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風內(nèi)障是指起病無明顯不適
[病因病機]
一、憂愁忿怒
,肝郁氣滯,氣郁化火。二
、脾濕生痰,痰郁化火,痰火升擾。三
、竭思勞神,用意太過,真陰暗耗,阻虛火炎。以上因素皆可導致氣血失和
,脈絡不利,神水瘀滯,釀成本病。[臨床表現(xiàn)]
發(fā)病可無自覺癥狀,或于瞻視過久
,勞神過度之后,一時微感頭暈頭痛[診斷依據(jù)]
一
二
三、早期中心視力不受影響
四
五
六
[鑒別診斷]
綠風內(nèi)障轉(zhuǎn)入慢性者,其自覺癥狀不明顯
[辨證論治]
一
(一)氣郁化火
[主證]情志不舒,頭目脹痛
[證候分析]肝喜條達
[治法]清熱疏肝。
[方藥]丹梔逍遙散加減
(二)痰火升擾
[主證]頭眩目痛,心煩而悸
[證候分析]痰火升擾
,流竄經(jīng)絡,上蒙清竅,則頭眩目痛。痰火內(nèi)擾,心神不安,胃失和降[治法]清熱祛痰
[方藥]黃連溫膽湯加減,方中以陳皮
(三)陰虛風動
[主證]勞倦后眼癥加重
,頭眩眼脹,瞳神略有散大,視物昏朦,或觀燈火有虹暈,失眠耳鳴,五心煩熱,口燥咽干,舌絳少苔,脈細數(shù)。[證候分析]勞倦太過
,陰血虧虛,水不涵木,肝風上旋,以致頭眩耳鳴,眼珠脹痛,瞳神微散。陰虛血少,瞳神失養(yǎng)則視物昏朦。觀燈火有虹暈,夜臥失眠,五心煩熱,口燥咽干,舌絳少苔,脈細數(shù)等皆由陰虛血少,水不制火所致。[治法]滋陰養(yǎng)血
[方藥]阿膠雞子黃湯加減
。原方重在滋陰養(yǎng)血,柔肝熄風。虛火尚旺者,方中酌加知母、黃柏、地骨皮、丹皮、赤芍之類降虛火,化瘀消滯。(四)肝腎兩虧
[主證]病久瞳神漸散,中心視力日減
,視野明顯縮窄,眼珠脹硬,眼底視乳頭生理凹陷加深擴大,甚至呈杯狀,顏色蒼白。全身癥有頭暈耳鳴,失眠健忘,腰膝酸軟,舌淡脈細,或面白肢冷,精神倦怠,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證候分析]病久元氣衰憊
,肝腎精血虧損,目竅失養(yǎng),神光衰微,故視力減退。視乳頭顏色蒼白無血色,中央凹陷如杯狀,為失于精血濡養(yǎng)所致[治法]補益肝腎。
[方藥]杞菊地黃丸或腎氣丸加減
。杞菊地黃丸補益肝腎,用于肝腎精血不足者,若嫌力薄,酌加菟絲子、五味子、當歸、白芍、川芎等。腎氣丸是在六味地黃丸滋養(yǎng)腎陰的基礎上再加肉桂、附子而成,于水中補火,鼓舞腎氣,協(xié)調(diào)陰陽。適用于本證肝腎不足,腎陽偏虛者二
(一)滴用抑制房水生成的0.25%~0.5%噻嗎心安眼液.每日2次
(二)滴用縮瞳劑1%~2%毛果蕓香堿液,每日3—4次
三、針刺療法
參見綠風內(nèi)障
四
經(jīng)上述治療不效,宜結(jié)合西醫(yī)手術(shù)治療
[預防]
本病病因比較復雜
一
二、臨床上凡發(fā)現(xiàn)如下可疑本病的患者
(一)出現(xiàn)一過性虹視、霧視現(xiàn)象
(二)不能解釋蒔視菠秀及不明原因的視力下降
(三)家族中有本病患者
(四)一眼已患本病者之“健眼”以及視神經(jīng)乳頭或視野出現(xiàn)可疑變化者
(五)在24小時內(nèi)眼壓波動幅度大于1.07kPa(8mmHg)
[預后]
本病治療不效或治不及時
[文獻摘要]
《秘傳眼科龍木論·青風內(nèi)障》:“此眼初患之時,微有痛澀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4403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