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項研究指出伴有缺鐵性貧血 貧血或萎縮性胃炎的糖尿病病人體內可溶性轉鐵蛋白受體水平明顯升高,可用此作為指標診斷糖尿病病人是否伴有上述兩種疾病。(Diabetes Care2000;23:1384-1388.)
WESTPORT,康涅狄格州(路透社醫(yī)學新聞)根據《糖尿病治療》9月期上公布的一項研究數(shù)據顯示,伴有缺鐵性貧血或萎縮性胃炎的1型糖尿病病人可溶性轉鐵蛋白受體水平明顯高于不伴上述疾病的1型糖尿病病人。
這項研究測定了148例1型糖尿病病人和59名健康對照的可溶性轉鐵蛋白受體水平,并且比較了它與缺鐵狀態(tài)和壁細胞抗體的關系,后者已被證實與糖尿病伴發(fā)的缺鐵性貧血有關。
從事此項研究的Block博士和他的同事說,被研究對象中有近20%存在缺鐵狀態(tài),尤其是女性,在壁細胞抗體陽性的糖尿病病人中則更普遍。
此研究發(fā)現(xiàn),在此項研究中患貧血與未患貧血的受試者間鐵蛋白水平不存在差異,相反,可溶性轉鐵蛋白受體水平可以做為糖尿病缺鐵性貧血的敏感指標。
研究者同時指出,鐵蛋白水平每日變化很大,并受多種因素影響,如肝損或營養(yǎng)不良 營養(yǎng)不良。而可溶性轉鐵蛋白受體水平每日波動很少,且不受炎癥、激素和體質的影響。
研究小組也發(fā)現(xiàn),同時有壁細胞抗體陽性和高可溶性轉鐵蛋白受體水平的病人更易發(fā)生萎縮性胃炎,盡管單獨比較只有前者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這篇報告中Block博士及其同事斷定:事實上可用糖尿病病人體內可溶性轉鐵蛋白受體水平診斷缺鐵性貧血并可確定哪些病人處在患萎縮性胃炎的危險之中。
在貧血地外貌癥狀中, 有皮膚干燥皺縮, 毛發(fā)干枯易脫落. 指甲薄平, 不光滑, 易碎裂, 甚至呈匙狀甲(見于長期嚴重病人). 缺鐵對鐵代謝的影響:當體內貯鐵減少到不足以補償功能狀態(tài)鐵時, 鐵蛋白、含鐵血黃素、血清鐵和轉鐵蛋白飽和度減低、總鐵結合力和未結合鐵的轉鐵蛋白升高、組織缺鐵、紅細胞內缺鐵. 轉鐵蛋白受體表達于紅系造血細胞膜表面, 當紅細胞內鐵缺乏時, 轉鐵蛋白受體脫落進入血液, 血清可溶性轉鐵蛋白受體升高. 組織缺鐵對組織細胞代謝的影響:細胞中含鐵酶和鐵依賴酶的活性降低, 進而影響患者的精神、行為、體力、免疫功能及患兒的生長發(fā)育和智力;缺鐵可引起黏膜組織病變和外胚葉組織營養(yǎng)障礙. 紅細胞內缺鐵對造血系統(tǒng)的影響:血紅素合成障礙, 大量原卟啉不能與鐵結合成為血紅素, 以游離原卟啉(FER)的形成積累在紅細胞內或與鋅原子結合成為鋅原卟啉(ZPP), 血紅蛋白生成減少, 紅細胞胞漿少、體積小, 發(fā)生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嚴重時粒細胞、血小板的生成也受影響. 以上的內容讀完了, 相信你都可以很好的對缺鐵性貧血的發(fā)病機制了解清楚了吧, 缺鐵性貧血不是一種疾病, 而是疾病的癥狀,癥狀與貧血程度和起病的緩急相關.
慢性病性貧血是患病率居第二位的常見貧血,僅次于缺鐵性貧血,發(fā)生于免疫系統(tǒng)急、慢性激活的病人,因此,這種貧血又被稱為“炎性貧血”,慢性腎臟病性貧血的某些特征與慢性病性貧血相同。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4706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腸胃不安會燒心
下一篇: 常見的胃病指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