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道出「蒼生大醫(yī)」之「誠」心境──兼述此文的作者
「人命至重,貴于千金,一方濟之,德逾于此,以此為名也!」──《千金要方.序》
「所以醫(yī)人不得恃己所長,專心經略財物,但作救苦之心,斯蓋醫(yī)之本意也!」
「鑿徑開路,名魁大醫(yī),羽翼三圣,調和四時,降龍伏虎,拯衰救危,巍巍堂堂,百代之師」
《大醫(yī)精誠第二》
張湛曰:『夫經方之難精,由來尚矣?!唤癫∮袃韧猱悾嘤袃犬惗馔?,故五臟六腑之盈虛,血脈榮衛(wèi)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診候以審之。而寸口關尺,有浮沉弦緊之亂;俞穴滲注,有高下淺深之差;肌膚筋骨,有薄剛柔之異。惟用心精微者,始方與言茲矣。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淺之思,其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虛而損之,通而徹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熱而溫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見其死矣。故醫(yī)方卜筮,藝能之難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讀方三年,便謂天下無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無方可用。故學者必須博極醫(yī)源,精勤不倦,不得道聽途說,而言醫(yī)已了,深自誤哉!
凡大醫(y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先發(fā)大慈惻隱之心,誓愿普救含靈之苦。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媸,怨親善友,愚智,普同一等......
1. 關于醫(yī)德的文言文 大醫(yī)精誠
(節(jié)選自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
【原文】凡大醫(y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fā)大慈側隱之心,誓愿普救含靈之苦。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責賤貧富,長幼妍媸,怨親善友,華夷智愚,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亦不得瞻前顧后,自慮吉兇,護惜身命。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深心凄愴,勿避艱險、晝夜、寒暑、饑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如此可為蒼生大醫(yī):反此則是含靈巨賊,……其有患瘡痘、下痢,臭穢不可瞻視,人所惡見者,但發(fā)慚愧凄憐憂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釋義】凡是優(yōu)秀的醫(yī)生治病,一定要神志專一,心平氣和,不可有其他雜念,首先要有慈悲同情之心,決心解救人民的疾苦。如果患者前來就醫(yī),不要看他的地位高低、貧富及老少美丑,是仇人還是親人,是一般關系還是密切的朋友,是漢族還是少數民族(包括中外),是聰明的人還是愚笨的人,都應一樣看待,象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替他們著想;也不能顧慮重重、由于不決,考慮自身的利弊,愛惜自己的性命。見著對方因疾病而苦惱,就要象自己有病一樣體貼他,從內心對病人有同情感,不要躲避艱險,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寒冷或暑熱,饑渴或疲勞,要一心一意地去救治他,不要裝模做樣,心里另有想法,嘴里借故推托。做到這些,就可以成為人民的好醫(yī)生。若與此相反,就于人民無益而有大害……有人患瘡瘍、瀉痢,污臭不堪入目的,甚至別人都很厭惡看的,醫(yī)生必須從內心同情、體貼病人,感到難受,不能產生一點別的念頭,這就是我的心愿啊。
【按語】孫思邈的《大醫(yī)精誠》篇,開宗明義地提倡為醫(yī)者必須要有醫(yī)德,要發(fā)揚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進而論述“大醫(yī)”修養(yǎng)的兩個方面:“精”與“誠”。“精”,指專業(yè)熟練;“誠”,指品德高尚。就是說,為醫(yī)者必須醫(yī)術精湛,醫(yī)德高尚。
大醫(yī)精誠 (全文)
張湛曰:“夫經方之難精,由來尚矣?!苯癫∮袃韧猱?,亦有內異而外同,故五藏六腑之盈虛,血脈榮衛(wèi)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診候以審之。而寸口關尺,有浮沉弦緊之亂;俞穴流注,有高下淺深之差;肌膚筋骨,有厚薄剛柔之異。唯用心精微者,始可與言于此矣。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淺這思,其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虛而損之,通而徹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熱而溫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見其死矣。故醫(yī)方卜筮,藝能之難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讀方三年,便謂天下無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無方可用。故學者必須博極醫(yī)源,精勤不倦,不得道聽途說,而言醫(yī)道已了,深自誤哉!
凡大醫(y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fā)大慈惻隱之心,誓愿普救含靈之苦。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媸,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亦不得瞻前顧后,自慮吉兇,護惜身命。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深心凄愴,勿避崄巇、晝夜、寒暑、饑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如此可為蒼生大醫(yī),反此則是含靈巨賊。自古名賢治病,多用生命以濟危急,雖曰賤畜貴人,至于愛命,人畜一也。損彼益己,物情同患,況于人乎!夫殺生求生,去生更遠。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為藥者,良由此也。其虻蟲、水蛭之屬,市有先死者,則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雞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處,不得已隱忍而用之。能不用者,斯為大哲,亦所不及也。其有患瘡痍、下痢,臭穢不可瞻視,人所惡見者,但發(fā)慚愧凄憐憂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蔕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夫大醫(yī)之體,欲得澄神內視,望之儼然,寬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診疾,至意深心,詳察形候,纖毫勿失,處判針藥,無得參差。雖曰病宜速救,要須臨事不惑,唯當審諦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爾自逞俊快,邀射名譽,甚不仁矣!又到病家,縱綺羅滿目,勿左右顧眄,絲竹湊耳,無得似有所娛,珍羞迭薦,食如無味,醽醁兼陳,看有若無。所以爾者,夫一人向隅,滿堂不樂,而況病人苦楚,不離斯須,而醫(yī)者安然歡娛,傲然自得,茲乃人神之所共恥,至人之所不為,斯蓋醫(yī)之本意也。
夫為醫(yī)之法,不得多語調笑,談謔喧嘩,道說是非,議論人物,炫耀聲名,訾毀諸醫(yī),自矜己德,偶然治差一病,則昂頭戴面,而有自許之貌,謂天下無雙,此醫(yī)人之膏肓也。
所以醫(yī)人不得恃己所長,專心經略財物,但作救苦之心,于冥運道中,自感多福者耳。又不得以彼富貴,處以珍貴之藥,令彼難求,自炫功能,諒非忠恕之道。志存救濟,故亦曲碎論之,學者不可恥言之鄙俚也。
2. 關于醫(yī)德的除大醫(yī)精誠以外的文言文原文 凡大醫(y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fā)大慈惻隱之心,誓愿普救含靈之苦。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亦不得瞻前顧后,自慮吉兇,護惜身命,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深心凄愴,勿避險巇,晝夜寒暑,饑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工夫行跡之心,如此可做蒼生大醫(yī),反之則是含靈鉅賊。自古明賢治病,多用生命以濟危急,雖曰賤畜貴人,至于愛命,人畜一也。損彼益己,物情同患,況于人乎?夫殺生求生,去生更遠,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為藥者,良由此也。其虻蟲水蛭之屬,市有先死者,則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雞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處,不得已隱忍而用之,能不用者,斯為大哲,亦所不及也。其有患瘡痍下痢,臭穢不可瞻視,人所惡見者,但發(fā)慚愧凄憐憂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常識
夫大醫(yī)之體,欲得澄神內視,望之儼然,寬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診疾,至意深心,詳察形候,纖毫勿失,處判針藥,無得參差,雖曰病宜速救,要須臨事不惑,唯當審諦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而自逞俊快,邀射名譽,甚不仁矣。又到病家,縱綺羅滿目,勿左右顧盼;絲竹湊耳,無得似有所娛;珍羞迭薦,食如無味;醽醁(línglù)兼陳,看有若無。所以爾者,夫一人向隅,滿堂不樂,而況病人苦楚,不離斯須,而醫(yī)者安然歡娛,傲然自得,茲乃人神之所共恥,至人之所不為,斯蓋醫(yī)之本意也。
夫為醫(yī)之法,不得多語調笑,談謔喧嘩,道說是非,議論人物,炫耀聲名,訾毀諸醫(yī),自矜己德,偶然治瘥一病,則昂頭戴面,而有自許之貌,謂天下無雙,此醫(yī)人之膏肓也。老君曰:人行陽德,人自報之;人行陰德,鬼神報之;人行陽惡,人自報之,人行陰惡,鬼神害之。尋此貳途,陰陽報施,豈誣也哉?
所以醫(yī)人不得恃己所長,專心經略財物,但作救苦之心,于冥運道中,自感多福者耳。又不得以彼富貴,處以珍貴之藥,令彼難求,自眩功能,諒非忠恕之道。志存救濟,故亦曲碎論之,不可恥言之鄙俚也!
3. 關于醫(yī)德的詩句有哪些 《鷓鴣天(戲贈黃醫(yī))》 宋代:趙必{王象} 湖海相逢盡賞音。
囊中粒劑值千金。單傳扁鵲盧醫(yī)術,不用楊高廓玉針。
三斛火,一壺冰。藍橋搗熟隔云深。
無方可療相思病,有藥難醫(yī)薄幸心?!顿浝畹鲁桑ǖ鲁缮漆t(yī))》 唐代:呂巖 九重天子寰中貴,五等諸侯門外尊。
爭似布衣狂醉客,不教性命屬乾坤?!夺t(yī)人》 唐代:蘇拯 古人醫(yī)在心,心正藥自真。
今人醫(yī)在手,手濫藥不神。 我愿天地爐,多銜扁鵲身。
遍行君臣藥,先從凍餒均。 自然六合內,少聞貧病人。
《贈眼醫(yī)婆羅門僧》 唐代:劉禹錫 三秋傷望眼,終日哭途窮。兩目今先暗,中年似老翁。
看朱漸成碧,羞日不禁風。師有金篦術,如何為發(fā)蒙。
《臥病感春寄魯望》 唐代:皮日休 烏皮幾上困騰騰,玉柄清羸愧不能。昨夜眠時稀似鶴, 今朝餐數減于僧。
藥銷美祿應夭折,醫(yī)過芳辰定鬼憎。 任是雨多游未得,也須收在探花朋。
4. 醫(yī)生在文言文里稱什么 有食醫(yī)、大夫、郎中。
食醫(yī)
周 代掌管宮廷飲食滋味溫涼及分量調配的醫(yī)官。
《周禮·天官·食醫(yī)》:“食醫(yī),掌和王之六食、六飲、六膳、百羞、百醬、八珍之齊。” 孫詒讓 正義:“此云百羞百醬,亦舉成數也。此并庖人共其物,內饔割亨煎和之,膳夫饋之,食醫(yī)唯掌其調和齊量而已?!?/p>
大夫
古代醫(yī)生位于大夫之列,由民間口傳至今;而朝政中人現今讀作大夫(dàfu)應是望文發(fā)音,至讀音改變。
郎中
郎中屬員外級, 就是分掌各司事務,其職位僅次于丞相、尚書、侍郎的高級官員。
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從官的通稱。其職責原為護衛(wèi)、陪從,隨時建議,備顧問及差遣。戰(zhàn)國始有,秦漢治置。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員外郎為各部要職。
侍郎是漢代郎官的一種,本為宮廷的近侍。東漢以后,尚書的屬官,初任稱郎中,滿一年稱尚書郎,三年稱侍郎。
郎中作為醫(yī)生的稱呼始自宋代。尊稱醫(yī)生為郎中是南方方言,由唐末五代后官銜泛濫所致。
拓展資料
食醫(yī)
“食醫(yī)”這一名稱,出自《周禮·天官·冢宰》,書中在主管醫(yī)療衛(wèi)生的官員下設了四種不同職責的醫(yī)官;食醫(yī)、疾醫(yī)(內科醫(yī)生)、瘍醫(yī)(外科醫(yī)生)、獸醫(yī)。食醫(yī)負責調配王室貴族飲食的寒溫、滋味、營養(yǎng)等,相當現代的營養(yǎng)師。“食醫(yī)掌和王之六食、六飲、六膳、百羞、百醬、八珍之齊”由兩個“中士”擔任。
大夫
大夫,多義詞。大夫(dàifu)這個稱謂,是古代的一個是官階,不是官職。西周以后先秦諸侯國中,在國君之下設卿、大夫、士三級。大夫世襲,有封地。后世遂以大夫為一般任官職之稱。秦漢以后,中央要職有御史大夫,備顧問者有諫議大夫、中大夫、光祿大夫等。至唐宋尚有御史大夫及諫議大夫之官,至明清廢。
郎中
“三教九流”一般都理解為古代職業(yè)的名稱,并認為這是泛指舊時下層社會闖蕩江湖從事各種行業(yè)的人。古代白話小說中的“三教九流”,往往含有貶義。
“九流”分為“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上九流”是:帝王、圣賢、隱士、童仙、文人、武士、農、工、商?!爸芯帕鳌笔牵号e子、醫(yī)生、相命、丹青(賣畫人)、書生、琴棋、僧、道、尼?!跋戮帕鳌笔牵簬煚?、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時妖(拐騙及巫婆)、盜、竊、娼。
醫(yī)乃中九流,比士、農、工、商下一等。地位不會很高。
拓展資料:
大夫-
食醫(yī)-
郎中-
5. 文言文 外科醫(yī)生 外科醫(yī)生① 有醫(yī)者,自稱善外科②。
一裨將陣回③,中流矢④,深入膜內⑤,延使治⑥。乃持并州剪⑦,剪去矢管⑧,跪而請謝⑨。
裨將曰:“簇在膜內者須亟治⑩?!贬t(yī)曰:“此外科事,不意并責我⑾?!?/p>
〔注釋〕 ①選自《雪濤小說》。作者江盈科,明代人。
②善:這里有精通的意思。 ③裨將:副將。
陣回:從陣地回來。 ④中:受到。
流矢:飛箭。 ⑤膜:這里指皮肉。
⑥延使治:請這位外科醫(yī)生治療。延,請。
⑦并州:古代地名,生產鋒利的刀剪。 ⑧矢管:箭桿。
⑨請謝:請求賞錢。 ⑩簇在膜內者須亟治:箭頭還在肉里,必須趕快治療。
簇,箭頭。亟,趕快。
⑾此外科事,不意并責我:取肉內的箭頭是內科的事,沒想到也一起要求我來治療!并,一起。責,要求。
〔指要〕 這個醫(yī)生太差勁了!只把露在外面的箭桿剪下來,留在傷者皮肉里的箭頭卻不管了。我們做事可不要像他那樣不從實際出發(fā),只從表面看問題,而要認真負責,講求實效。
[古文選讀]外科醫(yī)生 【原文】 有醫(yī)者,自稱善外科。一裨將①陣回,中流矢,深入膜內,延使治。
乃持并州剪②剪去矢管,跪而請謝。裨將曰:“簇③在膜內者須亟治?!?/p>
醫(yī)曰:“此內科事,不意并責我?!?(摘自《雪濤小說》,題目為編者所加) 【注釋】 ①裨(pí)將:偏將,副將。
②并州剪:并州產的剪刀,指名貴的剪刀。③簇:箭頭。
【練習】 一、解釋加點詞: 1.自稱善外科( ) 2.乃持并州剪( ) 3.跪而紶虎官臼擢鉸規(guī)歇海忙請謝( ) 4.簇在膜內者須亟治( ) 二、解釋下列句子: 1.延使治。 2.此內科事,不意并責我。
三、這位外科醫(yī)生,以為“外科”是治療 ,而“內科”是治療 。 四、文中特意提到“并州剪”的目的是: 【指南】 謝,在古文中有多重釋義,常見的有:①道歉。
如: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唐雎不辱使命》)②感謝,酬謝。如:常有所薦,其人來謝。
(《漢書·張安世傳》)③衰亡,凋落。如:形謝則神滅。
(范縝《神滅論》)④表示敬意,可譯為“告”。如: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
(《周亞夫軍細柳》) 【參考答案】 一、1.擅長,善于 2.于是,就 3.酬謝,酬勞 4.立即 二、1.請(他)來治療。2.這是內科醫(yī)生的事情,沒想到也要我來治療。
三、表皮外面的病 表皮里面的病 四、通過細節(jié)描寫,與外科醫(yī)生的醫(yī)療作風、技術水平形成強烈反差,從而達到諷刺的目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4458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廢墟上的奇跡
下一篇: 從一方印章談醫(yī)者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