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傷寒論》的小柴胡湯是和解少陽證的代表方,由柴胡、黃芩、人參、半夏、甘草、生姜、大棗組成。
小柴胡湯也是在日本漢方醫(yī)療中最為廣泛應用的處方,幾乎成為包治百病的良方。特別是對于尚無特效療法的病毒性肝病,在1994年日本厚生省就小柴胡湯對改善肝病患者的肝功能障礙之功效予以認可后,該方便作為肝病用藥被正式收入國家藥典,全日本出現(xiàn)上百萬肝病患者舉國同服這一處方的盛況。然而,自1994年以來,有些慢性肝炎患者,因服用小柴胡湯產生副作用,導致間質性肺炎,其中更有10余例死亡。為此,日本《朝日新聞》2000年1月25日報道,日本厚生省禁止使用中藥小柴胡湯。
小柴胡湯副作用引發(fā)諸多思考。最深刻的教訓是忘記了辨證論治是中醫(yī)診治疾病的基本原則。辨證論治是理、法、方、藥運用臨床的過程,為中醫(yī)學術的基本特點,即通過四診、八綱、臟腑、病因、病機等中醫(yī)基本理論對患者表現(xiàn)的癥狀、體征進行綜合分析,辨別為何種證型,在辨證的基礎上,制定出治療措施,稱為論治。也有學者認為,辨證論治應該包括四診、基本理論、臨床思維三個要素和辨證與論治兩個步驟。作為和解少陽的代表方小柴胡湯,其功能為和解少陽,主治少陽病,癥見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心煩喜嘔,默默不欲飲食,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脈眩;婦人傷寒、熱入血室以及瘧疾、黃疸等雜病見少陽證者。使用時可辨證加減,《傷寒論》云:“若胸中煩而不嘔者,去半夏、人參,加瓜蔞實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參合前成四兩半,瓜蔞根四兩;若腹中痛者,去黃芩,加芍藥三兩;若脅下痞硬,去大棗,加牡蠣四兩;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黃芩,加茯苓四兩;若不渴,外有微熱者,去人參,加桂枝三兩,溫復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參、大棗、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兩”。上述加減方法是隨證應變,使之能更加切合病情。而日本運用小柴胡湯的方證相對原則,正逐步被方癥相對和方病相對所取代;漢藥西用日趨明顯,常常以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結論作為選方依據(jù),而很少有了解并應用辨證論治方法者;診斷上“但見一癥便是”,缺乏病機分析,割裂《傷寒論》診斷用藥的原則與臟腑經(jīng)絡的關系;以成藥形式應用原方,很少據(jù)證(癥)加減;長期投用,不重視動態(tài)觀察。如日本《漢方處方解說》載小柴胡湯的使用范圍指出:本方為強壯劑和調養(yǎng)劑,既能增強消耗性疾病患者的體質,又能改善瘦弱型的結核樣體質??捎糜谥委煙嵝圆?、胸部疾病、肝膽胃部病、神經(jīng)性疾病、婦產科病等60種疾病。這種一方治百病,缺乏辨證論治,豈能不出問題!
小柴胡湯副作用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在實施中藥現(xiàn)代化項目中,必須堅持以中醫(yī)藥理論為指導,正確處理好繼承和創(chuàng)新的關系。在創(chuàng)新中發(fā)展中醫(yī)藥,爭取中醫(yī)藥基礎理論研究有突破性進展,而不是偏離中醫(yī)藥基礎理論。應用現(xiàn)代科學技術對經(jīng)方和驗方進行二次開發(fā)或改變劑型,如中藥復方顆粒劑的開發(fā)和運用,應選擇療效確切、毒副作用小的。此外,應生產不同劑量的單味中藥顆粒劑,以便于中醫(yī)隨證加減配伍使用。
你好,可以看看說明哦。小柴胡湯丸解表散熱,疏肝和胃。用于外感病,邪犯少陽證,癥見寒熱往來、胸脅苦滿、食欲不振、心煩喜嘔、口苦咽干??诜?。一次8丸,一日3次。忌生冷辛辣刺激食物。小小建議,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我們前面討論了小柴胡湯治療表證,現(xiàn)在來討論小柴胡湯治療里證,其實道理是一樣的。在和解的基礎上治療表證,那么在和解的基礎上治療里證這也是一大法。
李某,男,9歲。6月3日初診。發(fā)熱2天,下午及晚上較甚,呈持續(xù)性發(fā)熱,納食減少,不大便,有咽痛、口干,無惡寒,口不苦。舌質紅,舌苔黃膩,脈弦數(shù)。
這個九歲的孩子,發(fā)燒兩天了,上午比較輕,下午和晚上比較重,吃飯也不怎么好,也不大便,口干,口不苦,有咽痛,也不惡寒,這是表證還是里證?看起來象一個純粹的里證。舌質是紅的,舌苔是黃膩的,脈是弦數(shù)的。這是寒證還是熱證?看起來象是一個熱證。
我們碰到這么一個病人,銀翹散能不能用?這肯定不行。涼膈散能為能使用?涼膈散不能用的理由是,既有疏散風熱的作用,也有清瀉里實熱的作用。涼膈散用三組藥組成的。就是表散的,清熱的和瀉下的,治療熱證的。而這個孩子發(fā)燒,表散,清熱,清瀉,是不是可以考慮,至少要比銀翹散合適。
我們再往下思考,在這個孩子身上,承氣湯能不能用?這個孩子的苔是黃膩的,有咽痛,有口干,不大便,沒有惡寒,沒有口苦,沒有大便,承氣湯好象也可以用。也就說,涼膈散和承氣湯好象都不能排除。
我們再來思考,如果要用涼膈散或者是承氣湯,我們在涼膈散和承氣湯這兩個方劑當中,優(yōu)先選用哪一張方劑呢?如果我們要用承氣湯,三承氣湯中,我們優(yōu)先選用哪個承氣湯呢?我們這樣分析,這是臨床上最有意思的地方。
我們有時候疲于用于臨床,門診大量的病人,我們必須要短時間過,沒有多少時間去思考這些問題,當我們真正面對一個病人,靜靜的去思考的時候,突然發(fā)現(xiàn),有很多很多問題擺在我們面前,而一個人進步的前提是發(fā)現(xiàn)問題,進步的過程是解決問題。
如果我們沒有發(fā)現(xiàn)問題的時間和精力,那我們也就不可能解決問題,我們就不可能進步。
回到這個孩子的問題,證屬陽明積熱,氣機不暢。治以和暢氣機,清下積熱為法。方用小柴胡湯合升降散加減。柴胡9g,黃芩9g,僵蠶9g,蟬衣9g,姜半夏6g,炒萊菔子12g,生大黃(后下)9g,桔梗9g,生甘草2g。2劑水煎服。12小時內分4次服完2劑藥,瀉下3次而愈。
這里又出來一個小柴胡湯合升降散,柴胡,黃芩,半夏,甘草,這是小柴胡湯去了溫補的藥。僵蠶,蟬衣,大黃,這里去掉了殺菌消炎的姜黃,這是升降散。在小柴胡湯合升降散的基礎上加了通腑的炒萊菔子,大黃,加了利咽的桔梗。
升降散實際上就是涼膈散里面把清熱的理念減弱了或者忽略了,涼膈散前面說了是三組藥組成的,升散的,清熱的,瀉下的。而升降散是由兩組藥組成的,升散的和瀉下的。兩個大同小異。涼膈散是局方里的方子,升降散是溫病學家清代的方子。傷寒溫疫條辨里出現(xiàn)的方子。
本案是無明顯少陽病見證,按理,不當用小柴胡湯,本案可辨為陽明腑實證,但又非典型的陽明腑實證,熱邪仍處于彌散趨勢,而熱邪彌散又非白虎湯證,脈現(xiàn)弦象,既不沉也不洪,可為辨證佐證。
如果這個脈象偏洪,這應該用白虎湯,張錫純在他的《醫(yī)學衷中參西錄》里說,很多時候,可以用石膏來治療應該用大黃的病證,可以用白虎湯來治療應該用承氣湯的病證,他的依據(jù)之一就是脈象偏洪,有石膏證,有白虎湯,有石膏脈,有白虎湯脈。
如果我們要用承氣湯,前提是脈象開始聚攏,脈象不能散開,脈象應該是偏沉偏實偏滑,白虎湯證和承氣湯證一般見不到細弦脈。一但我們見到弦脈或者細弦脈,還得考慮少陽,小柴胡湯。即便辨出來的其他證都不支持,但這個脈象支持的時候,考慮比不考慮要強。這時候用藥,在和解的基礎上清瀉,較單治陽明病為優(yōu),療效要好。
這個孩子呈持續(xù)性發(fā)熱,盡管是下午和晚上較甚,但是,這個熱邪似乎還是彌散的,沒有聚攏起來,我們在《傷寒論》里學三承氣湯的時候,判定大承氣湯證的很重要的指征是,手足濈濈然汗出,那個是邪熱集聚在某一個地方的表現(xiàn),也就是說,我們判定這個病能不能用芒硝或者需不需要用芒硝,很重要的一個指征,或者,我們去區(qū)分大小承氣湯證,兩個證很重要的指征就是手足濈濈然汗出。
大承氣湯證的發(fā)熱,手心特別熱得厲害,而手背反而熱得比較輕,這是由外感發(fā)熱逐漸開始出現(xiàn)了內傷發(fā)熱的表現(xiàn)。只不過這個內傷發(fā)熱和李東垣說的內傷發(fā)熱不一樣,這個內傷是指大承氣湯證的內傷發(fā)熱。
白虎湯證的發(fā)熱,那絕對是手背熱于手心的,甚至于手心根本就不熱,這是不同的,而從白虎湯到調胃承氣湯到小承氣湯到大承氣湯,這個邪熱是由彌散狀態(tài)逐步向聚集狀態(tài)轉化。由石膏到大黃到芒硝。
在這個孩子身上,脈不洪,沒有石膏證,邪熱沒有聚集了,沒有芒硝證,他這里不大便,他的發(fā)熱,如果從石膏,大黃,芒硝這三個藥證來說,只有大黃證。前面沒有石膏證,后面沒有芒硝證。那么,我們在選方的時候,需要選大黃劑。
如果我們要用承氣湯,肯定不能用大承氣湯。而這個孩子的脈是弦數(shù)的,沒有沉下去,沒有聚到一起,也沒有漂起來,在中間。為什么會弦,也許有一部分是在少陽,也許不在。但是,這個弦的出現(xiàn),至少提示,現(xiàn)在這個孩子的體內氣機不暢。這里的氣機不暢,不單是里氣不暢,里氣不暢之外的氣機也不暢。但是,我們不能說表氣不暢。
里氣之外的,如果不是表氣,那就是半表半里的氣機不暢,我們在治療的時候,需要在通暢半表半里氣機的基礎之上清瀉陽明。這樣,要比單治陽明療效要好得多。
小柴胡湯和升降散,對這個孩子來說,他的療效要比涼膈散的療效要好,要比承氣劑的療效好。涼膈散也能治,但是,這里是不能用銀翹散的,銀翹散是肯定治不好的。單用承氣 劑可能也能治好,只不過我們治療的時間可能就要長一些。
小柴胡湯合升降散,在和解的基礎上,清瀉積熱,實際上就是清瀉陽明。這時候,我們會想到內感的大柴胡湯,于是,我們就思考這個孩子能不能用大柴胡湯,應該能,只不過大柴胡湯用起來沒有小柴胡湯合升降散這樣用起來那么靈動,療效要比這張方子差一點,但是,大柴胡湯也能治。
這里就設及到臨床上面對一個病人,好幾個醫(yī)生在會診的時候出的方子都不一樣,出的方子不一樣,并不意味著只有一張方子對的,也是好幾張方子都是對的,但是,這里面肯定有一個最捷徑的,也就是療效最佳的和療效最不佳的,就象我們到某一個目的一樣,我們可以有不同的道路,大不了就是有的路近一點,有的路稍微遠一點而已。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3104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小柴胡湯有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