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狀鑒定是按藥用部位的形態(tài)進行鑒定,以及老藥工的經(jīng)驗鑒定。
藥材中以植物類為最,其中又以種子植物為多,一般藥用部根、根莖(根狀莖、塊莖、球莖、鱗莖)、葉、花、果實、種子、皮、木、莖藤及全草類。全草類可參照基原鑒定,其他各類則可根據(jù)器官形性進行觀察。每種藥材,往往都有其特別之處,先人已經(jīng)總結出諸多經(jīng)驗,或觀其形,或辨其色,或嘗其味,或感其質(zhì),或兼而有之,言簡而賅,傳神易記,不失為最簡捷、實效之法。性狀鑒定主要根據(jù)形、色、氣、味、表面特征、質(zhì)地、斷面、火燒、入水等特征。
(1)形狀
不同的藥材,往往有其獨特的外形。如野山參“蘆長碗密棗核芋,錦皮細紋珍珠須”;黨參具“獅子盤頭蘆”;味連形如“雞爪”,又有“過橋”;天麻之“鸚哥嘴”;防風根頭如“蚯蚓頭”;海馬“馬頭蛇尾瓦楞身”;粉防己形似“豬大腸”等,皆取其形也。
(2)顏色
各種藥材多有不同的顏色。如黃連、丹參、紫草、烏梅、青黛、白芷、紅花、金銀花、黑白丑,皆取其色也。
(3)氣味
含揮發(fā)性物質(zhì)的藥材,多有特殊的香氣。如阿魏、丁香、魚腥草、敗醬、雞矢藤,皆有嗅之難忘之氣。辛夷、甘草、五味子、苦參、鹽附子,分別具辛、甘、酸、苦、咸五味,或兼而有之。
(4)表面
指藥材的表面是否光滑或粗糙,有無皺紋、皮孔或毛茸等。如白頭翁根頭部的白毛(葉柄殘基);羌活環(huán)節(jié)緊密似蠶;金毛狗脊表面密生金黃色毛茸;白芷有唇形皮孔等,都是重要的鑒別特征。
(5)質(zhì)地
指藥材的堅硬、松軟、致密、粘性、粉性等特征。如南沙參因質(zhì)地泡松而稱為“泡沙參”;粉性強者如粉葛根、天花粉、山藥;質(zhì)堅硬者如穿山龍、郁金等。
(6)斷面
藥材有易折者,有不易折者。自然折斷之斷面,有粉性者,如山藥;有纖維性者,如黃芪;有膠絲相連者,如杜仲;有平坦而粉性者,如牡丹皮。不易折斷,或斷面不平坦者,可用刀橫切之而后觀察,特別是切制之藥材飲片,切面之特征顯重要,并有許多經(jīng)驗鑒別傳著于世。廣防己之“車輪紋”,烏藥、黃芪之“菊花心”,川牛膝之“筋脈點”,山柰之“縮皮突肉”,茅蒼術之“朱砂點”等,都是形象的鑒別特征。
(7)入水、火燒
有些藥材可通過簡單的物理、化學方法加以鑒定。如西紅花入水,可見橙黃色直線下降,并逐漸擴散,水被染成黃色;秦皮入水可顯藍色熒光;龍骨、天竺黃噬之粘舌;琥珀與帛摩擦可吸附紙屑;海金沙火燒可全部燃盡,并發(fā)出輕微的爆鳴聲及火光;青黛微火的燒,有紫紅色的煙霧等等。如上種種、既是老藥工的寶貴經(jīng)驗,又蘊含著科學道理。
此外,藥材的產(chǎn)地、生活習性、生態(tài)環(huán)境,亦有助于鑒別。如潞黨參、滇三七、川貝母、西紅花、陽春砂、關蒼術,皆敘其產(chǎn)地所出;冬蟲夏草、夏枯草、半夏乃指其生活習性;車前草、雪蓮花,可知其生態(tài)環(huán)境。
中藥鑒定學
是一門專業(yè)性較強的學科,其研究的內(nèi)容包括:1.中藥材和中成藥的性狀鑒定
2.中藥材和中成藥的
理化鑒定
3.中藥材和中成藥的化學成分分析
。
是
中藥專業(yè)
的必修課?,F(xiàn)代的研究已經(jīng)到了
分子生物學
的水平,
對藥材進行
指紋圖譜
分析的鑒定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1.藥材取樣法:從同批藥材包件中抽取鑒定用樣品的原則
①藥材總包件數(shù)在100件以下的,取樣5件:
②100-1000件,按5%取樣:
③超過1000件的,超過部分按1%取樣;
④不足5件的,逐件取樣:
⑤貴重藥材,不論包件多少均逐件取樣。
平均供試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實驗所需用的3倍數(shù),即1/3供實驗室分析用,另1/3供復核用,其余1/3則為留樣保存,保存期至少1年。
2.雜質(zhì)檢查:
①來源與規(guī)定相同,但其性狀或部位與規(guī)定不符。
②來源與規(guī)定不同的物質(zhì)
③無機雜質(zhì),如砂石、泥塊、塵土等。
3.水分測定法:測定中藥中水分的方法有4種:
第一法(烘干法)適用于不含或少含揮發(fā)性成分的藥品。取供試品于干燥至恒重的扁形稱瓶中,打開瓶蓋在100℃~105℃干燥5小時。
第二法(甲苯法)適用于含揮發(fā)性成分的藥品。
第三法(減壓干燥法)適用于含有揮發(fā)性成分的貴重藥品。
第四法(氣相色譜法)。
4.灰分測定法:灰分測定法包括總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測定法。
①總灰分包括藥材本身經(jīng)過灰化后遺留的不揮發(fā)性無醫(yī)學教|育網(wǎng)收集整理機鹽類(即生理灰分)以及藥材表面附著的不揮發(fā)性無機鹽類(即外來雜質(zhì))??偦曳譁y定法樣品應能通過2號篩,熾灼溫度至500℃~600℃。
②酸不溶性灰分即總灰分中不能溶于10%鹽酸的灰分。它能較準確地表明藥材中有無泥砂摻雜及其含量。
中藥材的鑒別方法有很多,通??煞譃閷χ参镒匀恍螒B(tài)的鑒別,對炮制藥材外表性狀的鑒別,用顯微鏡觀察微觀結構的鑒別,以及化學分析、生物測定等鑒別方法。其中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還是中藥材的經(jīng)驗鑒別法,也就是對藥材的外觀性狀的鑒別。
以下幾種常用而簡單的鑒別方法:?
一、看外觀,注意觀察藥材的外表特征,如表皮、顏色、形狀、粗細、斷面等等。
1、看藥材的表面。不同種類的藥材由于用藥部位的不同,其外形特征會有所差異。如根類藥材多為圓柱形或紡錘形,而根莖類藥材都有較多的莖痕,皮類藥材則多為卷筒狀,等等。另外,一些藥材有著它們自己特定的表面特征,或光華、或粗糙、或長有鱗葉、皮孔、茸毛和突起等。比如海馬的外形就被總結成為“馬頭蛇尾瓦楞身”,羚羊角長有“通天眼”,防風長有“蚯蚓頭”等。這些特征都是鑒別道地藥材真?zhèn)蝺?yōu)劣的重要依據(jù)。
2、看顏色。藥材顏色的不同或變化,不僅與它的品種和本身的質(zhì)量有關,不適當?shù)募庸ず蛢Σ胤椒ㄒ矔苯佑绊懰幉牡纳珴?,因此顏色是鑒別藥材的重要因素。我們可以通過對藥材外表顏色的觀察,分辨出藥材的品種、產(chǎn)地和質(zhì)量的好壞。比如,黃連色要黃,丹參色要紅,玄參色偏黑等。
3、看斷面。無論植物也好,動物也好,都是由一層層的組織器官構造而成的,當藥材被切開,這一層層的構造就會清晰地展現(xiàn)出來,就像古樹的年輪一樣。很多藥材的斷面都具有明顯的特征,而這些特征就是藥材內(nèi)部構造的直接體現(xiàn)。我們可以清楚的看見各種分層、紋路和不同形狀的小點。比如在防己斷面上能看見明顯的車輪紋理,而黃芪的折斷面紋理呈“菊花心”樣,杜仲在折斷時更有膠狀的細絲相連,等等。這些獨有的斷面特征是鑒別藥材的重要依據(jù)。
用手感受藥材的軟硬、輕重,疏松還是致密,光滑還是粘膩,細致還是粗糙,以此鑒別藥材的好壞。不同藥材的質(zhì)感是不一樣的,即使是同一種藥材,由于加工炮制的方法不同,也會有較大的差異。如荊三棱堅實體重,而泡三棱則體輕;鹽附子質(zhì)軟,而黑附子則質(zhì)地堅硬。
三、口嘗和鼻聞。
藥材的氣味與其所含的成分有關,鼻聞是比較重要的鑒別方法,尤其對于鑒別一些有濃郁氣味的藥材是很有效的,如薄荷的香、魚腥草的腥、阿魏的臭等等??趪L法鑒別藥材的意義不僅在于味道還包括“味感”,味分為辛、甘、酸、苦、咸五味,如山楂的酸、黃連的苦、甘草的甜等。味感則分為麻、澀、淡、滑、涼、膩等。藥材的味感和所含的化學物質(zhì)也有密切關系,在中藥材口嘗鑒別的實踐中,可按藥材的品種和質(zhì)量分類進行判斷。
四、水試和火試。
有些藥材放在水中,或用火燒灼一下會產(chǎn)生特殊的現(xiàn)象。如熊膽的粉末放在水中,會先在水面上旋轉,然后成黃線下沉而不會擴散。麝香被燒灼時,會產(chǎn)生濃郁的香氣,燃盡后留下白色的灰末。這些特殊的現(xiàn)象都與藥材內(nèi)所含的化學成分有密切的關系,是常用的鑒別方法。?
中藥鑒定學:花類中藥——西紅花的鑒別
【性狀鑒別】
川黃柏
① 呈板片狀或淺槽狀,長寬不等,厚3mm~7mm.
② 外表面黃棕色或黃褐色,較平坦,皮孔橫生,嫩皮較明顯,有不規(guī)則的縱向淺裂紋,偶有殘存的灰褐色的粗皮。
③ 內(nèi)表面暗黃色或黃棕色,具細密的縱紋。體輕,質(zhì)較硬,斷面深黃色,裂片狀分層,纖維性。
④ 氣微,味苦;粘液性,可使唾液染成黃色。
關黃柏
通常較川黃柏薄,厚約2mm~4mm.外表面深黃棕色,具不規(guī)則的縱裂紋,時有暗灰色的栓皮殘留,栓皮厚,有彈性,皮孔小而少見,內(nèi)表面黃色或黃棕色。體輕,質(zhì)硬,斷面鮮黃色或黃綠色。
均以皮厚、斷面色黃者為佳。
【顯微鑒別】
川黃柏橫切面
① 未去凈外皮者,木栓層由多列長方形細胞組成,內(nèi)含棕色物質(zhì)。栓內(nèi)層細胞中含草酸鈣方晶。
② 皮層比較狹窄,散有纖維群及石細胞群,石細胞大多分枝狀,壁極厚,層紋明顯。
③ 韌皮部占樹皮的極大部分,外側有少數(shù)石細胞,纖維束切向排列呈斷續(xù)的層帶,纖維束周圍薄壁細胞中常含草酸鈣方晶。
④ 射線寬2~4列細胞,常彎曲而細長。薄壁細胞中含有細小的淀粉粒,粘液細胞隨處可見。
關黃柏與川黃柏相似,不同點是:關黃柏木栓細胞呈方形,皮層比較寬廣,石細胞較川黃柏略少,射線較平直,硬韌部不甚發(fā)達。
關黃柏粉末:呈綠黃色或黃色。
① 石細胞眾多,鮮黃色,長圓形、紡錘形或長條形,直徑35μm~80μm,有的呈分枝狀,枝端鈍尖,壁厚,層紋明顯。
② 纖維鮮黃色,直徑16μm~38μm,常成束,周圍的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
③ 草酸鈣方晶極多,直徑12μm~24μm~30μm.
④ 淀粉粒細小。
⑤ 粘液細胞可見,呈類球形,直徑32μm~42μm.
川黃柏不同于關黃柏的特征是:石細胞大多呈分枝狀,呈圓形者直徑40μm~128μm,孔溝不明顯。黃色粘液細胞多單個散離,遇水漸膨脹呈類圓形或矩圓形,直徑40μm~72μm,壁薄,有時脹裂,胞腔可見無定形粘液質(zhì)。
【成分】
關黃柏樹皮含多種生物堿,主要為小檗堿(berberine)約0.6%~2.5%,并含少量黃柏堿(phellodendrine)、木蘭堿(magnof1orine)、掌葉防己堿(即棕櫚堿,palmatine)等,另含苦味質(zhì)黃柏酮、黃柏內(nèi)酯(即檸檬苦素)、白鮮內(nèi)酯、青熒光酸等。此外,還有α-及β-谷甾醇、豆甾醇等。
川黃柏樹皮含小檗堿約1.4%~5.8%、黃柏堿、木蘭堿、掌葉防己堿等生物堿。
【理化鑒別】
取黃柏斷面,置紫外光燈下觀察,顯亮黃色熒光。
取粉末1g,加乙醚10ml,振搖后,分取浸出液,揮去乙醚,殘渣加冰醋酸使溶解,再加濃硫酸1滴,放置,溶液呈紫棕色,(黃柏酮及植物甾醇的反應)
取粉末0.1g,加乙醇10ml,振搖數(shù)分鐘,濾過,濾液加硫酸1ml,沿管壁滴加氯試液1ml,在兩液接界處顯紅色環(huán)。(檢查小檗堿)
本品粉末的甲醇提取液作供試品溶液,另取黃柏對照藥材的乙醇提取液,再取小檗堿對照品溶液,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苯-醋酸乙酯-甲醇-異丙醇-濃氨試液(6:3:1.5:1.5:0.5)為展開劑,置氨蒸氣飽和的層析缸內(nèi)展開,置紫外光燈(365nm)下觀察,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及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斑點。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3417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中藥鑒定(三)-中藥顯微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