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參 又叫沙參、泡沙參、泡參等,為桔??浦参镙喨~沙參的干燥根。該品分布于華東、西南、中南部分地區(qū)。野生于山坡、路旁和灌木叢中。春、秋季采收。采收時挖起全根,除去莖葉和細側(cè)根,留下肉質(zhì)主根,用清水洗凈附土,趁新鮮時把外層粗皮刮凈,再用水洗1次,放入硫磺柜內(nèi)熏磺至透心(用手隨便扭彎不斷),取出曬至足干,然后放入竹簍或麻袋,置干燥處保存或出售。
商品規(guī)格質(zhì)量:足干、飽滿、圓錐狀,上部有深的橫紋,根條粗壯、均勻、色白、味甜、微苦。無外皮、無粗皮及須根、無蟲蛀、無霉變。
香附 又名香附子、莎草根、香頭草等,為沙草科植物香附(莎草)的干燥塊莖。該品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有分布,主產(chǎn)于山東、浙江、福建、湖南、河南、廣西等省區(qū)。野生于坡地、耕地、菜園、路邊、村頭及草叢中。春、秋季采收,常結(jié)合春季整地或秋季收獲作物時采集,也有用鋤采挖。采集到的鮮品,連根帶葉攤開在太陽下暴曬至莖葉和須根干脆時,拌上干草,點火燃燒,邊燒邊翻動,防止根莖被燒焦。待莖葉燒盡后將火滅掉,涼冷后用篩子篩去灰屑雜質(zhì),取出根莖,用水洗凈,攤開在太陽下曬至足干,裝入麻袋,縫口置陰涼干燥處,或及時出售給藥材經(jīng)營者。
商品規(guī)格質(zhì)量:足干、大粒、飽滿有肉、呈紡錘狀,表面棕褐色或黑棕色,質(zhì)堅硬,斷面黃白色,顯粉性,氣芳香,味微苦,無雜質(zhì),無蟲蛀。
烏藥 又叫臺烏、天臺烏等,為樟科植物烏藥的干燥根。該品分布于我國長江以南各地。主產(chǎn)于浙江、湖南、安徽、廣西和廣東等省區(qū)。野生于山坡、山谷、疏林下或路旁向陽處,秋季和翌年春采收。采收時先割去地上莖葉,用鋤挖出塊根,除去根頭及須根。用水洗去泥沙,放入硫磺柜內(nèi)熏磺至透心,取出在太陽下暴曬至足干,即成“烏藥”。把挖起的臺烏塊根用水洗凈泥土,趁新鮮時用利刀切成1~2毫米厚的橫切片,曬干或烘干即成“烏藥片”。
商品規(guī)格質(zhì)量:“烏藥個”:足干、呈紡錘狀,有的中部收縮成連珠狀,黃褐色、皮滑、顯粉性、無須根、無泥土、無蟲蛀、無霉變?!盀跛幤保鹤愀伞㈩悎A形,黃白色或淡黃色,厚1~2毫米,顯粉性,厚薄均勻,無泥雜、無蟲蛀、無霉壞。
地榆 又叫地于、馬連鞍、血箭草、山棗子等,為薔薇科植物地榆的干燥根。該品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有分布,主產(chǎn)于江蘇、安徽、河南、河北、山東、浙江和廣西等省區(qū)。野生于山坡草地、林緣灌木叢及田邊等處,春、秋季采收。采收時將全株挖起,除去地上莖葉及須根,洗去泥沙,攤開曬干;或趁新鮮時用利刀切成0.3厘米厚的斜片,攤在竹席上曬干。
商品規(guī)格質(zhì)量:地榆條:足干,原條根粗,呈不規(guī)則的紡錘狀或圓柱狀,表面棕色或暗棕色,質(zhì)堅韌,斷面黃棕色或紅棕色。味微苦、澀。無蘆頭、無須根、無雜質(zhì)、無蟲蛀、無霉變。地榆片:足干,呈長圓形,厚約3毫米,片面紅棕色或黃棕色,無蘆頭、無須根、無雜質(zhì)、無蟲蛀、無霉變。
苦參 又叫野槐、牛參等,為豆科植物苦參的干燥根。該品全國各地有分布,主產(chǎn)于山西、河南、河北和廣西等省區(qū)。野生于山坡、山丘陽光充足的地方,或灌木叢和河岸沙地處。春、秋季采收。采收時先將地上莖葉割除,挖出根部,洗去泥沙,用利刀切去根頭和細側(cè)根,趁新鮮切成0.3厘米厚的斜片,攤開在曬場上暴曬至足干,裝入麻袋或竹簍內(nèi),置于干燥處。注意防潮、防霉。
商品規(guī)格質(zhì)量:足干、片厚薄均勻,不超過0.6厘米,片面黃白色,有菊花紋。味極苦,無雜質(zhì)、無蟲蛀、無霉壞變質(zhì)。
甘遂 又叫貓兒眼、腫手花等,為大戟科植物甘遂的干燥塊根。該品主產(chǎn)于陜西、河南和山西、河北、甘肅、四川等省。野生于山溝底、山坡、路旁和草叢中。春、秋季采收。春季宜在開花前采收,秋季在植株枯萎時。采收時將根部挖起,抖去泥土,除去地上的莖葉和須根,放在竹筐內(nèi)置流水或盛水的木盆內(nèi),加入谷殼或石渣等,用力進行撞擦,除去外皮后,放入硫磺柜內(nèi)熏蒸至透心,取出攤在太陽下曬至足干。
商品規(guī)格質(zhì)量:足干,肥大飽滿,呈橢圓形、長圓柱狀或連球狀,長1~5厘米,直徑0.5~2.5厘米,類白色或黃白色。斷面粉質(zhì),呈放射紋,氣微,味微甘、辣。粉性足,無纖維或少纖維,無泥沙、無雜質(zhì)、無蟲蛀、無霉壞。
遠志 又叫遠志肉、志肉等,為遠志科植物的干燥根。該品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地區(qū)和華東、中南部分省及四川省。野生于山坡林下或草地上。春季在萌新芽前或秋季地上莖葉枯萎時采收為佳。采收時將全株挖出,抖去泥土,除去莖葉和須根,洗凈,攤開曬至半干(身軟)時,用手揉搓后,將中間木心抽出曬干則稱“遠志筒”,將皮部縱剖開,除去木心,曬干后稱“遠志肉”。如果細的根不除去木心,曬干稱“遠志棍”。
商品規(guī)格質(zhì)量:遠志筒:足干,呈筒狀,中空,表面淺棕色或灰黃色,全體有較深的橫皺紋,皮細肉厚。質(zhì)脆易斷,斷面黃白色。氣特殊,味苦,微辛。長7厘米,中部直徑0.5厘米以上。無木心、無雜質(zhì)、無蟲蛀、無霉變。
遠志肉:足干,多為破裂斷碎的肉質(zhì)根皮,表面棕黃色或灰黃色,全體有橫皺紋,皮粗細厚薄不等。質(zhì)脆易斷,斷面黃白色。氣特殊,味苦微辛。無蘆頭、無木心、無須根、無雜質(zhì)、無蟲蛀、無霉變。
紫胡 為傘形科植物柴胡及狹葉柴胡的干燥根。紫胡(習(xí)稱北柴胡)主產(chǎn)于河北、河南、遼寧和陜西等地;狹葉紫胡(習(xí)稱南柴胡)主產(chǎn)于湖北、四川、安徽等地。北柴胡野生于山坡、田野及路旁處。南柴胡野生于干燥的草地上。在秋季和翌春采收。采收時用鋤頭挖起,抖去泥土,除去地上部分莖葉、雜質(zhì),攤開太陽下曬至足干即得。
商品規(guī)格質(zhì)量:北柴胡(統(tǒng)貨):足干,呈圓錐形,上粗下細,順直或彎曲,多分枝。頭部膨大,呈疙瘩狀,殘莖不超過1厘米。表面灰褐色或土棕色,有縱皺紋。質(zhì)硬而韌,斷面黃白色,纖維性。微有香氣,味微苦辛。無須毛、無雜質(zhì)、無蟲蛀、無霉變。南柴胡(統(tǒng)貨):足干,類圓椎形,少有分枝,略彎曲。頭部膨大,有殘留苗莖。表面上棕色或紅褐色,有縱皺紋及須根痕。質(zhì)較軟,斷面淡棕色。微有香氣,味微苦辛。大小不分,殘留苗莖不超過1.5厘米。無須根、無雜質(zhì)、無蟲蛀、無霉變。
鬧陽花 又叫黃杜鵑等,為杜鵑花科植物羊躑躅的干燥花。該品分布于華東、中南、西南各省區(qū)。野生于山坡林緣、灌木叢、草地上。春末夏初當(dāng)其花枝上的花朵開放時,選擇晴天,把花摘下,攤開在竹席上或簸箕上置太陽下曬至足干即得。
商品規(guī)格質(zhì)量:足干,數(shù)朵簇生于一柄,多脫落為單朵,梗長1~2厘米,皺縮,花冠鐘狀,成朵,灰黃色或灰褐色。氣微,味微麻?;ü2婚L,無葉片、無雜質(zhì)、無霉壞?!掇r(nóng)家科技》文章來源:中國農(nóng)業(yè)網(wǎng) 日期:2006-08-22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4295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白術(shù)的加工方法
下一篇: 動物藥材采集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