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黃金昶 男,醫(yī)學博士,副主任醫(yī)師?,F任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外治分會常委、腫瘤分會委員、新型給藥系統協作組委員。
一九九八年獲得中西醫(yī)結合腫瘤學博士學位。碩士師從于著名傷寒專家聶惠民教授,從事消化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研究;博士師從于著名腫瘤專家張代釗教授,從事肺癌中西醫(yī)防治研究。擅長中醫(yī)藥抑瘤,提出中醫(yī)藥消瘤應重視“溫陽”、“破血”、“通利二便”、“以毒攻毒”四大治法。在肺癌、乳腺癌、胃腸道癌、肝癌、腎癌、骨腫瘤、淋巴轉移瘤、肉瘤等病的治療方面療效顯著,并獨辟蹊徑在放射性肺炎、惡習性胸腹水、門靜脈癌栓等疑難并發(fā)癥方面取得很好療效,對肉瘤、門靜脈癌栓的治療有獨特見解,在提高中晚期腫瘤患者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等方面取得較大成績。B09
中醫(yī)藥在防治放化療毒副反應,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方面取得顯著成績,大多數醫(yī)務工作者認為中藥強于“扶正”,化療藥物強于“祛瘤”,對中醫(yī)藥抑瘤信心不足。然而臨床上許多患者不能或不愿接受手術、放化療,或其腫瘤對放化療不敏感,如此任由惡魔纏噬患者,是為醫(yī)者目不忍睹之事。個人體會,中醫(yī)藥抑瘤作用不強是因為中醫(yī)多采用扶正培本、清熱解毒、軟堅散結等治法,此對術后無瘤者尚能應付,如將之用于帶瘤者則力顯不足。若在辨證基礎上,重視應用“以毒攻毒”、“溫陽”、“破瘀”、“通利二便”藥物,常使瘤體穩(wěn)定乃至消失。但由于多方面原因醫(yī)者對上述四法認識不夠,臨床綜合應用者甚少,故本人從理論基礎、應用指征、注意事項等方面加以闡述。
一、四大治法的理論基礎、應用指征、注意事項
(一)“以毒攻毒”治法
1.理論基礎:腫瘤之毒是癌毒,而非為熱毒、寒毒、疫癘等“毒邪”,與一般的氣、血、痰、食、瘀等病理產物不同,故按一般氣、血、痰、瘀等治療,效果并不滿意。因為癌毒是腫瘤發(fā)生發(fā)展的內在因素,只有體內氣、血、痰、食等凝結,癌毒才會發(fā)病。癌毒就是目前中醫(yī)腫瘤界普遍認為腫瘤發(fā)病因素中的“毒邪為患”之毒,其臨床表現為:如吐出的食管內脫落癌組織,陰道排出的脫落的子宮內膜癌組織及赤白相兼腥臭的分泌物等。
癌毒的產生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調養(yǎng)不慎的原因,各種原因使五臟蓄毒不流癌毒就產生了。只有體內有癌毒,復加上六淫、七情、飲食勞倦等因素的誘發(fā),才有可能患癌。
治療癌毒,除有華佗的"刳破腹背,抽割積聚"的手術療法外,主要有"以毒攻毒"的治法。
2.藥物:常用藥物有斑蝥、蟾蜍、砒石、狼毒、鉤吻、喜樹、壁虎、白花蛇、輕粉等。
3.應用指征:只要體內有癌毒,無論早中晚,亦不論對放化療敏感與否皆可使用“以毒攻毒”方藥。如年齡大,病情發(fā)展緩慢,飲食欠佳者,藥宜少,量宜輕;若年齡小,發(fā)展快,惡性程度高,藥宜多,量宜大。
4.注意事項
(1)全面了解“以毒攻毒”方藥副反應、治療及中毒劑量
“以毒攻毒”方藥存在量效關系,而治療劑量與中毒劑量比較接近,為此全面了解認識“以毒攻毒”方藥副反應及其危險性非常重要,此便于在出現副反應時及時救治,并牢牢記住治療及中毒劑量,服用時自小劑量始,逐漸加量。要記清該藥物有無蓄積中毒現象,若有不可久服。同時對藥物性味也不可忽視,勿犯“寒寒”、“熱熱”、“虛虛”、“實實”之戒。
(2)學會炮制方法
有毒中藥可通過炮制以減輕其毒性,而且通過親自炮制便于掌握用藥劑量,同時應注意不同的炮制方法使藥物功能發(fā)生變化。如蟾酥中主要有毒成分為蟾蜍毒素,放入白酒煮沸后毒性大大下降。蟾蜍烤焦后研末口服有很好的抗癌作用,又有很好的止血作用。
(3)選用合適的的劑型
中藥劑型的選擇既應考慮體質強弱、病之輕重、作用急緩方面,也須考慮劑型以減毒。馬錢子配成蜜丸可減輕其毒性,蟾蜍裝入膠囊可減輕其對消化道刺激。
(4)注意服藥時間及方法
一般而言,“以毒攻毒”方藥晨起空腹服用或兩飯之間服用效力專宏,而對消化道刺激較重者及體質較弱者宜飯后服。馬錢子制劑宜睡前服,宜用蜂蜜及濃糖水送服。斑蝥制劑宜用雞蛋清送服。
(5)須與其它藥物配伍,一旦出現副反應盡早救治
“以毒攻毒”中藥可通過與其它減毒藥物配伍減其毒性,如為防蟾蜍的消化道反應,配之竹茹、旋覆花、炒薏仁、黃連等。防治斑蝥泌尿系之毒,配之以海金砂、車前子草、澤瀉等,一旦出現副反應應及早對癥治療,停止服藥或接觸,口服者立即洗胃,喝蛋清以保護胃粘膜,并保持水、電解質平衡,促進毒物從汗、大小便排出。
5.說明
(1)有些腫瘤單用“以毒攻毒”中成藥就能見效,如已不能放化療的惡性淋巴瘤應用金龍膠囊、華蟾素片,一周后發(fā)熱能退,癥狀減輕,1~2月腫瘤消失。成骨肉瘤服用骨瘤消(含斑蝥)20天后疼痛明顯減輕,1~2月腫物穩(wěn)定,5~6月腫瘤消失,骨質修復。
(2)部分腫瘤效果不明顯,可在辨證的基礎上再佐加破瘀、溫陽、通利二便藥物每能見效。
如近治一泌尿系類癌患者,左腎及輸尿管已摘除,但右輸尿管膀胱仍有占位病變,腹主動脈旁淋巴結轉移,經化療、放療、免疫、中藥治療后瘤體繼續(xù)增大,及至我診治時見腰痛、四肢腫脹、舌暗紅、苔黃厚、脈滑,證屬濕熱內蘊。予土茯苓40克、蜈蚣4條、蟬衣6克、炒薏米30克、生黃芪40克、山藥20克、海金沙20克、金錢草30克、雞內金15克、山萸肉15克、莪術15克、酒大黃10克、干姜10克、川椒目12克、三棱15克、制斑蝥3只,水煎服,每隔4-5天可見小便中排出大量壞死組織呈絮狀,大者如鴿蛋,40天后CT示腫物略有減小,4個月后腫物消失。
(3)應熟知“以毒攻毒”中藥的功能主治,用藥做到有的放矢,如蟾蜍治療肺癌、胃癌、腸癌、惡性淋巴瘤及淋巴轉移癌、皮下轉移癌,斑蝥治療肝癌、骨腫瘤、食管癌、胃癌及各種肉瘤等,否則對病無益,徒傷正氣。
(二)“溫陽”治法
1.理論基礎:腫瘤是在臟腑功能失調后癌毒蓄留,復又感受六淫、七情、勞傷及飲食不調等致病因素作用下發(fā)生發(fā)展的,而臟腑功能有賴于陽氣溫煦,陰血有賴于陽氣推動,陽氣不足則臟腑功能衰弱,津液精血停滯,陽氣虛復又易遭受寒邪侵犯,日久有形的癥瘕就形成了,這也是體質偏寒的人患腫瘤居多,腫瘤病人中寒癥居多的原因。
此外腫瘤發(fā)展到晚期往往兼有陽虛癥候,如畏寒肢冷,氣短而喘,神疲乏力,少氣懶言,面色恍白,浮腫,小便清長,大便溏薄,脈沉遲等,或為水氣病,或為惡性積液。
陽虛寒證責之于心、脾、腎,溫陽亦當辨溫通心陽、溫補心腎,腫瘤病人溫陽不僅僅是治療陽虛,還可增強臟腑功能,促進氣血運行,津液代謝。
2.藥物:常用藥物有附子、肉桂、桂枝、干姜、硫黃、川椒目、吳茱萸、高良姜、鹿角膠、鹿茸等。
3.應用指征:陽虛癥,惡性積液,水氣病。此外血象低諸藥難以升高者不論有無熱象皆可應用。寒重者藥宜多,量宜大;輕者藥宜少,量宜輕。
4.注意事項
(1)應用溫陽藥注意保護陰液,可佐加熟地、白芍等。
(2)如無明顯火熱證,每處方中可佐加溫陽藥,以加強臟腑功能,促進氣血運行、津液代謝,可明顯提高治愈率。
(三)“活血破瘀”治法
1.理論基礎:腫瘤形成或為氣滯或為寒凝或為痰阻或為熱灼或為氣虛,但皆有瘀血,此已為腫瘤界共識。臨床表現為腫塊,痛有定處,刺痛,肌膚甲錯,脫發(fā),唇舌青紫,舌下靜脈曲張,脈澀等。血瘀當活血破瘀,臨床據不同病因或益氣或散寒或燥濕或軟堅或清熱等。
2.藥物:常用藥物為桃仁、紅花、三棱、莪術、澤蘭、術土鱉蟲、水蛭、蜈蚣、全蝎、穿山甲等。
3.應用指征:有腫物或有瘀血征象者皆可應用,陽氣虛出血者慎用。
4.注意事項
(1)血瘀重者用破瘀重劑如水蛭、土鱉蟲、紅花等藥,否則藥不勝邪難于取效。
(2)血瘀兼陽虛者必佐以益氣溫陽之品,因為活血破瘀之品易損陽耗氣,易促進出血。
(四)“通利二便”治法
1.理論基礎:通利二便是驅除毒邪的有效方法之一,腫瘤治療中二便不通固然是通利二便的指征,但通利二便決不僅用于通便、除熱。
(1)通利二便驅除有形邪氣以除癌毒
通利二便用于腫瘤臨床,有破瘀、驅毒、攻積之功。通利二便不但適用于體狀的早期癌,而且還適用于體弱的晚期癌,它可使癌毒通過二便排泄而出,正氣得復。
(2)攻腸胃之邪以調暢氣機
通大便可降胃氣,升清氣,斡旋中州,使肝氣得舒,瘀血、痰積得除。
(3)防止有毒中藥蓄積中毒
蟾蜍、蜈蚣、斑蝥、巴豆、白砒、輕粉、紅粉等有毒,臨床除應嚴格掌握劑量與服法外,服藥期間一定保持大小便暢通,防止蓄積中毒。
2.藥物:常用藥物有大黃、元明粉、二丑、檳榔、番茄葉、巴豆、土茯苓、金錢草等。
3.應用指征:(1)應用有毒中藥時通利二便;(2)小便短少、顏面四肢浮腫、惡性積液、水氣病,應用利尿中藥;(3)胃臍壓痛、便秘或不暢、宿食腹中脹痛不止、脅肋壓痛,脈弦緊或沉實,可予攻下中藥。
4.注意事項
(1)應用攻下藥物時須明確正虛邪實情況,掌握攻下與扶正的輕重緩急。
(2)掌握對不同部位腫瘤使用攻下原則,一般而言,腦、胃、胰腺、肝、腹壁腫物宜猛攻,用大黃、玄明粉、二丑、檳榔、巴豆、枳實、厚樸,余者宜緩攻,攻下藥物宜傷脾陽,可配服附子理中丸。
(3)攻邪務凈,不留隱患。
必須指出的是在這里強調的四大治法,并不否認其它治法,若臨床在辨證基礎上佐加“以毒攻毒”、“溫陽”、“破瘀”、“通利二便”中藥,每能事半功倍。此外“以毒攻毒”、“破瘀”、“通利二便”宜傷正氣,應及時調整中西藥物保證治療順利進行。
二、取效時臨床及影象學表現
1.瘤體穩(wěn)定、縮小乃至消失,或瘤體鈣化。
2.瘤體部分液化、全部液化之后吸收。
取效時瘤體液化為自瘤體周圍液化,而非瘤體中心液化,瘤體周圍是一完整的包膜。此時若B超檢查瘤體較治療前略增加,是為B超壓迫瘤體波動所至,不必驚慌,繼續(xù)治療。
3.排出壞死組織。
或從口中或從陰道、尿道、肛門等孔竅排除惡性退變壞死組織,一般排出后病情好轉。
4.便下黑血。
治療時便下黑血,不凝固,不溶于水,若大便潛血陰性,精神體力同前,醫(yī)患不必緊張,此為取效的表現,一般便黑血前后諸癥會迅速減輕。此癥臨床并不多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4490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唐由之教授談中醫(yī)人才培養(yǎng)(唐由之的科···
下一篇: 中醫(yī)藥遺產必須有效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