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清明節(jié)氣約在每年的4月5日前后。此時,我國中原大部分地區(qū)的日均氣溫已升到12℃以上。正如宋代吳惟信詩中所說:“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比藗兺獬鎏で唷⑦h足、祭祖掃墓。除此之外,清明還是一個重要的養(yǎng)生節(jié)氣。
中醫(yī)養(yǎng)生,重在清明
春天的時候,整個自然界處于萬物生發(fā)之時,人的氣血也是從里面往外走。中醫(yī)認為人應(yīng)順應(yīng)四時,春季萬物生長,機體也是如此。從中醫(yī)來說,吐納調(diào)息法對人體陽氣有益。因此,大家應(yīng)穿著寬松衣服多到空氣清新之處,比如公園、廣場、樹林、山坡等地漫步、打拳、做操,盡量多活動,使陽氣增長。
而立春之后,體內(nèi)肝氣隨著春日漸深而愈盛,在清明之際達到最旺。常言道過猶不及,如果肝氣過旺,會對脾胃產(chǎn)生不良影響,妨礙食物正常消化吸收,還可造成情緒失調(diào)、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引發(fā)各種疾病。所以,這段時間是高血壓病和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高發(fā)期,要予以重視。
踏青登山,量力而行
《黃帝內(nèi)經(jīng)》認為,在此時節(jié),一定要“夜臥早起,廣步于庭”。這是因為春天體內(nèi)的氣血往外走,我們晚上早一點睡覺,有助于陰氣的避藏,有利于氣血恢復(fù)?!皬V步于庭”就是告訴我們應(yīng)經(jīng)常到室外去散散步,感受一下大自然中萬物生發(fā)的氣息,自然而然地和周圍環(huán)境形成一種和諧的狀態(tài)。而稍一困乏就沒完沒了地睡覺,這肯定于養(yǎng)生無益。
清明時節(jié)素有踏青、放風箏、蕩秋千等放松身心的習俗。不過,踏青登山一定要量力而行。踏青等活動與傳統(tǒng)意義的鍛煉應(yīng)有區(qū)別,除了長期堅持鍛煉的人,并不主張人們在這個季節(jié)大幅度地“動起來”。老年人活動時心率應(yīng)不超過105次/分鐘,呼吸應(yīng)不超過24次/分鐘,但中青年人可因人而異適度放寬?;加行呐K病、高血壓、急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腎炎、貧血、肺結(jié)核以及發(fā)熱、處于急性感染期的病人,不要勉強去登山。登山要考慮個人的體力和身體素質(zhì),很多人平時很少鍛煉,不要逞強好勝一鼓作氣地爬上去,以免發(fā)生意外。
不宜“寒食”,飲食宜溫
在飲食方面,清明節(jié)又稱“寒食節(jié)”,有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禁火吃冷食的習慣。不過,有些人是不適合吃冷食的。在清明時節(jié),凡是耗損或阻礙陽氣的情況都應(yīng)該避免。人們春季的食欲通常比較好,但要注意飲食應(yīng)適度,要保護脾胃的正常功能。
清明時節(jié)的氣候特點是多雨陰濕,乍暖還寒。此時的飲食宜溫,應(yīng)多吃些蔬菜水果,如地瓜、白菜、蘿卜、芋頭等,尤其是偏溫的韭菜、薤頭之類蔬菜,可溫胃祛濕,也適宜多吃。另外,清明節(jié)氣中,不宜食用“發(fā)”物,如筍、雞等,可多吃些護肝養(yǎng)肺的食品,比如薺菜、菠菜、山藥等都對身體有好處。
肝喜調(diào)達,而惡抑郁
清明時節(jié)需要注重五臟和情志的養(yǎng)生。因為春天是一個生發(fā)的季節(jié),人的情志也應(yīng)該是積極生發(fā)的。按自然界屬性,中醫(yī)五行學(xué)說認為春屬木,與肝相應(yīng),肝喜調(diào)達,主疏泄,在志為怒,惡抑郁而喜調(diào)達。故在養(yǎng)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緒憂郁,要做到心胸開闊,樂觀向上,保持恬淡的好心態(tài)。通過適當?shù)恼{(diào)攝,使春陽之氣得以宣泄,代謝機能得以正常運行。通過肝的疏泄作用,來調(diào)節(jié)氣機,讓氣血往外走。故春天的時候一定不要郁悶,以免肝氣受到影響,氣血不能夠順暢地生發(fā)。這是非常重要的養(yǎng)生法則,否則就不能與此時節(jié)和諧了。
憑吊先人,悲傷有度
清明節(jié)有著雙重的意義,既是一個生機盎然的節(jié)氣,又是踏青掃墓、追悼先人的祭祀節(jié)日。在憑吊先人的同時,更要關(guān)注自己的健康。清明節(jié)是對親人寄托哀思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是一次宣泄哀傷的機會,有利于排解不良情緒,更利于心理健康。從另一方面看,對于失去至親的人,清明節(jié)很容易觸景生情。大家聚在一起掃墓,也容易造成一個“情緒場”,因為悲傷的情緒很容易傳染。特別是老年人在掃墓時很容易產(chǎn)生負面情緒。但悲傷、抑郁的情緒不宜持續(xù)得過久。另外,春季本來就是心肌梗死、中風等疾病高發(fā)期。有心腦血管疾病、血壓偏高的人,更要注意不要勞累或傷心,要多提醒自己穩(wěn)定情緒,掃墓時最好有親人陪伴。(龔游)
1.關(guān)于清明節(jié)的古詩兒歌清明詩句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閭門即事》
(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清明》
(宋)王禹俏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蘇堤清明即事》
(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寒食上?!?/p>
(宋)楊萬里
逕直夫何細!橋??擅夥??
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jié)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顥
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
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紅;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
《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明)高啟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后還鄉(xiāng)亦可哀。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問西樓禁煙何處好?
綠野晴天道。
馬穿楊柳嘶,人倚秋千笑,
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清明兒歌
清明節(jié),雨紛紛,家家忙著去上墳,祭先烈,祭親人,從小就要懂孝順。清明節(jié)
柳葉綠,桃花紅,過了寒食是清明。
煮雞蛋,卷單餅,蕩完秋千放風箏。
郊外春光美如畫, 全家老少去踏青。 清明謠(廣西童謠)
清明時節(jié)聽啼鵑,兒女家家拜墓田,糯飯一盂雞一只,竹籃挑上侍人肩。清明謠
春一春二春三頭,春四開開猛熱頭,春鳥停停樹上頭,春牛??田橫頭。
割來春草喂春牛,新造房子樓外樓,爺爺阿伯有名頭,圓頭獅子管門頭。清明戴柳(浙江童謠)
清明戴楊柳,下世有娘舅。清明戴花,下世有媽。
清明戴扁柏,下世有阿伯。清明倒夜桶,下世有外公。山谷里有座烈士墓
桃花山,杏花谷,山谷里有座烈士墓,清明節(jié),來掃墓,墓前栽花又種樹,烈士話兒心中記,要為人民謀幸福!
2.關(guān)于清明節(jié)的兒歌,古詩,節(jié)日來源,習俗,傳說清明節(jié)的習俗
清明節(jié)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jié)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因此,這個節(jié)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游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jié)日。
蕩秋千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jié)習俗。秋千,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為了避忌諱,改為秋千。古時的秋千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后來逐步發(fā)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yǎng)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nèi)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jié)時人們喜愛的一種游戲。相傳是黃帝發(fā)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xùn)練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xiàn)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植樹
清明前后,春陽照臨,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jié)叫作“植樹節(jié)”。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會規(guī)定,每年三月十二日為我國植樹節(jié)。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放風箏
也是清明時節(jié)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jié),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里在風箏下或風穩(wěn)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jù)說這樣能除病消災(zāi),給自己帶來好運。
3.收集有關(guān)清明節(jié)的故事,古詩,兒歌的相關(guān)知識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 杜牧《清明》
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 顧太清《臨江仙·清明前一日種海棠》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 杜牧《清明》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 韓翃《寒食 》
聽風聽雨過清明。 —— 吳文英《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 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馬上逢寒食,愁中屬暮春。 —— 宋之問《途中寒食題黃梅臨江驛寄崔融》
佳節(jié)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 黃庭堅《清明》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 高翥《清明日對酒》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 晏殊《破陣子·春景》
4.關(guān)于清明節(jié)的詩歌.故事關(guān)于清明節(jié)的詩歌有
《清明》唐·杜牧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寒食野望吟》唐·白居易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清明夜》唐·白居易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回廊行復(fù)歇,遙聽弦管暗看花。
《寒食》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清明節(jié)故事:
相傳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流亡到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找不到食物,此時隨臣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fù)了精神,后重耳發(fā)現(xiàn)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后,重耳成為晉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好行裝,同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聽后,帶人去綿山請介子推,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難以尋找,晉文公便三面火燒綿山,欲逼出介子推。然大火燒遍綿山,未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在一樹洞找到一封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jié)?!?/p>
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fā)現(xiàn)老柳樹死而復(fù)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并曉諭天下,把寒食節(jié)的后一天定為清明節(jié)。
5.清明節(jié)歌謠有哪些一 、詩歌
1、《清明》(唐)杜牧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2、《途中寒食》(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3、《寒食》(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4、《閭門即事》(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5、《清明》(宋)王禹俏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6、《蘇堤清明即事》(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二、歌謠
紅田嬰
紅田嬰 紅碰碰
騎牛騎馬去培墓
大兄排紅龜
二兄排牲禮
三兄燒香與點火
飼牛囝仔圍來乞墓粿
墓粿分無夠
豆干鴨卵提來湊
注:紅田嬰-紅蜻蜓
培墓-祭墓
乞墓粿-乞討祭墓的粿
6.有關(guān)清明的詩句清明詩句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閭門即事》
(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清明》
(宋)王禹俏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蘇堤清明即事》
(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寒食上冢》
(宋)楊萬里
逕直夫何細!橋??擅夥??
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jié)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顥
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
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紅;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
《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明)高啟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后還鄉(xiāng)亦可哀。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問西樓禁煙何處好?
綠野晴天道。
馬穿楊柳嘶,人倚秋千笑,
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1. 關(guān)于清明的詩句和意思
關(guān)于清明的詩句和意思 1.關(guān)于清明節(jié)的詩句和意思
1、《朝中措》宋·張炎
清明時節(jié)雨聲嘩,潮擁渡頭沙。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戀天涯。
燕簾鶯戶,云窗霧閣,酒醒啼鴉。折得一枝楊柳,歸來插向誰家?
清明時節(jié),雨聲響成一片。江水漲了,潮頭淹沒了渡口的沙灘。路旁,雪白的梨花冷淡地看著我走過,仿佛責怪我這個時候還在異鄉(xiāng)游蕩。
在那燕舞鶯啼的珠簾繡戶,云裳霧鬢的朱閣瑣窗。我喝醉了。醒來時,已是鴉噪夕陽的傍晚。臨走時順手折了一枝楊柳,回來后才醒悟:插到哪里才是呢——我在這里又沒有家?。?br>
2、《閭門即事》唐·張繼
耕夫召募逐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此詩精妙之句是“清明幾處有新煙”,清明之前是寒食,民間不用火,清明之后本應(yīng)“處處有新煙”,現(xiàn)在卻因戰(zhàn)亂農(nóng)民都被召去打仗,大片土地都荒蕪了,只有寥寥幾處的人家燃起新煙,一片凄涼。
3、《清明即事》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
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仗米鄳?,酌茗聊代醉。
京城一年一度又是清明,人們的心里自然就起了憂愁思念。馬車聲在路上繁雜地響著,東城的郊外楊柳一片青翠。
花開了草都長了出來,鳥兒在飛蝴蝶成雙成對在嬉戲。自己坐在空空的大堂里回憶往昔,以茶代酒,喝著聊著。
4、《清明日對酒》宋·高翥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貍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南山北山上有很多墓地,清明到了人們紛紛去掃祭,紙灰到處飛揚就像白色的蝴蝶。
痛哭而流出的血淚染紅了滿山的杜鵑,太陽落山一切歸于靜寂,獨有狐貍在墳冢里的窩中休息。
晚上回家孩子們在燈前嬉戲,唉!人生本來如此,今朝有酒就應(yīng)今朝醉,百年之后就連一滴也帶不到地底。
5、《鵲踏枝·清明》五代·馮延巳
六曲闌干偎碧樹,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誰把鈿箏移玉柱?穿簾海燕驚飛去。
滿眼游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濃睡覺來慵不語,驚殘好夢無尋處?
“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紅杏在二月開放,清明節(jié)是在三月份,時序在向前推移,春光在逐漸消逝,又是“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之際,“雨紛紛”,人的情緒也在“紛紛”?!耙祸倍?,透露了對幸福、歡樂消逝得快速的傷感,也是對失去的美好生活的留戀。
2.關(guān)于清明的詩句和名言是什么意思
清明節(jié)的詩句
《閭門即事》 (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清明》 (宋)王禹俏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蘇堤清明即事》 (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寒食上?!?br>
(宋)楊萬里
逕直夫何細!橋??擅夥??
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jié)只愁余。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蓱z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郊行即事》
(宋)程顥
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
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紅;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
《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明)高啟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后還鄉(xiāng)亦可哀。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3.清明古詩的意思
全文意思:江南清明時節(jié)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借問當?shù)刂撕翁庂I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遙指杏花山村。
原文: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出處:唐代杜牧的《清明》。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
擴展資料
此詩寫清明春雨中所見,色彩清淡,心境凄冷,歷來廣為傳誦。第一句交代情景、環(huán)境、氣氛;第二句寫出了人物,顯示了人物的凄迷紛亂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擺脫這種心境的辦法;第四句寫答話帶行動,是整篇的精彩所在。
全詩運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頂點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韻邈然,耐人尋味。
創(chuàng)作背景:此詩首見于南宋初年《錦繡萬花谷》注明出唐詩,后依次見于《分門纂類唐宋時賢千家詩選》、明托名謝枋得《千家詩》、清康熙《御選唐詩》。《江南通志》載:杜牧任池州刺史時,曾經(jīng)過金陵杏花村飲酒,詩中杏花村指此。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清明
4.關(guān)于清明的詩句和名言是什么意思
清明節(jié)的詩句《閭門即事》 (唐)張繼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清明》 (宋)王禹俏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蘇堤清明即事》 (宋)吳惟信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寒食上?!罚ㄋ危钊f里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jié)只愁余?!肚迕鳌?(唐)杜牧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锻局泻场?(唐)宋之問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逗场?(唐)韓翃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督夹屑词隆罚ㄋ危┏填椃疾菥G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紅;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
《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明)高啟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后還鄉(xiāng)亦可哀。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5.清明節(jié)的由來和詩句意思
習俗: 清明節(jié)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
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jié)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因此,這個節(jié)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游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jié)日。
來歷: 清明節(jié)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是重要的“八節(jié)”(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歷的四月五日,但其節(jié)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兩種說法,這近二十天內(nèi)均屬清明節(jié)。
清明節(jié)的起源,據(jù)傳始于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后來民間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清明節(jié)源于商代時代,是我國漢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為中國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時間約在每年的陽歷4月5日前后。
清明節(jié)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現(xiàn)春和景明之象。這一時節(jié)萬物“吐故納新”,無論是大自然中的植被,還是與自然共處的人體,都在此時換去冬天的污濁,迎來春天的氣息,實現(xiàn)由陰到陽的轉(zhuǎn)化。
古有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jié)”之說,相傳起于春秋時期晉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饑”一事,后逐漸清明寒食合二為一。唐代掃墓日期一般在寒食節(jié),宋后移到清明。
傳說中“寒食節(jié)”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來歷即是為紀念介子推“割股充饑”而不圖為報,最終在此被大火燒山而亡,綿山也因此又稱“介山”。 古詩: 《清明》 唐·杜牧 清明①時節(jié)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②。
借問③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6.關(guān)于清明節(jié)的詩句
1、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
[宋]張先
龍頭舴艋吳兒競。筍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歸,秀野踏青來不定。行云去后遙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靜。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shù)楊花過無影。
2、寒食野望吟
[唐]白居易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3、壬戌清明作
[清]屈大均
朝作輕寒暮作陰,愁中不覺已春深。落花有淚因風雨,啼鳥無情自古今。故國江山徒夢寐,中華人物又銷沉。龍蛇四海歸無所,寒食年年愴客心。
4、喜遷鶯·殘蟾落
[唐]薛昭蘊
殘蟾落,曉鐘鳴,羽化覺身輕。乍無春睡有馀酲,杏苑雪初晴。紫陌長,襟袖冷,不是人間風景。回看塵土似前生,休羨谷中鶯。金門曉,玉京春,駿馬驟輕塵。樺煙深處白衫新,認得化龍身。
九陌喧,千戶啟,滿袖桂香風細。杏園歡宴曲江濱,自此占芳辰。清明節(jié),雨晴天,得意正當年。馬驕泥軟錦連乾,香袖半籠鞭?;ㄉ?,人競賞,盡是繡鞍朱鞅。日斜無計更留連,歸路草和煙。
5、蝶戀花·欲減羅衣寒未去
[宋]趙令畤
欲減羅衣寒未去,不卷珠簾,人在深深處。殘杏枝頭花幾許。啼紅正恨清明雨。盡日沈香煙一縷。宿酒醒遲,惱破春情緒。遠信還因歸燕誤。小屏風上西江路。
6、蘇堤清明即事
[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7、瑞龍吟·德清清明競渡
[宋]吳文英
大溪面。遙望繡羽沖煙,錦梭飛練。桃花三十六陂,鮫宮睡起,嬌雷乍轉(zhuǎn)。去如箭。催趁戲旗游鼓,素瀾雪濺。東風冷濕蛟腥,澹陰送晝。輕霏弄晚。洲上青蘋生處,斗春不管,懷沙人遠。
殘日半開一川,花影零亂。山屏醉纈,連棹東西岸。闌干倒、千紅妝靨,鉛香不斷。傍暝疏簾卷。翠漣皺凈,笙歌未散。簪柳門歸懶。猶自有、玉龍黃昏吹怨。重云暗閣,春霖一片。
8、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問西樓禁煙何處好?綠野晴天道。馬穿楊柳嘶,人倚秋千笑,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9、清明節(jié)郭侍御偶與李侍御、孔校書、王秀才游開化寺臥病不得同游賦得十韻兼呈馬十八
[唐]崔元翰
山色入層城,鐘聲臨復(fù)岫。乘閑息邊事,探異憐春候。曲閣下重階,回廊遙對溜。石間花遍落,草上云時覆。鉆火見樵人,飲泉逢野獸。道情親法侶,時望登朝右。執(zhí)憲糾奸邪,刊書正訛謬。茂才當時選,公子生人秀。贈答繼篇章,歡娛重朋舊。垂簾獨衰疾,擊缶酬金奏。
10、清明日園林寄友人
[唐]賈島
今日清明節(jié),園林勝事偏。晴風吹柳絮,新火起廚煙。杜草開三徑,文章憶二賢。幾時能命駕,對酒落花前。
1. 關(guān)于上墳的詩句
關(guān)于上墳的詩句 1.形容上墳的詩句
寒食 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清明 杜牧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 黃庭堅
佳節(jié)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心不公侯。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日對酒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貍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清明即事 瞿佑
風落梨花雪滿庭,今年又是一清明。游絲到地終無意,芳草連天若有情。
滿院曉煙聞燕語,半窗晴日照蠶生。秋千一架名園里,柳絲今日向東風。
清明 陳子龍
江南煙雨畫屏中,半鏡斜窗弄小紅。燕子不來樓閣回,柳絲今日向東風。
壬戌清明作 屈大均
朝作輕寒暮作陰,愁中不覺已春深。落花有淚因風雨,啼鳥無情自古今。
故國江山徒夢寐,中華人物又銷沉。龍蛇四海歸無所,寒食年年愴客心。
雜詩 無名氏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麥苗風柳映堤。等是有家歸未得,杜鵑休向耳邊啼。
小寒食舟中作 杜甫
佳辰強飲食猶寒,引幾蕭條戴鹖冠。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
娟娟戲蝶過閑幔,片片輕鷗下急湍。雪白山青萬余里,愁看直北是長安。
寒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xiāng)寒食遠堪悲。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
寒食寄京師諸弟 韋應(yīng)物
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鶯獨坐聽。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江陵使至汝州 王建
回看巴路在云間,寒食離家麥熟還。日暮數(shù)峰青似染,商人說是汝州山。
寒食夜 韓偓
惻惻輕寒剪剪風,小梅飄雪杏花紅。夜深斜搭秋千索,樓閣朦朧煙雨中。
2.關(guān)于上墳的句子
1. 掃墓,是為了緬懷革命先輩所組織的活動;掃墓,是為了讓我們奮發(fā)向上、自立自強所組織的活動;掃墓,是為了讓我們了解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所組織的活動。
2. 今天,我和外公、外婆、姨媽、姨父和媽媽還有爸爸一起去掃墓。
3.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節(jié)快到了,為了紀念廣州起義的革命烈士們,我們?nèi)昙壢w同學(xué)將去廣州烈士陵園掃墓。
4. 昨天是清明節(jié)的第二天,也是一個掃塵的日子,我、弟弟、爸爸和媽媽一起去了鄉(xiāng)下奶奶家,準備一起去登山掃塵。
5. 今天下午,我們踏著沉重而徐緩的腳步,帶著深深的哀思和無比崇敬的心情,來到莊嚴肅穆的烈士陵園掃墓。
6. 回家的路上,我還在懷念太爺,不經(jīng)意看見車窗外很多人也在掃墓,想起了一首傷感的詩:“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7. 開始掃墓了,奶奶先把墓碑上的灰用布拂去,在墓前擺上水果、點心和一個小香爐,然后點燃幾根香。我很傷心,也在碑前拜了一拜。
8. 今天是四月四日,清明節(jié),人們紛紛上山掃墓祭祖,然而人們并沒有忘記緬懷那些為國捐軀的革命先烈。
9. 又是一個清明節(jié),又是一個緬懷烈士的日子。我懷著崇敬的心情,佇立在烈士們的墳前,我用鮮花和真情祭奠著烈士們的英靈,心中久久不能平靜。
10. 今天上午,春雨綿綿,我們學(xué)校五年級全體同學(xué)去烈士紀念碑掃墓。除了帶吃的喝的,還要帶上小白花去敬獻給紀念碑。
3.關(guān)于清明掃墓的詩句(愉快的)
★唐代杜牧的名句: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 ★《途中寒食》 (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閭門即事》 (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清明》 (宋)王禹俏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 ★《蘇堤清明即事》 (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寒食上冢》 (宋)楊萬里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 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jié)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顥 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 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紅;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 ★《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明)高啟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后還鄉(xiāng)亦可哀。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問西樓禁煙何處好? 綠野晴天道。 馬穿楊柳嘶,人倚秋千笑, 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清明日 【唐】李建勛 他皆攜酒尋芳去,我獨關(guān)門好靜眠。 唯有楊花似相覓,因風時復(fù)到床前。
★湖寺清明夜遣懷 【唐】李群玉 柳暗花香愁不眠,獨憑危檻思凄然。 野云將雨渡微月,沙鳥帶聲飛遠天。
久向饑寒拋弟妹,每因時節(jié)憶團圓。 餳餐冷酒明年在,未定萍蓬何處邊。
★清明后登城眺望 【唐】劉長卿 風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舊日,萬井出新煙。
草色無空地,江流合遠天。 長安在何處,遙指夕陽邊。
★清明日曲江懷友 【唐】羅隱 君與田蘇即舊游,我于交分亦綢繆。 二年隔絕黃泉下,盡日悲涼曲水頭。
鷗鳥似能齊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應(yīng)寒食,遙望江陵一淚流。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
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 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
★清明 【唐】孫昌胤 清明暮春里,悵望北山陲。 燧火開新焰,桐花發(fā)故枝。
沈冥慚歲物,歡宴阻朋知。 不及林間鳥,遷喬并羽儀。
★清明日憶諸弟 【唐】韋應(yīng)物 冷食方多病,開襟一忻然。 終令思故郡,煙火滿晴川。
杏粥猶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親燕,坐度此芳年。
★長安清明 【唐】韋莊 蚤是傷春夢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內(nèi)官初賜清明火,上相閑分白打錢。
紫陌亂嘶紅叱撥,綠楊高映畫秋千。 游人記得承平事,暗喜風光似昔年。
★清明日 【唐】溫庭筠 清娥畫扇中,春樹郁金紅。 出犯繁花露,歸穿弱柳風。
馬驕偏避幰,雞駭乍開籠。 柘彈何人發(fā),黃鸝隔故宮。
★同錦州胡郎中清明日對雨西亭宴 【唐】張籍 郡內(nèi)開新火,高齋雨氣清。 惜花邀客賞,勸酒促歌聲。
共醉移芳席,留歡閉暮城。 政閑方宴語,琴筑任遙情。
★清明日自西午橋至瓜巖村有懷 【唐】張繼 晚霽龍門雨,春生汝穴風。 鳥啼官路靜,花發(fā)毀垣空。
鳴玉慚時輩,垂絲學(xué)老翁。 舊游人不見,惆悵洛城東。
★江南清明 【唐】鄭準 吳山楚驛四年中,一見清明一改容。 旅恨共風連夜起,韶光隨酒著人濃。
延興門外攀花別,采石江頭帶雨逢。 無限歸心何計是,路邊戈甲正重重。
★清明 【宋】高翥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貍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清明 【宋】黃庭堅 佳節(jié)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候。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 【宋】王禹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4.歷代寫清明節(jié)掃墓的詩
《清明掃墓》 左河水-現(xiàn)代 年歡未盡又清明,雨燕聲咽柳失魂。
寂靜青山人陡涌,冥錢紙燭祭先陵。 歲歡未盡:歲歡即為歡度新年的春節(jié),時間在農(nóng)歷的正月。
春節(jié)過后的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之后,才算真正意義的過完年。這一天成為歡度春節(jié)的第二個高峰,這期間人們都忙于走親訪友,娶親喝酒,之后正式進入春忙時節(jié),農(nóng)民工過此后才陸續(xù)返回城市打工。
農(nóng)歷正月在我國屬于農(nóng)閑季節(jié),過年的氛圍一般會延續(xù)到月底甚至農(nóng)歷二月初,這時已經(jīng)與清明節(jié)很近了。 雨燕:指燕子的一種,生活在南方地區(qū)。
燕是雀形目燕科的1屬,是以蚊、蠅等昆蟲為主食的益鳥。體型小,翅尖長,尾叉形。
一般在 4~7月從海島回歸靠近農(nóng)田(昆蟲)的農(nóng)家繁殖,清明時節(jié)江南正值雨季。 聲咽:這里一方面指燕子在綿綿細雨中飛行時鳴叫聲音出現(xiàn)低沉、哽咽變異,另一方面是詩人在藝術(shù)上的借物抒情之法。
柳失魂:柳樹本無魂,但因在雨水淋漓之下低垂肅穆,失去了在那晴空萬里,陽光燦爛的環(huán)境下所表現(xiàn)的那種婀娜多姿的風采及飛揚精神風貌。也是詩人在藝術(shù)上的借物抒情之法,以表達清明節(jié)人們掃墓時的心情。
寂靜青山:青山,指墳山,即沒有林木與耕種的墓葬之地,此詞引于“青山處處埋忠骨”之句。寂靜是指清明節(jié)之外的時間里墳山的寂寞清靜。
人陡涌:指到了清明節(jié)的日子處處墳山陡然打破了往日的寂靜,前來掃墓的的人從四面八方的城鄉(xiāng)趕來,形成一片人潮如涌的景象。 冥錢:是漢族民間祭祀時用以禮鬼神和葬禮及掃墓時用以供死者享用的冥幣之一,又稱紙錢、冥紙、冥鈔、冥幣、金紙、銀紙、陰司紙等等。
一般是將白紙剪成銅錢的形狀,屆時或拋撒于野外墓地,或焚化給死者,漢族民間一般將此稱為撒紙、燒紙等。 燭紙:泛稱香燭紙錢之類用于掃墓的用品。
紙,即冥紙,是漢族民間拜祭祖先時火化的祭祀品之一。燭,指祭祀時點燃的蠟燭。
祭先陵:祭,指祭祀,拜祭。先陵,指先輩的陵墓、墳?zāi)埂?br>
祭先陵也簡稱為掃墓。擴展資料 清明掃墓的習俗: 清明節(jié)祭祀掃墓的習俗和喪葬禮俗的演變有著重要的關(guān)系。
據(jù)載,古代“墓而不墳”,即只打墓坑,不筑墳丘,所以也就沒有辦法進行掃墓祭祀,也就沒有相關(guān)的記載。后來“墓而且墳”,即埋葬之后在筑起墳丘,使祭祖掃墓的習俗有了依托。
到了秦漢時代,掃墓祭祖已經(jīng)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 清明節(jié)是一個紀念祖先的節(jié)日。
主要的紀念儀式是掃墓,掃墓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的具體表現(xiàn),基于上述意義,清明節(jié)因此成為華人的重要節(jié)日。 清明節(jié)是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
掃墓活動通常是在清明節(jié)的前10天或后10天。有些地區(qū)的掃墓活動長達一個月。
清明節(jié)紀念祖先有多種形式:掃墓是清明節(jié)最早的一種習俗,這種習俗延續(xù)到今天,已隨著社會的進步而逐漸簡化。掃墓當天,子孫們先將先人的墳?zāi)辜爸車碾s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鮮花等。
由于火化遺體越來越普遍,其結(jié)果是,前往骨灰置放所拜祭先人的方式逐漸取代掃墓的習俗。 不論以何種形式紀念,清明節(jié)最基本的儀式是到墳前、骨灰放置處或靈位前追念祖先。
為了使紀念祖先的儀式更有意義,我們應(yīng)讓年輕一代的家庭成員了解先人過去的奮斗歷史。 參考資料:-清明祭祖。
5.關(guān)于“上墳懷念親人”的詩詞有哪些
1、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啤ざ拍痢肚迕鳌?br>
釋義:江南清明時節(jié)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
2、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宋·吳惟信《蘇堤清明即事》
釋義:春光明媚、和風徐徐的西子湖畔,游人如織。到了傍晚,踏青游湖人們已散,笙歌已歇,但西湖卻萬樹流鶯,鳴聲婉轉(zhuǎn),春色依舊。把佳節(jié)清明的西湖,描繪得確如人間天堂,美不勝收。
3、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巍ね跤砬?br>
《清明》
釋義:我是在無花可觀賞,無酒可飲的情況下過這個清明節(jié)的,這樣寂寞清苦的生活,就像荒山野廟的和尚,一切對于我來說都顯得很蕭條寂寞。昨天從鄰家討來新燃的火種,在清明節(jié)的一大早,就在窗前點燈,坐下來潛心讀書。
4、佳節(jié)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宋·黃庭堅《清明》
釋義:清明時節(jié),春雷萬鈞,驚醒萬物,宇宙給大地帶來了勃勃生機。春雨綿綿,使大地上一片芳草萋萋,桃李盛開。野田荒蕪之處,是埋葬著死者的墓地,死去的人們長眠地下,使活著的人心里感到難過。雖然無論智愚高低, 最后都是篷蒿一丘。
5、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獨繞回廊行復(fù)歇,遙聽弦管暗看花?!啤ろn翃《寒食》
釋義:春天的長安城到處盛開著鮮花,飄散著柳絮。寒食節(jié),春風吹拂著皇宮御花園里的楊柳,隨風擺動。日落時分,百姓無燈火,可權(quán)貴豪門的深宅卻飄出蠟燭的青煙。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2407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