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與氣血津液的關系
《靈樞,本臟》說:“五臟者,所以藏精神血氣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眼具有視覺功能,有賴臟腑所受藏與化生之氣、血、津液的滋養(yǎng)和濡養(yǎng)。
一、眼與氣的關系
氣是維持眼的生理活動的基本物質。《太平圣惠方·眼內障論》說:“眼通五臟,氣貫五輪”。如果眼的組織缺乏氣的貫注,或氣失和調,則會導致眼病發(fā)生。氣對眼的主要作用,可歸納為三個方面:
(一)溫養(yǎng)作用眼受五臟六腑上輸之精氣溫煦和濡養(yǎng),才能維持眼內外各種組織的正常功能。其中瞳神“乃先天之氣所生,后天之氣所成”(《證治準繩·雜病·七竅門》),所受精氣尤其充足,故獨能視物辨色。
(二)推動作用由于氣的升降出入運動不息,才能推動精、血、津液等源源不斷地運行上頭,人目養(yǎng)竅。王肯堂謂之“目之經絡中往來生用之氣”為真氣。真氣沖和流暢,則目視精明;若有虧滯,則能引起眼病。不過,目中真氣的運動又與腎氣的盛衰、脾氣的升降、心氣的推動、肝氣的疏泄、肺氣的敷布密切相關,不可孤立地看待。
(三)固攝作用真氣充足,固攝有力,則血行脈中,不得外溢;目內所含津液,亦不致干枯。此外,氣的固攝作用還關系到瞳神的聚散。古人認為瞳神為水火之精華,由腎精膽汁升騰于中,元陽真氣聚斂于外而成,故倪維德《原機啟微》說:“神水(指瞳神)亦氣聚也?!鳖欏a《銀海指南》也說:“氣不裹精”則“瞳神散大”。
總而言之,氣之于眼,作用甚大,一有虧滯,則會影響其功能,甚至發(fā)生病變。如《靈樞·決氣》謂:“氣脫者,目不明”,即指氣虛所致視力模糊。
二、眼與血的關系
血富營養(yǎng),亦是眼部賴以維持生理活動的主要物質。劉河間《素問宣明論方。眼目門,眼科總論》說:“目得血而能視”。流注于眼中之血液,古代醫(yī)家稱之為“真血”?!秾徱暚幒氛f:“真血者,即肝中升運于目,輕清之血,乃滋目經絡之血也?!倍疫€說:“夫目之有血,為養(yǎng)目之源,充和則有發(fā)生長養(yǎng)之功,而目不??;少有虧滯,目病生矣?!敝赋隽搜鄄抗┭蛔慊蜓叙鰷芍虏 ?/p>
三、眼與津液的關系
津液包括體內各種正常水液。它布散于全身,主要起到滋潤、濡養(yǎng)作用,并對維持人體水火、陰陽平衡具有重要意義。眼之所以能夠明視萬物,也離不開五臟六腑源源不斷地上滲津液滋潤、濡養(yǎng),以及維持陰陽平衡。所以,《靈樞·口問》說:“液者,所以灌精濡空竅者也,……液竭則精不灌,精不灌則目無所見?!庇忠驗槟績冉M織富含滓液,目珠才得以維持圓潤,因而〈外臺秘要》說:“其眼根尋無他物,直是水耳。輕膜裹水,圓滿精微,皎潔明凈,狀如寶珠”。津液上滲于目,就其所化來講,在外為淚液,為目外潤澤之水;在內則主要為神膏、神水。因神膏涵養(yǎng)瞳神,故神膏一衰,瞳神有損。至于神水,《審視瑤函》指出:“在目之內,……即目上潤澤之水。水衰則有火盛燥暴之患,水竭則有目輪大小之疾,耗澀則有昏眇之危。”由此可見,津液對目有著重要作用。
十二經絡中循行于頭面與眼部發(fā)生聯(lián)系主要經絡分述如下:
1,手陽明大腸經其支脈上行頭面,左右相交于人中,之后上挾鼻孔,循禾寥,終于眼下鼻旁之迎香穴,與足陽明胃經相接,而且通過足陽明胃經,與眼發(fā)生間接聯(lián)系。
2,足陽明胃經該脈受手陽明大腸經之交,起于眼下鼻旁之迎香穴,上行而左右相交于鼻根部,過內眥睛明穴,與足太陽膀胱經交會,之后,循鼻外側,經眼眶下方下行,人上齒中。足陽明胃經別出而行的正經,亦上行至鼻根及眼眶下方,直接與眼系相連。
4,手太陽小腸經該經脈有兩條支脈上行至目眥。其中一條與眼銳眥相連,另一條與眼內眥相連,都與眼直接發(fā)生聯(lián)系。足太陽膀胱經該脈起于目內眥之睛明穴,并與該處與手太陽小腸經相交接,然后人腦,連屬眼系。6,手少陽三焦經該經脈通過兩條支脈與眼發(fā)生聯(lián)系。其中一條至眼下,一條至眼眥。
7,足少陽膽經該脈起于目銳眥之瞳子體,而且于該處與手少陽三焦經相交會,然后上頭角,下耳后,并從耳后分支脈,在行至眼銳眥;另一支脈則從銳眥下走大迎,合手少陰經,到達眼眶之下。其本經別出之正經,亦上行頭面,系眼系,之后,再與其本經會合于眼銳眥。
擴展資料:
十二經脈,三陰三陽表里相合,正經首尾相貫,旁支別絡縱橫交錯。營血在經隧中運行全身,始于手太陰,終于足厥陰,周而復始,如環(huán)無端。故從經絡循行的路徑來看,可以說十二經脈都直接或間接地與眼發(fā)生著聯(lián)系。
《靈樞·口問》說:“目者,宗脈之所聚也”。又《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說:“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于面而走空竅,其精陽氣上走于目而為睛”。這都說明了眼與臟腑之間,靠經絡的連接貫通,保持著有機的聯(lián)系,是經絡不斷地輸送氣血,才維持了眼的視覺功能。
參考資料:人民網-熱敷眼睛好處多 疏通經絡緩解眼疲勞
什么是氣血津液: 氣和血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資生,相互為用的密切關系,因而在發(fā)生病變時,氣血??上嗷ビ绊?,既見氣病,又見血病,即為氣血同病。
氣血同病常見的證候,有氣滯血瘀,氣虛血瘀,氣血兩虛,氣不攝血,氣隨血脫等。
氣 血 不 足是由不規(guī)律的生活方式導致機體氣血失衡,所以只要把體內的氣血調整好就行了。目前,這方面的專家比較推崇的是芝元bei雪kang組合。市面上很多的所謂的補品都是單純性補血的,但純性補血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科學的補血方法應是像芝元bei雪kang組合那樣氣血 雙補。通過芝元bei雪kang組合調理則能補血補氣生血、填精補血、祛瘀生新等。以求達到的效果。
下面談一談“氣血”的誤區(qū)。
氣 血 不 足 誤區(qū)一?。簼M面紅光,不代表氣血好。
在中醫(yī)學中,人的正常生理面色表示人體的氣血津液的充盈與臟腑的正常。比如精氣內含,容光外發(fā),所以面部則顯光明潤澤,紅黃隱隱。而在臨床上,或曰常生活中一些人,特別中年人如果紅光滿面,則就要查一查自已的血壓了。如果血壓正常,就要再考慮是否肝火旺盛,易急燥,易發(fā)人,失眠,口干等一系列表現。
氣 血 不 足 誤區(qū)二?。耗樕?,氣色好,也不等于“氣血”正常,身體健康。
在中醫(yī)學中,“氣血”是“氣”與“血”二個概念的組個。因氣與血之間關系非常密切,不可分割,所以往往把氣與血二個概念合在一起,成為“氣血”這一詞組。
在曰常生活中經常見到某人一直身體非常好,氣色又好,但突然得暴病而亡。臉色好,氣色好,氣血正常,絕不能代表臟腑等無病,或者某一個器官有先天或后天的疾患。氣血,在中醫(yī)學里只是一個非常乏指的概念,但對某些疾患來說又是一個非常具體的概念,對治療疾病起著主導的積極的治療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4398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眼科病因
下一篇: 眼與經絡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