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進補
醫(yī)案日記
2023-05-07 08:43:59
中醫(yī)進補
進補的分類
從方法分
,進補分為精神補益
、飲食補益、藥物補益
、按摩補益和艾灸補益等。
進補.png)
虛證有不同性質和表現(xiàn)
,從氣血
、陰陽方面分,虛證可以有氣虛
、血虛
、氣血兩虛,陰虛
、陽虛和陰陽兩虛
;從臟腑分,又各有不同
。針對虛證補益的不同作用
,分為補陽(又稱壯陽)、補陰(又稱滋陰)
、陰陽雙補
,補氣(又稱益氣)、補血(又稱養(yǎng)血)汽血雙補等
;針對臟腑的不同虛證
,有益腎、健脾
、補肺
、養(yǎng)心、養(yǎng)肝等之分
。在實際運用中
,由于虛證往往不只表現(xiàn)為一種,虛證之間相互影響
,相互傳變
,所以補法也就不完全一樣,但總還是離不開對氣血
、陰陽
、臟腑的補益。
在藥物、飲食補益中
,根據(jù)食物和藥物的性質
,又可分為溫補、清補
、平補等
;從補益作用的大小和強弱,又可分為峻補和緩補
。一般飲食補益比較平和
,需要較長時間才能見到效果;而藥物補益作用較強
,見效較快
,但比較難掌握。一般補益多采用食補
,即可取得好的效果
。用于平補和清補的食物主要包括谷類、豆類
、魚
、蔬菜、水果等(詳見表1)
。
表1常見補益類食物
性味
食物
平補(性味甘平為主,或稍偏溫或稍偏涼)
粳米
、小米
、糯米
、高粱、玉米、大麥
、小麥、養(yǎng)麥
、紅薯
、山藥、芋艿
、薏苡仁
、芡實、土豆大豆
、毛豆
、蠶豆、赤豆
、扁豆
、、豌豆、豇豆
、豆制品
、豆?jié){豆油、菜油
、花生油白砂糖
、葡萄糖、冰糖
、橘子
、金橘、蘋果
、花紅
、批把、楊梅
、鮮荔枝
、椰子、山楂
、梅子
、李子、橄欖
、銀杏
、桑椹、香榧子
、菠蘿
、鮮葡萄、蓮子
、花生
、芝麻、葵花于
、南瓜子
、松子、海棠果
、無花果
、小核桃南瓜、絲瓜
、黃瓜
、青菜、卷心菜
、大白菜
、豌豆茲、花菜、大頭菜
、香椿頭
、(黑)木耳、銀耳
、燕窩豬肉
、豬肝、豬腰
、鴿肉
、野雞、兔肉
、雞肉鯉魚
、青魚、鰻鱺
、海鰻
、白魚、鰣魚
、鯧魚
、鱸魚、墨魚
、魷魚
、蝦、干貝
、甘蔗
、生梨、生菱
、生藕、袖子
、荸薺
、慈姑、香蕉
、百合
、西瓜、冬瓜
、苦瓜
、菜瓜、生瓜
、香瓜萵苣
、竹筍、蘆筍、茄子
、莼菜
、莧菜、紫菜
、海帶
、石花菜、龍須菜
、芹菜
、苜蓿、蘿卜
、金針菜
、馬蘭頭、枸杞頭
、薺菜
、蘑菇、油菜
、菠菜
、番茄、茭白
、雍菜
、菊花、薄荷綠豆
、綠豆芽
、豆鼓、蜂蜜
、西瓜子仁
、茶葉甲魚、烏龜
、鴨子
、鴨蛋、野鴨
、黑魚
、海蜇、蚌肉
、蛤肉
、蟶子、田螺
、螺螄
、海螺
、螃蟹、蛇膽
、蚯蚓
、蝸牛、黃泥螺
在藥補和食補的形式上可以分為單味進補
,如人參切片服用
,冬蟲夏草打粉服用,拘粑子泡茶等
。
有的制成復方或者混合使用
,如各種補益的方劑,如生脈飲
,則是根據(jù)
。心氣虛和心陰虛所設置的;四君子湯
,則既可以健脾又可以補氣
;六味地黃丸,對腎陰虛有很好的作用等等
。除了藥物之間的配伍之外
,有的還將食物和藥物加以配合,如蟲草燉鴨
、當歸生地羊肉湯等等
。
藥物補益可制成各種劑型,如泡茶
、用炮制
、煎煮,也可以制作成藥丸
、膏滋等
。食物補益則可制成各種藥膳,最常見的是熬制成各種藥粥
。
進補方法的選用
選用合適的進補方法
,對于進補的效果關系密切。五種補益方法對于成人來說幾乎都可以選用
,但是對于嬰幼兒來說,就不一定完全適用
。對于某些人群來說可能使用這種方法
,而對于另一些人來說可能需要選用另外幾種方法。艾灸
、按摩補益雖然不需要花費
,但需要每天堅持
,對于上班族可能難以做到,而對于老年人來說
,就比較容易
。市售的補益中成藥,價格相對較高
,對于經(jīng)濟收人較低者
,亦難以承受。所以
,補法的選用
,不僅要根據(jù)各自的生理特點、年齡特點等
,還要根據(jù)自身的各種條件和工作性質等
,選用適合自己的補益方法。
人的胖瘦不同
,補益的方法也不相同
。對沒有明顯疾病而體型較瘦的人,通過進補
,增強了脾胃功能
,促進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以增加體重
。這些人應以食補為主
。對于形體消瘦,能食善饑
,活潑好動
,思維敏捷的人,出現(xiàn)舌紅苦少
,口干咽燥
,五心煩熱,大便秘結等津液虧耗
,陰血不足的癥狀
,應采用滋陰補血的方法。常選用沙參
、玉竹
、牛奶、鴨肉
、龜肉
、鱉肉、豬肉等
,燉服以滋陰降火
,應忌食辛辣燥熱之品
,以免耗損津液,加重病情
。
肥胖之人常出現(xiàn)動則氣喘
,心跳加快,心慌汗出
,容易疲倦等一系列氣虛的癥狀
。中醫(yī)認為肥胖多為氣虛,痰濕內蘊所致
,因此有“胖人多氣虛”之說
。肥胖者以補氣為主,脾健則水道暢通
,水濕運化正常
,痰濕不生。依據(jù)這一道理
,對于肥胖之人
,在補氣的同時要注意健脾,采用益氣健脾的補益方法
。
可選用黨參
、白術、薏苡仁
、菱角
、豬肉、茯苓等以及四君子湯
、參苓白術散等方劑
。也可用補氣利水的藥物與粳米等煮粥服用。按摩補益則以按摩關元穴
、旋摩全腹等
,艾灸補益可以艾灸足三里、氣海等穴
,以益氣健脾助運
,起到利水減肥的作用。還要注意節(jié)制飲食
,避免過食膏粱厚味之品
,增加蔬菜等食物的攝人。
因情至虛者
,藥物
、食物補益以及按摩、艾灸補益常常難以奏效
,故應當使用精神補益的方法加以治療
。對于情志太過而致虛者,應調息養(yǎng)神
;虛損較甚者
,因病程較長并出現(xiàn)反復多變,難以治愈
,以致思想苦悶
,意志消沉,原本體虛
,又復憂思疾苦
,對于此類患者,在施用藥物
、飲食補益的同時
,要注重精神補益,方能取得好的效果
。
腦力勞動者的特點是體力勞動相對較少
,腦力勞動較多,作息缺少規(guī)律
,工作節(jié)奏緊張
,睡眠較少,造成思慮太過而勞傷心脾
,起居失常而致心腎兩虧等
。其進補要注意補養(yǎng)心、脾
、腎三臟
。癥狀較輕者,可選用粥養(yǎng)的形式
。在粥內加人養(yǎng)心
、補脾、益腎的食物和藥物
,既可以有利于吸收
,又可以起到三臟同補的作用。對于病情較重者
,可以服用養(yǎng)血安神丸
、歸脾湯等。按摩和艾灸對于健脾益腎有較好的作用
。腦力勞動者
,在工作當中抽時間,進行自我按摩補益
,以調節(jié)
。心
、脾、腎三臟的功能
,也讓肢體小勞
,使自己情緒放松,精力更旺盛
。如能長期堅持
,其效果可能比藥補和食補更佳。
體力勞動者需要有堅強的筋骨
、持久的耐力
。
中醫(yī)認為筋的營養(yǎng)來源和筋的活動能力都是由肝主宰的。筋和肝的關系十分密切
。肝虛可使筋衰
,筋衰可使人無力,正如《素問·上古天真論順說:“肝氣衰
,筋不能動
。”腎主骨
,“腎氣平均”
,則“筋骨堅”。
老中醫(yī)談秋季養(yǎng)生:進補需講時機,尤其這4種方法您聽過嗎?
一般人多認為
,酷暑不宜補,秋來正是補身天
。殊不知在“秋老虎”之時進補常有害無益
,其禍根就在于秋燥。誠然
,適時的秋補可以 養(yǎng)生
,但若在氣候尚燥熱的秋天里進行,則常有礙 養(yǎng)生 與 健康
。因此
,秋季進補只宜在秋涼時節(jié)。
經(jīng)過了一個酷暑的煎熬
,人們往往期待著在轉涼的秋日好好犒勞自己
。且慢!這時切不可隨意進食大量豬、牛
、羊
、雞或其他難以消化的補品,因為這樣勢必突然增加脾胃負擔而使腸胃功能失調
。何況猛然食入太多的營養(yǎng)物質
,不易被吸收利用,甚至還會引發(fā)疾病
。
秋天還是大量瓜果成熟上市的季節(jié),老年人對瓜果也應有所選擇和適量品嘗
,以防“秋瓜壞肚”
。比如葡萄,雖可預防疲勞
,有益氣補血
、健胃利尿等效用,但過食則因其性溫而致燥
;又如香蕉
,雖有止咳潤腸及降壓作用,但因其性偏寒涼而易損脾胃
;其他如蘋果
、菠羅、梨
、柿等也都不宜過量食用
。諺語云:“天時雖熱,不可貪涼
;瓜果味美
,不可多食?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边@確是保健 養(yǎng)生 之談
。
人們宜選用既容易消化吸收、又含滋補營養(yǎng)的藥食
,如芝麻
、蜂蜜、乳制品
、糯米
、蔬菜等。建議中老年人在此間多吃柔潤的粥食
,如百合蓮子粥
、銀耳冰糖粥、黑芝麻粥和生地粥等。銀耳冰糖粥:取干銀耳10克
,泡發(fā)洗凈
,與適量的粳米一起煮爛成粥,加入冰糖適量即成
,具有補肺潤燥之效
。
此外,老年人多有脾胃虛弱
,須忌生冷
、硬黏的食物,而以溫熱
、熟軟為要
,以防“秋泄”。在夏季因多食生冷瓜果導致腸胃虛寒者
,可在秋令服適量干姜
、肉桂等藥以“暖里腹”。
秋天易燥
,初秋多溫燥
,深秋多濕燥(又稱涼燥)。肺主秋令
,燥最易傷肺
,因此燥咳的人會多起來,防治時除找醫(yī)師選藥以治肺燥外
,還可酌用食療方
,平時還應多喝水。溫燥咳嗽者主要表現(xiàn)為鼻燥
、咽干
、少痰、頭痛
、口渴
、發(fā)熱、少汗或咳吐血絲痰等
,可取大梨1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