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新順 青海省中醫(yī)院
枇杷葉,別名杷葉、蘆桔葉、巴葉等。本品為雙子葉植物薔薇科枇杷的干燥葉。其味苦,性微寒。入肺、胃經(jīng)。能清肺止咳,降逆止嘔。主治肺熱咳嗽、氣逆喘急、胃熱嘔吐、噦逆不止等病癥。正如《食療本草》所謂:“煮汁飲,主渴疾,治肺氣熱嗽及肺風瘡,胸、面上瘡。”《本草綱目》所謂:“枇杷葉,治肺胃之病,大都取其下氣之功耳。氣下則火降痰順,而逆者不逆,嘔者不嘔,渴者不渴,咳者不咳矣?!?/p>
現(xiàn)代藥理研究發(fā)現(xiàn),枇杷葉含有皂甙、苦杏仁甙、烏索酸、齊墩果酸、鞣質(zhì)、維生素B1、維生素C等化學成分。其中的苦杏仁甙經(jīng)人體吸收以后可分解成氰酸和苯甲醛,這兩種物質(zhì)還具有抗癌和止痛的作用。胃寒嘔吐及肺感風寒咳嗽者忌用,以免加重病情。枇杷葉藥用有生用和炙用之分,二者功用有所不同,臨床使用應加以區(qū)分。
生枇杷葉:除去絨毛,用水噴潤,切絲,干燥備用。本品長于清胃降逆止嘔,主治胃熱嘔吐、噦逆不止等病癥。常用量入煎劑3~9克。
蜜炙枇杷葉:取枇杷葉絲,照蜜炙法炒至不粘手為止。每100千克枇杷葉絲,用煉蜜20千克。本品長于清肺化痰止咳。主治肺熱咳嗽、氣逆喘急等病癥。常用量入煎劑3~9克。
此外,枇杷根和枇杷核也可入藥。其中枇杷根味苦,性平。能清肺止咳,鎮(zhèn)痛下乳。主治肺結(jié)核咳嗽、風濕筋骨痛、乳汁不通等病癥。常用量為6~15克。而枇杷核味苦,性寒。能疏肝理氣,散結(jié)止痛,清肺止咳。主治疝痛、淋巴結(jié)結(jié)核、咳嗽等病癥。常用量為3~9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3944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兩種菖蒲應區(qū)分(蒼蒲與菖蒲的區(qū)別?)
下一篇: 保健灸法補腎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