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火擾心型心悸的治療
痰火擾心型:癥見心悸時發(fā)時止,受驚易作,胸悶煩躁,失眠多夢
,口干苦
,大便秘結
,小便短赤
,舌紅苔黃膩
,脈弦滑
。治宜清熱化痰
,寧心安神,方守黃連溫膽湯
。臨證應用時一般加山梔
、黃芩、膽星、貝母
,以加強清火化痰之功
;痰火互結,大便秘結者
,加生大黃
;痰濁化熱,加茵陳
、苦參
,重用黃蓮、竹茹
;心悸重癥
,加遠志、菖蒲
、酸棗仁
、生龍骨、生牡蠣
、珍珠母、石決明
;火郁傷陰
,加沙參、麥冬
、玉竹
、天冬、生地
;兼見脾虛者
,加黨參、白術
、谷麥芽
。痰飲祛除后,或補氣血不足
,或調陰陽之盛衰
,以求氣血調和,陰平陽秘
,心神得養(yǎng)
。
心悸的食物治療與禁忌
心悸吃什么好?心悸常表現(xiàn)為心臟無緣無故出現(xiàn)加速,心慌失神
。心悸不僅影響人的生活精神狀態(tài)
,甚至可能會誘發(fā)心臟疾病。那么,心悸吃什么好呢?我建議吃以下介紹的食療及食物
,試試吧
。
一、心悸是怎么回事?
心悸指患者自覺心中悸動
,甚至不能自主的一類癥狀
。發(fā)生時,患者自覺心跳快而強
,并伴有心前區(qū)不適感
。屬祖國醫(yī)學“驚悸”和“怔仲”的范疇。 本病癥可見于多種疾病過程中
,多與失眠
、健忘、眩暈
、耳鳴等并存
,凡各種原因引起心臟搏動頻率、節(jié)律發(fā)生異常
,均可導致心悸
。
二、心悸吃什么好? 食療:
1
、紅棗蔥
紅棗20枚
,蔥白適量。將紅棗用水洗凈
,放入水中煎煮20分鐘
,然后加入蔥白,再煎10分鐘
。每日1劑
,分2~3次服。
2
、酸棗仁湯
酸棗仁15克
、甘草6克、知母6克
、茯苓12克
、川芎6克。水煎服
。主治虛勞虛煩不得眠
,心悸盜汗、頭目眩暈
、咽干口燥
、脈弦或細數(shù)等證
。
3、黃連湯
黃連3兩
,炙甘草3兩
,干姜3兩,桂枝3兩
,人參2兩
,半夏半升,大棗12枚
。水煎服
。有清上溫下,調和寒熱
,升降陰陽之功
。
4、草芪龍苓粥
炙甘草
、黃芪
、龍眼肉各10克,茯苓粉
、大米各50克
,白糖少許。將炙甘草
、黃芪擇凈
,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
,水煎取汁,加茯苓粉
、大米
、龍眼肉煮粥,待熟時調入白糖
,再煮一二沸即成
。適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怔忡、胸悶氣短
、活動后加劇
、面色淡白或有自汗、舌淡苔白
、脈結代等
。
5、桂圓紅棗豬心米湯
豬心1個
,桂圓肉
、黨參各35克
,遠志肉1 2克,大麥米30克
,去核紅棗5枚
,精鹽適量。豬心割開切去油脂
,洗凈血水
,桂圓肉、黨參
、遠志肉
。紅棗、大麥米洗凈
。將所有原料放入清水鍋內
,用中火煮2小時。加精鹽調味即可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梢鏆庋a血,養(yǎng)心安神
。
三 、心悸吃什么好?食物:
1、桂圓
可用桂圓肉泡茶喝
,或煮桂圓粥食用
,它有益心脾、補氣血
、安心神的用途
,尤其適宜心血不足型心悸之人。
2
、酸棗仁
宜用酸棗仁6~10克
,芡實12克,龍眼肉6克
,煮湯后睡前服食
。酸棗仁可以寧心安神配合龍眼肉和芡實,對心血不足型號心悸頗有裨益
。若無芡實或龍眼肉
,亦可單用酸棗仁15克,搗碎后同粳米煮粥食用
。
3
、荸薺
每日可用荸薺60~120克,配海蜇50~100克
,煮湯分2次飲用
。此法為清代名醫(yī)王士雄的“雪羹湯”
,有清熱化痰之功,適宜痰火上擾型心悸之人服食
。
4
、柏子仁
可用柏子仁10~15克,稍搗爛
,同粳米湯煮粥
,待粥將成時,加少少許蜂蜜
,稍煮一
、二沸即可食用,宜作早晚餐服食
。此法適宜心血不足型心悸
,因柏子仁本身有養(yǎng)心安神之效。
5
、百合
選用新百合50~60克
,或干百合30克,煎水后加入適量冰糖食用
。此法適宜心氣不足型或陰虛火旺型心悸
,包括體質虛弱,婦女更年期
,以及神經(jīng)管能癥所致的心悸之人服食
。
6、蓮子
先將干蓮子磨粉
,每晚取蓮子粉50克
,桂圓肉30克,同粳米50~100克煮成稀粥
,然后加入冰糖適量
,臨睡前服食1小碗?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蛴酶缮徣?0克
,桂圓肉30克
,冰糖少許
,一同煎服。此法適宜心血不足型心悸者食用
。
7
、麥門冬
選用干麥冬20克,前水代茶飲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蛟倥浜仙硡?0克
,一并煎湯飲用。此法適宜陰虛火旺之心悸病人常飲
。
8
、西洋參
單以西洋參片3~5克,泡茶常飲
。適宜心氣不足或陰虛火旺之心悸者食用
。
9、薤白
即小蒜
,一名野蒜
。每次用干薤白10克,配合瓜萎仁10克
,煎湯喝
,每日2~3次。此法適宜氣滯血瘀型心悸
,包括冠心病心絞痛之人心悸心痛者食用
。
10、山楂
可用野生山楂10~15克
,每天煎水代茶飲
。此法適宜氣滯血瘀型心悸,包括高血壓病
、高血脂癥
、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心絞痛以及陣發(fā)性心動過速者心悸時服食
。
心悸是自覺心跳快而強,并伴有心前區(qū)不適感
。心悸患者應保持精神樂觀
,情緒穩(wěn)定,堅持治療
,堅定信心
。應避免驚恐刺激及憂思惱怒等。生活作息要有規(guī)律
,飲食有節(jié)
,宜進食營養(yǎng)豐富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營養(yǎng)原則
生活作息要有規(guī)律
。飲食有節(jié)
,宜進食營養(yǎng)豐富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宜低脂
、低鹽飲食
,忌煙酒
、濃茶。
飲食禁忌
心血不足型:常表現(xiàn)為心悸不寧
,面色少華或萎黃
,夜寐不安,或多夢
,膽小善驚
。此類患者宜食具有養(yǎng)血安神作用的食物,忌食辛辣香燥食品
。
心氣虛弱型:常感心悸氣短
,動則出汗或自汗,面色恍白
、倦怠乏力
、胃納減少,或四肢不溫
,舌淡苔白
。宜常食用溫陽益氣之物,忌食生冷滋膩物品
。
陰虛火旺型:經(jīng)常心悸而煩
,咽痛口干,手足心熱
,夜寐不安而煩燥
,或有盜汗,舌紅少苔
。宜食生津養(yǎng)陰安神食品
,忌食香燥辛散之物。
痰火上擾型:常感心悸心慌
,胸悶不安
、煩燥不眠、頭暈口苦
,或痰多惡心
、舌苔黃膩。宜食清熱化痰之物
,忌食煎炸熏烤
,滋膩肥甘食品。
氣滯血瘀型:自覺心悸心痛
、胸悶不舒
、憋氣隱痛如刺或脹
、舌紫
。宜食化瘀通絡
,行氣活血食品,忌食生冷酸澀之物
。
適宜食物: 凡心悸之人
,除積極對癥治療外,宜常吃以下食品:
1.桂圓
可用桂圓肉泡茶喝
,或煮桂圓粥食用
,它有益心脾、補氣血
、安心神的用途
,尤其適宜心血不足型心悸之人。
2.紅棗
可用紅棗煎水服
,或用紅棗煮粥食
,或早晚空腹嚼食。紅棗中含有多量的
、為造血不可缺少的營養(yǎng)素 ~ 鐵和磷
,是一種天然的補血劑。對各種貧血
、體弱
、產(chǎn)后虛弱、手術之后氣血不足所致的心悸者
,最為適宜
。
3.酸棗仁
宜用酸棗仁6 ~ 10克,芡實12克
,龍眼肉6克
,煮湯后睡前服食。酸棗仁可以寧心安神配合龍眼肉和芡實
,對心血不足型號心悸頗有裨益
。若無芡實或龍眼肉,亦可單用酸棗仁15克
,搗碎后同粳米煮粥食用
。
4.荸薺
每日可用荸薺60 ~ 120克,配海蜇50 ~ 100克
,煮湯分2次飲用
。此法為清代名醫(yī)王士雄的“雪羹湯”,有清熱化痰之功
,適宜痰火上擾型心悸之人服食
。
5.柏子仁
可用柏子仁10 ~ 15克,稍搗爛,同粳米湯煮粥
,待粥將成時
,加少少許蜂蜜,稍煮一
、二沸即可食用
,宜作早晚餐服食。此法適宜心血不足型心悸
,因柏子仁本身有養(yǎng)心安神之效
。
6.百合
選用新百合50 ~ 60克,或干百合30克
,煎水后加入適量冰糖食用
。此法適宜心氣不足型或陰虛火旺型心悸,包括體質虛弱
,婦女更年期
,以及神經(jīng)管能癥所致的心悸之人服食。
7.蓮子
先將干蓮子磨粉
,每晚取蓮子粉50克
,桂圓肉30克,同粳米50 ~ 100克煮成稀粥
,然后加入冰糖適量
,臨睡前服食1小碗?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蛴酶缮徣?0克
,桂圓肉30克,冰糖少許
,一同煎服
。此法適宜心血不足型心悸者食用。
8.蓮子心
每日用干蓮子心1.5克
,開水沖泡代茶飲
。適宜陰虛火旺型和痰炎上擾型心悸者服食。
9.麥門冬
選用干麥冬20克
,前水代茶飲
。或再配合沙參30克
,一并煎湯飲用
。此法適宜陰虛火旺之心悸病人常飲。
10.西洋參
單以西洋參片3 ~ 5克
,泡茶常飲
。適宜心氣不足或陰虛火旺之心悸者食用
。
11.豬心
用豬心一枚,切后同姜蔥細鹽適量煮食
。因豬心補心
,可治心悸怔忡,適宜心血不足
,心氣虛弱而心悸者服食。也可用不落水豬心1只
,剖開
,連豬心血,加入朱砂6克
,重湯燉約3 ~ 4次服食
,連吃2 ~ 3只豬心。此法適宜痰炎入心
,驚悸發(fā)狂者食用
。
12.薤白
即小蒜,一名野蒜
。每次用干薤白10克
,配合瓜萎仁10克,煎湯喝
,每日2 ~ 3次
。此法適宜氣滯血瘀型心悸,包括冠心病心絞痛之人心悸心痛者食用
。
13.山楂
可用野生山楂10 ~ 15克
,每天煎水代茶飲。此法適宜氣滯血瘀型心悸
,包括高血壓病
、高血脂癥、冠心病
、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心絞痛以及陣發(fā)性心動過速者心悸時服食。
14.人參
可用人參3克
,切片
,每天泡茶飲。適宜心氣虛弱
,產(chǎn)后病膈體虛之人心功能不全而心悸時食用
。
15.黃精
單用黃精10 ~ 15克,或同枸杞子10 ~ 15克煎水代茶頻飲
。適宜心血不足
,病后產(chǎn)后體虛心悸者服食
。
16.小麥
宜用小麥60 ~ 100克,同大棗10枚
,炙甘草6 ~ 10克
,一同煎水代茶飲。此法尤其適宜婦女體虛心悸
,或心臟神經(jīng)管癥心悸不安者服用
,可以起到養(yǎng)心安神止心悸的效果。
17.肉桂
可選用桂枝10克
,炙甘草6克
,煎水代茶飲。此法適宜心氣虛弱型心悸者服用
。
心悸之人除宜選擇食用上述食品外
,凡心血不足型心悸者:還宜多吃些桑椹、松子仁
、枸杞子
、葡萄、阿膠等物品;心氣虛弱型心悸者又宜食用銀耳
、黨參
、黃芪、太子參
、靈芝
、紫河車、蜂蜜等;高血壓
、動脈硬化
、冠心病而心悸者:還可食用菊花腦、茼蒿
、槐花
、白菊花等;心功能不全而心悸者:可常吃茶葉;心火偏旺而心悸者:又宜常飲竹葉茶、白茅根茶等
。
忌食物品:
凡心悸之人
,均應忌煙酒,也應避免不分癥型亂用滋補之品
,凡屬心血不足者:忌食胡椒
、辣椒、花椒
、肉桂
、紫蘇、茴香
、燒酒
、丁香
、蔥、姜
、蒜
、之類辛熱香燥之物;凡屬心氣虛弱,心陽不振之心悸者:忌食或少食西瓜
、冬瓜
、地瓜、河蟹
、海蜇
、柿子、萵苣
、茭瓜
、馬蘭頭
、菜瓜
、蜆肉、綠豆等寒性以及生冷瓜果等耗傷陽氣之品;痰熱上擾型心悸之人又當忌食桂圓
、大棗
、人參、黃精
、麥冬
、糯米、阿膠
、豬油
、肥肉、羊肉
、狗肉
、甲魚、鰻魚等滋膩粘糯
、生火助痰的食物
。
總之心悸是自覺心慌不安,不能自主
,或脈象不齊的一種證候
。臨床常見于心臟病、甲狀腺功能亢進
、貧血
、神經(jīng)官能癥等各種疾病所致的心律失常。針灸治療因植物神經(jīng)功能失調所致心悸有較好療效
,對于其他原因所致心悸(心律失常)
,應以綜合治療為主
。
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中醫(yī)內科學輔導:心悸
心悸
細目一:概述
一、心悸的概念及源流
1.心悸的概念
心悸是指病人自覺心中悸動
、驚惕不安
、甚則不能自主的一種病證。病情較輕者為驚悸
,病情較重者為怔忡
。
2.心悸的'源流
心悸的病名,首見于《金匱要略》和《傷寒論》
, 稱之為“心動悸”
、“心下悸”、“心中悸”及“驚悸”等
,并認為其主要病因有驚擾
、水飲,虛勞及汗后受邪等
,并提出了基本治則及炙甘草湯等治療心悸的常用方劑
。
清代《醫(yī)林改錯》重視瘀血內阻導致心悸怔忡,記載了用血府逐瘀湯每多獲效
。
二
、心悸與西醫(yī)病名的關系
細目二:病因病機
一、心悸的常見病因
內因:體質素虛
,飲食勞倦
,七情所傷,藥食不當
。
外因:感受外邪
。
二
、心悸的主要病機及虛實的不同特點
心悸的病位在心
,與肝
、脾
、腎
、肺四臟密切相關
。
病理變化主要有虛實兩方面
,虛者為氣
、血
、陰
、陽虧損,使心失滋養(yǎng)
,而致心悸;實者多由痰火擾心
,水飲上凌或心血瘀阻,氣血運行不暢而引起
。
三
、虛
、痰、瘀與心悸的關系
本病為本虛標實證
,其本為心氣不足
,心陽虛衰,陰血虧虛
。其標有氣滯
、血瘀、痰濁
、水飲 等
。陰虛者常兼火盛或痰熱;陽虛易夾水飲、痰濕;氣血不足者
,易見氣血瘀滯
、痰濁。
細目三:診斷和類證鑒別
一
、心悸的診斷要點
1.自覺心搏異常
,或快速,或緩慢
,或跳動過重
,或忽跳忽止
。呈陣發(fā)性或持續(xù)不解
,神情緊張,心慌不安
,不能自主
。
2.伴有胸悶不舒,易激動
,心煩寐差
,顫抖乏力,頭暈等癥
。中老年患者
,可伴有心胸疼痛,甚則喘促
,汗出肢冷
,或見暈厥。
3.可見數(shù)
、促
、結、代
、緩
、沉
、遲等脈象。
4.常由情志刺激
,驚恐
、緊張、勞倦
、飲酒
、飽食等因素而誘發(fā)。
二
、驚悸與怔忡的鑒別
驚悸發(fā)病
,多與情緒因素有關,可由驟遇驚恐
,憂思惱怒
,悲哀過極或過度緊張而誘發(fā),多為陣發(fā)性
,病來雖速
,病情較輕,實證居多
,病勢輕淺
,可自行緩解,不發(fā)時如常人
。
怔忡多由久病體虛
,心臟受損所致,無精神等因素亦可發(fā)生
,常持續(xù)心悸
,心中惕惕,不能自控
,活動后加重
,多屬虛證,或虛中夾實
,病來雖漸
,病情較重,不發(fā)時亦可兼見臟腑虛損癥狀
。
心悸日久不愈
,亦可形成怔忡。
三
、心悸與奔豚的鑒別
奔豚發(fā)作之時
,亦覺心胸躁動不安。本病與心悸的鑒別要點為:心悸為心中劇烈跳動,發(fā)自于心;奔豚乃上下沖逆
,發(fā)自少腹
。
細目四:辨證論治
一、心悸的辨證要點
心悸的辨證應辨虛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