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全國各地均有栽培。藥用雌蕊花柱細長如須,故玉米須別名棒子須、苞谷須等,為良好的利尿劑,有顯著的降壓作用,并有降血糖、降血脂及利膽作用。性甘、平,無毒。下面介紹幾則玉米須入藥治病的驗方:
治急性腎炎:玉米須60克,西瓜皮30克,生地15克,螻蛄7個,肉桂1.5克。水煎服,隔日一劑,連服4~5劑,癥狀消退后,服濟生腎氣丸,每日兩次,每次6~9克。
治糖尿?。河衩醉?0克,水兩碗半,煎至一碗半,分兩次一日內(nèi)服完,連服10日。
治膽石癥(泥沙狀結(jié)石或較小的結(jié)石靜止期):玉米須、蘆根各30克,茵陳15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治習慣性流產(chǎn):懷孕后,每日取一個玉米的玉米須煎湯代茶飲,至上次流產(chǎn)的懷孕月份加倍用量,服至足月時為止。
治產(chǎn)后缺乳:玉米須60克,冰糖1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郭旭光)
……
對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瀉,特別是水瀉,玉米須或玉米芯水煎服有止瀉作用。
治濕疹
濕疹是夏季的一種常見皮膚病,表現(xiàn)為皮膚先出現(xiàn)紅色丘疹,粟粒樣皮疹或皰疹,繼而伴有滲出液,干燥后形成灰白色或黃褐色痂皮,搔后易發(fā)生感染。玉米須性平、味甘淡,有清利濕熱之功,濕疹多由濕邪所致,故用玉米須內(nèi)服外敷治療,有良效。
治腎結(jié)石
玉米須對尿液中草酸鈣晶體具有抑制作用。多項隨機對照的臨床實驗也發(fā)現(xiàn),玉米須煎水服用確能夠治療腎結(jié)石,有效率在六成左右,這個有效率雖然不是特別高,但作為一種非手術療法來說,已經(jīng)是很不錯了。
治療慢性腎炎
取干燥玉米須50克,加溫水600毫升,用文火煎煮20~30分鐘,約得300~400毫升藥液,過濾后內(nèi)服,每日1次或分次服完。治療慢性血管球性腎炎9例,經(jīng)10個多月觀察,其中3例獲得痊愈,2例進步,其余4例療效不明顯。玉米須的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利尿,腎功能改善,浮腫消退或減輕,尿蛋白消失或減低等方面。部分病例連續(xù)服用6個月未見毒性副作用。
治療腎病綜合癥
每次用干玉米須60克,洗凈煎服。每日早晚兩次。同時服氯化鉀1克,每日3次。臨床治療12例,其中10例伴有嚴重的周身性水腫,或有胸水及腹水,2例水腫較輕;治療3個月后,9例水腫完全消退,2例大部消退。最快1例于服藥后15天水腫全消。一般于服藥3天即開始有利尿現(xiàn)象,同時尿蛋白、非蛋白氮,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少數(shù)病例血漿蛋白有所升高,部分病例的酚紅試驗及血壓轉(zhuǎn)為正常。
治療急性溶血性貧血并發(fā)血紅蛋白尿
治療2例食用野生植物招鳥棒中毒引起的本病,即以玉米須1~2兩煎劑內(nèi)服,2例分別于服用4小時及6小時后,尿量增加,肉眼已看不到醬油樣的血尿;以后黃疸減退或消失。治療過程中均曾同時靜脈滴注5%葡萄糖鹽水、維生素丙及輸血。據(jù)觀察,玉米須不但能利尿,可能具有抗溶血、抗過敏及解毒等作用。
玉米須的營養(yǎng)價值
營養(yǎng)告訴我們,玉米須含有黃酮、苷類、礦物質(zhì)、有機酸及糖類等,具有抗氧化、抗腫瘤、調(diào)節(jié)免疫功能等作用。將玉米須在授粉前割下陰干存放,煎水代茶,對腎炎、膀胱炎、膽囊炎、風濕痛、高血壓和肥胖病均有一定療效。
黃酮及其苷類
玉米須中黃酮類物質(zhì)的含量多達2.1106%,而玉米葉中含量為1.1013%、玉米芯中含0.1662%、玉米粒僅含0.1411%,玉米須黃酮類物質(zhì)的含量是玉米粒的15倍多。黃酮類具有抗氧化、抗癌、抗血管增生、消炎、抗變應性、和抗病毒的功效。
礦質(zhì)元素
礦質(zhì)元素不僅對人體內(nèi)的細胞代謝、生物合成及生理生化功能起著重要的作用,并且還參與人體內(nèi)多種酶的結(jié)構(gòu)與激活,構(gòu)成體內(nèi)重要的載體。其中,F(xiàn)e、Cu是合成血紅蛋白的催化劑,并參與造血機能,其絡合物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Ca除作為骨質(zhì)的主要成分外,還能增加毛細血管壁的致密度,降低其通透性,減少滲出,具有抗炎消腫作用;人體攝入Mg減少時易患高血壓和心律不齊;Mg、Cu、Zn、Mn的存在對腦血管病的防治有良好的作用;Cr是正常糖代謝及脂代謝必需的微量元素,Cr與糖尿病關系近年來研究較多。
有機酸
玉米須中含多種有機酸,其中甲酸、乙酸、乳酸、丁二酸、軟脂酸、硬脂酸、山崳酸、油酸和亞油酸的百分含量依次為4.26%、4.35%、4.21%、0.51%、31.16%、13.32%、9.41%、7.82%和17.31%。研究發(fā)現(xiàn),玉米須含16種氨基酸,總氨基酸含量達13.3%,其中人體必需的氨基酸有7種,含量占總氨基酸含量的1/3。綠原酸是植物在有氧呼吸過程中形成的一種苯丙素類物質(zhì),具有利膽、抗菌、降壓、增高白血球及興奮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等多種藥理作用。玉米須中含綠原酸,但采收時期不同,含量差異明顯,采收時間延遲,綠原酸含量減少;不同地區(qū)、不同品種以及不同的栽培方法,均導致綠原酸含量的差別。
糖類
玉米須中含多種單糖、低聚糖和多糖。單糖,是糖的最小單位,可以被直接吸收與利用;低聚糖,即由3-10分子單糖組成的糖。根據(jù)其單糖的不同又可分為麥芽低聚糖和雜低聚糖兩種。麥芽低聚糖的終產(chǎn)物為葡萄糖,主要功能為供能。雜低聚糖被人體消化的能力有限,但對人體健康有益;多糖,是人體熱能的主要來源(通常占熱量的55-70%),也是維持血糖水平的主要物質(zhì),同時對維持胃腸道功能很重要,也有利于某些慢性病如高脂血癥和結(jié)腸癌等的防治。
不飽和脂肪酸
不飽和脂肪酸尤其亞油酸的含量高達60%以上,與玉米胚芽中的維生素E協(xié)同作用,可降低血液膽固醇濃度、防止其沉積于血管壁,對動脈粥樣硬化、高脂血癥等有一定防治作用。 ?
揮發(fā)性成分
玉米須被鑒定并確認了46種揮發(fā)性化合物,相對含量以酯類為主,其中十六酸乙酯、鄰苯二甲酸二丁酯和9,12-十八碳二烯酸乙酯為主要成分,相對含量分別為30.28%、20.53%和9.60%。6、其他除以上化學成分外,玉米須還含有生物堿、肌醇、VC、VK、尿囊素等。
玉米須茶
玉米須茶是指用玉米須制作的一種茶飲料。水煎代茶飲,可降低血糖,適用于糖尿病患者輔助治療,亦有利尿、消水腫的作用。
食材
取鮮玉米須30克左右(曬干樣約10克)
方法/步驟
(1)清水洗凈玉米須30G
(2)放入鍋中,加冷水400ML
(3)大火煮開后,小火5分鐘。
(4)待涼,用漏勺將玉米須撈出即可。
注意事項
新鮮的玉米嫩葉加入,可以讓口感更佳清甜
貼心提示
每天1-2次,空腹飯前喝。條件許可下晚上睡前喝一杯為宜。
玉米須治病驗方
利尿
常用于治療腎炎浮腫,每天用50~100克,水煎服。血吸蟲病肝硬化腹水,可用玉米須,配西瓜子、赤小豆,水煎服。
利膽
治療膽囊炎、脂肪肝、糖尿病。常與茵陳、梔子配合應用。玉米須、郁金各50克,水煎服,可降低血清膽固醇和血糖含量。
止血
玉米須、根、葉可治療吐血、衄血和尿血。尿血時,玉米須配薺菜花、白茅根各30克,水煎服。
治高血壓
玉米須30克,水煎,空腹服。也可用玉米須30克,香蕉皮30克,水煎,溫服。常用玉米須與野菊花、決明子泡茶,可改善高血壓癥狀。
治咳嗽
玉米須30克,陳皮10克,水煎服。
治尿路感染
玉米須30克,車前子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治療膽囊炎、膽結(jié)石、傳染性肝炎
玉米須30克,蒲公英15克,茵陳蒿15克,水煎服。
治腎炎浮腫、小便不利
玉米須、西瓜皮、冬瓜皮、赤小豆適量,煎湯代茶,持續(xù)飲用。
治特發(fā)性水腫
玉米須50克,大棗5枚,以開水沖泡代茶飲,每日1劑,連續(xù)服用1個月。
治前列腺炎
玉米須5克,馬齒莧10克,開水沖泡當茶飲,每日2次。
治糖尿病
玉米須30克,豬胰子200克,水煎服,每日1劑。
治療肺結(jié)核咳嗽咯痰
玉米須30克,橘皮9克,加適量蜂蜜,水煎服。
玉米須服用注意事項
需要注意的是,正因為玉米須有降糖、降壓的功能,如果平時就患有低血糖或低血壓的患者,在喝了玉米須水后,就會使癥狀越發(fā)嚴重。一旦沒有及時發(fā)現(xiàn)和進行治療,病人還有可能出現(xiàn)生命危險。
糖尿病和高血壓的患者,一定要控制玉米須的使用量。另外,在服用玉米須水的時候排尿量會增加,如果此時沒有及時地進行補液,就會導致體液的迅速流失。所以也要及時補充水分。
上一頁全文完(共 16436 字) 展開全部內(nèi)容
玉米須
又名:玉麥須、玉蜀黍蕊
性味歸經(jīng):味甘、淡,性平:歸肝、腎、膀胱經(jīng)。
消腫良藥玉米須具有利水消腫、清肝利膽的功效,是消腫的良藥?!稁X南采藥錄》中記載,玉米須“和豬肉煎湯治糖尿病,又治小便淋瀝砂石,苦痛不可忍,煎湯頻服?!蹦壳芭R床上已將玉米須廣泛應用于高血壓、鼻炎、肝炎、糖尿病、哮喘及膽道結(jié)石等多種疾病的治療。現(xiàn)代藥理研究證實,玉米須確有降血壓、降血糖、利尿的作用,還兼有一定的抑菌、抗癌作用。
【玉米須小檔案】
玉米須是玉蜀黍的花柱和花頭。玉米須在全國各地均有分布,屬喬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藥用部位為玉米須的花柱,一般在夏季收獲玉米時采收,曬干或烘干,生用。現(xiàn)代研究發(fā)現(xiàn),玉米須中主要含有揮發(fā)性生物堿、黃酮、甾醇、肌醇、尿囊素、多糖等。
【功效主治】
功效利尿消腫,清肝利膽。
主治1.用于水腫、小便不利、或小便短赤等。2.用于肝膽濕熱引起的肝炎黃疸、膽囊炎、膽結(jié)石等。3.用于高血壓病、糖尿病等。
【注意事項】
玉米須入煎劑常用量為15~30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1820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食品添加劑安全性究竟有多高
下一篇: 枸杞子外用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