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寒證
其主要特征是喘咳,惡寒,無汗,肩凝,多嚏,或頭痛鼻塞,痰白稀薄,舌白肢冷,脈浮而緊,口不渴而膩,或渴喜熱飲。治宜溫肺散寒,首方小青龍湯,繼服加味定喘白果湯。小青龍湯(麻黃10g,芍藥15g,炙草75g,肉桂5g,干姜5g,細(xì)辛25g,半夏75g,五味子5g)。加味定喘白果湯(炒白果15g,麻黃10g,炙冬花15g,半夏10g,炙桑皮15g,蘇子15g,杏仁15g,黃芩10g,甘草75g,川貝5g)。
(2)寒包火證
其癥見畏風(fēng)惡熱,喘咳,痰粘稠色黃,脈弦滑數(shù),苔黃舌邊光紅,口燥。治宜清金降火,首方加味五虎湯(麻黃10g,杏仁10g,石膏15g,甘草75g,茶葉5g,桑皮15g,馬兜鈴75g)。繼服麻柴甘透湯(麻黃10g,柴胡10g,甘草10g,透骨草15g)。
(3)肺實證
喘咳,咽喉緊窒,咯痰不利,胸脅脹痛,舌苔黃膩,脈弦滑或沉數(shù)。治宜清肺理痰,首方加味清燥救肺湯(天冬15g,麥冬15g,甘草75g,知母10g,橘紅10g,黃芩10g,桑皮15g,杏仁15g,枳殼15g,桔梗10g,茅根20g,蔞仁15g)。繼服杏仁散(杏仁,川貝,紫菀,冬花,元參),成人每次服10g,小兒酌減,姜蜜水送服。
(4)瘀塞證
胸脘痞悶,怯寒神疲,氣短喘促,痰吐不利,舌白苔濁膩,脈遲澀。治宜開胸利膈,首方蘇子降氣湯(蘇子15g,橘紅10g,半夏10g,當(dāng)歸10g,前胡10g,桂枝10g,川樸10g,炙草75g)。繼服桂枝加厚樸杏仁湯(杏仁5g,桂枝15g,芍藥15g,炙草10g,生姜5g,厚樸15g,大棗10g),水煎服,服后須臾啜稀粥一碗,以助藥力。
治療中遵循哮喘發(fā)時治標(biāo),平時治本的原則。發(fā)作時以定喘止咳為主;喘平后以調(diào)理脾胃為主,投用滋補肺腎,化痰調(diào)氣之品,以鞏固療效。
臨證上重寒證較多,寒包火證次之,尤以1~10歲兒童最多。半數(shù)兒童若護理不慎,最易感受寒邪,發(fā)生哮喘。
所用之杏仁散、麻柴甘透湯二方乃自擬經(jīng)驗方,杏仁散對肺實型喘咳效果好,麻柴甘透湯對寒包火證咳喘效果好。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4042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中醫(yī)脈診六大誤區(qū)
下一篇: 癇證(羊角風(fēng))驗案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