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登本 孫理軍 汪丹 陜西中醫(yī)學院基礎醫(yī)學院
《神農本草經(jīng)》是后世公認的現(xiàn)存最早藥物學專著,是漢代以前人類與疾病作斗爭過程中有關藥物學知識的總結。是書分為總論和各論兩部分,總論概括地記述了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四氣(性)五味等藥物理論,以及藥物的采收、炮制、貯藏和用藥方法等。
各論部分介紹了每種藥物的具體內容,全書收載藥物365種,其中植物藥252種,動物藥67種,礦物藥46種,并按藥物的功效和主治,分為上、中、下三品。上品藥120種,多屬補養(yǎng)藥,除礦物藥外,毒性小或無毒,可以多服或久服。中品藥120種,多為祛邪治病兼有補養(yǎng)作用,有的有毒,有的無毒。下品藥125種,多屬攻邪治病之藥,毒性較大,適用于寒熱、積聚、癥瘕等病證。
全書藥物主治病證名約170余種,其中內科病證名如中風、痹、痿、水腫、瘧、腸澼、下痢,各種血證等。外科病證如癰疽、鼠漏、惡瘡、漆瘡、痔等。婦科病證如崩中、漏下、乳難、月閉等。五官科病證如目赤腫痛、青盲、目翳、衄血、鼻息肉、耳中流膿、耳鳴、耳聾等??谇谎屎聿∪绾肀?、口瘡等。寄生蟲病如三蟲、疥蟲等。
南朝齊梁時代的陶弘景沿用《神農本草經(jīng)》原有分總論、各論的體例,把總論部分增補并加以注釋,為成《本草經(jīng)集注》卷一序例。各論部分除了將《神農本草經(jīng)》不同版本的藥物種類確定為365味,從《名醫(yī)別錄》中也選用藥物365味,合計730味,并按他自己的見解予以注解,這就是《本草經(jīng)集注》后6卷的內容。730味藥物按玉石、草木、蟲獸、果、菜、米及有名無用分為七類,除后者外,前六類均尊古法分為上、中、下三品??梢娝幬锏馁Y料源是由古本《神農本草經(jīng)》、《名醫(yī)別錄》及陶弘景的注釋三部分構成。陶弘景為了讓讀者和后人能區(qū)分兩個不同資料源的內容,特地采用朱、墨雜書的方法,以紅字朱文書寫《神農本草經(jīng)》,以黑字墨文書寫《名醫(yī)別錄》。這對保存、標記、識別《神農本草經(jīng)》原來面目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這也是唐代《新修本草》、宋代《證類本草》得以見到《神農本草經(jīng)》內容真目并為之仿效(《證類本草》緣鏤版印刷而變通為“白文”和“黑文”)。
唐初蘇敬《新修本草》是由《本草經(jīng)集注》和《藥圖》、《圖經(jīng)》三部分組成,《神農本草經(jīng)》的內容是正文、是主體,《藥圖》是當時全國各地選送的藥物標本繪畫而成,《圖經(jīng)》是藥圖的文字說明,其主體內容沿用了陶弘景的體例和方法。在藥物數(shù)量上增加了114種,由于將《神農本草經(jīng)》中的數(shù)味藥物(如“由撥”與“鳶尾”)進行了分條,所以其中所載藥物為850種。在藥物分類上,將原有的“草木”“蟲獸”分解為“草、木、獸禽、蟲魚”而成為九類分法,極個別藥物在原有類別中作了調整?!缎滦薇静荨穼λ幬镔Y料來源也仿照陶弘景的思路而采用大、小號字的辦法予以標記。凡陶弘景注文用小字書寫,而新增注文不但用小號字書寫還冠以“謹案”予以區(qū)別。
北宋馬志等人在《新修本草》的基礎上,經(jīng)過兩次修訂,著成《開寶重定本草》(即《開寶本草》)(公元974年),沿用蘇敬的9類分法,新增藥物133種,載藥為983味。《開寶本草》的正文用大字單行,注文小字雙行。正文出于《神農本草經(jīng)》者印成白文,出于《名醫(yī)別錄》印成黑文,出于《新修本草》則在文末加注“唐附”,出于《開寶本草》新增者于文尾加注“今附”。
《開寶本草》問世數(shù)十年后,掌禹錫等完成了《嘉祐補注神農本草經(jīng)》,簡稱《嘉祐本草》(公元1057~1061年)。其分卷、藥物分類、編寫體例、文獻出典等,完全依照《開寶本草》,共21卷,載藥1082種。其中983種承襲《開寶本草》所載的全部藥物及內容,新增99種,唯文獻來源的標記方式略有區(qū)別。凡正文出于《神農本草經(jīng)》者印成“白文”,出于《名醫(yī)別錄》者印成黑字,出于《新修本草》補充的內容用“唐本先附”標記,出于《開寶本草》者用“今附”標記,若為掌禹錫等人新增內容則用“新補”、“新定”標記。標記為“新補”者為擇引的文獻,標記為“新定”者是取于當時。以上方法均指“正文”。若是“注文”,皆沿襲《開寶本草》之舊,唯《嘉祐本草》新增者,冠以“臣掌禹錫等謹案”字樣。
《嘉祐本草》新增的注文很多,內容也很豐富,引用的文獻約50余種,相當廣泛。與此同時,宋朝政府于公元1058年下令全國征集藥物產地的實圖,由蘇頌等人整理,于1061年編輯成《本草圖經(jīng)》20卷,另有目錄1卷。
《嘉祐本草》和《本草圖經(jīng)》問世后,由于分刊不便于檢閱,由陳承將兩部分合為一書,于1092年編成23卷的合刊本,名曰《重廣補注神農本草并圖經(jīng)》。
蜀地世醫(yī)唐慎微也將二者合而為一,增加的內容更多,舉凡經(jīng)、史、子、集中有關藥物學知識,一概收入書中,定名為《經(jīng)史證類備急本草》(公元1097~1100年),載藥1746種,析為32卷,在分類和文獻來源及標記方面,悉依《嘉祐本草》之舊,唯唐氏所增補的資料,皆冠以黑色魚尾括號。他將所增加的資料分為“藥物”和“注文”兩部分。“藥物”新增628種,“注文”新增的更多,特別是方論和單驗方,幾乎全是新增內容,約有3000余首,征引經(jīng)、史、子、集和方書近250家?!督?jīng)史證類備急本草》除序例上、下兩卷同于《嘉祐本草》外,主體內容由18卷擴充為29卷,使本草的研究在宋代達到了巔峰。后來雖在1108年稍作修定改為《大觀經(jīng)史證類備急本草》,1116年由曹孝忠??麨椤墩托滦藿?jīng)史證類備用本草》,但其基本內容未作變更。南宋時期雖對《政和新修經(jīng)史證類備用本草》數(shù)次翻刻、???249年張存惠的翻刻不但重新??鼘⒖茏趭]的《本草衍義》附入其中,書名也改為《重修政和經(jīng)史證類備用本草》(簡稱《證類本草》)。
總之,從《神農本草經(jīng)》至《證類本草》的發(fā)展歷程是:《神農本草經(jīng)》→《本草經(jīng)集注》→《新修本草》→《開寶本草》→《嘉祐本草》→《證類本草》。
這些本草專著是一脈相承的。雖然在卷數(shù)、藥物數(shù)量、注釋及相關內容方面歷代都有發(fā)展和增加,但在總的體例、分類、編排方式等,仍與《神農本草經(jīng)》相同。可以說后世有關本草著作都是在其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靶蛭摹卑l(fā)展為后世本草的“敘例”,三品藥物發(fā)展成為后世本草的各類及分卷,藥物條文保留在《證類本草》及各本草書中。今日所見《證類本草》的“白文”,既是《神農本草經(jīng)》的古文獻,也是陶弘景的“朱文”。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2669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老年朋友別把藥物當拐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