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兒童咳喘 驗案 中醫(yī)藥治療 標本從治
兒童慢性支氣管咳嗽哮喘,好發(fā)于“五一”和國慶節(jié)前后。在此冷暖交替、氣候多變之際,易得傷風感冒,從而引發(fā)咳嗽哮喘。中醫(yī)運用“急則治標,緩則治本,標本兼顧,扶正固本”的原則,經(jīng)過一定時期的治療,多數(shù)病例,可以得到控制,效果比較滿意?,F(xiàn)舉2案,并論述標本從治之法。
例一:史××,12歲。
一診(1994年9月15日):自1993年6月起因感冒未及時根治,引發(fā)哮喘,反復發(fā)作,尤其在春末和秋冬之交,發(fā)作頻繁,常以西藥氨茶堿、考的松等臨時控制,但不能根治,在一年半時間內(nèi),曾四次住院。就診時又罹感冒,發(fā)熱雖退,仍鼻塞流涕,打噴嚏,咽微紅痛,咳嗆有痰呈薄白狀,咯之不爽,每到后半夜,咳劇而痰嗚,胸悶氣急,不能平臥,汗多乏力。脈細小,舌苔薄膩質(zhì)偏紅。治以宣肺透邪,化痰平喘。
處方:蜜炙麻黃9g,杏仁9g,荊防風(各)9g,桔梗6g,天漿殼4只,牛蒡子10g,白前胡(各)10g,佛耳草30g,射干10g,白果肉9g,炒地龍12g,炙款冬12g,水炙桑皮20g,鵝不食草5g,辛夷9g,生甘草4.5g,7帖。
二診(9月22日):咳痰較減,略稠,痰鳴氣急見平。咽痛瘥,早晚仍有噴嚏流涕,谷納少馨。脈細小,舌苔薄膩,原法略作加減續(xù)進。
處方:蜜炙麻黃9g,杏仁9g,桔梗6g,白前胡(各)10g,佛耳草30g,射干10g,白果肉9g,炒地龍12g,炙款冬12g,水炙桑皮20g,鵝不食草5g,辛夷9g,蒼耳子9g,香谷芽12g,防風9g,生甘草4.5g,7帖。
三診(11月30日):上方隨癥加減,連續(xù)服用二月,期間偶見咳嗽痰鳴,但自能緩解,喘急胸悶,不能平臥等較重癥狀,僅出現(xiàn)過一次,藥后得平,病情基本得到控制。胃納轉(zhuǎn)佳,脈小平,舌苔薄左側(cè)薄少,前法佐以益氣扶正,以資鞏固。
處方:蜜炙麻黃9g,杏仁9g,炙款冬12g,白果肉9g,炒地龍12g,百部15g,水炙桑皮20g,佛耳草30g,生黃芪15g,生白術(shù)10g,防風9g,辛夷9g,香谷芽15g,生草4.5g,紫河車粉(分沖)5g,7帖。
上方連續(xù)服至1995年8月盛暑之時,停服煎藥,改服玉屏風散,河車大造丸至1995年冬,以上方為基礎,著重加入補氣血,益肺脾腎之藥制成膏劑服用,哮喘一直穩(wěn)定未發(fā),且感冒也大為減少。
例二:吳××,男,10歲。
一診(1996年1月13日):三、四歲時因感冒未愈,發(fā)為哮喘,每逢濕悶及秋冬季節(jié),必發(fā),纏綿不已,常于半夜送醫(yī)院急診??滔抡蛋l(fā)病。子夜氣急胸悶,喉間痰鳴,不能平臥,鼻塞,脈細,苔薄膩,舌質(zhì)偏紅,治以宣肅肺氣,清化痰熱,祛邪通竅。
處方:水炙麻黃9g,杏仁9g,白果肉9g,炒地龍12g,射干10g,炒葶藶子15g,水炙桑皮20g,炒黃芩10g,炒蘇子10g,荊防風(各)9g,白前胡(各)9g,生甘草4.5g,干蟾皮6g,鵝不食草5g,辛夷9g,生紫苑10g。7帖。
二診(1996年1月20日):喘急見平,喉間偶有痰鳴,略有咳痰,鼻塞流涕未除,脈細舌苔薄膩微黃,原法增損續(xù)進。
處方:水炙麻黃9g,杏仁9g,桔梗6g,白前胡(各)10g,白果肉9g,炒地龍12g,水炙桑皮20g,炒黃芩12g,佛耳草30g,炙款冬10g,生紫苑10g,防風9g,鵝不食草30g,辛夷9g,生甘草4.5g。
以上方隨癥加減續(xù)服5個月,偶有痰鳴,但能自行緩解消失,喘急未再發(fā)作。1996年7月起改服玉屏風散,河車大造丸,堅持不輟,有時不慎感冒,亦未引發(fā)哮喘。最近隨訪稱:“哮喘一直沒有發(fā)過,很太平”。
討論:上述二例,在咳喘發(fā)作期間,均對證采用宣散外邪,開泄肺氣,化痰止咳,降逆平喘等方藥,即急則治其標,使內(nèi)外之邪得以宣泄,肺氣得順,而使咳喘逐步得以控制,平息。
當治療一些時間,外邪漸祛,內(nèi)痰蘊結(jié)漸清,咳喘逐步緩解、穩(wěn)定后,一方面乘勝追擊,繼續(xù)清肅余邪,一方面扶助正氣,正勝邪卻,邪去正安,使疾病得以根治。故第一例在服藥二個多月,癥狀得到控制后,即加用玉屏風散、北沙參、紫河車粉等以益氣固表增強防御機制,調(diào)補肺腎之氣,改善內(nèi)在體質(zhì),即所謂“緩則治本,標本兼顧”。
咳喘穩(wěn)定了一個時期后,即使偶患感冒亦未引發(fā)咳喘,說明正氣漸盛,內(nèi)外之邪,已難作祟,則宜著重調(diào)益肺脾腎之氣,進一步增強體質(zhì)和改善免疫機制,以圖根治。長期服用玉屏風散及河車大造丸,甚或冬令有針對性地服補膏,此即“扶正固本”之道也,效果是明顯的。
還須指出,患者需長期地堅持服藥,才能不斷鞏固療效;如若稍愈即停藥,則將半途而廢,難獲全功。
上海市中醫(yī)文獻館(上海,200020)袁云瑞
?這是很多患兒家長最關(guān)注的問題了,對于這個問題專家說道:目前兒童患過敏性哮喘也在不斷地增加,這對于廣大的家長來說,無疑是最擔心的。兒童過敏性哮喘不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需要盡快治療。那?那就應當先了解兒童過敏性哮喘的癥狀。下面就是專家對此做出的介紹。 兒童過敏性哮喘的癥狀: 1、多次屢發(fā)的呼吸困難,伴喘鳴音以夜間為重。 2、常有噴嚏、流鼻水、鼻癢(過敏性鼻炎)、喉癢、咳嗽(過敏性咳嗽)等先兆癥狀。 3、可有刺激性咳嗽及白色泡沫痰。 4、發(fā)作時,雙肺可聞及廣泛喘鳴音,部分可聞及濕性羅音,叩診過清音。 5、哮喘發(fā)作時出現(xiàn)嚴重的呼吸困難,在合理應用擬交感神經(jīng)藥物和茶堿類藥物仍不見緩解者,稱為哮喘持續(xù)狀態(tài)??沙霈F(xiàn)明顯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可見出汗、青紫、面色蒼白,甚至神志不清。哮喘持續(xù)狀態(tài)死亡率高。 由于受到病情嚴重程度不同、個體差異性、地域性、時節(jié)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在治療呼吸疾病時方法不能千篇一律。外埋內(nèi)疏療法能根據(jù)不同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多種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實現(xiàn)分癥施治、辯證治療。 專家推出的外埋內(nèi)疏療法,采用治療性咳喘基因抗體疫苗穴位介入,結(jié)合微型生物磁環(huán)穴位植入,根據(jù)中醫(yī)辨證施治,對治療氣管炎、老慢支、哮喘、過敏性哮喘、肺氣腫等頑癥開創(chuàng)了醫(yī)學治療的新篇章。通過治療的患者:1~3天,咳喘、氣喘、呼吸困難、胸悶等癥狀減輕。7~10天,肺泡及氣管黏膜上的病菌被殺滅,氣喘咳嗽頻率明顯減少,炎癥基本消除,呼吸順暢,夜間睡得安穩(wěn)。1個療程左右,肺部及各種癥狀基本消失。2~3個療程,咳嗽、咳痰、氣喘、氣短、呼吸困難完全消除,從此遠離咳喘疾病的困擾。
沒有詳細的描述也無法詢問,你自己對照下邊,查看原因方法
發(fā)病原因參照一下:
多由外感風熱邪毒引起;也有嗜食辛辣肥膩發(fā)物,以致肺胃火盛上炎于咽喉,發(fā)為咽痛、紅腫,甚至化膿。輕者只腫不痛,往往病家不加注意,未加及時治療,從而延誤以致膿不得化而僵硬難消;或者體質(zhì)虛弱正不勝邪,累發(fā)不已,轉(zhuǎn)為慢性。
查看類型
急性發(fā)作,初起有表證者,宜辛涼解表,配合清熱解毒法。如高熱煩渴、肺胃火盛者,宜清肺胃之火配以利咽解毒之劑。若里熱盛而大便不通者,急宜瀉下之法,釜底抽薪,及早控制,促使消散為最理想。慢性期則宜扶正祛邪,清養(yǎng),肺腎之陰,輔以活血消腫之劑。不論急性、慢性,除內(nèi)服藥之外,還須用噴、漱、含等外治法以助之。
常見證型
急性期
風熱型當急性期初起之時,發(fā)熱,咽痛紅腫,脈象浮數(shù)者,此為外感風熱邪毒,宜選銀翹散(銀花、連翹、薄荷、牛旁子、竹葉、生甘草、桔梗、荊芥、豆豉、蘆根)以辛涼解表、清熱解毒。
風寒型若咽痛紅腫,發(fā)熱惡寒,無汗,口不渴,舌苔白者,為外感風寒,宜選荊防敗毒散(荊芥、防風、羌活、獨活、柴胡、前胡、枳殼、桔梗、甘草),以發(fā)汗解表而散之。
火毒型咽紅腫痛,高熱煩渴,音苔黃,脈滑數(shù),大便不暢者,為邪火熱毒上沖,宜選清咽利腸湯(連翹、黃芩、桔梗、甘草、荊芥、防風、山桅、薄荷、玄參、銀花、黃連、牛旁子、大黃、芒硝),以瀉邪火而解熱毒。
局腫型一般輕證,只是局部咽紅腫痛,而無全身癥狀者,選用六味湯(荊芥、防風、薄荷、僵蠶、桔梗、甘草)加玄參、射干、銀花、連翹、牛蒡子等味,或配合消腫湯(銀花、甘草、皂角刺)以解毒消腫為主。輔以六神丸合咽之,西瓜霜噴患處,或用冰硼散、錫類散、珠黃散等吹之。
慢性期
肺虛型咽痛紅腫,累發(fā)不已,或有咳嗽、舌紅、脈數(shù)者,為肺陰虛,邪火熱毒上雍。宜選養(yǎng)陰清肺湯(生地黃、玄參、麥門冬、赤芍藥、牡丹皮、桔梗、青草),養(yǎng)肺陰以扶正,涼血解熱毒以祛邪。
腎虛型久病咽紅腫痛,腰酸、小便短、脈虛無力者,多為腎陰虛。宜選固本丸(人參、天冬、麥冬、生地黃、熟地黃)、六味地黃丸(地黃、山藥、山茱萸、茯苓、澤瀉、牡丹皮)加黃芪、當歸、炮山甲、皂角刺等藥,于扶正培本同時托毒消腫。注意忌口:勿吃雞、魚、蝦、蟹、辛辣肥膩等發(fā)物。
驗案二則
1、徐××,女,11歲。初診(1997年12月30日)主訴:咽痛發(fā)熱3天。 病史:前天起頭痛發(fā)熱39.6攝氏度,無汗,咽痛,咳嗽氣喘,脈浮數(shù),120次/分,舌苔薄膩。 檢查:雙側(cè)扁桃體很腫。 辨證:時屬冬令,風寒束肺,熱毒上雍。 治則:疏散風寒、利咽消腫。處方:麻黃、半夏、荊芥、防風、川穹、桔梗各5克,蘇葉、豆豉、白芷、當歸、杏仁、射干、牛旁子、炮山甲、皂角刺各10克,二劑。另:六神九1瓶,每天3次,每次10粒,合咽之。
二診(1998年1月4日):頭痛除,發(fā)熱退,咳喘平,咽仍腫痛,大便3日未行。脈數(shù),100次/分,舌苔化。轉(zhuǎn)以解毒消腫為主。桔梗、甘草各6克,牛旁子、皂角刺各15克,莪術(shù)、銀花、連翹、黃芪、當歸、炮山甲、枳殼、桃仁、杏仁、蘇子、白芥子、玄參、射干各10克,冬瓜子20克,陳皮5克,四劑。另:牛黃解毒片2盒,每天3次,每次4片,吞服。 按:初診因頭痛、發(fā)熱、咳喘,故以三拗湯合六神湯、六神丸為主,先解其表;二診以咽腫、便秘為主,改用仙方活命飲加減,以攻堅消腫,配合牛黃解毒片,既可清解熱毒,又有瀉下通便作用。遵循先表后里的原則,終于雙側(cè)喉蛾全部消散。
2、唐××,女,17歲。初診(1999年9月2日)主訴:哮喘、咽痛4天。 病史:每年秋冬發(fā)哮喘已7-8年。13歲月經(jīng)初潮,常延遲4-7天,臨潮腹痛,有過敏性鼻炎史。前4天飲食不慎,哮喘與鼻炎并發(fā)。并有咽痛,夜不能平臥,大便干結(jié)間日一行。脈數(shù),90次/分,舌苔薄。 檢查:雙扁桃體腫。 辨證:邪熱上雍,肺氣失宣。治則:清熱、宣肺、消腫。 處方:麻黃6克,射干、玄參、大力子、虎杖、當歸、地龍干、鵝不食草各10克,生黃芪20克,皂角刺15克,桔梗3克,三劑。另:牛黃解毒片2盒,每天3次,每次3片,各服。 按:該案哮喘、鼻炎、扁桃體炎三病并發(fā),治以清熱、宣肺、消腫三法合用。兩周后,其父云:“上方服完,三者俱已?!庇纱丝梢姡嗅t(yī)的整體觀點,在兼夾病證的治療中能發(fā)揮特有的功效。
1、可以先給寶寶多喝點白開水,然后蒸個梨給寶寶吃,里面加點蜂蜜可以止咳的。
2、給寶寶吃葵花藥業(yè)生產(chǎn)的小兒肺熱咳喘口服液。寶寶咳嗽,選對藥是關(guān)鍵。由于寶寶肝腎功能善未完善,媽媽們一定要選擇安全性有保證的藥物。在各種藥物劑型中推薦媽媽們選擇口服液劑型的藥物,因為口服液能直接覆蓋咽部等呼吸道,易吸收效果好,純度高服用量少更適合寶寶。像許多兒童醫(yī)院都在使用的小兒肺熱咳喘口服液(小葵花),其成分中含有麻黃宣肺散邪、杏仁降氣化痰,兩藥合用增強止咳效果。此外、金銀花、石膏、黃芩、麥冬等其他藥物的配伍更可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標本兼治。小兒肺熱咳喘口服液(小葵花)屬于純中藥配方,相對來說更安全,經(jīng)臨床驗證,一歲以下的寶寶也可服用,媽媽們可以放心選用。
3、兒童在咳嗽期間飲食要清淡,長期咳嗽不愈的患兒,可用梨加冰糖煮水飲用,它的效果是潤肺止咳;也可用鮮百合煮粥,這對咳嗽日久、肺氣已虛的兒童效果甚好。對于脾虛疾多的患兒,平時可多食山藥,或煮蓮子粥、薏米粥及大棗粥等。
4、可經(jīng)常給孩子翻身或拍背,一則促進肺部的血液循環(huán),二來使支氣管內(nèi)的痰液松動而易于排出。拍背的方法如下:病兒側(cè)臥或抱起側(cè)臥,家長五指微曲成半環(huán)狀,即半握拳,輕拍病孩的背部,兩側(cè)交替進行。拍擊力量不宜過大,由上而下,從外向內(nèi),依次進行,每側(cè)拍3~5分鐘,每天2~3次。
以上便是關(guān)于十個月寶寶咳嗽怎么辦的一些內(nèi)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哦。由此看來,寶寶咳嗽的最重要的治療方法就是給寶寶多喝熱水。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4443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小兒間質(zhì)性肺炎和支氣管周圍炎的辨證施···
下一篇: 抱膝器加中藥治療髕骨骨折1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