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性靜脈炎是靜脈注射過程中的常見并發(fā)癥,尤其是刺激性和高滲性藥物易致靜脈炎的發(fā)生,主要表現為受累靜脈走向紅腫、壓痛、灼熱等癥狀。重者其受累靜脈彈性減退,管腔變細,呈現條索狀改變。藥物性靜脈炎增加患者痛苦并給治療帶來不便,應予以及時處理,多數情況下無需全身用藥,局部敷治是主要手段,簡介下列3種簡易敷治方法。
硫酸鎂濕敷:取50%硫酸鎂溶液浸透2層無菌紗布敷于患處,每次30分鐘,每日3~4次。硫酸鎂濕敷是臨床治療藥物性靜脈炎的常用方法,療效可靠,3~5天可獲治愈。
馬鈴薯濕敷:取新鮮馬鈴薯洗凈,切成薄片,平敷于患處,每日2~3次,每次15分鐘~30分鐘,這一過程中要注意保持馬鈴薯濕潤,如果干了要及時更換。馬鈴薯濕敷方法簡單、取材方便,療效與硫酸鎂一樣可靠,值得推廣使用。
透明貼外敷:常用康惠爾透明貼,用生理鹽水洗凈局部并擦干后將透明貼均勻貼于患處皮膚上,3天更換1次。資料表明,康惠爾透明貼是一種水膠體敷料,具有吸水、殺菌、止痛和改善局部微循環(huán)作用,一般換藥2次即可,有效率達90%以上。(韓詠霞)
血栓性淺靜脈炎是臨床上的多發(fā)病,常見病。男女均可發(fā)病,以青壯年多見。血栓性淺靜脈炎可以發(fā)生于身體的各個部位,通常多發(fā)于四肢,其次是胸腹壁,少數呈游走性發(fā)作。臨床特點為:沿淺靜脈走行突然發(fā)生紅腫、灼熱、疼痛或壓痛,出現條索狀物或硬結。急性期后,索條狀物變硬,局部皮膚色素沉著。
血栓性淺靜脈炎屬于中醫(yī)血痹、脈痹、腫脹、血瘀的范疇。發(fā)病時,淺靜脈為一硬索條,可有自發(fā)痛。觸痛或牽拉痛,一般稱為“脈痹”;沿淺靜脈走行及其周圍組織突發(fā)色紅、腫脹、灼熱、疼痛,待紅腫疼痛漸消后,局部可觸及硬條索狀物,且伴有色素沉著,或有微熱和輕痛,屬靜脈曲張并發(fā)者,多稱為“惡脈”;無靜脈曲張病史者,可稱為“血瘀”?!吨夂髠浼狈健罚骸皭好}病,身中忽有赤絡脈如蚓狀”?!捌と庾淠[起,狹長赤痛名”。
由于病因和病理以及臨床特點的不同,又把肢體、胸腹壁血栓性淺靜脈炎稱為良性血栓性淺靜脈炎。把間歇性、復發(fā)性的血栓性淺靜脈炎稱為游走性血栓性淺靜脈炎。
1、良性血栓性淺靜脈炎
(一)病因和發(fā)病機制
肢體血栓性淺靜脈炎可因不同的原因所造成,如:①靜脈內注射刺激性或高滲I生溶液,如高滲葡萄糖、紅霉素、鏈霉素、有機碘等,均能刺激淺靜脈內膜,造成靜脈壁損傷,迅速發(fā)生血栓,并有明顯的炎癥反應。②靜脈內反復置留插管,超過24h,持續(xù)性輸液,??墒箿\靜脈壁遭受直接損傷,形成血栓,迅速出現炎癥反應。③下肢靜脈曲張時,由于靜脈壁嚴重變形,靜脈血液淤滯,足靴區(qū)皮膚因營養(yǎng)性變化,易受慢性感染,使曲張的靜脈遭受缺氧和炎癥性損害,釀成血栓性淺靜脈炎。
胸腹壁血栓性淺靜脈炎多發(fā)于肥胖而又缺乏勞動鍛煉的婦女,病因曾一度歸咎于口服避孕藥,但無充分證據。鑒于上肢驟然用力而受牽拉常誘發(fā)本病,因此認為發(fā)病與前胸壁和上腹壁受應力時,靜脈牽拉損傷有關。靜脈管內膜損傷,便有血栓形成,并引起血管壁炎癥反應。
(二)病理變化
血栓性淺靜脈炎一開始是廣泛的整條淺靜脈血栓形成,迅速導致整條淺靜脈壁的炎癥反應,甚至累及靜脈周圍組織,并有滲出液,因而在受累靜脈的局部表現有疼痛、腫
脹和質地比較柔韌,有壓痛的條索狀物。1周后隨炎癥的消退和滲出物的吸收,遺留無痛性硬索,局部色素沉著,表示血栓經過機化和再管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重新建立新條件下的血液循環(huán)。有時急性炎癥可被慢性炎癥狀態(tài)替代,血栓靜脈發(fā)生纖維化變化。受累血管及其周圍可以長期存在壓痛。有復發(fā)或多次發(fā)作的傾向,能夠引起靜脈周圍組織發(fā)生輕度的蜂窩組織炎,皮膚上形成硬結和色素沉著,循硬結周圍,可捫及一條或數條血栓形成的淺靜脈支。胸腹壁血栓性淺靜脈炎多累及單側,常侵犯胸、上腹壁靜脈,側胸靜脈和腹壁上靜脈。
(三)中醫(yī)病因病機
情志不暢,肝氣郁結,肝膽濕熱,.或外傷、染毒,或經脈創(chuàng)傷,氣血淤滯,或輸血、輸液,脈絡受損均可導致氣血運行不暢,氣滯血淤,脈道阻塞而發(fā)本病。
(四)病史
肢體血栓性淺靜脈炎往往有近期輸血、輸液或有靜脈損傷病史,多見于青壯年,或有下肢靜脈曲張病史,但與季節(jié)、性別無關。胸腹壁血栓性淺靜脈炎的典型病史是在右手或左手用力牽拉后,驟然感到一側胸壁疼痛,程度不等。舉臂、咳嗽、深呼吸,無意中使病變部位受壓,都可加劇疼痛。
(五)臨床表現
病人早期發(fā)現患肢出現紅、熱區(qū)域,伴有觸痛,在牽引患部時疼痛加劇,在大隱靜脈受累時,可引起隱神經炎反應,而使該神經分布區(qū)出現神經痛,有時在靜脈病變消失后,神經痛仍可持續(xù)一段時間,檢查時在淺靜脈可見1cm寬的紅線,長短不一,局部皮膚溫度增高,皮下觸及一柔軟的索狀腫塊,此即血栓形成的靜脈,皮膚的紅、熱,說明有靜脈周圍炎和滲出。病變可向靜脈近端擴展,甚至可波及其分支,由于深靜脈通暢,很少引起肢體紅腫,隨著病變的消退,皮膚紅、熱和局部觸痛逐漸消失。而留下棕色色素沉著,該靜脈在數周內仍可觸及索狀腫物,有時可永久不退。有的急性期后可遺留慢性炎癥,該靜脈附近有持久的觸痛。病變靜脈多因纖維化而不易被觸知。偶爾形成再通,因此局部索狀物的消失,只能根據遺留的色素沉著,判斷該靜脈曾發(fā)生過血栓性淺靜脈炎,但色素沉著也可逐漸消失。
胸腹壁血栓性淺靜脈炎多為單側發(fā)病,往往有1~2條淺靜脈受累。典型的臨床表現是:抬舉、活動上肢時,突然感到一側胸腹壁疼痛,受累靜脈略顯紅腫、壓痛、血管變韌,可捫及條索狀物,有的表現為銀叉或串珠狀,開始較柔軟,逐漸變硬,直徑大約3~5mm。根據受累靜脈的不同走向,呈迂曲或直線狀,與皮膚輕度粘連。上臂外展或高舉時可見覆蓋病變淺靜脈的皮膚凹陷形如淺溝,索狀物更加明顯,呈弓弦狀。
良性血栓性淺靜脈炎全身反應比較輕微,至多有體溫升高或白細胞輕度升高。本病有復發(fā)傾向,復發(fā)的病變可能發(fā)生于原來的靜脈或其他的靜脈,受累區(qū)域顯示有慢性炎癥征象。下肢靜脈曲張并發(fā)血栓性淺靜脈炎,部分病例血栓蔓延可達隱、股靜脈匯合處,有累及深靜脈和并發(fā)肺栓塞的可能,應引起重視。
(六)診斷標準
良性血栓性淺靜脈炎發(fā)生于下肢者,多見沿靜脈走行紅、腫、熱、痛,紅腫漸消時,出現棕色條形表現,其下可觸及索條。發(fā)生于胸腹壁及上肢者,多在
疼痛部位可觸及條索狀硬物。結合有輸血、輸液、外傷,牽拉傷病史,即可確診。
2、游走性血栓性淺靜脈炎
游走性血栓性淺靜脈炎是指反復地在身體各處此起彼伏地發(fā)作的淺靜脈炎。
(一)病因病理
關于本病的病因,有不少學說,但尚無一個學說被普遍接受。有人提出感染是本病的原因,但病變靜脈壁或血栓中很少能培養(yǎng)出細菌,也有提出與血液的凝固性增高,特別是纖維蛋白原增高有關。目前從臨床上看與兩種疾病有密切關系,第一,它往往是內臟癌腫的體表再現。且許多學者都認識到了本病是潛在內臟癌腫的早期表現。原發(fā)癌的部位涉及胃、胰、膽囊、前列腺等器官,特別和胰體尾部的癌變有最密切的關系。第二,它與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關系密切,從目前臨床報道看,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早期出現游走性淺靜脈炎者占30%~50%,且鑒于本病大多是青壯年男性,開始時呈現游走性血栓性淺靜脈炎的患者,隨后常發(fā)生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因而認為本病是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其整個病程中病變活動階段的一種臨床表現,可能與自身免疫有關。
其發(fā)病機制和病理:本病主要侵襲中小淺靜脈,具有血栓形成、靜脈壁炎癥反應的組織學形態(tài),血管內膜下有成纖維細胞浸潤,伴繼發(fā)血栓形成,血栓阻塞的管腔,可因機化而再通,靜脈壁可有結締組織增生和炎性浸潤,偶有巨細胞,病變血管附近組織很少有炎癥反應,也無脂膜炎。
(二)中醫(yī)病因病機
濕熱之邪外侵,或寒濕凝滯,郁久化熱,致使氣血運行不暢,濕熱淤血留滯于脈絡所致。或因七情所傷情志不舒,氣滯血淤,脈道阻塞,積滯不散,脈絡淤阻而致。
(三)臨床表現
游走性血栓性淺靜脈炎以小腿和足部淺靜脈炎為多見,發(fā)生于大腿和上肢者較少
見。其發(fā)作時的表現和一般血栓性淺靜脈炎也無明顯的不同。由于受病變累及的都是中小淺靜脈,管腔內雖有血栓形成和堵塞,但也不會引起靜脈血液障礙,整個肢體腫脹較少見。臨床上表現往往是在肢體或軀干淺靜脈附近的一個區(qū)域內,驟然出現多數散在紅色結節(jié),有疼痛和觸痛并與周圍有炎癥的皮膚粘在一起,病變外形呈線狀,一般較短,偶爾有病變的靜脈段可長達30cm左右,病變靜脈觸之是一條堅硬索狀物,可分批出現,因此有些部位病變剛出現而其他部位則已消退,本病的特征是:結節(jié)很快消退,大多數僅持續(xù)7~18d后,索狀物逐漸不明顯,最終消失,留下局部棕色色素沉著,結節(jié)不化膿,不壞死,受累肢體亦無水腫形成。全身可出現低熱,白細胞增高,血沉加快等反應,每次結節(jié)消退后間歇數周或數年,身體其他部位的淺靜脈又可同樣反應,屢次反復發(fā)作,長期患病后,遺留的色素沉著和索狀物可布滿全身。
(四)診斷標準:根據血栓性淺靜脈炎復發(fā)和游走的特點,診斷并不困難。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2731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自己動手做膏方
下一篇: 妙言解析男性生育中的煩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