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科研人員日前在一個國際學術會議上報告說,他們發(fā)現缺乏維生素D會提高老年人患代謝綜合征的風險。
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醫(yī)療中心的研究人員在美國內分泌學會年會上報告說,他們在荷蘭進行了抽樣調查,涉及1300多名65歲以上老年人,其中約一半人缺乏維生素D,近37%的人患有代謝綜合征。
該研究發(fā)現,缺乏維生素D的老年人要比不缺乏維生素D的老年人更易患代謝綜合征。根據荷蘭研究人員的定義,每升血液中維生素D水平低于50納摩被視為維生素D缺乏癥。這些研究人員說,其下一步研究方向是確認缺乏維生素D是否會提高患糖尿病的風險。
據專家介紹,適當接受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喝牛奶、吃富含脂肪的魚以及服用膳食補充劑都是攝取維生素D的有效途徑。
代謝綜合征是指多種代謝成分異常聚集的病理狀態(tài),包括腹部肥胖或超重、高血壓、高血糖、甘油三酯過高、高密度脂蛋白過低等?;加写x綜合征的人,其罹患心腦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將顯著升高。據估計,在荷蘭等西方國家,大約1/4的成年人受代謝綜合征困擾。(高 原)
維生素D是維持人體健康必不可少的一種脂溶性維生素,具有調節(jié)鈣、磷代謝,參與機體的生長發(fā)育等諸多功能。然而,維生素D缺乏已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健康問題。據統(tǒng)計,全球有30%-50%的人群存在維生素D不足的現象1。根據全國維生素 D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國內86%的人群存在維生素D水平缺乏(低于20 ng/ml)或不足(低于30 ng/ml),僅有14%的人群維生素D水平屬于正常2。
日前,在“定期檢測 科學補D”維生素D檢測應用媒體會上,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內分泌與代謝科單忠艷教授表示:“健康管理是對個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險因素進行全面管理的過程。隨著‘健康中國’建設的不斷推進,醫(yī)學界對健康管理理念的關注度日益提升。維生素D缺乏是當下威脅我國居民健康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然而目前公眾對于維生素D缺乏所帶來的疾病風險認識普遍不足。因此,加強公眾對補充維生素D的重視、呼吁公眾定期進行維生素D檢測并及早進行干預刻不容緩,這對于提升個體健康管理具有重要價值?!?br>
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內分泌與代謝科單忠艷教授
維生素D缺乏或不足 帶來潛在健康隱患
人體內約90%的維生素D來自皮膚暴露于紫外線B射線的內源性生成,天然食物來源非常有限。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內分泌與代謝科李玉姝教授指出:“陽光照射不足是維生素D缺乏最重要的原因。防曬產品的廣泛使用、空氣污染致使紫外線穿透能力降低等因素是導致我國維生素D缺乏現象普遍存的主要原因,SPF30的防曬用品即可減少人體皮膚中95%的維生素D生成3。”
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內分泌與代謝科李玉姝教授
從地域分布來看,較少接受陽光照射的城鎮(zhèn)居民維生素D缺乏的比例高達51.1%,明顯高于鄉(xiāng)村居民的36.3%4。從人群分布來看,約93.6%的中老年人維生素D水平低于30ng/ml5,這將增加跌倒、骨折、繼發(fā)性甲旁亢發(fā)病率的風險;90.5%以上的孕婦維生素D水平低于30ng/ml6,導致孕產期糖尿病7及子癇前期發(fā)病率8的患病風險上升;50%以上的新生兒存在維生素D缺乏9,將影響其骨骼系統(tǒng)發(fā)育10、糖代謝功能11、免疫系統(tǒng)12、器官發(fā)育13等。
近年來,公眾對于維生素D缺乏與佝僂病、軟骨病和骨質疏松之間的密切聯系已有所認知。然而,越來越多醫(yī)學證據表明,維生素D缺乏也可增加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腎病、常見腫瘤和自身免疫疾病的患病風險。隨著年齡增長,維生素D缺乏人群比充足人群的血壓上升幅度高20%14,15;維生素D水平低的人群5年內發(fā)生首次心血管事件的風險明顯提高,且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2倍16,17;而充足的維生素D水平可降低II型糖尿病患病風險;有效降低結腸腫瘤18、乳腺腫瘤19、卵巢腫瘤的罹患風險20;降低自身免疫疾病患病風險,包括多發(fā)性硬化病、I型糖尿病、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jié)炎、自身免疫甲狀腺疾病。等。
由于維生素D水平缺乏和不足一般無明顯的臨床表現,當人體出現維生素D缺乏癥狀時已經達不到疾病預防的目的。對此,李玉姝教授強調:“定期檢測維生素D水平能夠盡早發(fā)現維生素D缺乏的情況,幫助醫(yī)生和患者制定合理、個體化的維生素D補充方案,對諸多疾病預防具有重要意義,也是提升個體健康管理水平的關鍵。歐美等國家都已把維生素D檢測納入常規(guī)體檢,而國內尚未對維生素D檢測引起足夠重視,亟需進一步推進維生素D檢測的應用?!?br>
準確檢測維生素D水平 為合理補充提供可靠依據
人體維生素D以 25(OH)D形式“儲存”,并具有良好的穩(wěn)定性,所以,25 (OH)D檢測被認為是理想的用于評估維生素D狀態(tài)的標志物。美國內分泌學會維生素D實踐指南定義維生素D缺乏為25(OH)D濃度低于20ng/ml,并指出濃度高于30ng/mL臨床獲益更大,無論婦女、兒童、老人都推薦補充到30ng/ml,才能發(fā)揮降低腫瘤、II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感染等疾病的風險。然而在我國,35至45歲表觀健康人群維生素D的中位數僅在20ng/ml左右21。
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檢驗科康輝教授表示:“若存在明顯維生素D缺乏,可補充維生素D補充劑,改善并維持維生素D水平達到正常范圍。但是,由于人體對維生素D補充劑吸收的個體差異性很大,盲目補充可能存在潛在風險,為避免補充不足或補充過量造成維生素D中毒,服用前后進行檢測以確保達到最優(yōu)水平很有必要?!?br>
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檢驗科康輝教授
對于能從維生素D檢測受益的高風險人群,應于基線及3個月間隔期進行維生素D檢測。該高風險人群分為三類:一是有骨量丟失或高風險的患者,包括骨質疏松、骨軟化或佝僂病、骨折、近期伴跌倒的老年人、高甲狀旁腺激素(PTH)血癥;二是內源性維生素D生成不足者,包括長期臥床、日光照射減少或深色皮膚人群;三是維生素D代謝不正?;颊撸ǚ逝只颊撸˙MI>30kg/m2)、懷孕和哺乳期、激素治療、吸收不良綜合癥、肝功能衰竭、肉芽腫、慢性腎病患者和腎移植患者。
參考文獻
1./15/0423/06/ANS89QIS00364O2F.html
2.The 7thChinese-international Bone and Mineral Conference
3.Holick.M et al. J ClinEndocrinol Metab, July 2011, 96(7):0000–0000
4.The 7thChinese-international Bone and Mineral Conference
5.Xu Lin et al. DiabetesCare 32:1278–1283, 2009
6.Tao M, J Maternal FetalNeonatal Med., 2012 Mar;25(3):237-9
7.[Wang Ou, et al. Associationbetween Vitamin D Insufficiency and the Risk for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in Pregnant Chinese Women. Biomed Environ Sci, 2012; 25(4):399-406
8.Achkar M. Vitamin D statusin early pregnancy and risk of preeclampsia. Am J Obstet Gynecol. 2015 Apr; 212(4):511.e1-7
9.Kim et al. J Korean MedSci 2010; 25: 83-9
10.屈舒君, 等.孕期補充鈣及維生素D對產婦及其新生兒腰椎骨密度的影響. 中華臨床醫(yī)學研究雜志. 2006;12(6):736-7
11.?Ingvild M. S?rensen etal. Maternal Serum Levels of 25-Hydroxy-Vitamin D During Pregnancy and Risk ofType 1 Diabetes in the Offspring. Diabetes 2012;61:175–178
12.?M. K. Rochat, et al.Maternal vitamin D intake during pregnancy increases gene expression of ILT3and ILT4 in cord blood. Clinical & Experimental Allergy. 2010;40:786–794.
13.PrueH. Hart. Vitamin D in Fetal Development: Findings From a Birth Cohort Study.Pediatrics.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15, 2014
14. Suzanne E Judd, etal. Am J Clin Nutr 2008;87:136–41
15. Kaulgud et al. IJBR(2013) 04 (05)
16. Thomas J. et al.Circulation 2008;117:503-511
17. Harald Dobnig, etal. Arch Intern Med. 2008;168(12):1340-1349
18.Wactawski-WendeJ, et al. Calcium plus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and the risk of colorectalcancer. New Engl J Med 2006; 354:684-96.
19.LoweLC, et al. Plasma 25-hydroxy vitamin D concentrations, vitamin D receptorgenotype and breast cancer risk in a UK Caucasian population. Eur J Cancer.2005;41:1164-9.
20.Tworogeret al. 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2007;16:783-8.
21.章振林等:InternationalJournal of Endocrinology. 2013
22.Kennel KA et al. Mayo ClinProc 2010;85(8),752-757
23.Souberbielle JC et al.Autoimmun Rev 2010;9(11),709-715
維生素D能夠促進鈣磷的吸收,缺少了維生素D,鈣不能吸收,兒童易患佝僂病,老年人患骨質疏松癥;維生素D主要存在于魚肝油、雞蛋黃以及動物的肝臟中.人體缺乏維生素C時易患壞血病,維生素C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
故答案為:
佝僂??;骨質疏松癥;壞血?。?/p>
1 維生素D的功效與作用
專家認為,如若患有維生素D缺乏病,除了要經常曬太陽外,還要服用維生素D來治療。
2 什么人需要補充維生素D1、素食者:由于素食者只偏重蔬菜類食物,幾乎不吃肉類食物,所以容易營養(yǎng)不均衡,因此每天最好攝取5~10微克。
2、經常外食者:由于維生素D為必要攝取的維生素之一,而外食者常營養(yǎng)不均衡,因此每天最好補充5~10微克。
3、飲用未添加維生素D牛奶的小朋友:由于小朋友在身體的快速增長期,對維生素D的需求量會比較大,所以應增加維生素D的攝取量,其劑量可依照醫(yī)生指示。
4、退化性關節(jié)炎:40歲以上的男女、喜好激烈運動或工作屬于勞動性質的人,容易罹患退化性關節(jié)炎,而維生素D對骨質疏松癥、軟骨癥及缺乏鈣質的預防和治療等方面,有很好的作用。因此,可遵照醫(yī)生指示補充。
5、夜間工作者:如護士、夜間工作者或是由于生活方式及服裝的關系,沒有辦法照射到充分陽光的人,都應該多加攝取維生素D。
6、老年人:由于其對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是添加營養(yǎng)的乳制品,但因老年人缺少乳糖酶,不能完全把乳制品中的維生素D完全分解出來,因此老年人對這些食物容易缺乏興致,所以應適時補充維生素D以減少骨質流失。
7、孕婦或哺乳的婦女:這時期的婦女普遍缺乏維生素D,因此要特別注意補充,以免影響下一代。但也不宜攝取過量,如果攝入過量的維生素D,可能會造成胎兒不正常,故要遵循醫(yī)師指示補充。
8、學齡兒童:由于小朋友平時功課多,假日也很少,所以,很少有機會從事戶外活動,得不到足夠的陽光,又加上偏食,易引起維生素D不足,故應依醫(yī)生指示補充。
9、嬰幼兒:由于2個月至2歲的小孩正值骨骼發(fā)育的時期,因母乳與奶粉中沒有維生素D,除補充鈣質外,還可以讓他們照射陽光,借由陽光來補充維生素D。
3 如何正確補充維生素D
4 缺乏維生素D的危害如果老年人缺少維生素D,則會產生骨質疏松癥。小朋友缺少維生素D,則表現為關節(jié)或骨骼生長不正常、長牙較慢、肌肉呈現軟弱狀態(tài),長此以往就會導致佝僂癥。如果骨骼生長發(fā)育已完成的成年人缺乏維生素D,身上癥狀則為容易抽筋與骨折,肋骨、骨盆和腿部疼痛,肌肉軟弱。此癥狀被稱為骨軟化癥,多發(fā)生在以妊娠、多產的婦女及體弱多病的老人身上。
當人體嚴重缺乏維生素D時,會表現為肌肉無力。最初患者上樓梯或從座位上起立時很吃力,骨痛與肌肉無力同時存在,導致患者步態(tài)特殊,被稱為“鴨步”,最后走路困難,迫使病人臥床不起。臨床上還有不少病人發(fā)生病理性骨折。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4091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給健康加點兒溫度
下一篇: 炎熱天氣謹防空調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