絞股藍又名七葉膽、甘茶蔓,為蘆科草質(zhì)藤本植物,以全草入藥,有抗癌、抗衰老、抗疲勞和增強人體免疫力等功效,主產(chǎn)于長江以南各地。
絞股藍野生于山地林下,溝旁或陡崖下土石縫內(nèi)。喜陰濕,在含腐殖豐富、疏松而濕潤的砂質(zhì)壤土生長茂盛。烈日直射,植株生長緩慢,葉片易被灼傷。
一、選地整地
根據(jù)絞股藍喜陰濕的特點,栽培地點的選擇以山地為宜。平地雖可栽培,但需有一定蔭蔽條件,經(jīng)常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大山地選擇中,以陰坡陰濕地,林下或常流水的水溝旁。種植地確定后,進行冬翻全墾后耙平起畦,因地制宜的施入有機肥作基肥。
二、繁殖方法
1.種子繁殖:9~10月采集成熟果實,曬干后去除果皮,放陰涼通風處保存。次年3~4月播種。在大田整地后,按株行距25×25cm來播放2粒種子,覆土1~1.5cm。播后保持土壤濕潤,一般15~20天即可出苗。
2.扦插繁殖:用土上的藤莖,去掉葉子,按15cm左右長截段。在整好的土地上,按行株距25×25cm將插穗插入,壓土、澆水。在6月份扦插苗,當年可少量結(jié)實,第二年后才正常結(jié)實。亦可扦插育苗,將插穗插入沙床,15天后長出新根即可轉(zhuǎn)栽定植。大面積栽培,多用此法。
三、田間管理
1.施肥:苗長6~10cm時,追施腐熟人糞尿一次。孕蕾前,追施農(nóng)家肥或復合肥。因絞股藍是喜肥植物,有條件的地方可多追1~2次肥。在多次追肥前結(jié)合中耕除草工作。
2.灌溉、蔭敝:絞股藍為喜濕、耐陰植物,生長期間嚴重干旱和曝曬時,全株葉片逐漸變黃脫落。若種植在無蔭蔽條件的環(huán)境下,需搭蔭棚,蔭蔽度宜在50%左右。并同時注意灌溉工作,使土壤經(jīng)常保持濕潤,以利植株正常生長發(fā)育。
四、收獲加工
一般在秋季進行采收。在氣候溫暖的亞熱帶地區(qū)一年可采收兩次,即8月和12月。因絞股藍是多年生藤質(zhì)草本,在每次收獲時,將地上部分離根部3~5cm處割斷,以利植株繼續(xù)生長,割后松土追肥可連年收茯。然后洗凈、陰干或曬干(陰干質(zhì)量最好)。
絞股藍是酸性食物還是堿性食物 ?絞股藍是堿性食物。
絞股藍是目前大家都熟知的一種植物,因具有有益氣,安神,降血壓之功效,所以被越來越多的老百姓關(guān)注,尤其是三高人群(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和一些減肥人士都把絞股藍作為一種保健茶飲用。因它的成分中含有和人參相同的皂苷而又被稱為“第二人參”也被稱為“不老長壽藥草”故受到更多老百姓的追崇。
絞股藍是酸性食物還是堿性食物 ?絞股藍是堿性食物。
在了解絞股藍的副作用有哪些之前,我們先簡單了解一下絞股藍這個藥草。絞股藍又叫烏七葉膽,性寒,味甘,分布在中國許多省份,如、湖北、湖南、陜西、四川、河南等,資源還是很豐富。從藥物含量上來看,南方產(chǎn)地比北方產(chǎn)地的藥物含量高,所以絞股藍還被稱為“南方人參”。
絞股藍是酸性食物還是堿性食物 ?絞股藍是堿性食物。
絞股藍有降血脂、降血壓、調(diào)節(jié)血糖、鎮(zhèn)靜、催眠、抗緊張、抗?jié)儭⒖蛊?、延緩細胞衰老以及增強抵抗力,通便,平喘止咳,消痔、減肥、抑制膽結(jié)石形成、防治糖皮質(zhì)激素副作用等多種功效。其實絞股藍最主要的作用還是表現(xiàn)在對血脂方面的改善,更推薦高血脂、減肥人士長期使用。在抗動脈硬化、抑制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環(huán)方面表現(xiàn)也不錯,高血壓、高血糖等心腦血管人士也是最佳使用人群。對偏頭疼患者效果也非常顯效,有偏頭疼的人士不妨一試。
絞股藍是酸性食物還是堿性食物 ?絞股藍是堿性食物。
絞股藍對人體還是非常安全的,目前研究發(fā)現(xiàn)幾乎無副作用,大部分人士都是可以安全放心使用,但個別患者飲用后可能會出現(xiàn):
1.胃腸道反應,如惡心、嘔吐、腹脹腹瀉及便秘;這是因為絞股藍的性能:性寒,所以個別脾胃虛寒者服用后就可能出現(xiàn)腸胃不適、腹瀉的癥狀,還有個別人士如果是陰虛體質(zhì),可能服用后出現(xiàn)便秘癥狀。所以脾胃虛寒者、陰虛體質(zhì)、大便不成形的人士還是不建議飲用。如因個別治療因素需要服用,可以每日少量服用。大部分人士服用是不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
2.神經(jīng)方面,如頭暈、眼花、耳鳴等。這是因為絞股藍的降脂作用,個別人士血脂正常,或追求愛美的人士想通過服用絞股藍來減肥,那么飲用后可能就出現(xiàn)頭暈、耳鳴、眼花等癥狀。建議飲用后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人士還是不要使用的好。
絞股藍是酸性食物還是堿性食物 ?絞股藍是堿性食物。
以上是我對絞股藍的認識,希望能對大家在使用絞股藍前有所幫助。相信隨著我國科學研究的進一步的深入,絞股藍會在更多的疾病治療和保健方面發(fā)揮越來越多的作用,更好地改善人們的健康狀況。同時絞股藍的副作用有哪些也會成為大家關(guān)注和科學家們研究的課題。
芐嘧磺隆可防除絞股藍。
絞股藍栽培技術(shù)
選地整地
由于絞股藍喜陰涼濕潤、肥沃疏松的土壤,在山的陰坡或日照時間短的山谷、疏林等地段均可栽植。日照時間長的大田或者山地種植時,應注意進行必要的遮蔭,也可采用與林木、果樹套種的措施進行栽培。
選擇旱地或山地栽植時,應將地塊深翻,深度在50厘米左右,將表土下翻、打碎土塊,并將地塊平整,同時開挖排水溝和人行步道。采用林地套種時,盡量選擇陰坡、水濕條件較好的地方,先在林地下挖穴栽植,栽植穴20厘米×20厘米×20厘米。
整地時間應選擇在冬天進行,有利于疏松土壤、減少越冬代病蟲害的發(fā)生。翌春栽植前,應施基肥。旱地或山地每畝施有機肥2000千克,林地套種每穴施有機肥0.5千克。
栽植方法
栽植時間在春季3至4月份,株行距30厘米×40厘米,栽植密度3000至4000株/畝。栽植深度一般為5厘米,若穴植應將土壤先回填一半深度,再進行栽植,栽實后澆水。
撫育管理
除草:絞股藍未封行前,要經(jīng)常除草,保持地塊干凈、整潔。
追肥:苗高10至15厘米時,追施1次便肥,以促進莖葉生長。6月中旬追施腐熟便肥或復合肥。8月初第一次收割后再追施便肥。12月份第二次收割后施入冬肥,以農(nóng)家肥為主。因絞股藍是一種喜肥植物,有條件的地方,在植株生長旺盛期可多追肥1至2次。
打頂:當主莖長到30至40厘米時趁晴天打頂,以促進分枝,一年可進行2次,一般摘去頂尖3至4厘米。
搭架遮陽:苗期忌強光直射,可在播種時種玉米或用竹竿搭1至1.5米高的架,上覆玉米秸、蘆葦?shù)日陉幬?,由于絞股藍自身攀緣能力差,在田間需人工輔助上架,一般在莖蔓長到50厘米左右時,將其繞于架上,必要時縛以細繩,搭架是絞股藍生產(chǎn)上一項重要措施。
排灌:絞股藍喜濕潤,故要經(jīng)常澆水,雨季注意排水,以免受澇。
采收管理
地上莖部分采收:絞股藍以全草入藥。當莖蔓長達2至3米時,選擇晴天收割,收割時應注意留原植物地上莖10至15厘米,以利植株繼續(xù)生長,割后松土追肥可連年收獲。勐臘縣一年可收割3至4次,最后一次可齊地收割,將割好的莖打成團。打成團后晾曬至干,置陰涼密閉處保藏,以保持干品色澤。一般畝產(chǎn)干品200至230千克。在對地上莖部分采收后,需要保留地下根莖部分,可用細土廄肥進行覆蓋,覆蓋的厚度一般為10厘米左右。
地下根莖采收:絞股藍地下根莖采收時間都是在種植后第三年的秋天進行。當絞股藍地下根莖粗度長到1厘米左右就可采收。采收時,可使用鋤頭挖出地下根莖,進行晾曬,每畝可產(chǎn)干根150千克左右。
1、絞股藍(學名:Gynostemma pentaphyllum?(Thunb.) Makino )葫蘆科、絞股藍屬草質(zhì)攀援植物;莖細弱,具分枝,具縱棱及槽,無毛或疏被短柔毛?[1]??。日本稱之甘蔓茶。絞股藍喜陰濕溫和的氣候,多野生在林下、小溪邊等蔭蔽處,多年生攀援草本。在中國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云南、廣西等省,號稱“南方人參”,生長在南方的絞股藍藥用含量比較高,民間稱其為神奇的“不老長壽藥草”,1986年,國家科委在“星火計劃”中,把絞股藍列為待開發(fā)的“名貴中藥材”之首位,2002年3月5日國家衛(wèi)生部將其列入保健品名單。
中文學名:絞股藍
別????稱:七葉膽、五葉參、七葉參、小苦藥等
2、形態(tài)特征:
草質(zhì)攀援植物;莖細弱,具分枝,具縱棱及槽,無毛或疏被短柔毛。葉膜質(zhì)或紙質(zhì),鳥足狀,具3-9小葉,通常5-7小葉,葉柄長3-7厘米,被短柔毛或無毛;小葉片卵狀長圓形或披針形,
中央小葉長3-12厘米,寬1.5-4厘米,側(cè)生小較小,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漸狹,邊緣具波狀齒或圓齒狀牙齒,上面深綠色,背面淡綠色,兩面均疏被短硬毛,側(cè)脈6-8對,上面平坦,背面凸起,細脈網(wǎng)狀;小葉柄略叉開,長1-5毫米。卷須纖細,2歧,稀單一,無毛或基部被短柔毛?;ù菩郛愔辍P刍▓A錐花序,花序軸纖細,多分枝,長10-15 (-30) 厘米,分枝廣展,長3-4 (-15) 厘米,有時基部具小葉,被短柔毛;花梗絲狀,長1-4毫米,基部具鉆狀小苞片;花萼筒極短,5裂,裂片三角形,長約0.7毫米,先端急尖;花冠淡綠色或白色,5深裂,裂片卵狀披針形,長2.5-3毫米,寬約1毫米,先端長漸尖,具1脈,邊緣具緣毛狀小齒;雄蕊5,花絲短,聯(lián)合成柱,花藥著生于柱之頂端。雌花圓錐花序遠較雄花之短小,花萼及花冠似雄花;子房球形,2-3室,花柱3枚,短而叉開,柱頭2裂;具短小的退化雄蕊5枚。果實肉質(zhì)不裂,球形,徑5-6毫米,成熟后黑色,光滑無毛,內(nèi)含倒垂種子2粒。種子卵狀心形,徑約4毫米,灰褐色或深褐色,頂端鈍,基部心形,壓扁,兩面具乳突狀凸起?;ㄆ?-11月,果期4-12月。?[1]
3、生長習性:
野生絞股藍生長在山地林下、水溝旁、山谷陰濕處。喜蔭蔽環(huán)境,上層覆蓋度約50%-80%,通風透光,富含腐殖質(zhì)壤土的沙地、沙壤土或瓦礫處。中性微酸性土或微堿性土都能生長。?[3]
生于海拔300-3200米的山谷密林中、山坡疏林、灌叢中或路旁草叢中。?[1]
4、地理分布:
分布于中國、印度、尼泊爾、錫金、孟加拉、斯里蘭卡、緬甸、老撾、
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爪哇)、新幾內(nèi)亞、朝鮮和日本。?[1]
絞股藍在四川,云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陜西、福建等地均有分布。而野生絞股藍主要分布在湖南和廣西金秀縣圣塘山一帶。
位于北緯31°42′~34°45′與東經(jīng)105°46′~111°15′之間的秦巴山區(qū)。因為有著得天獨厚的是適合絞股藍生長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而盛產(chǎn)高品?[4]??質(zhì)絞股藍。1985年,產(chǎn)自秦巴山區(qū)的絞股藍就開始出口日本,經(jīng)德島文理大學竹本常松教授(日本藥用植物研究會會長、博士、被稱為“絞股藍之父”)、近畿(jī)大學有地教授、金澤大學小田島教授等藥學專家們化驗,該地絞股藍理化指標居世界同類產(chǎn)品之首,其皂甙含量高達12.2%。秦巴山區(qū)因此被認定為全球絞股藍黃金產(chǎn)區(qū),被譽為“絞谷”。
5、屬下種類
該種是絞股藍屬植物中分布最廣,變化最大的一個種,尤其是小葉數(shù)目、毛被的疏密以及果實等方面變化很大。有3小葉、5-7小葉和9小葉的類型,有葉疏被短毛和小葉厚而無毛的類型,有果實光滑無毛和果實密被短柔毛的類型。盡管有各種類型,但其小葉片均為卵狀長圓形或披針形,疏被柔毛或變無毛,花萼裂片三角形,花冠裂片披針形,上表面被短毛,具緣毛狀小齒等,除果實密被短柔毛的類型外,均作本種處理,這些特征也不同于該亞屬的其他種,故作者仍同意單葉絞股藍 G. simplicifolium Bl. 和光葉絞股藍G. laxum (Wall.) Cogn. 成立。不同意 C. Jeffrey (1980) 將小籽絞股藍 G.microspermum C. Y. Wu et S. K. Chen 和聚果絞股藍 G. aggregatum C. Y. Wu et S. K. Chen(該二種曾被置于錐形果屬 Gom hogyne Griff. 內(nèi))并入本種內(nèi),因該二種果為蒴果,成熟后沿腹縫線3裂。?[1]
本種入藥,有消炎解毒、止咳祛痰的功效。
4b. 毛果絞股藍(變種)
var. dascarpum C. Y. Wu ex C. Y. Wu et S. K. Chen, 植物分類學報 21 (4): 362. 1983.
本變種與絞股藍(原變種)的區(qū)別為果實密被硬毛狀短柔毛。
產(chǎn)云南南部。生于海拔1400-1650米的叢林中。模式標本采自云南景東。?[1]
中國已經(jīng)統(tǒng)計到的絞股藍品種已達16種之多,醫(yī)書中有詳細名稱記載的有絞股藍、羅公草、五葉參、七葉膽(甘味)。
絞股藍按葉片數(shù)目分為:九葉絞股藍,七葉絞股藍,五葉絞股藍,三葉絞股藍,二葉絞股藍,其中以天然九葉和七葉絞股藍為極品,皂甙含量最高,為五葉絞股藍的5-10倍,三葉及二葉為絞股藍的次品。
毛果絞股藍(變種):本變種與絞股藍(原變種)的區(qū)別為果實密被硬毛狀短柔毛,產(chǎn)云南南部,生于海拔1400-1650米的叢林中。
7、栽培技術(shù)
7-1:種植方法
種子繁殖:絞股藍果實10月中下旬成熟。成熟后及時采收種子除去果皮,
選擇白色籽粒飽滿的種子,晾干后存放在陰涼通風干燥處貯藏。翌年3月底4月初播種。土壤經(jīng)三犁三耙后做床,種子經(jīng)過消毒處理后用溫水浸泡24小時催芽。采用條播或撒播均可,播種量每畝1.5公斤。種子播下地后篩蓋一層細土并覆蓋稻草和搭棚遮陽,半月內(nèi)視天氣情況每天應噴水1至2次,以保持床土濕潤。當幼苗有70%出土后及時揭草,并噴多菌靈或敵克松防病苗期易染碎倒病。當幼苗長出2枚真葉時,要適當揭棚逐漸增加光照。苗高達10厘米以上,即可帶土出圃移栽。
7-2扦插繁殖:
絞股藍可用藤莖或根莖扦插育苗。選擇健壯無病莞蔓,剪成3至4個節(jié)的插條,行株距7乘以3 厘米,扦插后即搭棚遮蔭,經(jīng)常澆水,保持播床濕潤。經(jīng)40至50天苗高厘米左右即可移栽,亦可直接插人大田。
根莖繁殖:于春季2~3月或秋季9~10月進行,將根莖挖出,剪成5厘米左右的小段,每小段l~2節(jié),再按株行距30厘米X50厘米開穴,每穴放入1小段,覆土約3厘米,栽后及時澆水保濕。
7-3田間管理
選地:絞股藍生長發(fā)育,宜栽培在蔭濕、疏松肥沃的腐殖土壤條件下,并擇日光少的疏林、山谷、田坎、水坑邊、房前屋坎巖腳等蔭濕的地方,在日曬多的情況下,要套種蔽蔭植物,以利其正常生長。
絞股藍喜陰怕陽光,田間管理的主要工作是搭設(shè)陰棚或攀沿支架,此外前期還應做好保溫排漬,中耕除草和防治病蟲害等工作。
施肥除草:在生長季節(jié)每月追施尿素1次 每畝1.5公斤和葉面噴灑0.2%磷酸二氫鉀1次。苗期注意勤除雜草,并將鋤下雜草奎蓋在幼苗周圍,以保濕保肥。
7-4病蟲防治:
碎倒病:在多雨季5至10月易發(fā)生,可用百菌清100倍液或波爾多液200倍澆灌病區(qū),拔掉病株,然后在周圍撒上石灰粉。
蠐螬:以銅綠麗金龜幼蟲為主。在苗期咬斷嫩莖,植株生長期在根部取食,使植株逐黃萎,嚴重時枯死。防治方法:①冬春鏟除雜草,中耕翻土,消滅越冬蟲口。②施用腐熟土肥,施后覆土,減少產(chǎn)卵機會。③7~8月成蟲盛發(fā)期,晚間點燈誘殺。④危害或用50%辛硫磷1500倍液澆灌。
小地老虎:以幼蟲咬食植株,造成缺株斷壟。防治方法:①冬春鏟除地面雜草、枯枝落葉,消滅越冬幼蟲和蛹。②人工捕殺。③苗期幼蟲發(fā)生或用50%辛硫磷1000~1500倍液噴霧或澆穴。
8、主要價值
8-1藥用價值:
本種入藥,有消炎解毒、止咳祛痰的功效。
絞股藍最為重要,具有以下中藥特性:
用絞股藍與靈芝搭配煮水或泡茶喝,可治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脂肪
肝等癥。有保肝解毒、降血壓、降血脂血糖的功效。
絞股藍主要有效成份是絞股藍皂甙、絞股藍糖甙(多糖)、水溶性氨基酸、黃酮類、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礦物質(zhì)等。
藥材基源:為葫蘆科植物絞股藍的全草。
性味:微甘;性涼。
歸經(jīng):歸肺;脾;腎經(jīng)。
功效:益氣健脾,化痰止咳,清熱解毒。
功效分類:補虛藥;化痰藥;清熱藥。
主治:體虛乏力;虛勞失精;白細胞減少癥;高脂血癥;病毒性肝炎;慢性胃腸炎;慢性氣管炎。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研末,3-6g;或泡茶飲。外用:適量,搗爛涂擦。
采收與儲藏:每年夏、秋兩季可采收3-4次,洗凈、曬干。
禁忌:少數(shù)患者服藥后,出現(xiàn)惡心嘔吐、腹脹腹瀉(或便秘)、頭暈、眼花、耳鳴等癥狀,如出現(xiàn)以上癥狀,可以停用,靜養(yǎng)。
8-2經(jīng)濟價值:
絞股藍制成茶對人體有很好的益處,絞股藍茶取材于絞股藍葉腋部位的
嫩芽和龍須,湯色清澈,可連續(xù)沖泡4-6杯,而湯色不減,具有生長點所含營養(yǎng)物質(zhì)帶來的保健功能,長期飲用,無任何毒副作用。
作用功效:降血脂,調(diào)血壓防治血栓,防治心血管疾患,調(diào)節(jié)血糖,促睡眠,緩衰老,防抗癌,提高免疫力,調(diào)節(jié)人體生理機能。
絞股藍能保護腎上腺和胸腺及內(nèi)分泌器官隨年齡的增長而不致萎縮,維持內(nèi)分泌系統(tǒng)的機能,并具有降血糖和改善糖代謝作用。
配方:絞股藍3克,用沸水沖泡10分鐘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3552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藏紅花在西藏栽培成功
下一篇: 秋冬藥材種植管理把五關(g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