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在所有治療糖尿病使用的221種中藥中,補虛藥、清熱藥和活血化瘀藥的使用比例和使用頻率最高。使用頻率最高的前30味藥物為:黃芪、生地黃、葛根、玄參、知母、赤芍、白術、牡丹皮、石膏、澤瀉、山藥、丹參、黃連、枸杞子、甘草、熟地黃、黃精、五味子、烏梅、柴胡、白芍、蒼術、天花粉、茯苓、當歸、山茱萸、川芎、玉竹、人參、鬼箭羽。
分析發(fā)現,糖尿病臨床典型癥狀治療用藥具有如下特點:燥熱內盛常用葛根、石斛、玄參、麥冬、石膏;脾虛濕滯常用黨參、白術、厚樸、半夏、蒼術、茯苓、薏苡仁、陳皮、砂仁;肝郁氣滯常用柴胡、當歸、白芍、赤芍、白術、茯苓、葛根、甘草;水濕停聚常用茯苓、澤瀉、白術;氣血虧虛常用黃芪、當歸、山藥、丹參、阿膠、五味子、炙甘草;瘀血阻滯常用桃仁、紅花、水蛭、川芎、白術、鬼箭羽、丹參;腎陽虧虛常用枸杞子、肉桂、山茱萸、牡丹皮、菟絲子、淫羊藿、山藥;腎陰虧虛常用黃精、枸杞子、女貞子、玄參、菟絲子、生甘草;肝膽濕熱常用大黃、茵陳、黃芩、黃連、蒼術;濕熱下泛常用薏苡仁、葛根、黃芩、黃連。
在治則方面,根據“陰虛為糖尿病發(fā)生的實質,氣虛是糖尿病不愈之癥結,血瘀是糖尿病合并癥的關鍵,陰陽兩虛是糖尿病發(fā)病的趨勢”之病機,中藥復方的治療原則主要集中在瀉火、降火、生津、滋陰、補腎、化瘀、通絡等方面。
由于患者個體有差異,病程有長有短,受損臟腑有所偏重,臨床表現各不相同,故有主張從三消論治的:上消以煩渴多飲為主癥,證屬肺胃津傷,方以白虎加人參湯,或麥門冬湯,或玉泉散為主方;中消以多食善饑為主癥,證屬胃熱熾盛,方以白虎湯,或玉女煎,或調味承氣湯為主方;下消以多飲、多尿為主癥,證屬陰精虧損,方以六味地黃丸或知柏八味丸為主方。又有主張以病因論治的:陰虛陽盛用玉泉散合白虎加人參湯加減;氣陰兩虛用生脈散合六味地黃丸加減;陰陽兩虛用金匱腎氣丸;瘀血內阻用核桃承氣湯合生脈散加減。通過對30味高頻率使用的中藥的分析也可看出,對于糖尿病患者,主要是用補虛藥、清熱藥和活血化瘀藥,而其中用藥次數最多的補虛藥黃芪可益氣;清熱藥天花粉和生地黃可養(yǎng)陰,丹參、川芎、鬼箭羽則增強活血祛瘀之力。
1.生黃芪、生地各30克,蒼術15克,人參30克,葛根15克,丹參30克。日1劑,水煎分溫服用。這個中醫(yī)治療糖尿病秘方為降糖方,經藥理研究證明,方中的6味藥物均為降糖藥物。
2.地錦草、地骨皮各15克,南沙參12克,麥冬10克,石膏30克(先煎),知母10克,生地15克,僵蠶10克,青黛5克(包煎),澤瀉30克,苦參15克。先將上藥浸泡30分鐘,再煎煮30分鐘,每劑藥煎2次,將2次煎出的藥液混合分2次服用。這種中醫(yī)治療糖尿病秘方治療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的有效方。
3.山藥、生地各如克,玉竹15克,石斛25克,沙苑蒺藜各25克,知母20克,附子6克,肉桂5克,紅花10克。水 煎服,日服2次,早飯前、晚 飯后30分鐘溫服,豬胰子切成小塊生吞,服藥期間,停服一切與糖尿病有關的中醫(yī)藥物。這是治療糖尿病臨床有效方。
4.嫩筍、醬油、鹽各適量。將嫩筍削皮切成長方片,用醬油浸泡一下即撈出,鍋內放入植物油燒至八成熱下筍片煎炸成黃色即可。佐餐食用,也是可以有效的減低糖尿病患者體內的血糖。
積極的預防糖尿病的危害,做好預防糖尿病的措施,不要有心理壓力,要積極的樂觀的面對我們的生活。
滿意請采納
現代藥理研究證明,很多單味中藥具有降糖作用。但中醫(yī)藥治療糖尿病,與治療其他疾病一樣,其特點是重視患者的個體差異性和復方的使用。中醫(yī)藥治療糖尿病不僅在于降低血糖,更重要的是注重防治糖尿病并發(fā)癥,起到提高生活質量和延長壽命的作用。
單味降糖中藥
(一)黃芪:黃芪多糖具有雙向調節(jié)血糖作用。臨床常用黃芪配合滋陰藥如生地、玄參、麥冬等治療糖尿病。
(二)黃連:煎劑有降低血糖作用。從黃連整藥中提煉的小檗堿(黃連素)可減少體重,顯著改善葡萄糖耐量,還可增加脂肪燃燒,減少脂肪合成。
(三)黃精:有明顯的降血糖作用。
(四)地黃(包括生地、熟地):具有降低血糖作用,且可改善血脂異常。臨床應用于糖尿病時,多以生地配天冬、枸杞子等。
(五)人參:人參多糖有降血糖作用。人參還能增強胰島素對糖代謝的影響。對輕癥糖尿病,人參可與生地合用,人參每日用量為3~9克。
(六)山藥:可顯著降低實驗小鼠的血糖,并可明顯對抗血糖升高。
(七)鬼箭羽:有降血糖及增加體重的作用,并促使胰島細胞增殖,胰β細胞增生。
(八)麥冬:可降低血糖,并促使胰島細胞恢復,肝糖原增加。
單藥有降糖作用的還有葛根、枸杞子、山萸肉、茯苓、玉竹、桑葉、桑白皮、桑椹、菟絲子、玄參、丹參、知母、仙鶴草、地骨皮、花粉、肉桂等。
復方降糖方劑
中國歷代用于治療糖尿病的方子數不勝數,現選錄一部分,供患者參考。以下方劑主要用于治療2型糖尿病輕型患者,病情嚴重者仍需配合其他治療措施。
(一)神仙減水法方(見《奇效良方》,此為現代劑量)
人參、花粉、知母、黃連、苦參、麥門冬、浮萍、白扁豆、黃芪各等份,研末混勻,每次服6克,每日2次。適用于氣虛為主的糖尿病。
(二)合沉湯(見《石室秘錄》,此為現代劑量)
熟地90克,山萸肉、麥冬各60克,玄參30克,車前子15克,水煎,代茶頻飲。適用于腎陰虧虛型糖尿病。
(三)二冬湯(見《醫(yī)學心悟》,此為現代劑量)
天冬、麥冬各6克,花粉、黃芩、知母、荷葉各3克,人參、甘草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劑。適用于氣陰兩虛型糖尿病。
(四)引龍湯(見《辨證錄》,此為現代劑量)
玄參90克,肉桂9克,山萸肉12克,麥冬30克,北五味3克,水煎服,每日1劑。適用于陰陽兩虛型糖尿病。
(五)白龍散(見《中藏經》,此為現代劑量)
寒水石、甘草、葛根各等份,研末混勻,每次服6克,用麥冬煎濃湯送下,每日1劑。適用于陽明熱甚的糖尿病。
(六)麥門冬湯(見《類編朱氏集驗醫(yī)方》,此為現代劑量)
麥冬、黃連、干冬瓜各30克,水煎服。適用于陰虛化熱型糖尿病。
(七)消中渴不止方(見《圣惠方》,此為現代劑量)
浮萍草(干)90克,土瓜根45克,制成散劑,每劑6克,牛奶調服。適用于糖尿病口干多飲者。
(八)枸杞湯(見《千金方》,此為現代劑量)
枸杞30克,瓜蔞根、石膏(先煎)、黃連各9克,甘草6克,水煎服。適用于陰虛化熱型糖尿病。
微信(hddyph)深度交流如何降糖,平衡血糖的相關問題,歡迎深度溝通交流,學習!
1.靈芝
靈芝又叫靈芝草,為多孔菌科植物紫芝或赤芝的子實體,為有名的補氣類中藥之一,也是常用的抗衰老中草藥之一。明代中醫(yī)藥學家李時珍在其所著的《本草綱目》中記載靈芝有“益精氣,堅筋骨,好顏色,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的功效?,F代中醫(yī)學認為,靈芝草味甘、性平。歸心、肺、脾、腎、胃經。靈芝草甘平補益,既能滋養(yǎng)氣血而安神定志,又能補肺益腎而止咳平喘,故具有養(yǎng)心安神、補氣養(yǎng)血、益氣健脾、止咳平喘之功效。自古以來,靈芝草作為滋補強壯之佳品,備受醫(yī)家推崇和百姓喜愛,為舉世公認的抗衰老中草藥,廣泛應用于補氣養(yǎng)血,養(yǎng)心安神,止咳平喘,抗衰強身等醫(yī)療實踐中。
現代醫(yī)學研究已經從靈芝中分離出150余種化合物,分為多糖類、核苷類,呋喃類、甾醇類、生物堿類、蛋白氨基酸類、三萜類、油脂類、維生素類及微量元素等。其中靈芝多糖及有機鍺被認為是靈芝的有效成分。靈芝具有多方面的藥理活性和療效,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抑制腫瘤生長,提高心肌收縮力,加速血液循環(huán),改善血液微循環(huán),提高血紅蛋白攜氧供氧能力、保肝解毒,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壓、安神鎮(zhèn)靜,促進骨髓細胞蛋白質和核酸的生物合成,并且能促進造血功能。被廣泛應于治療腫瘤、心血管疾病、哮喘、神經衰弱、肝炎、肝硬化、糖尿病、體虛乏力等疾病。
科學實驗證明,靈芝有降低動物血糖的作用。國外有學者從靈芝子實體中分離出降糖活性多糖ganoderan A、B,對正常小鼠和高血糖小鼠均有明顯降糖活性。其中以多糖A最為顯著。
有學者報道,用靈芝15克,山藥30克,將二者切成薄片,放入沙鍋中加水煎熬,用文火保持沸騰1個小時后,倒出頭煎液,再加水煎熬,取出二煎液。然后將所得的煎液混合分為早、晚兩次服完。此湯具有加速胰島血液循環(huán),提高胰島β細胞產生胰島素的能力,治療糖尿病有良好效果。
微信(hddyph)
2.五味子
五味子為木蘭科多年生落葉木質藤本植物五味子或華中五味子的成熟果實。五味子味酸,性溫,無毒。歸心、肺、腎經。五味子上斂肺、補心,下補腎,澀大腸,內能生津,外能止汗。具有斂肺益腎,生津斂汗,澀精止瀉,養(yǎng)心安神之功效。臨床上常用來治療老年肺腎虛損之咳喘,老年自汗、盜汗及消渴、腎虛等,還有老年心虛、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等。一般用量為3~9克。
五味子用于抗衰老具有悠久的歷史?!?a href="/ddjy_99/221.html">神農本草經》稱五味子有“益氣,咳逆上氣,勞傷羸瘦,補不足,強陰,益男子精”等功效?!侗静輦湟酚涊d,五味子能“益氣生津,補虛明目,強陰澀精,退熱斂汗,寧嗽定喘,除煩渴”?,F在普遍認為,五味子能消除疲勞,增強體力,改善智力,提高工作效率,是一味對延緩衰老有益,并且能治療多種老年疾病的藥物。
現代醫(yī)學研究證實,五味子含有渾發(fā)油、木脂素類化合物、酚類化合物、有機酸、糖類、多種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等。具有抗衰老作用,能夠清除體內自由基,提高免疫功能,增強抗體耐受能力,促進細胞代謝和蛋白質合成,改善腎功能,保肝降酶,解毒,鎮(zhèn)咳、祛痰、平喘,強心,調節(jié)血壓和提高學習記憶水平等多種藥理作用。
實驗研究證明,五味子通過促進胰島素分泌而發(fā)揮降低血糖的作用。用五味子配伍麥冬、黃芪等,治療糖尿病,可以降低血糖,改善癥狀。
3.何首烏
何首烏又叫地精、首烏、赤斂、小獨根等。為蓼科植物何首烏的塊根。何首烏有生、制之分。生何首烏能潤腸通便,清熱解毒。制何首烏可補益肝腎,養(yǎng)血祛風,強精益髓,烏須發(fā),輕身延年。生何首烏味苦、澀,性平。制何首烏味苦、甘、澀,性溫。歸肝、腎、脾三經。
何首烏是傳統(tǒng)的補腎抗衰老中藥,通過對人體多器官、多系統(tǒng)的綜合調節(jié)作用而發(fā)揮抗衰老作用?!堕_寶本草》記載:何首烏可“黑須發(fā),悅顏色,久服長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乏人有子”。
何首烏的化學成分主要有:卵磷脂及蒽醌衍生物大黃酚、大黃素、大黃酸、大黃素甲醚,還含有鈣、鐵、鋅、錳、銅、鍶、鎳等微量元素。藥理作用有:①瀉下通便作用;②抗菌作用;③保肝作用;④抗衰老作用;⑤強心作用;⑥降血脂及抗動脈硬化作用;⑦促進紅細胞的新生及成熟作用;⑧可使血糖先升高后降低。臨床上可用來治療糖尿病、高脂血癥、精神分裂癥、白發(fā)癥、便秘等。有人用滋腎蓉精丸(黃精、制首烏、肉蓯蓉、金櫻子等)焙干研極細末為丸,每次服6克,每天服3次,30天為一個療程,治療腎虛型糖尿病效果良好。
4.三七
三七又叫參三七、田三七、血參、田漆等。為五加科植物人參三七的塊根。味甘、微苦,性溫。歸肝、胃、心、肺、大腸經。有益氣補血、通脈行瘀、消腫定痛、安神強身、健腦益智、調補五臟之功效。尤其是有止血而不留瘀之特點,是治療各種內外出血、跌打損傷、瘀血腫痛之良藥。同時,三七又是一味抗衰老中藥,對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出現的器官、組織功能衰退有肯定的減緩作用。一般抗衰老用量為三七粉2~3克,沖服。
現代醫(yī)學研究證實,三七的化學成分與人參相似,主要含有皂甙類及黃酮類,包括人參二醇和人參三醇類皂甙,還有槲皮素、β-谷固醇、β-谷甾醇、多糖類、多種氨基酸及鐵、鍶、銣等。三七的藥理作用十分廣泛,主要有對心腦缺血均有明顯的保護作用,改善心腦組織的缺血癥狀,減少組織的損傷面積,抗心律失常作用,降血糖、降血脂、促進核酸與蛋白質代謝、降血壓、擴張血管、增加冠脈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抗休克、抗肝損傷和抗炎作用;免疫調節(jié)和抗腫瘤作用;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有興奮和抑制的雙向調節(jié)作用;抗氧化作用和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止血活血作用,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可縮短出、凝血時間。臨床上用于治療糖尿病、冠心病、心絞痛、動脈粥樣硬化、高脂血癥、重癥肝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等。
實驗研究表明,三七提取物(主要含人參皂甙)對小鼠葡萄糖性高血糖與四氧嘧啶高血糖,均有治療作用。三七皂甙C1對糖原的合成或分解,糖的氧化利用均顯示出雙向調節(jié)作用。三七皂甙能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效應隨連續(xù)給藥而增加,并且呈量效關系趨勢,與胰島素的降糖效應無協同或拮抗作用。
5.大黃
大黃又叫川軍、將軍、黃良、火參等。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葉大黃、唐古特大黃及藥用大黃的根莖。大黃味苦、性寒,歸胃、大腸、脾、肝、心包絡五經。有攻積導滯,清熱解毒,瀉火滌血,活血化瘀,蕩滌腸胃,安和五臟,延年益壽之功效?,F代醫(yī)學研究證明,大黃有補益功效,有抗氧化作用,常服大黃、可延年益壽。被列為抗衰老中藥。
大黃的化學成分有:①蒽類衍生物;②芪衍生物;③萘衍生物;④鞣質;⑤單糖、多糖、蛋白質、有機酸、維生素等;⑥鈣、鍶、鉀、鈦、鐵、錳、鉻、鋅、銅、鎳等金屬元素。大黃的藥理作用主要有:延長壽命、抗菌、抗病毒、抗腫瘤、解熱、降脂減肥、止血活血、瀉下、利尿、降溫、鎮(zhèn)痛、解痙、健胃、利膽、保肝、強心、降壓、降血脂、降血糖和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臨床上用來治療肝炎、膽囊炎、胰腺炎、急性闌尾炎、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肥胖癥、膽結石等30多種疾病。
最近研究表明,大黃屬于胰島素受體增敏劑。大黃是在受體水平上治療糖尿病,是預防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的理想藥物。大黃能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環(huán),使胰腺血液供應增加,對內毒素血癥具有抑制作用。大黃可以降低胰島素的抵抗性,增強胰島素與細胞受體的結合力,從而改善糖代謝治療糖尿病。另外,大黃能抑制腎小球系膜的生長,并且可以有效地降低腎小管上皮細胞的增殖,降低其細胞代謝,增加腎血流量與腎小球濾過率,所以對糖尿病腎病、腎功能衰竭、尿毒癥有防治作用。
含有黃芪、地黃、黃精、水蛭。具有益氣養(yǎng)陰,活血化瘀的功效。用于氣陰兩虛血瘀引起的口渴、多飲、多尿、易饑、體瘦乏力、自汗盜汗、面色晦暗,肢體麻木;Ⅱ型糖尿病。
含有黃連、黃芪、金銀花。清熱益氣。用于消渴病氣虛內熱證,癥見口渴喜飲,易饑多食,氣短乏力。輕、中度型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見上述證候者。
含有黃芪、酒黃精、地黃、太子參、天花粉。具有益氣,養(yǎng)陰,生津的功效。用于氣陰兩虛型消渴?。ǚ且葝u素依賴型糖尿?。?。癥見:口渴多飲、五心煩熱、無力多汗、心慌氣短等。
含有黃芪、葛根、地黃、枸杞子、決明子、茺蔚子、蒲黃、水蛭。具有益氣生津,滋養(yǎng)肝腎,通絡明目的功效。用于2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單純型,中醫(yī)辨證屬氣陰虧虛、肝腎不足、目絡瘀滯證,癥見視物昏花、目睛干澀、神疲乏力、五心煩熱、自汗盜汗、口渴喜飲、便秘、腰膝酸軟、頭暈、耳鳴。
含有黃芪,黨參,葛根,枸杞子,玄參,玉竹,地黃,知母,牡丹皮,川芎,虎杖,五味子。具有養(yǎng)陰益氣,清熱活血的功效。用于氣陰不足、內熱消渴,癥見煩熱口渴、多食多飲、倦怠乏力;2型糖尿病見上述證候者。
含有黃芪、地黃、赤芍、丹參、牛膝、麥冬、黃精、葛根、桑葉、黃連、淫羊藿。具有養(yǎng)陰清熱,活血化瘀,益氣固腎的功效。用于氣陰兩虛血瘀所致的口渴喜飲,倦怠乏力,氣短懶言,自汗,盜汗,五心煩熱,胸中悶痛,肢體麻木或刺痛,便秘;糖尿病Ⅱ及并發(fā)癥見上述癥候。
含有黃芪、天花粉、丹參、葛根、沙苑子、枸杞子、知母、人參、黃連、天冬、五味子、五倍子。具有益氣養(yǎng)陰,清熱瀉火,益腎縮尿的功效。用于糖尿病。。
含有地黃、五味子、麥冬、牡丹皮、枸杞子、紅參、黃芪、茯苓、黃連、石膏、花粉。滋補腎陰,生津止渴,益氣降糖。本品用于成年非胰島素依賴性輕型、中型糖尿病。
含有黃芪、黃精(酒制)、地黃、太子參、天花粉。益氣養(yǎng)陰生津。適用于氣陰兩虛型消渴?。ǚ且葝u素依賴型糖尿病),癥見口渴多飲,五心煩熱,乏力多汗,心慌氣短等。
#慢性病那些事## 健康 科普排位賽##長江 健康 計劃#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4601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針灸治療糖尿病的作用機制
下一篇: 中藥治療糖尿病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