
紅薯:味甘、性平,歸脾胃經(jīng)。補脾胃、益氣力、寬腸胃。宜于脾胃虛弱、形瘦乏力、納少泄瀉。多食易引起反酸燒心、胃腸道脹氣。
香菇:味甘、性平。益胃氣,托痘疹。宜于脾胃虛弱,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屬于發(fā)物,麻疹和皮膚病、過敏性疾病忌食。
山藥: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jīng)。補氣健脾,養(yǎng)陰益肺,補腎固精。宜于脾氣虛弱,食少便溏,慢性泄瀉。濕盛和氣滯脹滿者忌食。
栗子:味甘、性溫,歸脾、胃、腎經(jīng)。補脾健胃,補腎強筋,活血止血。宜于脾虛食少,反胃,瀉泄。氣滯腹脹者忌食。
紅棗(大棗):味甘、性溫,歸脾、胃經(jīng)。補益脾胃,養(yǎng)血安神。宜于脾胃虛弱,食少便稀,疲乏無力。氣滯、濕熱和便秘者忌食。
雞肉:味甘、性溫,歸脾、胃經(jīng)。補中益氣,補精添髓。宜于脾胃虛弱,疲乏,納食不香,慢性泄瀉。實證、熱證、瘡瘍和痘疹后忌食。
兔肉:味甘、性涼。補中益氣,涼血解毒。宜于脾虛食少,血熱便血,胃熱嘔吐反胃,腸燥便秘。虛寒、泄瀉者忌食。
豬肚:味甘、性溫。補益脾胃。宜于虛弱、泄瀉,近代用于胃下垂和消化性潰瘍。
牛肚:味甘、性溫。益脾胃,補五臟。宜于病后氣虛,脾胃虛弱,消化不良。
羊肚:味甘、性溫。補虛弱、益脾胃。宜于形體瘦弱、脾胃虛寒。
牛肉:味甘、性平,歸脾、胃經(jīng)。補脾胃,益氣血,強筋骨。宜于脾胃虛弱,食少便稀,中氣下陷,慢性泄瀉。
桂魚:味甘、性平,歸脾、胃經(jīng)。補脾胃,益氣血。宜于脾胃虛弱,食欲不振。虛寒證、寒濕證忌食。
泥鰍:味甘、性平,歸脾、肺經(jīng)。補中益氣,利水祛濕。宜于中氣不足、泄瀉、脫肛。
粳米:味甘、性平,歸脾、胃經(jīng)。補中益氣,健脾和胃。宜于中氣不足,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脾胃不和,嘔吐、泄瀉。
秈米:味甘、性溫,歸肺、脾、心經(jīng)。補脾胃,養(yǎng)五臟。宜于脾虛濕盛腹瀉。熱證、濕熱證、陰虛證忌食。
糯米:味甘、性溫,歸脾、胃、肺經(jīng)。補中益氣,補肺斂汗。宜于脾虛腹瀉,因粘滯難化,食積證、氣滯證、濕證、脾虛胃弱及消化不良者忌食。
扁豆:味甘、性微溫,歸脾、胃經(jīng)。健脾化濕,清暑和中。宜于脾虛濕盛,食少便稀,暑濕吐瀉。氣滯腹脹者忌食。
豇豆:味甘、性平,歸脾、腎經(jīng)。健脾,補腎。宜于脾胃虛弱,腹瀉,嘔吐。氣滯證和便秘者忌食。
蜂蜜:味甘、性平,歸脾、肺、大腸經(jīng)。補脾緩急,潤肺止咳,潤腸通便。宜于脾胃虛弱之胃痛,津虧腸燥之便秘,近代用于消化性潰瘍。濕證、濕熱證、胃脹腹脹、嘔吐、便稀者忌食;不宜與蔥、萵苣同食。
1.首先要糾正不良的飲食習(xí)慣。多食清淡,少食肥甘及各種刺激性食物,如含有酒精及香料的食物。謹防食物中的過酸、過甜、過咸、過苦、過辛。因為這些食物及煙酒都是促使胃液分泌的強烈刺激物。而難消化的玉米。和高蛋白的花生也要盡量少吃,吃了會出現(xiàn)噯氣、胃痛等反應(yīng)。最好喝嘗渭寶茶,古方茶療健脾護胃。
2.飲食時定量定時。長期胃痛的病人每日三餐或加餐均應(yīng)定時,間隔時間要合理。急性胃痛的病人應(yīng)該盡量少食多餐,平時應(yīng)少食或不食零食,以減輕胃的負擔。如果像司機之類由于工作原因,經(jīng)常沒辦法按時吃飯的話,在車上放點蘇打餅,抽時間吃兩片。
3.注意營養(yǎng)平衡,平時應(yīng)該多食用富含維生素的食物,以利于保護胃黏膜和提高其防御能力,并促進局部的修復(fù)。
4.飲食宜軟、溫、暖。烹調(diào)宜用蒸、煮、熬、燴,少吃堅硬、粗糙的食物。吃飯時要不急不躁,使食物在口腔中充分咀嚼。與唾液充分混合后慢慢咽下,這樣有利于消化和病后的修復(fù)。要注意四季飲食溫度的調(diào)節(jié)。脾胃虛寒者要禁食生冷食物。
5.學(xué)會緩解情緒。胃痛也常是憤怒受到抑制結(jié)果,脾氣無法控制會讓疼痛更嚴重,這也就是我們平時經(jīng)常說的“氣得胃痛吃不下飯”。情緒發(fā)作時,你可以慢慢深呼吸,試著讓自已冷靜下來,然后分析一下到底是什么讓你憤怒。將憤怒化成信念讓自己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當你開始做一些事來改變情況時,疼痛就會得到緩解??傊M量要避免情緒過度波動。
6.避免過度疲勞。因為長時間的精神緊張可使大腦皮質(zhì)功能失調(diào),使胃酸與胃蛋白酶分泌增多,平滑肌痙攣,黏膜下血管痙攣缺血。
7.有胃痛史者,特別有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的患者,建議晚上休息前半小時進食少量堿性食物,如蘇打餅或面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1285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瘙癢感覺的確會傳染
下一篇: 野菜味美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