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周穎
下樓梯不小心跌倒致使腕部骨折的王女士,在江蘇省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骨傷科治療時接受了周中副主任醫(yī)師的建議,選擇中醫(yī)手法復位加小夾板固定,只花了幾百元,1個月就痊愈了。這種價廉效優(yōu)的小夾板治療骨折并非醫(yī)學科研新技術,而是一項昔日風靡、今朝冷落的中醫(yī)傳統技術。
小夾板發(fā)展歷史悠久
公元4世紀,被稱為小夾板創(chuàng)始人的葛洪,在《肘后備急方》中首先記載了使用竹片夾板固定骨折。
公元8世紀,藺道人把小夾板理論發(fā)揚光大并系統化、具體化。他在《仙授理傷續(xù)斷秘方》中,將小夾板的用法介紹得更加具體:“凡用杉皮,浸約如指大片,疏排令周匝,用小繩三度緊縛?!焙笫婪Q他為中醫(yī)骨傷科的奠基人。
明代永樂年間的朱橚在《普濟方》里強調了手法整復的重要性,詳盡論述了各種骨折小夾板固定的診斷和治療方法。清代吳謙等編著的《醫(yī)宗金鑒》是最完整的一本教科書,既有理論又重實踐,圖文并茂,把正骨手法歸納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8法。值得一提的是創(chuàng)造和改革了多種小夾板固定器具,如對脊柱中段損傷采用通木固定,下腰損傷采用腰柱固定,四肢長骨干骨折采用竹簾、杉籬固定,髕骨骨折采用抱膝圈固定等。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著名骨傷科專家方先之、尚天裕學習名老中醫(yī)蘇紹三正骨經驗,博采各地中醫(yī)正骨之長,總結出新的正骨8大法,研制成功新的夾板外固定器具。在其編著的《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骨折》一書中,提出“動靜結合、筋骨并重、內外兼治、醫(yī)患合作”原則,將骨折治療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在國內外產生重大影響。
災區(qū)救助凸顯小夾板優(yōu)勢
只要是骨折,就要盡可能地保留血供,而小夾板技術很早就達到這一要求了。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樹地震等自然災害突發(fā)生時,小夾板的優(yōu)勢就凸顯出來。中國中醫(yī)科學院望京醫(yī)院溫建民教授介紹,這是因為當時醫(yī)院既沒有手術條件,又沒有手術器材,傷員又不能等,使用小夾板就是取材方便,處理方法簡單,還不用開刀。
從小夾板的作用原理來說,它是以力量相等、方向相反的外固定力來抵消骨折移位的傾向,以外固定的杠桿作用來協調肢體內部的平衡,使骨折移位的消極因素轉變?yōu)榫S持固定、矯正畸形的積極因素。
由于復位和固定可以有效緩解病人的疼痛,因此,骨折要首先區(qū)分是開放式骨折還是閉合式骨折。在地震災區(qū),95%的傷員是四肢骨折,其中閉合性骨折占30%,開放性骨折占70%。對這些骨折傷員,采取手法復位加上小夾板固定方法,可以獲得正確對位,整復也比較容易。如果患者有休克、昏迷、內臟及中樞神經系統損傷時,需等全身情況穩(wěn)定后,才能進行骨折整復。
針對閉合性骨折,主要采用復位和固定。醫(yī)護人員就地取材,塌方后的木板、桑樹皮、紙板都可以臨時使用,以緩解病人的痛苦。針對開放性骨折,應當暴露傷口,充分消毒,避免厭氧菌的感染。
使用小夾板注意事項
小夾板是臨床骨科非常有效且確切可靠的治療手段,盡管現代科技發(fā)展日新月異,外固定材料層出不窮,但仍然不能動搖其在骨傷治療中的地位。
現代的小夾板是廠家根據肢體的部位、長度及外形做成的不同規(guī)格及塑形的薄板,具有可塑性、韌性、彈性、吸附性和通透性、可調性、便于使用外用藥、X線穿透性、能早期進行功能鍛煉等特點,既保留了關節(jié)的功能,又減少致殘率。如橈骨骨折固定后,即刻可進行肘關節(jié)、肩關節(jié)、掌指關節(jié)和指間關節(jié)的運動。
周中介紹,小夾板適應于四肢長骨的閉合性骨折者,如肱骨干骨折、尺橈骨骨折、脛腓骨骨折等,股骨干骨折也可配合持續(xù)骨牽引使用;關節(jié)內或近關節(jié)骨折者,如肱骨近端骨折、肘關節(jié)骨折等;四肢開放性骨折和創(chuàng)面小或已經閉合傷口者;老年人及部分皮膚病患者不能耐受石膏固定者。
使用小夾板固定后,要注意抬高傷肢,觀察患肢的顏色、腫脹等情況以及加壓墊部位有無劇痛,預防骨筋膜間室綜合征的發(fā)生;及時調整布帶的松緊度,在復位固定后3~4天內,以保持布帶能上下移動1厘米為宜;檢查小夾板位置是否移動,定期進行骨折對位情況的x線檢查,及時指導患者進行功能鍛煉。
(1) 夾板綁扎松緊適宜。太松固定無效,太緊可能導致肢體血液循環(huán)障礙,因此,開始一周應隨時調整夾板的松緊度。(2) 逐漸進行肢體功能鍛煉。(3) 定期拍片復查,以排除骨折移位。高分子夾板塑性貼合,透X光,復查拍片時不用拆除。
病情分析:看你情況,可拍個片子看看,一般只要是完全固定了,移位的可能性不大,意見建議:,1,加強營養(yǎng),
合理膳食
,2,避免過度活動,3,配合
接骨片
,
三七片
,活血舒筋藥物
伸直型骨折!
伸直型骨折(又叫Colles骨折)多為腕關節(jié)處于背伸位、手掌著地前臂旋前時受傷。
一、臨床表現與診斷:
傷后局部疼痛、腫脹、可出現典型的畸形姿勢,即側面看呈“銀叉”畸形,正面看呈“槍刺樣”畸形(如圖),檢查局部壓痛明顯,腕關節(jié)活動障礙。X線拍片可見骨折遠端向橈、背側移位,近端向掌側移位因此表現出典型的畸形體征。可同時伴有下尺橈關節(jié)脫位及尺骨莖突骨折。
二、治療:以手法復位外固定治療為主。
手法復位外固定:
麻醉后患者取仰臥位,肩外展90°,助手一手握住拇指,另一手握住其余手指,沿前臂縱軸,向遠端牽引,另一助手握住肘上方作反牽引。經充分牽引后,術者雙手握住腕部,拇指壓住骨折遠端,向遠側推擠,2-5指頂住骨折遠端,加大曲腕角度,糾正成角,然后讓尺側擠壓,緩慢放松牽引,在曲腕、尺偏位檢查骨折對位、對線情況及穩(wěn)定情況。
最后用超腕關節(jié)小夾板固定或石膏夾板固定2周,水腫消退后,在腕關節(jié)中立位繼續(xù)用小夾板或改用前臂管型石膏固定。
切開復位內固定:
手術指針:1)、嚴重粉碎骨折移位明顯,橈骨下端關節(jié)面破壞。
2)、手法復位失敗,或復位成功,外固定不能維持復位。
手術方法:可經腕背橈側切口暴露骨折端,在直視下復位,松質骨螺釘、T形鋼板或鋼針固定。若骨折塊碎裂、塌陷,有骨缺損,經牽引復位后,分別于橈骨及第2掌骨穿針,用外固定支架維持復位,取髂骨植骨,充填缺損,用螺釘或鋼針固定。6-8周后可取消外固定支架。
三、術后康復注意:
無論手法復位或切開復位,術后均應早期驚心手指屈伸活動。4-6周后可除去外固定,逐漸開始腕關節(jié)的活動。骨折愈合后,橈骨下端因骨痂生長,或由于骨折對位不良,使橈骨背側面變得不平滑,拇長伸肌腱在不平滑的骨面反復摩擦,導致慢性損傷,可發(fā)生自發(fā)性肌腱斷裂??勺骷‰燹D移術修復。若骨折短縮畸形未能糾正,使尺骨長度相對增加,尺、橈下端關節(jié)面不平衡,常是后期腕關節(jié)疼痛及旋轉障礙的原因,可作尺骨短縮術。
小夾板固定的作用是保持骨折處的的穩(wěn)定,避免關節(jié)的活動,避免骨折處的進一步移位,促進骨折的愈合。骨頭有裂開個縫就是屬于骨折了,并不是需要碎了,有移位才為骨折,那個情況的話,不僅僅需要固定,還需要復位的。骨折不用固定的話,你肌肉收縮,牽拉肌腱,或者是站立走路的時候,骨折兩端受力不均勻,就會出現剪力,就會有移動的可能,并且老是有力量影響,骨折之間的骨痂連接也形成不了,因為剛形成,就因為沒有固定而被受力而重新斷裂了。所有要固定,更換固定,或者是調整固定,一般由專業(yè)醫(yī)生操作比較好。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1556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怎樣泡腳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