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用植物珍珠梅褐斑病
珍珠梅
學名
Sorbaria sorbifolia(L.)A.Brown 別名山高粱、八木條。屬薔薇科落葉灌木。以莖、枝條和果穗入藥。具活血散瘀、消腫止痛之功效。分布在東北、華北、內(nèi)蒙古及陜西等地。
癥
狀
主要為害葉片,初在葉面上散生褐色圓形至不規(guī)則形病斑,邊緣色深,與健組織分界明顯,后期在葉片背面著生暗褐色至黑褐色稀疏的小霉點,即病原菌子實體。
病原
Cercosporidiμm gotoanμm(Togashi)稱珍珠梅短胖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梗座生在表皮下,球形,大小22—63μm,暗褐色。分生孢子梗緊密簇生,暗青褐色至黑褐色,寬度不等,不分枝,直立或略彎,孢梗壁一側加厚且內(nèi)彎,孢痕疤明顯且厚,寬1.9—2.5μm,座落在圓錐平截 至近平截頂部或平貼在孢梗壁上,大小19—144×3—5.7(μm)。分生孢子青褐色,倒棍棒形至圓柱形,直立或稍曲,頂部尖細或鈍圓,大小25.8—90×4—7(μm)。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
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在受害葉上越冬,翌年產(chǎn)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到鄰近植株上,一般在樹勢衰弱或通風不良時易發(fā)病。
防治方法
(1)加強管理,提高抗病力。(2)秋末初冬收集病葉集中燒毀,以減少翌年菌源。(3)7—9月噴灑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25%苯菌靈乳12%綠乳銅乳油600倍液。
1、癥狀
珍珠梅褐斑病主要為害葉片,病斑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中間淺褐色,邊緣深褐色;后期在葉背產(chǎn)生暗褐至黑褐色稀疏的小霉點(分生孢子座)。
2、發(fā)生規(guī)律
該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病原菌為珍珠梅短胖孢,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在病殘體上越冬。來年春季條件適宜時,越冬的分生孢子和新形成的分生孢子引起初侵染,發(fā)病后分生孢子經(jīng)風雨傳播而進行多次再侵染。樹勢衰弱、通風不良時易發(fā)病。
這是常見的白粉病。
植物長成以后,要及時進行病蟲害的防治工作,要做到及早防治,促使植株健康成長。珍珠梅的主要病種有:葉斑病、白粉病、褐斑病,主要預防的蟲子有:金龜子、斑葉蠟蟬等。
白粉病
發(fā)病時葉片上會產(chǎn)生白色或灰白色面粉狀物,嚴重時嫩稍卷曲,葉片凹凸不平,早期脫落?;ㄐ《婚_放,花姿畸形卷曲、干枯。
防治方法:
1、深秋時清除病殘植株,減少病菌來源;
2、注意通風,降低空氣濕度,加強光照,增施磷鉀肥,增強抵抗力;
3、發(fā)病后應及時剪除受害部分,或拔除病株燒毀;
4、噴藥。休眠期噴灑等量式1%波爾多液,發(fā)病初期噴灑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50%代森銨800~1000倍液 。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3495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藥用植物旱芹斑枯病
下一篇: 藥用植物白芍白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