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彭 湖北蘄春李時珍文化研究會
編者按:今年3月19日,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國家檔案局聯(lián)合在京發(fā)布:我國兩部中醫(yī)藥古籍《黃帝內經(jīng)》和《本草綱目》順利入選《世界記憶亞太地區(qū)名錄》。其中入選的《本草綱目》(1593年金陵版),代表了當時東亞最先進的科學思想,被認為是該地區(qū)科學史領域最重要的參考書目,被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評價為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明代醫(yī)藥學家李時珍,嘔心瀝血二十七個寒暑,遠涉深山曠野,遍訪名醫(yī)宿儒,搜求民間驗方,觀察和收集藥物標本,方成此書。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認為,李時珍和伽利略、維薩里在世界科技史上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綜觀《本草綱目》,李時珍提倡和力行“格物窮理”。他對歷代本草及相關著作,親自采視、詳審;對所見的藥物,認真調查研究,堅持臨癥實踐,由此發(fā)生了許許多多生動有趣又充滿哲理的故事。本版推出專欄《話說李時珍與《本草綱目》》,與讀者分享。
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李時珍20歲。新婚不久便害了一場重病。起病初只是感冒咳嗽,但由于調理不當,又自恃年輕且懂醫(yī)藥之理,一時大意,病情便日益加重。每晚高燒過后還盜汗不止。這種病,就是中醫(yī)內科雜病范疇的“骨蒸”病。所謂骨蒸,即是形容陽虛潮熱的熱,自里透發(fā)而出,“骨”,表示深層;“蒸”,意為熏蒸。這種熱癥,每兼盜汗,是肺癆病的主癥之一。
李時珍自幼跟父親學了不少醫(yī)學知識。雖遵父命在家讀書,但由于熱愛鉆研醫(yī)學,遇到父親不在家而有人上門求醫(yī)時,他也出來切脈診斷用藥。有時自己得了病,也常自己開藥煎服,治好了自己的病。所以這次病情雖然來勢兇猛,好像與以往不同,但他還是自己開藥方,用了紫胡、麥冬等清熱化痰藥物。然而一個月后,病情不但未見好轉,而且還加重了。
當時行醫(yī)郎中們都遵循一種不成文的規(guī)矩:自己親人患病,自己不診斷。李言聞對兒子的病就持這種態(tài)度。他請了幾位同行來給兒子治療,他們看后都覺得很棘手。
面對這種情況,李言聞不得不破例給自己的兒子治病。通過深思熟慮,李言聞確定了治療方案。他采用金元四大家李東垣的經(jīng)驗,用清肺熱的良藥黃芩單味煎煮。李時珍服藥后,很快退了燒。接著服了幾劑,加之有效的調理,咳嗽也就好了。這次患病,給李時珍留下了終身難忘的印象,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和體會,使他悟出一個重要的道理——用藥要對癥。
后來,在編修《本草綱目》時,他用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肯定了黃芩瀉肺火、清濕熱的功能。關于對癥下藥,他作了一個生動的比喻——“如鼓之應桴”。其意思是說,對癥用藥,如鼓錘擊鼓。鼓錘對準鼓皮,立即發(fā)出聲響;用藥對上癥,很快就會見效。為此,李時珍感慨地寫道:“醫(yī)中之妙,有如此哉!”
俗話說得好,久病成良醫(yī)。這是指隨著人們求醫(yī)問藥次數(shù)的增加,自然地會積累一些醫(yī)藥知識與經(jīng)驗。用藥要對癥,才會藥到病除。在以后長期的醫(yī)療實踐中,李時珍始終堅定不移地遵循著這一原則。
鏈接
李時珍與《本草綱目》
1951年,在維也納舉行的世界和平理事會上,李時珍被推選為“古代世界名人”。1953年蘇聯(lián)莫斯科大學新校舍落成,在大禮堂走廊的墻壁上鑲嵌著兩位中國古代科學家,一位是5世紀(南北朝)的祖沖之,一位是16世紀(明朝)的李時珍。《莫斯科真理報》撰文:在莫斯科大學新校舍中有中國科學家的像,這證明蘇聯(lián)人民對偉大的中國人民——擁有杰出的古代文化的人民——的深深尊敬。
《本草綱目》全書共52卷,載藥物1892種,其中植物藥1094種,其余為礦物及其他藥,總結了明代以前歷代本草的經(jīng)驗,糾正了傳統(tǒng)本草中的一些訛誤,新增藥物374種,書中附有藥物圖1109幅,方劑11098首,約8000多首是李時珍自己收集和擬定的。所用劑型俱全(膏、丹、丸、散),且大量方劑既具科學性,又有簡便廉驗的特點。該書對中醫(yī)藥及本草學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書中對藥物的分類,尤其是生物的分類是劃時代的。書中不僅記載了大量寶貴的醫(yī)學資料,還有化學、天文、歷法、地質、氣象、民俗、文學及社會等多方面的記錄,因此成為我國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極其重要的卓越文獻。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是我國科學文化寶庫的一份珍貴遺產,是一部蘊含豐富科學寶藏的“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
李時珍(1518年1593年),明朝人,字東璧,時人謂之李東璧。號瀕湖,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州(今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蘄州鎮(zhèn))人,漢族,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萬歷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中國古代偉大的醫(yī)學家、藥物學家,李時珍對道家醫(yī)學的繼承是多方面的,曾參考歷代有關醫(yī)藥及其學術書籍八百余種,結合自身經(jīng)驗和調查研究,歷時二十七年編成《本草綱目》一書,是我國古代藥物學的總結性巨著,在國內外均有很高的評價,已有幾種文字的譯本或節(jié)譯本,其著有《瀕湖脈學》。
李時珍名人名言:
人之一身,貪心動則津生,哀心動則淚生,魄心動則汗生,欲心動則精生。
營氣之粹,化而為精,聚于命門。
海乃百川之會。天地四方,皆海水相通,而地在其中。其味咸,其色黑,水行之正也。
痰有六:濕、熱、風、寒、食、氣也。飲有五:支、留、伏、溢、懸也。皆生于濕。
怒則氣逆,喜則氣散,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靈則氣泄,寒則氣收。
人身不過表里,氣血不過虛實。
夫眾病積聚,皆起于虛也,虛生百病。
安谷則昌,絕谷則亡。水去則營散,谷消則衛(wèi)亡,神無所居。故血不可不養(yǎng),衛(wèi)不可不溫。血溫氣和,營衛(wèi)乃行,常有天命。
緩則治其本,急則治其標。
身如逆流船,心比鐵石堅。望父全兒志,至死不怕難。
飲食不節(jié),殺人傾刻。
面曲之酒,少飲和血行氣,壯神御寒,消然遺興,痛飲則傷神耗血,損胃亡精,生疾動火。
飲食者,人之命脈。少飲則和氣行血;痛飲則傷神耗血。
爽口物多終作疾。
百病必先治其本,后治其標。
明朝醫(yī)學家李中梓千古名句
年代:明朝
李中梓作品:《內經(jīng)知要》《傷寒括要》《診家正眼》
李中梓簡介:李中梓(1588~1655年)。李中梓,字士材,號念莪,又號盡凡,漢族,上海浦東惠南鎮(zhèn)人。他父親是萬歷十七年(1589年)進士,故中梓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幼年時擅長文學、兵法,因屢試不第,加之體弱多病,乃棄仕途而學醫(yī)。他悉心鉆研醫(yī)學名家的著作,深得其中精要,對中草藥物的藥性進行反復研究,并用于臨床實踐,在實踐中創(chuàng)立了自己的醫(yī)學理論,成為一代名醫(yī)。曾祖李府,字一樂,為抗擊倭寇而捐軀。
李氏少年博覽群書,青年時曾應科舉,后因痛感兩親子被庸醫(yī)藥誤致死及自己早歲多病,轉而習醫(yī)?!鷮χ嗅t(yī)理論研究十分重視,兼取眾家之長。其論述醫(yī)理,頗能深入淺出。所著諸書,多能通俗易懂,最為初學、登堂入室之捷徑,這在當時可稱是一套最完整的中醫(yī)教材。因而在吳中醫(yī)界廣為傳誦,成為明清間江南一大醫(yī)家與宗師,在中醫(yī)學的普及方面作出較大貢獻。
著有《內經(jīng)知要》、《藥性解》6卷、《醫(yī)宗必讀》10卷、《傷寒括要》2卷、《本草通玄》2卷、《病機沙篆》2卷、《診家正眼》2卷、《刪補頤生微論》4卷、《李中梓醫(yī)案》等。《診家正眼》、《本草通玄》、《病機沙篆》三書,1667年匯刊在一起,署曰《士材三書》?!独钪需麽t(yī)案》本書共收醫(yī)案50多則,不分門類,不立標題,大多為內科雜病疑難治案。書中體現(xiàn)出李氏長于脈診和辨證,處方靈活,案語明晰。初未刊行,后收入李延昰《脈訣匯辨》中。
1、不根于虛靜者,即是邪術;不歸于易簡者,即是旁門?!钪需鳌秲冉?jīng)知要》
2、世有古今,時有寒暑,地有南北,藥有良獷,人有強弱,惟明達者,隨在變通為得耳。——李中梓《傷寒括要》
3、病機繁雜,變遷無窮,如珠走盤,縱橫不可測。雖縱橫不可測,而終不出此盤也。——李中梓《內經(jīng)知要》
4、切脈之道,貴于精誠,嫌其擾亂,故必心虛而無他想,身靜而不言動,然后可以察脈之微而不失病情也.——李中梓《診家正眼》
5、就天地而言,謂之云雨;就人身而言,謂之精氣,人身一小天地,邁不信然?!钪需鳌秲冉?jīng)知要》
6、審病察脈,以決死生,非指下了然,將安所憑借乎!——李中梓《診家正眼》
7、脈者,血氣之征兆也。病態(tài)萬殊,盡欲以三指測其變化,非天下之至巧者,孰能與于斯?——李中梓《內經(jīng)知要》
8、論治之則,載由經(jīng)籍,圓通之用,妙出吾心,如必按圖索驥,則后先易轍,未有不出者矣?!钪需鳌秲冉?jīng)知要》
9、望聞問切,謂之四診,而望色居四診之先,未有獨憑一脈,可以施療者?!钪需鳌秲冉?jīng)知要》
10、古之神圣未嘗不以望聞問切四者互相參考,審察病情。——李中梓《診家正眼》
11、醫(yī)經(jīng)充棟,不越于陰陽?!钪需鳌秲冉?jīng)知要》
12、傷寒者,病勢險重,癥緒繁多。若非問因、察癥、正名,未有不誤者也?!钪需鳌秱ㄒ?/p>
醫(yī)學名人名言
1、醫(yī)病非難,難在疑似之辨。不可人云亦云,隨波逐流,誤人匪淺?!蹩咸谩犊咸冕t(yī)論卷中雜記》
2、夫醫(yī)者,非仁愛之士,不可托也;非聰明理達,不可任也;非廉潔純良,不可信也。——楊泉《物理論》
3、醫(yī)學貴精,不精則害人匪細?!悏衾椎取豆沤駡D書集成醫(yī)部全錄》
4、醫(yī)不難於用藥,而難於認證?!獪剌d之《溫氏醫(yī)案咳嗽》
5、夫醫(yī)藥為用,性命所系,和扁至妙,猶或加思,仲景明審,亦候形證。一毫有疑,則考校以求驗?!跏搴汀睹}經(jīng)序》
6、蓋醫(yī)出于儒,非讀書明理,終是庸俗昏昧,不能疏通變化?!铊?/p>
7、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于此,故以為名也?!獙O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序》
8、嘗思用藥如用兵。善用兵者必深知將士之能力,而后可用之以制敵;善用藥者亦必深知藥性之能力,而后能用之以治病?!獜堝a純《醫(yī)學衷中參西錄》
9、醫(yī)者,書不熟則理不明,理不明則識不精。臨證游移,漫無定見,藥證不合,難以奏效?!獏侵t等《醫(yī)宗金鑒凡例》
10、世無難治之疾,有不善治之醫(yī);藥無難代之品,有不善代之人?!页巍恶沂线z書》
11、無恒德者,不可以作醫(yī)?!悏衾?/p>
12、醫(yī)者人之司命,如大將提兵,必謀定而后戰(zhàn)。——倪士奇《兩都醫(yī)案北案》
13、人必有天賦之才而讀破萬卷,庶可以為醫(yī)矣?!醣狻吨貞c堂隨筆卷上論治案》
14、勤求古訓,博采眾方。——張機《傷寒論原序》
15、大約心細則眼明,而理名則心細,多讀書辨證則理明識廣?!豪笸督饏T要略方論本義卷一》
16、醫(yī)者,意也。善于用意,即為良醫(yī)?!獙O思邈《千金翼方針灸上》
17、夫醫(yī)藥為用,性命所系?!跏搴汀睹}經(jīng)序》
18、藥能活人,亦能殺人,生死關頭,間不容發(fā),可不慎歟!——劉昌祁《白喉治法要言白喉癥最忌服表藥》
19、夫醫(yī)誠難知,知之不精,則罪更甚于不知?!獏瞧淇!吨参锩麑崍D考貫眾》
20、蓋醫(yī)學通乎性命,知醫(yī)則知立命?!w學敏《串雅內編緒論》
21、讀書而不臨證,不可以為醫(yī);臨證而不讀書,亦不可以為醫(yī)?!懢胖ァ妒姥a齋醫(yī)書李冠仙仿寓意序》
22、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醫(yī),是有醫(yī)不若無醫(yī)也。學醫(yī)不精,不若不學醫(yī)也?!獏氰稖夭l辨自序》
23、凡看病施治,貴乎精一。——張介賓《景岳全書論治篇》
24、醫(yī)之道最微,微則不能不深究;醫(yī)之方最廣,廣則不能不小心。——梁拓軒《癘科全書自序》
25、夫醫(yī)學之要,莫先于明理,其次則在辯證,其次則在用藥。理不明,證于何辨?證不辨,藥于何用?——吳儀洛《本草從新原序》
26、夫醫(yī)官用藥,如將帥之用兵?!w宜真《秘傳外科方總論》
27、人不窮理,不可以學醫(yī);醫(yī)不窮理,不可以用藥?!愂胯I《洞天奧旨卷十六勸醫(yī)六則》
28、一人生死,關系一家,倘有失手,悔恨何及?——吳尚先《理渝駢文續(xù)增略言》
29、學醫(yī)總須多讀書,多看各家書籍,自然腹中淵博,胸有準繩?!獜堫迪恪稄堫迪汜t(yī)案卷上》
30、寸尺弱,勿汗,寸脈弱者,不可發(fā)汗,汗則亡陽;尺脈弱者,不可發(fā)汗,汗則亡陰。——程鐘齡
31、蓋醫(yī)者人命所關,固至難極重之事,原不可令下愚之人為之也?!祆`胎《醫(yī)貫砭卷上傷寒論》
32、學醫(yī)業(yè)者,心要明天地陰陽五行之理,始曉天時之和不和,民之生病之情由也。——吳謙等《醫(yī)宗金鑒運氣要訣》
33、疾有誤涼而得冷,證有是非而實非。差之毫厘,損其壽命。——褚澄《褚氏遺書》
34、夫以利濟存心,則其學業(yè)必能日造乎高明;若僅為衣食計,則其知識自必終囿于庸俗?!~天士《臨證指南醫(yī)案華序》
35、醫(yī)非博不能通,非通不能精,非精不能專。必精而專,始能由博而約?!w晴初《存存齋醫(yī)話稿序》
36、醫(yī)以濟世,術貴乎精?!獏巧邢取独碛逋庵畏揭匝浴?/p>
37、術日以精,懷日以虛;名日以高,行日以謹。——吳尚先《理渝駢文》
38、要在臨病之時,存神內想,息氣內觀,心不妄視,著意精察,方能通神明,探幽微,斷死決生,千無一誤。——華佗《中藏經(jīng)察聲色形證決死法》
39、良醫(yī)醫(yī)病,病萬變藥亦萬變。病變而藥不變,向之壽民今為殤子矣!——陳夢雷等《古今圖書集成草本典卷二十二》
40、病無常形,醫(yī)無常方,藥無常品。順逆進退,存乎其時;神圣工巧,存乎其人;君臣佐使,存乎其用?!钪需鳌夺t(yī)宗必讀用藥須知內經(jīng)之方法論》
41、學者非讀萬卷書,未可輕言醫(yī)?!豪笸督饏T要略方論本義卷五》
42、知針知藥,固是良醫(yī)。——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卷三十針灸孔穴主對法》
43、醫(yī)雖小道,而性命攸關,敢不知慎!——張介賓《景岳全書卷之三傳中錄京師水火說》
44、欲救人學醫(yī)則可,欲謀利而學醫(yī)則不可?!焱㈧瘛夺t(yī)粹精言卷一胞以為懷》
45、知其淺而不知其深,猶未知也。知其偏而不知其全,猶未知也。——程國彭《醫(yī)學心悟》
46、臨病若能三思,用藥終無一失。——沈李龍《食物本草會纂病機賦》
47、病不可不察隱情,藥不可徒拘成法?!呤科妗秲啥坚t(yī)案北案》
48、凡讀古人書,應先胸有識見,引伸觸類,融會貫通,當悟乎書之外,勿泥乎書之中,方為善讀書人?!檭x卿《醫(yī)中一得》
49、治上消者,宜潤其肺,兼清其胃;治中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腎;治下消者,宜滋其腎,兼補其肺?!虈?/p>
50、自古無不效之方,而世醫(yī)不識之病?!獙O一奎《赤水玄珠序》
51、名相治國,名醫(yī)活人,人貴于人有濟耳?!\春
52、痛夭枉之幽厄,惜墜學之昏愚。乃博采群經(jīng)。——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序》
53、所以志學之歲,馳百金而詢經(jīng)方,耄及之年,竟三余而勤藥餌?!獙O思邈《千金翼方序》
54、醫(yī)者仁術,圣人以之贊助造化之不及,所貴者,扶危救困,起死回生耳?!櫳泻恪痘钣仔姆ň硪弧?/p>
55、學問無竅,讀書不可輕量也。——葉天士《臨證指南醫(yī)案卷一眩暈》
56、乃知學不博而欲為醫(yī)難矣?!獜垙恼度彘T事親卷二攻里發(fā)表寒熱殊涂箋》
57、醫(yī)之臨病,勝于臨敵?!獞堰h《醫(yī)徹卷四醫(yī)箴療醫(yī)》
58、看方猶看律,意在精詳;用藥如用兵,機毋輕發(fā)。——李東垣《珍珠囊補遺藥性賦卷三》
59、今之醫(yī)者,凡遇一證,便若觀海望洋,茫無定見,則勢有不得不為雜亂,而用廣絡原野之術。——張介賓《景岳全書傳忠錄論治篇》
60、古人以神圣工巧言醫(yī)。又曰:醫(yī)者,意也。以其傳授雖的,造旨雖深,臨機應變,如對敵之將,操舟之工,自非盡君子隨時反中之妙,寧無愧與醫(yī)乎?——朱震亨《局方發(fā)揮》
61、醫(yī)書不熟則醫(yī)理不明,醫(yī)理不明則醫(yī)識不精,醫(yī)識不精則臨證游移。——趙雄駒《傷寒論旁訓·序》
62、古方不可不言,不可信之太過,亦不能全信。須對癥細參,斟酌盡善。——吳瑭《醫(yī)醫(yī)病書》
63、一事長于己者,不遠千里,伏膺取決?!獙O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序》
64、良醫(yī)則貴察聲色,神工則深究萌芽?!獙O思邈《千金翼方序》
65、人知君相不易為,不知醫(yī)士不易為。蓋君相之生殺人也,其道顯而共聞;醫(yī)士之生殺人也,其道微而難辨?!钪需鳌对\家正眼尤序》
66、學到知羞,方知藝不精。——張景岳《類經(jīng)論治類四失》
67、醫(yī)本期于濟世,能治則治之,不必存貪得之心。近率以醫(yī)為行業(yè),謂求富者莫如醫(yī)之一途。于是朋黨角立,趨利若騖。入主出奴,各成門戶?!w學敏《串雅內編》
68、后生志學者少,但知愛富,不知愛學,臨事之日,方知學為可貴,自恨孤陋寡聞?!獙O思邈《千金翼方萬病》
名人名言大全及其作者
名人名言大全及其作者
1、命運是一件很不可思議的東西。雖人各有志,往往在實現(xiàn)理想時會遭遇到許多困難,反而會使自己走向與志趣相反的路,而一舉成功。我想我就是這樣。 松下幸之助
2、科學家的成果是全人類的財產,而科學是最無私的領域。 高爾基
3、看呀!世界不是勞動的藝術品嗎?沒有勞動就沒有世界。 鄧中夏
4、無論哪一行,都需要職業(yè)的技能。天才總應該伴隨著那種導向一個目標的有頭腦的不間斷的練習,沒有這一點,甚至連最幸運的才能,也會無影無蹤地消失。 德拉克羅瓦
5、人的一生就是這樣,先把人生變成一個科學的夢,然后再把夢變成現(xiàn)實。 法國
6、謬誤越大,真理取得的勝利就越大。 席勒
7、我們不應該不惜任何代價地去保持友誼,從而使它受到玷污。如果為了那更偉大的愛,必須犧牲友誼,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不過如果能夠保持下去,那么,它就能真的達到完美的境界了。 泰戈爾
8、一個人事業(yè)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專業(yè)技術,另外的85%要依依耐人際關系、外世技巧。軟與硬是相對而言的。專業(yè)的技術是硬本領,善于處理人際關系的交際本領則是軟本領。 卡耐基
9、只要讓我創(chuàng)造一個國家的迷信,我就不管歸誰給他制定法律,也不管歸誰給它編歌曲了。 馬克吐溫
10、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莎士比亞
11、天才出于勤奮。 高爾基
12、經(jīng)過費力才得到的東西要比不費力就得到的東西叫能另人喜愛。一目了然的真理不費力就可以懂,懂了也感到暫時的愉快,但是很快就被遺忘了。 薄伽丘
13、美感是和聽覺、視覺不可分離地結合在一起的,離開聽覺、視覺,是不能設想的。當一個人因為厭倦的緣故而失去觀賞美的東西的愿望的時候,欣賞那種美的要求也不能不消失。 車爾尼雪夫斯基
14、選擇朋友一定要謹慎!地道的自私自利,會戴上友誼的假面具,卻又設好陷阱來坑你。 克雷洛夫
15、持續(xù)不斷地勞動是人生的鐵律,也是藝術的鐵律。 巴爾扎克
16、友誼使歡樂倍增,悲痛銳減。 培根
17、對雙親來說,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 克魯普斯卡婭
18、如果你想獲得幸福和安寧,那就要越過層層的障壁,敲起真理的鐘前進。 卡拉維洛夫
19、自信和希望是青年的特權。 大仲馬
20、青年時代太放縱就會失去心靈的滋潤,太節(jié)制就會變成死腦筋。 圣堤布福
21、一個人最怕不老實,青年人最可貴的是老實作風。老實就是不自欺欺人,做到不欺騙人家容易,不欺騙自己最難。老實作風就是腳踏實地,不占便宜。世界上沒有便宜的事,誰想占便宜水就會吃虧。 徐特立
22、愛情不過是一種瘋。 莎士比亞
23、先付報酬的工作是肯定干不好的。 約弗洛里奧
24、真誠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 喬叟
25、在科學的入口處,正象在地獄的入口處一樣,必須提出這樣的要求:這里必須根絕一切猶豫;這里任何怯懦都無濟于事。。 馬克思
26、在人生的道路上,當你的希望一個個落空的時候,你也要堅定,要沉著。 朗費羅
27、我們破滅的希望,流產的才能,失敗的事業(yè),受了挫折的雄心,往往積聚起來變?yōu)榧啥省?巴爾扎克
28、年輕女子的愛情像杰克的豆桿一樣,長得飛快,一夜之間便可參天入云。 薩克雷
29、即使在最聰明的人身上,本能也一定先于智慧。歡對于人來說,本能有時也許是更為理想的向導。 喬李洛
30、愛情從愛情中來。 拉布呂耶爾
31、讀書何所求?將以通事理。 張維屏
32、書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 夸美紹斯集
33、事業(yè)無窮年。 韓愈
34、只有當全體居民都參加管理工作時,才能徹底進行反官僚主義的斗爭,才能完全戰(zhàn)勝官僚主義。 列寧
35、時間是真理的摯友。 科爾頓
36、人和人之間,最痛心的事莫過于在你認為理應獲得善意和友誼的地方,卻遭受了煩擾和損害。 拉伯雷
37、我所謂共和國里的美德,是指愛祖國也就是愛平等而言。這并不是一種道德上的美德,也不是一種基督教的美德,而是政治上的美德。 孟德斯鳩
38、零星的時間,如果能敏捷地加以利用,可成為完整的時間。所謂積土成山是也,失去一日甚易,欲得回已無途。 卡耐基
39、秩序,只有秩序才能產生自由。 法國
40、只有人們的社會實踐,才是人們對于外界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的實踐。 毛澤東
41、離別對于愛情,就像風對于火一樣:它熄滅了火星,但卻能煽起狂焰。 阿巴巴耶娃
42、人生須自重。 黃宗羲
43、勞動是萬物的基礎,勞動者是支柱,他支撐著文明與進步的結構和它那輝煌的穹隆。 莫格索爾
44、任何事物都無法抗拒吞食一切的時間。 泰戈爾
45、夫令名、德之輿也。德,國家之基也。 左傳
46、真理只能和永久的服役甚至與有力的犧牲相接近。 屠格涅夫
47、真正的友誼無論從正反看都應一樣,不可能從前面看是薔薇而從后面看是刺。 呂克特
48、我不能說我不珍重這些榮譽,并且我承認它很有價值,不過我卻從來不曾為追求這些榮譽而工作。 法拉第
謙讓名人名言大全有哲理的名人名言大全名人名言大全 帶人名
《本草綱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時珍(東璧)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萬歷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此書采用“目隨綱舉”編寫體例,故以“綱目”名書。以《證類本草》為藍本加以變革。序例(卷1、2)相當于總論,述本草要籍與藥性理論。卷1“歷代諸家本草”,介紹明以前主要本草41種。次輯錄明代以前有關藥物氣味陰陽、五味宜忌、標本陰陽、升降浮沉、補瀉、引經(jīng)報使、各種用藥禁忌等論述,其中又以金元諸家之論居多。卷3~4為“百病主治藥”,沿用《證類本草》“諸病通用藥”舊例,以病原為綱羅列主治藥名及主要功效,相當于一部臨證用藥手冊。卷5~52為各論,收藥1892種,附圖1109種。其總例為“不分三品,惟逐各部;物以類從,目隨綱舉?!逼渲幸圆繛椤熬V”,以類為“目”,計分16部(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蟲、鱗、介、禽、獸、人)60類。各部按“從微至巨”、“從賤至貴”,既便檢索,又體現(xiàn)出生物進化發(fā)展思想。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1742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柴胡配黃芩調肝膽之氣機
下一篇: 樂天長壽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