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黃(加工后成生地、熟地)商品自今夏以來,價格一路走高,引起了藥農的普遍關注?,F(xiàn)地黃即將產新,有不少藥農(特別是初次種植戶)咨詢如何加工地黃才能做出合格的產品。為此,將地黃烘焙加工方法介紹如下,供參考。
地黃一般在寒露至霜降期采收,先將塊莖挖取,抖去泥土,除凈基部葉和不適宜加工的小塊莖、須根,然后按大、中、小三級分放,如有太陽,則攤開曬幾天,再入爐烘焙。
建爐:
烘焙前,在室內靠墻的一面,用磚砌一高116厘米、寬117厘米、長226厘米的烘爐,在墻根處開一個小火道,在外墻中間挖一個高30厘米,寬30厘米的火口,連接在一起,筑成小土灶,可作燒煤之用?;鸬澜ê煤?,在烘爐內側離地90厘米處橫架6~9根木棒,棒上鋪上用竹片編成的疏竹簾即成。
烘焙:
在建好的爐內鋪放鮮地黃200~300公斤,初入爐時用50℃左右溫度烘焙2天,翻堆后可用70℃~75℃烘焙,至7~8成干時把溫度降至40℃~45℃。地黃入爐烘焙(2天內翻動1次,溫度升高后每天可翻動2次,以后隨翻隨揀出干貨(以表面頂手,心無硬心為標準)。
堆悶:
鮮地黃烘焙至八成干后,即從火烘爐內取出,進行堆放,外用麻袋或草席蓋嚴發(fā)汗3~4天,使內部水分往外滲出,表里干濕一致。
復焙:
經過堆悶的地黃,再放入烘爐內攤開焙,時溫度保持50℃左右,邊烘焙邊翻動,至足干可取出。
一般每畝產干貨300~400公斤,高產可達400~500公斤。文章來源:中國農業(yè)網 日期:2004-11-2
《中醫(yī)大辭典》·干地黃干地黃為中藥名,出自《神農本草經》。別名干生地、干生地來源及產地玄參科植物地黃Rehmanniaglutinosa(Gaertn.)Libosch.的干燥根莖。主產河南、浙江等地。性味歸經甘、微苦,涼。入心、肝、腎經。功能主治滋陰清熱,涼血止血。治溫病發(fā)熱,舌絳,癍疹,陰虛內熱,消渴,頭暈目眩,勞嗽,口干,腰酸,吐血,衄血,尿血,崩漏,月經不調,血虛腸燥,風濕痹痛。用法用量煎服:9~30g。使用注意地黃的花名地黃花,果實名地黃實,研末服,功用與地黃大體相同?;瘜W成分地黃含多種苷類,主要是環(huán)烯醚萜及其苷類;筋骨草醇、地黃苷、梓醇(Catalpol),糖類和氨基酸。地黃還含地黃素(Rehmannin)、生物堿等。藥理作用地黃可強心利尿,對抗地塞米松對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tǒng)的抑制作用。還能抗炎、保肝、抗腫瘤。乙醇提取物對麻醉動物有降低血壓及促進家兔血液凝固的作用。曾有報道,地黃有降血糖作用?!?辭典》·干地黃出處《本經》拼音名GānDìHuánɡ別名地髓(《本經》),原生地(《本草正義》),干生地(《中藥志》)。來源為玄參科植物地黃的根莖。10~11月間采挖根莖,除去莖葉、須根,洗凈泥土,即為鮮地黃。干地黃(不用水洗)直接置焙床上緩緩烘焙,須經常翻動,至內部逐漸干燥而顏色變黑,全身柔軟,外皮變硬時即可取出。亦可用曬干法。原形態(tài)地黃,又名:芐(《爾雅》),芑(《別錄》),牛 *** (《本草衍義》),婆婆奶(《救荒本草》),狗 *** (《植物名實圖考》),山煙、山白菜、酒壺花,甜酒棵、蜜罐棵。多年生草本,高10~40厘米,全株被灰白色長柔毛及腺毛。根莖肥厚、肉質。呈塊狀、圓柱形或紡錘形。莖直立,單一或由基部分生數(shù)枝。根生葉叢生;葉片倒卵形或長橢圓形,長3~10厘米,寬1.5~4厘米,先端鈍,基部漸狹,下延成長葉柄,邊緣有不整齊鈍齒,葉面多皺;莖生葉較根生葉為小。花多毛,于
詳見百科詞條:干地黃 [ 最后修訂于2015/8/4 10:51:00 共3981字 ]以下結果自動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現(xiàn)與主題不相關的內容,請自行區(qū)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3507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靈芝加工技術
下一篇: 如何加工天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