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見腹瀉、油菜子耳壓法
穴位;脾、腎、胃、大腸、直腸下段,或以痛為俞
操作步驟:用油菜子在敏感點處接揉2-3分鐘,再貼緊。每天按揉3-4次,每次30次,3天為1個療程。一般2個療程即可見效。也可配合按操合谷、足三里、內庭等體穴,療效更好。
一、嬰兒拉稀的原因
原因1:胃腸炎。
在大人小孩中都很常見,是胃和腸道出現(xiàn)的一種炎癥,容易導致拉肚子。引發(fā)胃腸炎的致病原多為病毒,最常見的是輪狀病毒,好發(fā)于秋末冬初,因腹瀉住院的寶寶中有一半是感染了這種病毒,如果寶寶拉肚子,并伴有胃痙攣、嘔吐、低燒,那很可能是胃腸炎造成的。
原因2:細菌感染。
如果寶寶拉肚子嚴重(有時伴有嘔吐),同時,還出現(xiàn)腹痛、膿血便、發(fā)燒等現(xiàn)象,那往往是細菌(比如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引起的。這種感染有些是可以自愈的,但有些也可能會非常嚴重(比如由半生不熟的肉類里含有的大腸桿菌引發(fā)的感染)。因此,如果寶寶有上述癥狀,要馬上帶他去看醫(yī)生。
原因3:寄生蟲感染。
寄生蟲感染也可能引起寶寶拉肚子。比如賈第蟲?。ㄒ步小袄嫘伪廾x病”)就是由一種寄生在腸道內的、要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的寄生蟲引起的。所以,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比如更換尿布后勤洗手,是終止寄生蟲感染傳播的最好方法。
原因4:抗生素。
如果寶寶拉肚子發(fā)生在用有抗生素的藥物期間或用此類藥物治病后,可能與所用的藥物有關。把寶寶拉肚子的情況告訴醫(yī)生,看看是否可以換用其他藥物或療法。
原因5:果汁過量。
如果寶寶喝含有山梨醇和高濃度果糖的果汁,也可能會肚子不舒服,大便變稀。給寶寶少吃點這些食物,應該1周左右就能好轉。專家建議不要給6個月以下的寶寶喝果汁。6個月以后,再根據(jù)寶寶的情況添加果汁。
原因6:配方奶。
配方奶沖調不當也可能引起寶寶拉肚子,所以,沖奶時要嚴格按比例加水。此外,寶寶也會由于配方奶的沖調用具消毒方法不當,而出現(xiàn)腹瀉。不管是上述哪一種情況,更換配方奶的品牌都沒有用,所以,最好先帶寶寶看醫(yī)生,然后再決定該怎么辦。
原因7:春/秋季腹瀉。
每年10月份到次年2月份是輪狀病毒腹瀉發(fā)病高峰。輪狀病毒在干燥、寒冷季節(jié)容易爆發(fā)。由于6個月-2歲的.嬰幼兒局部免疫力和腸道消化系統(tǒng)發(fā)育未完全成熟,容易感染輪狀病毒而發(fā)生腹瀉。丁桂兒臍貼利用兒童臍部吸收功能旺盛生理的特點,運用貼肚臍、通過強健脾胃治腹瀉、助消化的獨特方式,整體調理胃腸道,既避免了打針、吃藥的痛苦,又促進了孩子的腸胃健康,更是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意義深遠。
原因8:牛奶/大豆過敏。
牛奶過敏的現(xiàn)象在小寶寶中也并不少見,牛奶過敏也能引起拉肚子,有時候還會導致嘔吐。因此,一定要等到寶寶1歲以后,再給他喝牛奶。如果寶寶對牛奶過敏,他可能在喝了以牛奶為原料的配方奶或吃了奶制品(如果他已經(jīng)開始吃輔食)后的幾分鐘到幾小時內,表現(xiàn)出過敏癥狀。有些寶寶對大豆和大豆制品(包括大豆配方奶)有過敏反應。大豆過敏的癥狀與牛奶過敏類似,也包括腹瀉。
二、嬰兒拉稀怎么辦
腹瀉小兒應調整飲食。如正在添加輔食的孩子要暫停輔食或減少次數(shù)與輔食量。幼兒應停止喂含油肉多的食品。小嬰兒如有母乳應盡量吃母乳。
有惡心嘔吐的孩子,除了應給易消化的食物外,要少量多次,緩慢喂水喂飯。當腹瀉嘔吐特別嚴重時,可以少喂食物1~2次,現(xiàn)在不主張長期禁食,因為那樣對小兒不利。
不要動輒使用抗菌素,亂用抗菌素治療嬰兒腹瀉是導致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嬰兒腸道內非致病菌群數(shù)目少,還沒有建立正常的菌群系統(tǒng),腸道內環(huán)境不穩(wěn)定,容易被外界因素破壞??梢杂枚」饍耗氋N來治療,因為丁桂兒臍貼的制劑是中藥,并且是外用藥物,是一些能強健寶寶腸胃的藥物,可以助消化,增食欲。
急性腹瀉最常見的癥狀就是脫水,因此液體的補充矯正脫水是非常重要的;即使在急性腹瀉的情況下,小腸仍保有60%的消化吸收能力,因此緊早進食可以減輕癥狀、改進營養(yǎng)狀況;禁食的時間不應該超過24小時,剛開始進食時考慮給予稀飯、馬鈴薯或富醣類的食物,避免太過油膩的食物。
使用止瀉藥雖然可以阻止腹瀉,但同時減少腸蠕動,使毒素不易排泄造成細菌滋生。此外,小時候喂食母乳的小朋友,腸道的抵抗力也比較好,因此,提倡母乳哺育對預防兒童腹瀉也很有幫助。
三、嬰兒拉稀有哪些并發(fā)癥
脫水和電解質紊亂腹瀉時機體不僅不能有效地從食物中吸收水份和電解質,而且還會以腸液的形式將它們進一步丟失。所以腹瀉時,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補充水份和電解質的話,就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脫水和電解質紊亂。其中,電解質紊亂包括低鈉、低鉀、低鈣和低鎂,它們不僅不利于疾病的恢復,而且還會給孩子帶來不必要的痛苦,例如低鉀可引起頑固性的腹脹,低鈣可引起手足抽搦或驚厥。
病毒性心肌炎它發(fā)生在腸道病毒感染所致的腹瀉之后,腹瀉使患兒的抵抗力進一步下降,病毒就可侵犯心臟而引起病毒性心肌炎。并發(fā)此病的患兒會有胸悶、胸痛、心悸、頭暈、乏力等癥狀。重癥患兒會因為嚴重的心律失常導致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腸套疊嬰兒常見的急腹癥之一,多見于4~10個月的嬰兒。隨著年齡的增長,發(fā)病率逐漸降低。絕大多數(shù)嬰兒腸套疊是原發(fā)性的,只有2%~8%的病例為繼發(fā)性。由于腸蠕動失去正常節(jié)律性,腸環(huán)肌發(fā)生持續(xù)性局部痙攣,腸近端劇烈蠕動,遂將痙攣的腸段推入遠端腸腔內。腹瀉和伴隨它的病毒感染是引起腸套疊的主要原因,應當引起警惕。
營養(yǎng)不良多發(fā)生在遷延性腹瀉或慢性腹瀉之后。營養(yǎng)不良會使患兒的抵抗力進一步下降,易繼發(fā)各種感染,如鵝口瘡、支氣管肺炎、結核病、中耳炎、尿路感染等,而且腹瀉遷延不愈還會加重營養(yǎng)不良,造成惡性循環(huán)。
四、嬰兒拉稀如何護理
非母乳性食品應選擇容易消化、符合孩子口味的不要選擇需很長時間才能消化的食物,選擇以米粥或菜粥等淀粉類為主的食品,并做得軟一些。但如果嬰兒不愿意吃的時候也不要勉強,在一段時間內孩子不進食非母乳性食品也沒有大問題。若母乳喂養(yǎng)的孩子發(fā)生腹瀉時,不要輕易斷奶。這時可縮短每次喂奶的時間,讓孩子吃前一半的乳汁。因為母乳的前半部分蛋白質含量較多,容易消化,富于營養(yǎng),而后半部分脂肪含量較多,不易消化。必要時母親可在喂奶前半個小時至一個小時,先飲一大杯淡鹽開水,稀釋乳汁,然后再給孩子哺乳。
用孩子喜歡吃的飲品來補充水分因腹瀉而失水時,補充更多的水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多找一些孩子喜歡喝的飲品,如開水、果汁、蔬菜汁等。當腹瀉嚴重,并伴有嘔吐情況時,更應頻繁地補充水分,同時吃專門的腹瀉奶粉,也可以補充完整的營養(yǎng)。
當腹瀉恢復正常后,也需慢慢地增加非母乳食品的量當持續(xù)嚴重腹瀉后,雖然腹瀉已經(jīng)停止了,但消化機能在一段時間后才能恢復正常,不能馬上恢復吃原來的非母乳食品,應該先喂添加輔食初期的粘稠狀食物,過幾天再慢慢的恢復?;蛘?,使用低敏水解配方奶粉有專門的腹瀉奶粉,轉為一般的低敏水解奶粉,如由藹兒舒轉為雀巢超級能恩,同一品牌不會刺激寶寶胃腸,直到寶寶腸道完全恢復健康。
嬰幼兒拉肚子怎么辦
嬰幼兒拉肚子怎么辦,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被社會所重視,成長是甜蜜和困難交織的過程,對于孩子未來的`發(fā)展是有很大影響的,所有家長們一定要把握好時機。下面我分享嬰幼兒拉肚子怎么辦方法。
嬰幼兒拉肚子怎么辦1 一般療法
若寶寶年齡在6個月以內,是母乳喂養(yǎng),需要繼續(xù)母乳喂養(yǎng);如果不是母乳喂養(yǎng),可以用寶寶日常食用的奶或者奶制品繼續(xù)喂養(yǎng),輕癥的寶寶適當減少吸奶量。若寶寶年齡在6個月以上或已開始食用固體食物,則給些米粥或其他淀粉混合食物,有條件的家庭可加些蔬菜、魚或肉末,每次喂飯可加些植物油。
1、可以給些新鮮水果汁或香蕉泥,以補充鉀。
2、喂新鮮制作的食物,這些食物要很好地烹制、研磨或搗碎。
3、鼓勵寶寶進食,每日至少喂6次。
4、腹瀉停止后繼續(xù)給寶寶喂上述食物,且在腹瀉停止后兩周內每天至少加餐一次直至體重恢復正常。
但如果寶寶拉肚子情況嚴重,要禁食8—24小時,并靜脈補液。
液體療法
1、口服法:適用于輕度脫水或嘔吐不重的寶寶。補液量按每公斤體重100毫升/日計算,分數(shù)次服用。
2、靜脈補液法:用于中度、重度脫水的孩子。
藥物治療
如小兒腹瀉3天不見好轉或出現(xiàn)下列癥狀時帶病兒去找醫(yī)生:
1、多次水樣便。
2、頻繁嘔吐。
3、明顯口渴。
4、不能正常飲食。
5、發(fā)燒。
6、大便帶血。
嬰幼兒拉肚子怎么辦2 控制感染
針對病因,選用抗菌藥物。
對癥治療
腹瀉可口服1次碳酸鉍或輕酸蛋白0.3克,一日3次;助消化可口服胃蛋白酶合劑每歲l毫升欣,一日3次,或多酶片一次l片,一日3次。依病情對癥處理。
治療偏方
取新鮮胡蘿卜適量,洗凈切碎,加水煮爛,然后取出胡蘿卜搗成糊狀即成煮胡蘿卜的水留作備用、。
食用時,每100毫升煮胡蘿卜的水中,加入5-10克約一小匙、胡蘿卜泥。進食量主要根據(jù)寶寶的食欲,可按平時的食量喂給。一般來說,喂食胡蘿卜泥2至3天,便便即可成形。
保護嬌嫩皮膚
尿布必須勤更換,更需用清水清洗屁股并吸干。
適當增減衣物
嬰幼兒的衣著,應隨氣溫的升降而增減,避免過熱,夜晚睡覺要避免腹部受涼。夏季應多喂水,避免飲食過量或食有用脂肪多的食物。經(jīng)常進行溫水浴。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4307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腦性癱瘓(腦性癱瘓名詞解釋)
下一篇: 兒童多動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