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火擾心證是指痰火擾亂心神所表現(xiàn)的證候。多由五志化火,煉液成痰,痰火內(nèi)盛;或外感熱邪,熱邪灼液成痰,熱痰內(nèi)擾引起此證。
主要臨床表現(xiàn):面紅目赤,發(fā)熱心煩,狂躁譫語,痰黃稠,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或見失眠心煩,頭暈?zāi)垦?,痰多胸悶;或見語言錯亂,哭笑無常,狂躁妄動,打人毀物等。
病機分析:五志化火或外感熱邪,燔灼于里,煉液為痰,上擾心竅所致。熱勢亢盛,故見面紅目赤,發(fā)熱,心煩;邪熱灼津成疾,故痰黃稠,痰火擾心,心神昏亂,故狂躁燔語。痰火內(nèi)盛,故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相似證候的辨別:本證當與心火亢盛、痰迷心竅證相辨別。心火亢盛證以心胸煩熱、不寐,溲赤為主癥;本證則以狂亂、意識障礙、喉間痰鳴為主癥。而痰迷心竅證表現(xiàn)為神識癡呆或神志昏糊,苔白膩為主癥。
辨證注意點:抓住痰盛、熱盛及心神錯亂的臨床特征,即可診斷本證。
清半夏、浙貝母、川貝母、竹茹、陳皮、麩炒枳殼、佛手,這些藥起到化痰理氣的作用。浙貝母、川貝母、麥冬、五味子,這些藥起到潤肺滋陰的作用;遠志、珍珠母、益智仁、杜仲、牛膝、炒酸棗仁,這些藥起到安神定志,強腎的作用,因為強腎也能夠定志,用現(xiàn)代的話來講,就是增強人的思維能力。紅參大補元氣。茯苓健脾化濕。佩蘭、黃連燥濕。生甘草和藥用的。薄荷醒神提神。 總體上,覺得這個方子有些亂,主管痰火擾心用的,痰火擾心,人會心神不寧,多夢,神精衰弱,也會出現(xiàn)你的這些癥狀。
想問問,你是不是經(jīng)常熬夜啊!如果是的話,熬夜傷腎,腎里缺少營養(yǎng)物質(zhì),大腦就空空的,因為腎里的精液與骨骼里的骨髓,還有大腦中的腦髓,是一起的,腎精充足,骨髓和腦髓才充足,神志才清晰。經(jīng)常熬夜,房事過多,會損害腎臟,時間久了,神志就糊涂了。所以,早睡早起才是關(guān)鍵。如果是經(jīng)常熬夜,我不會這么開方子。因為,里面連滋補腎精的熟地、黃精、山萸肉,一個也沒有。
接診中遇到的患者,其病因80%脫離不開痰飲水濕內(nèi)停 。因此中醫(yī)治療疾病,常常離不開利水祛濕。
痰飲滯于肺,可致喘咳咯痰 ;
痰飲阻于心,心血不暢,而致胸悶心悸 ;
痰飲迷心竅,則可致神昏,癡呆 ;
痰火擾心,則發(fā)為癲狂 ;
痰飲停于胃,胃失和降,可致惡心,嘔吐,胃脘痞滿 ;
痰飲在經(jīng)絡(luò)筋骨,則可致癭瘤瘰疬痰核 ,肢體麻木 ,或半身不遂 ,或成陰疽流注 等;
痰濁上犯于頭,可致眩暈,頭痛,耳鳴 ;
痰飲凝結(jié)咽喉,則可出現(xiàn)咽中梗阻 。
中醫(yī)認為痰飲多由外感六淫 ,或飲食所傷 及七情內(nèi)傷 等,使肺、脾、腎及三焦等臟腑氣化功能失常,津液代謝障礙,以致水液停滯而成。
肺、脾、腎及三焦與津液代謝關(guān)系密切,肺主宣降,通調(diào)水道,敷布津液;脾主運化水液,腎陽主水液蒸化;三焦為水液通調(diào)之道路。故肺、脾、腎及三焦功能失常,均可聚濕而生痰。
所以治療痰飲水濕之癥,往往離不開調(diào)理脾肺腎三臟和通利三焦。
澤瀉湯,出自漢·《金匱要略》 ,由澤瀉和白術(shù)兩味中藥組成。澤瀉 利水而不傷陰,使水飲下滲,清陽上升,為君藥 ;白術(shù) 補土健脾以制水,助脾運化水濕,使水飲之源根絕,為臣藥 。方雖僅二味,但功專力猛,有千軍不擋之勇。兩者合用,健脾益氣、利水祛濕之效甚佳,被譽為中醫(yī)治脾虛痰飲內(nèi)停之良方。
朱先生,52歲,常發(fā)眩暈,兩目懶睜,雙手顫抖 ,終日昏昏沉沉,精神萎靡不振 。舌體胖大,齒痕明顯,苔白滑根部膩。開方澤瀉、白術(shù),服藥三天,周身似有汗出,眩暈頓覺減輕,自覺兩目有神。服藥十天,頭目清爽,眩暈消失,精神狀態(tài)得以改善。后加豬苓、茯苓、桂枝配合調(diào)理,續(xù)用20天后,疾病痊愈 ,停藥1年后回訪無復(fù)發(fā)。
心下有痰飲,清陽被遏,不能養(yǎng)神,則頭目冒眩,懶于睜眼;陽氣不能充于筋脈,則兩手發(fā)顫。舌體胖大異常,為心脾氣虛。治以澤瀉湯單刀直入,使飲去陽達,后加豬苓、茯苓將體內(nèi)水濕導(dǎo)出,加桂枝增溫陽化氣之功。
曾女士,27歲,愛用冷水洗頭,致長期頭痛,發(fā)作起來痛不欲生 ,四處尋醫(yī)久治不愈。自訴食欲欠佳,肢困體乏,頭重如裹 。觀之面黃肌瘦、舌淡苔白,舌體胖大,證屬脾虛濕遏所致之頭痛。
患者素體脾虛,又受外濕,故治以澤瀉湯加川穹、甘草以治之,服藥3天,反饋頭痛癥狀已明顯減輕,效不更方,續(xù)用上方至一個月,諸癥皆消,頭痛痊愈 ,鑒于患者病程較長,后以澤瀉湯鞏固治療一月,停藥后兩年未見復(fù)發(fā)。
汗出受風寒者,水濕內(nèi)生,遏阻陽絡(luò),致頭痛綿綿不休。若繼用發(fā)散,則風去濕存,其病難愈,以澤瀉湯滲利水濕,崇土健脾,以絕后患。
張先生,46歲,常有心慌心悸 之感,飲食后常感腹脹 ,下肢莫名水腫,乏力無神,頭昏沉,無精打采,注意力難以集中 。觀察發(fā)現(xiàn),患者面色晄白,舌淡體胖,舌苔薄白,屬脾虛濕滯,阻遏心陽之怔忡。開方澤瀉、白術(shù)、桂枝,用藥1月,患者癥狀明顯改善,心慌心悸之癥減輕,下肢水腫消失,效不更方,稍微調(diào)整下藥量續(xù)用1月,心悸水腫消失,腹脹癥狀亦消失。
水停心下,遏阻心陽,致發(fā)怔忡。所以治療宜以健脾為主,方中重用白術(shù)。
高女士,21歲,經(jīng)常頭暈耳鳴鼻塞 ,時不時發(fā)病,家人帶其多方治療,始終反復(fù),尤其感冒后病情后加重或復(fù)發(fā)。患者飲食正常, 小腹凸出,常感脹滿,氣虛乏力 。觀之舌苔白厚,齒痕明顯。開方白術(shù)、澤瀉、柴胡,服藥5天,耳鳴癥狀減輕,服藥15天,眩暈癥狀、腹脹癥狀改善。 效不更方,上方調(diào)量后續(xù)用1月鞏固治療,停藥后1年,未見復(fù)發(fā)。
心下有飲,上冒清陽,是以頭冒目眩;濁陰踞上,清竅不利,其耳鳴、鼻塞;脾虛運化之力弱,則常感腹脹、小腹凸出?;颊邔倨⑻摑裢#粲诟文懡?jīng)脈所致。故重用白術(shù)以健脾除濕;澤瀉淡滲利濕,使?jié)裼腥サ?;柴胡入肝膽為引?jīng)藥,以使藥力直達病所矣。
中醫(yī)治病,講究辨證,并非一方治百病,也不是一方行天下。臨床運用,常常會根據(jù)患者具體癥狀加減化裁后使用 。因此,患者朋友們?nèi)f不可死板硬套,盲目仿用。需要調(diào)理,可以將自己的情況詳細說明后,經(jīng)辨證后再進行調(diào)理。
得神
心的精氣充足 - 神志清楚,語言清晰,面色榮潤,表情自然;得神
肝腎精氣充足 - 目光明亮,精彩內(nèi)含,反應(yīng)靈敏,動作靈活,體態(tài)自如;得神
肺脾精氣充足 - 呼吸平穩(wěn),肌肉不削;失神
心的精氣衰敗 - 神昏譫語或言語失倫,面色晦暗,表情淡漠或呆板;失神
肝腎精氣俱衰 - 目暗睛迷,反應(yīng)遲鈍,動作失靈,強迫體位;失神
肺脾精氣衰竭 - 呼吸異常,大肉已脫;失神
邪陷心包,陰陽離決(危候) - 循衣摸床,撮空理線,神昏譫語;假神
陰陽離決、殘燈復(fù)明,回光返照(危候) - 久病之人本已失神,突然精神轉(zhuǎn)佳,目光轉(zhuǎn)亮,言語不休,想見親人;
或
病至語聲低微斷續(xù),忽而清亮起來;
或
原面色晦暗,突然顴赤如妝;
或
原無食欲,忽食欲增強。
此為精氣衰竭已極,陰不斂陽,以致虛陽外越。;神氣不足(輕度失神)
心脾兩虧或腎陽不足 - 精神不振,健忘,嗜睡,聲低懶言,倦怠乏力,動作遲緩;神志異常
邪熱客于心肺,或入腎 - 煩躁不安、神昏譫妄,多屬于熱;神志異常
癲?。ㄌ禋庥艚Y(jié)阻蔽神明,間或心脾兩虛、神不守舍) - 淡漠寡言、悶悶不樂、神情癡呆、喃喃自語、哭笑無常;神志異常
狂病
(氣郁化火,痰火擾心;或陽明熱盛,邪熱擾神;或蓄血瘀阻,蒙蔽神明) - 瘋狂怒罵,打人毀物,不避親疏,或登高而歌,棄衣而走,或自高賢、自辯智、自尊貴,少臥不饑,妄行不休;神志異常
癇病
(肝風夾痰,上竄蒙蔽清竅;或?qū)偬祷饠_心,肝風內(nèi)動) - 突然昏倒,口吐涎沫,四肢抽搐,醒后如常;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3601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臟腑辨證
下一篇: 痰迷心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