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是人體的一種自然現象,中醫(yī)認為,當人體陰陽失衡、臟腑功能失調時則會出現異常出汗。一般情況下,沒有明顯疾病癥狀的異常出汗,概括起來有以下幾種:
按出汗時間分
一種是白天出汗過多。無論冬夏,在白天不活動或輕微活動的情況下,常汗出不止,常伴有身體虛弱、說話聲音較低、食欲差、易感冒等特點。中醫(yī)認為這是氣虛的表現,飲食上可選擇山藥、豆?jié){、牛羊肉等,也可用黨參或黃芪燉雞,以補益機體,緩解氣虛。還可通過動作舒緩的運動增強體質,如太極拳、八段錦等。
另一種是晚上出汗。睡著出汗,醒來汗止,中醫(yī)稱為“盜汗”。這些人常有手腳心熱、心煩、面部發(fā)紅發(fā)熱、口咽干燥等癥狀,中醫(yī)認為是陰虛表現,飲食上可選擇百合、雪梨等滋陰之品,少吃羊肉、洋蔥、姜、蒜等熱性食物,也可用沙參、麥冬、五味子或西洋參等泡水飲用。
按出汗部位分
一為頭汗過多。若暴飲暴食后出現頭面部多汗,同時覺得上腹脹滿、口渴、不欲飲食,多為積食,可通過減少進食量、吃清淡飲食緩解,也可吃點消化藥;若伴隨肢體沉重無力,胃脹不適,身體發(fā)熱,舌苔厚而黃膩,是脾胃有濕熱的表現,飲食宜清淡。孩子睡眠時出現輕微頭汗屬正?,F象;但若伴有睡眠不實、煩躁不安、易驚嚇、頭發(fā)稀少等表現,要及時診治。此外,老人和產后身體虛弱的女性,也會有頭汗過多的情況,多屬于氣虛。
二為手足心多汗。如果手足心多汗伴有手腳心熱、口咽干燥等,多屬于陰虛有熱;若手足心多汗伴隨腹部脹滿疼痛,大便不通,多屬于腸道內有積糞,可服用通便藥;若手足心多汗伴隨口干、牙齦腫痛等,多屬胃熱,可服清胃熱的中藥。
三為心窩、胸口多汗。多見于一些腦力工作者,常伴有精神倦怠、食欲不振、睡眠差、多夢等表現,屬于思慮過度而見心脾虛。可通過適當的運動如慢跑、太極拳、八段錦等緩解壓力,調節(jié)身心。
按氣味辨別
如果汗味腥臭,多與熱證或濕熱證有關,飲食宜清淡,可用菊花、茵陳等泡水飲。
夏季悶熱大量出汗,并出現口渴、頭昏、胸悶、惡心、心慌、四肢無力、耳鳴、體溫升高等,一般是中暑先兆,應及時轉移到陰涼通風的地方,補充一些淡鹽水,短時間內可恢復正常。(一凡)
陳伯今年43歲,曾患有甲亢,已經治愈。
最近一年來,他特別怕熱,很容易就出汗,稍微動一下就冒汗花兒,哪怕冬天時因為疫情呆在家里也是這樣。
這問題讓他十分苦惱:前段時間復查,醫(yī)生說甲狀腺狀態(tài)沒問題,為什么還會愛出汗呢?是身體有其他問題嗎?
夏天愛出汗是正常的,但如何判斷自己出汗是否正常呢?
如果同等條件下,和你進行一樣工作的人沒有流汗,而你卻滿頭大汗,那就要留心自己的出汗可能是異常出汗了。如果不是因為炎熱、運動、穿衣多等原因,而是 無故大量出汗 ,這種時候就要引起警覺了, 有可能是疾病的前兆 。
1、頸后出冷汗:低血糖
低血糖的典型癥狀就是 四肢發(fā)冷、大量出汗 ,尤其是 頸部后面的位置會出冷汗 ,還可能伴隨著 頭暈惡心、顫抖、視力模糊 等癥狀。
在低血糖發(fā)作時,應立即到 陰涼處休息 , 給身體補充糖分 ,可以吃些巧克力、糖果,也可以喝些糖水,沒有糖水,可樂等含糖高的飲料也是可以的。如果癥狀無法得到有效緩解, 應當及時就醫(yī)。 此外,低血糖患者應當在包里常備糖果、巧克力等高糖食品,以備不時之需。
2、頭暈眼花出大汗:中暑
如果是 在高溫下大量出汗, 并伴隨 頭暈目眩、視線模糊、甚至有惡心嘔吐 等癥狀,很可能已經中暑了,應立即到陰涼處休息,及時使用 藿香正氣水、十滴水等藥品 ,癥狀沒有得到很好緩解的話,應及時就醫(yī)。
建議在夏天高溫時段盡量少出門或不出門,需要出門最好帶上一把遮陽傘,多喝水。
3、眼球突出、怕熱多汗:甲狀腺機能亢進癥
甲狀腺機能亢進癥的典型癥狀之一就是 怕熱和出汗多 ,此外還伴隨 食量增多、體重下降、失眠、心率過快 等癥狀,嚴重時還會有 眼球突出 的情況。如果有以上癥狀,可能是得了甲亢,要及時就醫(yī)診斷。甲亢很可能是因為碘攝入過量,平時吃的食鹽可以換成無碘鹽,也可以少吃紫菜、海帶等含碘食物。
4、潮熱、多汗:更年期綜合征
女性進入更年期后,卵巢功能會逐漸衰退,雌激素分泌不足,血管收縮功能容易出現紊亂,導致了 潮熱和出汗 的現象,除此之外,還常伴有 失眠、焦慮 等癥狀。若是更年期綜合征引起的出汗,適當補充雌激素可以緩解癥狀。
5、滿頭大汗、四肢發(fā)涼:心臟病
心臟病發(fā)作時,血管迷走神經活躍、冠狀動脈痙攣會引起出汗、胸口痛,緊接著血壓、心率都會迅速下降。如果在沒有明顯誘因的情況下,出現 大量出汗,臉色蒼白,四肢發(fā)冷,并伴有心前區(qū)絞痛 癥狀時,要立即懷疑心臟病的可能性,有可能是心絞痛也有可能是心肌梗塞等疾病。
一旦心臟病發(fā),應立即躺下休息,撥打急救電話。
1、及時就醫(yī)
有些異常出汗與疾病有關,如果是可以緩解的輕度中暑、低血糖等原因可以不用就醫(yī),但如果是其他疾病,要及時就醫(yī)進行檢查和判斷疾病,并及時治療;
2、 避免辛辣食物
經常出汗的人,要避免食用辛辣動火的食物,多吃些清熱、水分高的瓜果蔬菜,尤其是夏天,應以清淡飲食為主,低鹽低脂;
?3、 及時補充電解質
在大量出汗后,人體內的電解質極易紊亂,這時應當及時補充電解質,可以適當喝一些糖鹽水或者其他可以補充電解質的飲品;
夏天快要到了,在夏天出汗是很平常的事,但是無緣無故的大量出汗,或者帶有很嚴重的汗臭味,就要心生警惕了,可能是身體存在一些異常情況。及時查出原因,才能讓身體正常的排汗。
# 健康 科普排位賽##39 健康 超能團#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1、甲亢:由于身體代謝率增高,出現心率變快,容易出汗;
2、糖尿病和低血糖:會出冷汗,出現心慌、低血糖的表現,如果出現此類情況,屬于糖尿病低血糖;
3、結核:不停冒虛汗;
4、焦慮:部分患者焦慮發(fā)作,出現心慌、出冷汗的癥狀。
如果沒有器質性疾病,基本屬于虛汗,坐下就會出汗,稍微動一動就氣喘吁吁,出汗、不愛動、不愛說話,此時應該補氣進行治療,比如用玉屏風散或生脈飲等。部分患者屬于實性出汗,即身體比較強壯、容易上火,吃助陽的食物,比如羊肉、烈酒,機體火大,此時身體帶有濕氣,汗外出,汗發(fā)黏且味道較重,此時用清濕熱的方法進行治療,比如常用的三黃湯或三黃片、大黃、黃連以及黃芩。
放心這個不是病,往往愛出汗的人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還比普通人強.
有的人特別愛出汗,無論是夏天還是冬天,吃頓飯、做點事常常是滿頭大汗,稍一緊張就汗流浹背,這種病癥在醫(yī)學上稱為多汗癥。
多汗癥可因發(fā)熱性疾病、代謝性疾病,以及精神因素等引起。夏天氣候炎熱,人處于高溫之下,多汗是一種正?,F象,如果在氣溫低的情況下也是這樣,就應考慮是一種病態(tài)了。
引起多汗癥的疾病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是低血糖癥。
引起低血糖癥的原因很多,發(fā)作時可以交感神經過度興奮癥狀為主要表現,發(fā)作時因血糖突然下降刺激交感神經興奮,釋放出大量腎上腺素可導致病人面色蒼白、出冷汗、手足震顫等。
二是甲狀腺機能亢進,簡稱為甲亢。
怕熱多汗是這一疾病的特征之一,而且還表現為精神緊張、性格改變、煩躁不安、注意力不能集中、難以入睡等癥狀。另外,患了甲亢,食欲增大,吃得多,人反而消瘦。甲亢時胃腸功能增強,多數患者大便次數增多,同時有心慌、工作效率下降等癥狀。
三是嗜鉻細胞瘤。
嗜鉻細胞常見的癥狀就是淋漓多汗,出汗具有陣發(fā)性,有時也可以持續(xù)出汗,但陣發(fā)性發(fā)作時面部潮紅或變白可同時發(fā)生。還會出現心慌、手顫、四肢發(fā)涼等。但本病發(fā)作時常伴有明顯的血壓升高,以及因此而引起的頭痛癥狀。
四是糖尿病。
糖尿病由于合并植物神經功能障礙,常常也有出汗異常增多現象。但患者同時有“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飲、多尿和體重減輕”。通過血糖檢查和尿糖檢查,一般不難做出診斷。
小常識:
不少人都知道,汗液中含有較多的氯化鈉,出汗多應當多補充食鹽,但對出汗后應當補充鈣卻有所忽略。
據研究每1000毫升汗液中含鈣1毫克當量。在平時每天由汗液中丟失鈣僅15毫克并不十分重要,但在高溫環(huán)境下勞作的人員,每小時從汗液中丟失鈣在100毫克以上,這個量幾乎占鈣總排出量的30%,很容易導致低鈣血癥。病人手足抽筋,肌肉抽搐,長期鈣缺乏會導致成人患軟骨病,易骨折,以及經常腰背和腿部疼痛。
專家提醒:為了防止出汗后低血鈣,高溫作業(yè)者應當在生活中攝取足夠的鈣,多吃些含鈣的牛奶、乳制品、魚類、海產品及綠葉蔬菜等食物。此外,還應提高體內維生素D的含量。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1639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