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識別口訣
人參:頂有蘆頭盤節(jié)狀,味苦帶甘氣清香;假貨商陸味淡麻,斷面還有同心環(huán)。
三七:體有瘤凸質堅實,擊碎面平皮木離;皮部散生棕色點,味苦有甘嘗后知。
天麻:鸚哥嘴,凹肚臍,外有環(huán)點干姜皮;春空冬實心有別,松香斷面要牢記。
巴戟天:形似雞腸巴戟天,心細皮厚色紫藍;偽品肉薄木心粗,虎刺易斷勿受騙。
白前:根莖細長節(jié)明顯,折斷中空似鵝管;節(jié)上須根彎而細,勿與白薇相混亂。
當歸:主根粗短支根長,質地柔軟色棕黃;斷面油點顯棕色,味甘帶辛氣濃香。
黃連:黃連有節(jié)外皮粗,節(jié)間膨大似連珠;須根叢生硬刺手,斷面色黃味極苦。
杜仲:杜仲扁平或微卷,斷面膠絲緊相連;皮內紫棕平而滑,外皮縱裂極明顯。
番紅花:頭如線番紅花,泡水膨脹似喇叭;氣香味苦紅棕色,染水發(fā)黃不會假。
八角茴香:果實八瓣似星芒,瓣端純尖鳥嘴樣;若還不識真八角,再嘗氣味甜而香。
沙苑子:形似扁腎沙苑子,一邊凹入具種臍;種皮泡水易除去,嚼之微有豆腥氣。
鴉膽子:鴉膽橢圓網(wǎng)紋凸,外皮棕里內有核;核內種子黃白色,種仁味苦獨特臭。
澤蘭:單葉對生葉柄短,葉腋開花莖四方;葉背密生小腺點,莫與佩蘭相混亂。
雞骨草:藤莖從生雞骨草,主根粗壯皮粗糙;小葉矩形約十對,葉背疏生巾伏生。
金錢白花蛇:蛇身纏卷成圓盤,蛇背黑環(huán)間白環(huán);黑白寬度三比一,聞之氣腥味微咸。
鹿茸:鹿茸片薄顯透明,中間多孔蜂窩形;色近黃白或焦黃,體輕質韌氣微腥。
羚羊角:通天眼呈現(xiàn)扁三角,血槽骨塞齒相咬;手握環(huán)嵴正合把,透見血絲為好骨。
摘自《醫(yī)藥經(jīng)濟報》
1、人參味甘,大補元氣,止渴生津,調營養(yǎng)衛(wèi)。
2、黃芪性溫,收汗固表,托瘡生肌,氣虛莫少。
3、白術甘溫,健脾強胃,止瀉除濕,兼祛痰痞。
4、茯苓味淡,滲濕利竅,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5、甘草甘溫,調和諸藥,炙則溫中,生則瀉火。
6、白芍酸寒,能收能補,瀉痢腹痛,虛寒勿與。
7、赤芍酸寒,能瀉能散,破血通經(jīng),產(chǎn)后勿犯。
8、生地微寒,能消濕熱,骨蒸煩勞,兼消破血。
9、熟地微溫,滋腎補血,益髓填精,烏須黑發(fā)。
10、麥門甘寒,解渴祛煩,補心清肺,虛熱自安。
11、天門甘寒,肺痿肺癰,消痰止嗽,喘熱有功。
12、黃連味苦,瀉心除痞,清熱明眸,厚腸止痢。
13、黃芩苦寒,枯瀉肺火,子清大腸,濕熱皆可。
14、黃柏苦寒,降火滋陰,骨蒸濕熱,下血堪任。
15、梔子性寒,解郁除煩,吐衄胃熱,火降小便。
16、連翹苦寒,能消癰毒,氣聚血凝,濕熱堪逐。
017、石膏大寒,滑能利竅,解渴除煩,濕熱可療。
18、貝母微寒,止嗽化痰,肺癰肺痿,開郁除煩。
19、大黃苦寒,實熱積聚,祛痰潤燥,疏通便秘。
20、柴胡味苦,能瀉肝火,寒熱往來,瘧疾均可。
21、前胡微寒,寧嗽化痰,寒熱頭痛,痞悶能安。
22、升麻性寒,清胃解毒,升提下陷,牙痛可逐。
23、桔梗味苦,療咽腫痛,載藥上升,開胸利壅。
24、紫蘇葉辛,風寒發(fā)表,梗下諸氣,消除脹滿。
25、麻黃味辛,解表出汗,身熱頭痛,風寒發(fā)散。
26、葛根味苦,祛風發(fā)散,溫瘧往來,止渴解酒。
27、薄荷味辛,最清頭目,祛風化痰,骨蒸宜服。
28、防風甘溫,能除頭暈,骨節(jié)痹痛,諸風口噤。
29、荊芥味辛,能清頭目,表汗祛風,治瘡消淤。
30、細辛辛溫,少陰頭痛,利竅通關,風濕皆用。
31、羌活微溫,祛風除濕,身痛頭痛,疏筋活血。
32、獨活甘苦,頸項難舒,兩足濕痹,諸風能除。
33、知母味苦,熱可能除,骨蒸有汗,痰嗽皆舒。
34、白芷辛溫,陽明頭痛,風熱瘙癢,排膿通用。
35、藁本氣溫,除頭巔頂,寒濕可去,風邪可屏。
36、香附味甘,快氣開郁,止痛調經(jīng),更消宿食。
37、烏藥辛溫,心腹脹痛,小便滑數(shù),順氣通用。
38、枳實味苦,消食除痞,破積化痰,沖墻倒壁。
39、枳殼微溫,快氣寬腸,胸中氣結,脹滿堪嘗。
40、白蔻辛溫,能去瘴翳,益氣調元,止嘔和胃。
41、青皮苦寒,能攻氣滯,削堅平肝,安胃下食。
42、陳皮甘溫,順氣寬膈,留白和胃,消痰去白。
43、蒼術甘溫,健脾燥濕,發(fā)汗寬中,更去瘴翳。
44、厚樸苦溫,消脹泄?jié)M,痰氣下利,其功不緩。
45、南星性熱,能治風痰,破傷強直,峰搐自安。
46、半夏味辛,健脾燥濕,痰厥頭痛,嗽嘔堪入。
47、藿香辛溫,能止嘔吐,發(fā)散風寒,霍亂為主。
48、檳榔味辛,破氣殺蟲,祛痰逐水,專除后重。
49、腹皮微溫,能下膈氣,安胃健脾,浮腫消去。
50、香薷味辛,傷暑便澀,霍亂水腫,除煩解熱。
51、豬苓味淡,利水通淋,消腫除濕,多服損腎。
52、扁豆微涼,轉筋吐瀉,下氣和中,酒毒能化。
53、澤瀉苦寒,消腫止渴,除濕通淋,陰汗自遏。
54、木通性寒,小腸熱閉,利竅通經(jīng),最能導滯。
55、車前子寒,溺澀眼赤,小便能通,大便能安。
56、地骨皮寒,解肌退熱,有汗骨蒸,強陰涼血。
57、木瓜味酸,濕腫腳氣,霍亂轉筋,足膝無力。
58、威靈苦溫,腰膝冷痛,消痰痃癖,風濕皆用。
59、牡丹苦寒,破血通經(jīng),血分有熱,無汗骨蒸。
60、玄參苦寒,清無根火,消腫骨蒸,補腎亦可。
中藥學中藥速記歌訣:
一、常用歌訣:
1、中藥七情歌:相須為用互增效,相使一藥助一藥;相殺能制它藥毒,相畏毒性被制約;相惡配伍療效減,相反曾毒要記牢;單行無需它藥配,七情配伍真奧妙。(注:相須、相使表示協(xié)同;相殺、相畏、相惡表示拮抗)
2、十八反本草明言十八反,貝蔞半蘞芨攻烏,藻戟遂芫俱戰(zhàn)草,諸參辛芍叛藜蘆。(諸參:沙僧挑擔子,給唐玄奘偷吃人參果,很苦)
3、十九畏硫磺原是火之精,樸硝一見便相爭,水銀莫與砒霜見,狼毒最怕彌陀僧。巴豆性烈最為上,便與牽牛不順情,丁香莫與郁金見,牙硝難合京三棱。川烏草烏不順犀,人參又忌五靈脂,官桂善能調冷氣,若逢石脂便相欺。
4、妊娠禁忌歌:芫斑水蛭及虻蟲,烏頭附子及天雄,野葛水銀既巴豆,牛膝薏仁并蜈蚣,棱莪赭石芫花麝,大戟蟬蛻黃雌雄,砒石硝黃牡丹桂,槐花牽牛皂角同,半夏南通兼通草,瞿麥干姜桃木通,硇砂干漆蟹爪甲,地膽茅根與庶蟲。
妊娠禁忌(二):雄黃輕草莪巴川,草子玄明京芒丁,土鱉商路扮南星,天仙遂附蛭蚣麝,雪蓮皂霜魏牽牛,三芫千金馬錢鬧。慎用:桃花紅、蘆薈綠,姜黃枳殼牡丹皮,肉桂蟬蛻冬葵葉,附子急芒射牛膝。
5、28種毒性中藥披金戴銀一天仙,半升半降黃白錢,川南狼,鬧粉娘,遂草炒豆熬酥糖。
以上內容參考:—藥性歌括四百味
中藥分類熟記口訣,歷史新知我整理,歡迎閱讀!
解表藥
1、發(fā)散風寒麻桂紫,荊防白羌藁本細;
生姜辛夷蒼耳子,香薷蔥白淡豆鼓。
(麻黃、桂枝、紫蘇、荊芥、防風、白芷、羌活、藁本、細辛、生姜、辛夷、蒼耳子、香薷、蔥白、淡豆鼓)
2、發(fā)散風熱牛蒡子,薄荷桑葉蔓荊子;
葛根柴胡加蟬蛻,升麻木賊浮萍菊。
(牛蒡子、薄荷、桑葉、蔓荊子、葛根、柴胡、蟬蛻、升麻、木賊、浮萍、菊花)
清熱藥
1、清熱瀉火石知梔,夏寒青天淡竹葉,竹蘆決明密谷精。
(石膏、知母、梔子、夏枯草、寒水石、青葙子、天花粉、淡竹葉、竹葉、蘆根、決明子、密蒙花、谷精草)
2、清熱解毒金連大,穿牛蒲紫騷拳半;射豆馬齒頭秦鴉,紅醬蛇魚蕎土茯。白鮮蘞漏慈綠熊。
(金銀花、連翹、大青葉、穿心蓮、牛黃、蒲公英、紫花地丁、騷休、拳參、半邊蓮、射干、山豆根、馬勃、馬齒莧、白頭翁、秦皮、鴨膽子、紅藤、敗醬草、白花蛇草、魚腥草、金蕎麥、土茯苓、白鮮皮、白蘞、漏蘆、山慈姑、綠豆、熊膽)
3、清熱燥濕芩柏連,龍膽草兼苦參炫。
(黃芩、黃柏、黃連、龍膽草、苦參)
4、清熱涼血生地玄,赤芍牡丹紫犀牛。
(生地黃、玄參、赤芍、牡丹、紫草、犀牛角)
5、清虛熱藥青白薇,地骨銀柴胡黃連。
(青蒿、白薇、地骨皮、銀柴胡、胡黃連)
瀉下藥
1、攻下黃硝番蘆薈
(大黃、芒硝、番瀉葉、蘆薈)
2、潤下火麻郁松仁
(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
3、峻下甘巴京芫花,商陸牽牛千金子。
(甘遂、巴豆、京大戟、芫花、商陸、牽牛、千金子)
祛風濕藥
1、祛風散寒獨威烏,伸木蠶尋海路通。
徐長白花海桐皮
(獨活、威靈仙、川烏、伸筋草、木瓜、蠶沙、尋骨風、海風藤、路路通、徐長卿、白花蛇、海桐皮)
2、祛風清熱秦防桑,雷公絡石g臭梧。
(秦艽、防己、桑枝、雷公藤、絡石藤、g薟草、臭梧桐)
3、祛風強筋桑五加,虎骨狗脊絲千年。
(桑寄生、五加皮、虎骨、狗脊、絲瓜絡、千年健)
化濕藥
芳香化濕藿佩蒼,厚砂白草草豆蔻。
(藿香、佩蘭、蒼術、厚樸、砂仁、白豆蔻、草豆蔻、草果)
利水滲濕藥
1、利水消腫薏苡仁,茯豬澤葫冬瓜須;
(薏苡仁、茯苓、豬苓、澤瀉、葫蘆、冬瓜皮、玉米須)
2、利尿通淋車前子,通草木通地膚子;
石韋滑石冬葵子,瞿q海萆燈心草。
(車前子、通草、木通、地膚子、石韋、滑石、冬葵子、瞿麥、q蓄、海金沙、萆Z、燈心草)
3、利濕退黃茵陳蒿,金溪地垂積虎杖。
(茵陳蒿、金錢草、溪黃草、地耳草、垂盆草、積雪草、虎杖)
溫理藥
溫理肉桂吳茱萸,附子干姜小茴香;
丁山花椒高良姜,胡椒蓽茇蓽橙茄。
(肉桂、吳茱萸、附子、干姜、小茴香、丁香、山柰、花椒、高良姜、胡椒、蓽茇、蓽澄茄)
理氣藥
理氣橘皮青枳佛,木香香附和烏沉;川楝子荔枝和薤白,檀香柿蒂松香蟲。
(橘皮、青皮、枳實、佛手、木香、香附、烏藥、沉香、川楝子、荔枝核、薤白、檀香、柿蒂、甘松、九香蟲)
消食藥
消食山楂神麥芽,雞內失藤萊菔谷。
(山楂、神曲、麥芽、雞內金、雞矢藤、萊菔子、谷芽)
驅蟲藥
驅蟲使君苦檳南,鶴草鶴虱榧蕪雷。
(使君子、苦楝皮、檳榔、南瓜子、鶴草芽、鶴虱、榧子、蕪夷、雷丸)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3421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中藥質量分析
下一篇: 中藥生物測定(中藥指紋圖譜的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