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不是學中醫(yī)藥專業(yè)的,設計中藥新藥的臨床試驗方案,僅僅因為公司里沒有專業(yè)的人來做。從2004年設計第一個中藥臨床試驗方案開始到現(xiàn)在,質量上不敢說,數量上是有一些了,也有一些心得體會。總結一下與大家分享,不妥之處請指正。(注:這里所說的中藥新藥,不包括那些從中藥有效成份中提取的單體化合物。那其實是化藥。)
設計中藥的臨床試驗方案,感覺最拿不準的是療效評價標準
。中西醫(yī)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體系,中醫(yī)的辨證施治,決定了中醫(yī)對疾病的診斷以及中藥的療效評價,都不可能做到象西醫(yī)那樣的
特異性
??梢哉f,中藥新藥的療效評價,沒有金標準。我在設計中藥試驗方案的時候,一般要參照相關論文中的療效評價標準。這些標準,多為癥狀積分量表形式,往往沒有經過嚴格的論證,各癥狀之間的權重如何?量表的可信度又有多高?沒有人能給一個肯定的回答。而且這些量表的條目基本上都是依靠主觀評測,很難排除不同研究者間的主觀偏倚,就算是同一研究者,也很難做到評測結果的高度一致性。當然,在證候的規(guī)范化方面,國內已經有不少研究者在做,但能夠成熟地應用到臨床試驗中,尚需時日。所以,很多時候,我都是采取一個折衷的方法,在中藥的療效觀察指標中,加入一個客觀指標。比如降糖中藥的臨床試驗,以糖化血紅蛋白作為主要指標之一。這樣,如果證候積分(即癥狀積分量表總分)的變化,與這個客觀指標的變化相吻合,那么根據這個量表對中藥新藥進行療效評價,可信度就相對高一些。另外,采用安慰劑對照,或者是建立在相同基礎用藥前提下的安慰劑對照,對于客觀評價中藥的臨床療效,也是非常有幫助的。當然這樣做有一個“
風險”
,試驗結果必須是陽性的,才能說明這個新藥確有療效。而采用陽性藥對照,非劣效檢驗,對申辦者來說,新藥上市的風險就會降低,這也是很多藥廠的做法,再加上主觀的療效評價指標,很難想象這樣的試驗結果,是否經得起推敲。所以,為了能夠有一個盡量客觀的療效評價結果,中藥新藥的臨床試驗,設計方法宜采用隨機、雙盲(雙模擬)、安慰劑對照的設計方法,同時建立療效評價的SOP,規(guī)范研究者對受試者的病情評價(未完待續(xù))
權威的醫(yī)院、權威的PI,這是保證一個臨床試驗順利開展的重要前提;不過,凡事都有雙面的,因為機構及PI的權威性,是大多數被選擇的對象,“忙碌”就成了他們的口頭禪;還有一點就是:如果你的試驗同時在中醫(yī)院與西醫(yī)院中開展,要考慮到協(xié)調性問題,畢竟中醫(yī)院和西醫(yī)院的操作模式還是不同的…… 臨床試驗的很多事情,不是只言片語就可以完全總結的的,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快;對于做臨床試驗項目管理、監(jiān)查的人來說,或許可以借用一句話: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一旦開始,你就必須抱定必勝的信心走下去,其中的種種滋味,只能請你在實踐中慢慢體會了……
藥品的臨床試驗為分1、2、3、4期。其中1、2、3期的臨床試驗要在藥品正式上市之前完成。而4期臨床試驗,是在上市之后再進行的。臨床試驗主要用于研究藥品的藥效與風險,為上市審評時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撐。
簡單說,一種藥品從開始研制,需要先經過動物試驗,確認安全之后才能進入人體試驗階段。1期臨床試驗的目的,主要是進行安全性評價。因為藥物作用于人體,所以要求安全第一。同時也會考察藥物在人體的代謝情況和排泄途徑。
當1期臨床試驗確認藥品的安全性后,就會進入2期臨床試驗。這一階段主要是對藥物的有效性進行評價,同時更深入地觀察安全性。在2期臨床試驗中,對藥物療效進行評價,確定具體的給藥劑量。
在1期臨床試驗確定了安全性,2期臨床試驗確定了有效性之后,就會進入3期臨床試驗。這個階段是藥品上市前最重要的階段,會采用更大的樣本量(要求大于300例),更長的觀察時間(通常要1~3年),進一步驗證藥品的作用和安全性,評價利益與風險關系,為藥品正式上市的審評提供充分依據。
4期臨床試驗為新藥上市后由申請人進行的應用研究階段。其目的是考察在廣泛使用條件下的藥物的療效和不良反應、評價在普通或者特殊人群中使用的利益與風險關系以及改進給藥劑量等。
臨床試驗要符合倫理要求
臨床試驗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必須符合倫理要求,就是說參加試驗的是人,必須尊重他(她)的人格,參加試驗必須符合參加試驗者的利益,在這種前提下,試驗才能做。
而且在試驗期間,參加者可以不需要任何理由,而不再繼續(xù)進行試驗,他(或她)的選擇,包括醫(yī)生在內的所有人都無權干涉。總之,精心設計、操作的臨床試驗,是提高人類健康,尋找新的治療藥物和方法的,最快最安全的途徑。
雙盲試驗是一種比較科學的試驗方法,雙盲指的是參加試驗的人以及醫(yī)生都不知道患者是被分配到了實驗組,還是對照組。意思就是不僅患者自己不知道,醫(yī)生也不知道這個患者被分配到哪一組。
雙盲試驗的好處就是消除一些誤差和偏倚,患者不知道自己分配到哪一組,可以減少安慰劑效應。因為如果患者知道自己是被分配到新藥組,會對患者產生非常積極的心理影響,它導致要評價新藥本身的效果十分困難。病人病情好轉既有可能是吃了新藥的結果,也有可能是由于病人知道吃了新藥而感覺有效,自己心理因素起了作用,精神上樂觀和愉快的結果。
類似的,如果醫(yī)生知道哪個患者是被分配到新藥組,往往會導致醫(yī)生在試驗中自覺不自覺地去“發(fā)現(xiàn)”或者“觀望”新藥具有某種“效果”,就像教師自覺不自覺地“看到”那些學生“特別聰明”一樣。
所以,如果想要得到可靠的醫(yī)學結果,最好是采用雙盲試驗。我來舉個例子,下面這篇文章就是中藥的雙盲試驗。
以前答過,就再重復一次吧
其實雙盲隨機對照試驗并非現(xiàn)代醫(yī)學專用,是被廣為接受的一種調查試驗方法,在各領域研究中都能見到它的身影,比如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的著名PK??蓞s被中醫(yī)粉們視為“西醫(yī)的標準”避而遠之。
中醫(yī)不具備做雙盲隨機對照試驗的前提基礎 雙盲隨機對照試驗首先需要選擇明確的適應癥人群,很多中醫(yī)粉說不能用現(xiàn)代醫(yī)學的適應癥,但問題是用中醫(yī)的適應癥更不靠譜。中醫(yī)的寒熱虛實和各種脈象指標沒有標準和度量,不能客觀描述。2010年 《世界科學技術:中醫(yī)藥現(xiàn)代化》發(fā)表的研究中,邀請資深中醫(yī)教授16名對同一病人四診信息進行判讀,并給出辨證診斷。結果不僅16名中醫(yī)教授診斷大相徑庭,連同一位中醫(yī)教授對同一位病人先后兩次做出的診斷差異也很大。由此可見中醫(yī)的各項指標無法量化,沒有量化標準的指標不能作為適應癥去選擇實驗對象,也就是說這個雙盲實驗根本無法開始。
中醫(yī)缺乏做雙盲隨機對照試驗膽識 中醫(yī)的的治療方法會在雙盲實驗中原形畢露。說中醫(yī)是完全無效的騙子肯定是有些偏激的,但中醫(yī)曾經進行過的檢驗結果卻很不樂觀。對中醫(yī)治療瘧疾的檢驗中,篩選了幾千個方子上萬種成分,最后只找到青蒿素一個有效成分。被普遍認為有效的復方丹參滴丸至今未通過FDA的臨床試驗,而其他的中藥甚至連申請的勇氣都沒有。我們不禁要問:一旦進行雙盲隨機對照試驗,成千上萬種“經過千年實踐檢驗”的中藥能剩下多少呢?
中醫(yī)無法接受雙盲隨機對照試驗的后果 雙盲隨機對照試驗必然要找出中醫(yī)治療成分中有效的部分,進一步的研究很容易找到這種成分起效的機理,而這種機理必然是符合現(xiàn)代醫(yī)學的。正如青蒿素是能夠殺滅瘧原蟲而不是除掉什么濕熱來達到治瘧疾的作用;鹽酸小襞堿是通過抑制病原體而不是瀉火解毒來達到抗感染的作用;針灸是通過刺激內啡肽的產生而不是通過經絡來達到各種功效的......這樣的研究越多越深入,中醫(yī)陰陽五行的理論就越站不住腳,在中醫(yī)的經絡五行臟腑都沒有找到實證的情況下,對于中醫(yī)理論是摧毀性的。所以中醫(yī)懼怕雙盲試驗。
雙盲實驗可以驗證病是吃藥好的,是不是不吃藥也能好,中藥不做雙盲實驗就說明吃中藥和不吃中藥病都能好
那些說中藥是安慰劑的,很好!那不妨在西藥做雙盲實驗的時候,對照組采用中醫(yī)中藥辨證論治以后開出的中藥來做對照!
雙盲的檢驗方法本身沒有問題的,但是其目標卻有問題,因為其目的是為病找藥,實現(xiàn)藥病對應。所以通過這套理論得到的藥,要么是止痛藥,或者安眠藥這種掩耳盜鈴的東西。卻得不到真正有用的藥。西醫(yī)要進步,不應該以雙盲為核心,而是應該加強醫(yī)療理論的研究,做到像人類對力學分子學一樣理論透明度,將人類系統(tǒng)論進一步深化研究。什么時候將止痛藥安眠藥徹底趕出西藥體系才能算西醫(yī)成功了。而在這之前,根本就不應該去要求別人這個那個的。中醫(yī)可以做雙盲,但是我說的是中醫(yī)可以做雙盲,而不是中藥做雙盲。醫(yī)和藥是兩個東西,應該要分開。做雙盲的應該是醫(yī)學理論,而不是藥品
雙盲實驗是不科學的 所以我們中藥抵制雙盲實驗和臨床對照實驗
雙盲實驗是西醫(yī)邪教組織治不了病卻發(fā)明的渾水摸魚謀財害命的 游戲
雙盲試驗方法可以用于中藥療效的驗證。
雙盲試驗的全稱叫做“大樣本隨機分組雙盲對照臨床試驗”,是藥物開發(fā)應用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套藥效驗證方法,通過雙盲試驗是目前各國政府監(jiān)管部門審批新藥上市的金標準。
試驗中要求大樣本數,就可利用數理統(tǒng)計工具排除個體差異的影響因素,可靠覆蓋大概率分布的結果;隨機分組和雙盲對照可避免病人、醫(yī)生等可能存在的人為心理因素誘導而產生的試驗偏差。這種由長期實踐發(fā)展而來的方法,能夠更加完整更加嚴謹地反映出試驗藥物的真實療效,成為人類認知能力不斷提高的體現(xiàn)和結晶。
當然雙盲試驗并不排斥今后中醫(yī)能夠提出更加合理可靠、讓人信服的替代方法,雙盲試驗也不見得可以覆蓋所有醫(yī)學實踐范圍,但至少目前它還是被業(yè)界公認最可靠的驗證方法。 中藥可以采用雙盲試驗確認療效,國內已經逐步開始對中成藥要求通過雙盲臨床試驗后,依據數據結論批準上市。
雙盲試驗是臨床試驗,不是動物實驗,參與試驗的志愿者是真實的病人, 試驗組病人用新藥,對照組用的是老藥或者“安慰劑”。如有多種疾病,其它藥物不影響試驗藥效的可以照常使用,給出的結論直接對照判定試驗藥物的效果。試驗過程并不排斥復方使用,可直接驗證復方的療效。
雙盲試驗除了對于試驗藥物的治病療效進行驗證以外,也設計成對毒副作用和藥物代謝、藥物作用原理、劑量選擇等等多種應用要素同時開展研究的試驗方案, 試驗過程同時給出毒副作用的大小類型等等數據,給出在藥物審批中必須權衡治病受益和風險承擔的評判依據。
傳統(tǒng)藥物千百年的實際應用中當然也在驗證療效,但是缺乏嚴格試驗方案設計,沒有對照,也沒有數理統(tǒng)計,實際應用中無效的情況下只能怪罪于今天的藥材不靈;與療效相關用藥量“猛”和“平”的把控,也因為沒有嚴謹的定量依據而依靠醫(yī)生個人經驗。申請上市的復方丹參滴丸至今卡在三期臨床試驗階段,沒法通過雙盲試驗等等……這些情況都說明對傳統(tǒng)藥物的應用和理解,遠不如雙盲試驗更加嚴格、嚴謹、可靠。
幾十年來曾經累計幾萬品種的西藥中大比例的淘汰,目前臨床應用的僅剩十分之一,這往往成為否定雙盲試驗方法有效性的理由。其實這是一種認知誤區(qū),老藥被淘汰的主要原因是有了新藥可替代。如果沒有新藥上市,為了治你的病,僅有能用的老藥就不可能退市。試想如果只有唯一的藥能救你命時,你會不會糾結今后有可能發(fā)現(xiàn)副作用、后遺癥會被淘汰而放棄救命?
并且,凡是批準上市的藥物,特別是已經通過嚴格的大樣本隨機分組雙盲對照臨床試驗的藥物,即便存在難以在試驗中被發(fā)現(xiàn)的毒副作用,理應也是很小的,肯定也是權衡利弊后值得使用的,如果沒有更優(yōu)的新藥替代,不太可能成為被淘汰的主要原因。
不管西藥還是中藥,都有大小不一的毒副作用,老祖宗早就說過“是藥三分毒”的事實,只是應該在治病中確保療效的前提下,盡量讓病人承受最小的毒副作用。因此,必須在確認藥物療效的同時搞清副作用的大小、類型、表現(xiàn)形式等等,以便權衡治病收益和副作用風險后,決定能否值得用于臨床。
相對而言,普通常見病的治療用藥一般毒副作用都很小,而危及生命的癌癥用藥和急救用藥,則毒副作用可能相對較大,畢竟救命更重要。因此,我們會看到癌癥治療用藥的往往毒副作用較大。并且,隨著藥企投入增加和研發(fā)進度加快,被淘汰的藥物也越來越多,淘汰速度會越來越快。
當然可以的,傳說中的“神農嘗百草”不就是“雙盲試驗”么?
一是,“神農”發(fā)現(xiàn)一種植物,從未見過;二是,是否能“吃”,有什么作用丶“功能”丶“用途”能不能吃,有沒有毒?或將產生什么作用,這一切都是“未知數”,而試吃丶試嘗,這不就是“雙盲”么?
中國傳統(tǒng)食物丶藥物都是這么試吃丶試嘗而建立丶積累起來的,歷經數千年傳承。其間不知道有多少人因此而“犧牲”,“神農”也因不幸吃到毒草而死亡。也不知道多少曾經作為“食物”或“藥物”因毒性較大或難吃丶難咽而遭“淘汰”。否則又怎么知道,那些是食物,那些具藥用,那些不能吃或難吃,那些吃了必死的呢?
為什么現(xiàn)代有些人就那么反對“雙盲實驗”呢?
當一種新的物種被發(fā)現(xiàn),接著發(fā)現(xiàn)其功能丶作用和用途,而其功能丶作用與先前的某一物質類同丶或相近丶或一致,就會產生“比較”丶“鑒別”。就如同你交朋友,當你發(fā)現(xiàn)認識新朋友,自然會在你大腦中比較丶鑒別,從而作出判斷丶選擇,對你更有用的朋友選擇親近丶交往,對無利的丶不利的丶損你的逐步淡化丶遠離丶淘汰,這不都是很正常的么?怎么就有一部分人那么癡迷于“傳統(tǒng)”而拒絕現(xiàn)代新東西呢?這非蠢即壞也。
隨著知識積累和技術進步,對以前只知其表像或只認識其一個方面,借助知識積累丶認識提高和技術條件進步有了更多認識和更多了解。比如,中國遠古對“自然”的物理現(xiàn)象的認識也是由最初的“神秘”,而后“陰陽”,春秋時期又產生“五行”。想想看中國古人的認識并非一直停留在“神秘”狀態(tài),而是“進步”和“發(fā)展”的。
世界其他民族也一樣,由最初的“神秘”,進步為對“物理性”的認識,再進步為“化學性”丶“生物性”。這也是“人”對自然現(xiàn)象的認識逐步由“表象”到“本質”,由粗到精丶由片面到整體丶由局部到完整,由靜態(tài)到動態(tài)發(fā)展的必然認識過程,為什么現(xiàn)代就有部分人那么反對“現(xiàn)代醫(yī)學”呢?
難道就因為它是來到于“西方”?來自于“資本主義”而不是“祖宗瑰寶”我們就必須反對么?可你的“祖先”還學習“胡人”,還“胡服騎射”呢。還學習“胡茄十八拍”的音樂丶樂器呢。這些優(yōu)良品質,“學人不倦”,“三人行必有吾師”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咋就忘了呢?就學會了“狡詐”丶“自私”,為一已之私,或因蠢笨學不會新東西,就要用忽悠丶謊言玩固堅守自已所謂“錯誤”立場。這樣做的結果有什么用呢?只能是“螳臂擋車”自不量力, 歷史 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丶進步,又怎么阻擋得住呢?
雙盲實驗是檢驗一個藥品是否有效的試金石,一切沒有療效的藥品都要在實驗中現(xiàn)原形!
雙盲實驗是全世界通行的最權威最客觀的驗藥標準!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2916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淺談新藥的立題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