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界把糖尿病視為終生疾病,嚴格地說,現(xiàn)有的胰島素、磺脲類、雙胍類、葡萄糖甘酶抑制劑以及中草藥制劑等五大類中、西藥物,對糖尿病的作用均不是“治療”,而只是“控制”。這些藥物都不能根本解決糖尿病高血糖、高血脂、高蛋白等“三高”問題,患者仍面臨各種嚴重的并發(fā)癥。所以,在對糖尿病的認識上應(yīng)該注意以下3個不等式,以避免給糖尿病的治療和預防帶來負面影響。
血糖恢復正?!偃?/p>
有一些病情較輕的糖尿病病人,經(jīng)過一段時期正規(guī)治療,特別是適宜的飲食控制,血糖降至正常,甚至不用藥也可將血糖維持在正常范圍,就以為自己的糖尿病已被治愈了,其實這是一種誤解。以目前的科學水平,糖尿病還沒有根治的辦法。也就是說人一旦得了糖尿病,就不可能真正治愈,哪怕臨床癥狀得以暫時消除。所以,糖尿病病人千萬不要放松警惕,輕易終止治療而導致糖尿病癥狀卷土重來貽誤病情。因此,打持久戰(zhàn)是糖尿病病人必須做好的思想準備。
單純降糖≠糖尿病治療
糖尿病雖然是以血糖增高為重要診斷指標的,但在糖尿病的治療上絕不是僅僅降糖就可以了,因為糖尿病也是引起血脂代謝紊亂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血脂異常會引起一系列慢性病變,所以有學者又將糖尿病稱為糖脂病。同時糖尿病病人還易并發(fā)高血壓和動脈硬化,其比率高于正常人4-5倍,而且動脈硬化的進展很快,可使血壓上升,甚至發(fā)生心肌梗死或腦中風等。所以,為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和發(fā)展,糖尿病治療決不能單純降血糖。
血糖降得快≠好得快
了解高血糖危害的病人都希望自己居高不下的血糖能迅速降到正常,能像正常人一樣飲食。許多糖尿病病人以為自己的血糖是一下子升高的。其實人的血糖升高是一點點變化的,只是由于人體具有一定的耐受力,在病癥發(fā)展的初期階段往往不被覺察,當病癥被覺察時,血糖已發(fā)生變化很久了。如果此時讓血糖迅速地恢復正常,就像一個拉著重物艱難行走的人突然斷了繩子會摔倒一樣,人體對突然降低血糖是無法馬上適應(yīng)的。所以在治療時一定要遵照醫(yī)囑,不要相信那些所謂“廣告”,隨意添加一些療效不清、劑量不詳?shù)谋=∑?使血糖過快下降。
糖尿病中醫(yī)辨證與中藥康復治療,最應(yīng)強調(diào)辨證論治,因為辨證論治體現(xiàn)著中醫(yī)治病個體化治療的特色。具體辨證方法,包括方劑辨證、三消辨證、分型辨證、分期分型辨證、臟腑氣血陰陽辨證、本虛標實辨證、三陰三陽辨證方法等,諸種辨證方法各有優(yōu)勢。今基于臟腑氣血陰陽辨證和本虛標實辨證的思路,提出糖尿病中醫(yī)分型辨證方法,本虛證分三型,標實證分七候,共十證,基本可涵蓋糖尿病臨床常見的證候。
(一)陰虛津虧
[辨證要點]口渴引飲,咽干舌燥,五心煩熱,尿黃便干,或有盜汗,舌紅或瘦,苔少甚至光紅,脈象細數(shù)。
[治法]養(yǎng)陰增液。
[方藥]六味地黃湯、增液湯化裁:生地25g,山萸肉15g,生山藥15g,枸杞子15g,天花粉25g,葛根25g,玄參25g,知母15g,黃精15g,地骨皮25g,白芍25g,沙參15g。
該方名養(yǎng)陰生津止消方,以滋補腎陰為主,實則肝脾心腎肺胃同補,常適用于少陰腎陰不足、陽明胃熱陰虛、厥陰陰虛肝旺體質(zhì)或其他消渴病陰傷之人。少陰腎虛體質(zhì),肺腎陰虛者,當麥味地黃丸為主;心腎陰虛者,當天王補心丹為主;厥陰陰虛肝旺體質(zhì),肝腎陰虛者,當杞菊地黃丸、歸芍地黃丸為主。若少陰腎虛體質(zhì),陰虛兼熱伏于肺,咽干咳嗽,咳黏痰,心胸煩熱,汗出不暢,舌質(zhì)紅,苔薄黃,脈滑數(shù),治當清解肺熱,方可用瀉白散、黛蛤散,藥用桑白皮、地骨皮、桑葉、黃苓、知母、杷葉等,清肺泄熱;若少陰腎虛體質(zhì),陰虛兼心火上炎或下移,心煩失眠,口舌生瘡,小便赤澀,舌尖紅,苔薄黃,脈細數(shù),治當清心導赤,方可用導赤散,藥可用生地、通草、竹葉、燈芯草、山梔、黃連、黃芩、蓮子心等;少陰腎陰虛,兼相火妄動,腰膝酸軟,咽干耳聾,五心煩熱,失眠多夢,夢遺,或女子月經(jīng)不調(diào),夢交,舌質(zhì)紅,苔少,或舌苔薄黃,脈象細數(shù),治當清泄相火,方可用知柏地黃丸、大補陰丸、黃連阿膠湯,藥用知母、黃連、黃柏、地骨皮、女貞子、旱蓮草、磁石、五味子、沙苑子等;厥陰陰虛肝旺體質(zhì),肝陽上亢病機突出者,可用鎮(zhèn)肝熄風湯、建瓴湯,藥用磁石、黃芩、夏枯草、懷牛膝、鉤藤等;少陰腎陰不足體質(zhì),復受外感,感受風熱或溫熱邪毒,癥見發(fā)熱惡寒,咽痛口干,頭痛,咽喉紅腫,汗出不暢,或有咳嗽,舌尖紅,苔薄黃,脈象浮數(shù),或浮滑而數(shù),則治當疏風清熱,方用銀翹散、桑菊飲化裁,藥用銀花、連翹、桑葉、菊花、薄荷、玄參、蘆根、桔梗、甘草等。
(二)氣陰兩虛
[辨證要點]神疲乏力,口渴喜飲,氣短懶言,口干咽燥,五心煩熱,腰膝酸軟,大便偏于,小便頻多,舌淡紅,或嫩紅,苔少,脈細數(shù)無力。
[治法]益氣養(yǎng)陰。
[方藥]參芪地黃湯、麥門冬飲子、生脈散化裁:黃芪15g,人參3g(另煎兌入),太子參15g,沙參15g,玄參25g,黃精15g,生地25g,枸杞子15g,五味子9g,茯苓15g,白術(shù)15g,山藥15g,葛根25g,蓮子肉15g,地骨皮25g,仙鶴草30g。
該方名益氣養(yǎng)陰止消方,以滋陰補腎、益氣健脾為主,重在益氣養(yǎng)陰,常適用于少陰腎虛和太陰脾虛體質(zhì)或其他消渴病氣陰受傷之人。少陰腎虛體質(zhì),辨證側(cè)重于陰虛者,可用增液湯、六味地黃湯加益氣藥;太陰脾虛體質(zhì),辨證側(cè)重于氣虛者,可用參苓白術(shù)散、七味白術(shù)散加養(yǎng)陰藥。兼胃腸結(jié)熱,或陽明胃熱體質(zhì),氣陰受傷者,治當清泄熱結(jié),方用增液承氣湯、三黃丸加味,藥用生大黃、黃連、黃芩、山梔等;兼肝經(jīng)郁熱,或少陽肝郁體質(zhì)為病者,治當解郁清熱,方用小柴胡湯、龍膽瀉肝湯,藥用柴胡、黃芩、黃連、丹皮、山梔、夏枯草等;太陰脾虛體質(zhì),濕邪困脾者,治當化濕醒脾,方用平胃散、藿香正氣散化裁,重用蒼術(shù)、白術(shù)、云苓、佩蘭、蘇梗、澤瀉等;更兼濕熱內(nèi)蘊者,治當清熱除濕,方用三仁湯、茵陳平胃散、四妙散化裁,藥用蒼術(shù)、黃連、薏苡仁、陳皮、川樸、茵陳、土茯苓等;太陰脾虛體質(zhì),兼痰濕阻滯者,治當化痰除濕,方用二陳湯、指迷茯苓丸,藥用陳皮、清夏、云苓、白術(shù)、蒼術(shù)、茵陳、澤瀉等;久病不愈,兼血脈瘀阻,胸痛,脅痛,肢體偏癱,手足麻木疼痛,肌膚甲錯,婦女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血紫暗,顏面瘀斑,或腹部有壓痛,舌質(zhì)紫暗,脈弦,或艱澀不暢,治當活血化瘀,方用桃紅四物湯、桃核承氣湯,藥用桃仁、紅花、當歸、川芎、赤芍、山楂、丹皮、丹參、大黃、水蛭、郁金、姜黃、三七、鬼箭羽等。
(三)陰陽兩虛
[辨證要點]口干多飲,夜尿頻多,五心煩熱,畏寒神疲,腰膝酸冷,四肢無力,汗多易感,性欲淡漠,男子陽痿,大便不調(diào),舌體胖大,舌苔少,或有白苔,脈沉細,或沉細數(shù)而無力。
[治法]滋陰助陽。
[方藥]金匱腎氣丸、右歸丸化裁:黃芪30g,人參3g(另煎兌服),生熟地各12g,山萸肉12g,山藥12g,茯苓10g,黃精15g,鹿角片6g,肉桂3g,炮附子3g,磁石25g,牛膝15g,枸杞子15g,五味子9g,地骨皮25g,仙靈脾15g。
該方名滋陰助陽止消方,以滋陰助陽、益氣補腎為主,強調(diào)在滋陰補氣的基礎(chǔ)上溫陽,常用于少陰腎虛體質(zhì)和久病傷腎,陰陽俱虛之人。少陰腎虛體質(zhì),辨證側(cè)重于陰虛者,可少減溫熱藥,或加用玄參、知母、黃柏、黃連等滋陰清熱藥品;陽虛突出,畏寒,男子陽痿,婦女帶下清稀,治當補腎壯陽,方可用五子衍宗丸、玄菟丸,藥可用菟絲子、沙苑子、枸杞子、仙茅、仙靈脾,加海馬、鹿茸片、雄蠶蛾、露蜂房、蜈蚣等,補腎的同時,宣通絡(luò)脈。若證兼胃腸結(jié)熱,大便干結(jié)者,治當清泄熱結(jié),藥可加用生大黃、黃連、黃芩等;兼脾虛濕停,脘腹脹滿者,可健脾化濕,藥可加用蒼術(shù)、白術(shù)、蘇葉、藿香、佩蘭等;兼脾腎陽虛,寒濕內(nèi)侵,脘腹脹滿、疼痛,喜溫喜按,泄瀉,甚至完谷不化者,治當溫補脾腎,散寒理中,方可用附子理中丸、四神丸,藥可加炮附子、人參、蒼術(shù)、白術(shù)、茯苓、干姜、白芍、補骨脂、五味子、烏梅炭、炙甘草等;脾腎陽虛,水飲內(nèi)停,嘔吐痰涎、清水,背寒,或眩暈,或脘腹痞滿,或腸鳴漉漉,治當通陽化飲,方可用苓桂術(shù)甘湯,藥可用豬苓、茯苓、澤瀉、桂枝、白術(shù)等;體形肥胖,兼痰濕阻滯者,治當化痰除濕,方用二陳湯、指迷茯苓丸,藥可加用清夏、白芥子、云苓、僵蠶、蒼術(shù)、澤瀉、桑白皮等;久病入絡(luò),血脈瘀結(jié),出現(xiàn)多種并發(fā)癥,見胸痛,脅痛,肢體偏癱,手足麻木疼痛,肌膚甲錯,舌質(zhì)紫暗,脈弦或澀,治當活血化瘀,方用桃紅四物湯、止痙散,藥用桃仁、紅花、當歸、川芍、赤芍、水蛭、土鱉蟲、地龍、全蝎、蜈蚣、姜黃、三七、鬼箭羽等活血通絡(luò)。
(四)胃腸熱結(jié)
[辨證要點]口渴多飲,消谷善饑,大便干結(jié),數(shù)日一行,舌燥口干,心胸煩熱,舌質(zhì)紅,苔黃干,脈象滑利而數(shù)。
[治法]清泄熱結(jié)。
[方藥]增液承氣湯、三黃丸化裁:生大黃9g,黃連12g,黃苓9g,生地25g,天花粉25g,葛根25g,玄參25g,生石膏25g,知母15g,生山藥15g。
該方名清泄止消方,以清泄胃腸結(jié)熱為主,兼以增液生津,選用了苦寒直折其火的藥物和甘寒清熱生津之品,常適用于陽明胃熱陰虛體質(zhì)或其他見胃腸結(jié)熱證候的病人。若熱毒壅盛,瘡癤、癰疽,紅腫熱痛,或身發(fā)皮疹,皮膚瘙癢、灼熱,便干尿黃,舌質(zhì)紅,苔黃,脈數(shù)或滑數(shù),治當清熱解毒,方可用五味消毒飲、仙方活命飲、黃連解毒湯、四妙勇安湯化裁,藥可用野菊花、銀花、公英、地丁、玄參、當歸、黃連、黃芩、甘草等;陽明胃熱體質(zhì),外感風熱或溫熱邪毒,癥見發(fā)熱惡寒,頭痛,胸脘痞悶,心胸煩熱,或有嘔吐,大便不通,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脈象浮滑數(shù)有力,治當疏風清熱,通下和胃,方用升降散、涼膈散化裁,藥用銀花、連翹、蟬衣、僵蠶、姜黃、大黃、山梔、黃苓、薄荷、竹葉、蘆根、桔梗、甘草等。若兼肝經(jīng)郁熱,口苦咽干,煩躁易怒,胸脅脘腹脹滿者,治當清泄肝胃郁熱,方可用大柴胡湯化裁,藥可用柴胡、黃芩、黃連、大黃、赤芍、白芍、枳殼、夏枯草等;少陰腎虛體質(zhì),腎陰虛兼胃腸結(jié)熱,治當重視補腎,可加用六味地黃丸,藥可加用女貞子、旱蓮草、地骨皮、構(gòu)杞子等;厥陰陰虛肝旺體質(zhì),肝陽上亢兼胃腸結(jié)熱,頭暈頭痛,心煩易怒,舌紅脈弦,方可用天麻鉤藤飲、大黃黃連瀉心湯,藥可用天麻、鉤藤、珍珠母、磁石、生龍骨、生牡蠣、黃芩、黃連、大黃、槐米、夏枯草、懷牛膝等。
(五)濕熱困脾
[辨證要點]頭暈沉重,納食不香,脘腹脹悶,口干黏膩,大便不爽,小便黃赤,或尿頻澀痛,小便渾濁,舌質(zhì)紅,舌苔黃膩,脈象滑數(shù),或弦滑而數(shù)。
[治法]清熱除濕。
[方藥]三仁湯、黃連平胃散、四妙散化裁:蒼術(shù)15g,白術(shù)15g,蘇葉6g,佩蘭6g,茯苓12g,黃連12g,黃苓9g,薏苡仁25g,陳皮9g,川樸9g,茵陳12g,馬齒莧25g。
該方名芳化止消方,由芳香化濕、苦寒清熱藥物組成,針對濕熱用藥,常用于太陰脾虛體質(zhì)、陽明胃熱體質(zhì)或其他消渴病有濕熱內(nèi)蘊證候之人。濕熱在中焦,黃連平胃散為主;濕熱下注,四妙散為主;濕熱影響三焦,可用三仁湯為主。太陰脾虛體質(zhì),濕重于熱,濕邪困脾,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口渴不欲飲,大便不爽,小便澀滯,惡心,四肢沉重,頭暈頭沉,舌苔白膩,脈象濡緩者,治當化濕醒脾,方可用平胃散、藿香正氣散,藥可用蒼術(shù)、白術(shù)、云苓、陳皮、藿葉、佩蘭、菖蒲、草果、蘇梗、冬瓜仁、澤瀉、茵陳等;太陰脾虛體質(zhì),氣虛癥狀突出者,可用參苓白術(shù)散、七味白術(shù)散加蒼術(shù)、黃連、茵陳等藥;陽明胃熱體質(zhì),濕熱有從陽化燥之機,口渴多飲,消谷善饑,大便干結(jié),數(shù)日一行,舌質(zhì)紅,苔黃厚膩,脈滑數(shù)者,治當加大清泄熱結(jié)力量,方用三黃丸、茵陳蒿湯等,藥可加用生大黃、黃連、黃芩、山梔等;兼肝經(jīng)郁熱,或少陽肝郁體質(zhì),兼濕熱內(nèi)結(jié),胸脅滿悶,太息頻頻,口苦咽干,煩躁易怒,大便不調(diào),小便黃赤,舌質(zhì)紅,苔薄黃,脈弦滑者,治當舒肝解郁,清熱化濕,方用柴平煎、丹梔逍遙散,藥用柴胡、白芍、當歸、川芎、白術(shù)、茯苓、蒼術(shù)、黃芩、黃連、丹皮、山梔、茵陳、薏苡仁、夏枯草等。
(六)肝經(jīng)郁熱
[辨證要點]胸脅滿悶,太息頻頻,口苦咽干,頭暈目眩,煩躁易怒,失眠多夢,口渴引飲,小便黃赤,舌質(zhì)紅,苔薄黃,脈弦數(shù)。
[治法]解郁清熱。
[方藥]小柴胡湯、大柴胡湯、梔子清肝飲化裁:柴胡12g,黃芩9g,山梔6g,夏枯草15g,丹皮9g,枳殼9g,赤芍25g,白芍25g,天花粉25g,茵陳12g,草決明15g,荔枝核15g.該方名舒解消渴方,由養(yǎng)陰增液與舒肝、清肝、涼肝藥物組成,功擅清解少陽郁熱,常適用于少陽肝郁體質(zhì)或其他消渴病病人見肝經(jīng)郁熱證候者。少陽肝郁體質(zhì),肝經(jīng)郁熱日久,兼見血瘀者,治當配合活血化瘀,藥可加用葛根、丹參、姜黃、鬼箭羽、酒大黃等;陽明胃熱體質(zhì),兼肝經(jīng)郁熱,胃腸熱結(jié)者,治當配合清泄胃熱,藥可加用黃連、生石膏、知母、大黃等;少陰腎陰虧虛體質(zhì),兼肝經(jīng)郁熱者,治當重視滋陰補腎,可配合杞菊地黃丸,或加用枸杞子、菊花、生地、玄參、知母、女貞子、旱蓮草等。
(七)肝陽上亢[辨證要點]頭痛眩暈,顏面潮紅,口苦咽干,耳鳴耳聾,煩躁易怒,失眠多夢,腰膝酸軟,小便黃赤,舌邊紅,苔黃,脈弦。
[治法]平肝潛陽。
[方藥]建瓴湯、天麻鉤藤飲化裁:生地25g,玄參25g,白芍25g,懷牛膝15g,珍珠母25g(先煎),磁石25g(先煎),生龍骨25g(先煎),生牡蠣25g(先煎),鉤藤15g(后下),黃芩9g,夏枯草15g,草決明15g。
該方名潛鎮(zhèn)消渴方,由養(yǎng)陰增液與平肝、柔肝、涼肝藥物組成,常適用于厥陰陰虛肝旺體質(zhì)或其他消渴病病人見肝陽上亢證候者。少陰腎陰虧虛體質(zhì),或厥陰體質(zhì)腎陰虛病機突出者,治當重視滋陰補腎,方可用杞菊地黃丸加味,藥可加用構(gòu)杞子、菊花、桑葉、女貞子、旱蓮草等;少陰陰陽俱虛體質(zhì),虛陽浮越,癥見頭暈目眩,顏面潮熱,顴紅如妝,咽干,心煩,腰膝酸冷,汗出,四末畏寒,舌淡暗,舌體胖大,脈象沉細,或浮大按之無力者,治當滋陰助陽,潛鎮(zhèn)浮陽,方可用潛陽湯、地黃飲子化裁,藥可加用人參、肉桂、炮附子、山茱萸、茯苓、麥冬、五味子等。
(八)氣機郁滯
[辨證要點]胸脅苦滿,脘腹脹滿,少腹不舒,情志抑郁,太息頻頻,或婦女月經(jīng)不調(diào),舌苔膩,脈弦。
[治法]疏肝理氣。
[方藥]四逆散、柴胡疏肝散、逍遙散化裁:柴胡9g,赤芍25g,白芍25g,當歸12g,川芎12g,荔枝核15g,枳殼9g,白術(shù)12g,茯苓12g,郁金12g,姜黃12g,焦山楂12g,甘草6g。
該方名行氣消渴方,由疏肝理氣、柔肝養(yǎng)血、健脾益氣藥物組成,功擅疏利氣機,常適用于少陽肝郁體質(zhì)或其他消渴病病人見肝郁氣滯證候者。少陽肝郁體質(zhì),氣郁日久,兼見血瘀者,治當配合活血化瘀,藥可加用葛根、丹參、鬼箭羽、香附、益母草等;肝郁化熱,肝經(jīng)郁熱者,治當清解郁熱,方可用小柴胡去半夏加花粉湯,藥可加用黃芩、丹皮、山梔、知母、黃連等;少陰腎陰虧虛體質(zhì),兼肝郁氣滯者,治當配合滋陰補腎,可配合六味地黃丸,或改用滋水清肝煎,加用生地、玄參、知母、女貞子、旱蓮草等。
(九)痰濕阻滯
[辨證要點]體形肥胖,四肢沉重,神疲嗜睡,脘腹脹滿,口中黏膩,舌苔白膩,脈象滑或濡緩。
[治法]化痰除濕。
[方藥]二陳湯、白金丸、指迷茯苓丸化裁:陳皮9g,清半夏9g,云苓12g,白術(shù)12g,茵陳12g,澤瀉12g,桑白皮15g,僵蠶12g,甘草6g。
該方名化痰止消方,以二陳湯為基礎(chǔ)方,化痰除濕藥與行氣化滯藥同用,常適用于太陰脾虛體質(zhì)、少陽肝郁體質(zhì)或其他消渴病肥胖體形屬痰濕阻滯證候者。太陰脾虛體質(zhì),氣虛突出或兼陰虛者,治當重視健脾益氣,方可用六君子湯,藥可用蒼術(shù)、太子參、沙參、蓮子等;少陽肝郁體質(zhì),有痰濕阻滯證候者,治當重視舒肝解郁,藥可加郁金、枳殼、瓜蔞、荔枝核等;若痰郁化火,心胸煩悶,頭暈沉重,失眠多夢,四肢沉重,口干黏膩,舌紅,苔膩而黃,脈象滑數(shù),或弦滑而數(shù)者,治當化痰清火,方用溫膽湯、礞石滾痰丸、導痰湯,藥用黃連、黃芩、山梔、瓜蔞、清夏、陳皮、枳殼、大黃、郁金、膽南星、海蛤殼、僵蠶等。
(十)血脈瘀滯
[辨證要點]口渴但欲漱水不欲咽,夜間為甚,肌膚甲錯,婦女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血紫暗,顏面瘀斑,或腹部有壓痛,舌質(zhì)紫暗,脈弦,或艱澀不暢。
[治法]活血化瘀。
[方劑]桃紅四物湯、桃核承氣湯、下瘀血湯化裁:桃仁12g,紅花9g,當歸12g,川芎12g,赤芍25g,山楂12g,葛根25g,丹參15g,酒大黃9g,水蛭12g,姜黃12g,三七粉3g(分沖),鬼箭羽15g。
該方名活血止消方,以桃紅四物湯為基礎(chǔ)方,參考了祝諶予教授降糖活血方之意,常適用于消渴病有血瘀證候者。單純血脈瘀滯證少見,所以應(yīng)根據(jù)病人體質(zhì)、基本病機和具體臨床證候,將活血化瘀治法與其他治法相結(jié)合。氣虛突出者,益氣活血,方可用補陽還五湯,重用生黃芪30~60g;兼陰虛者,治當重視養(yǎng)陰活血,可配合六味地黃丸,藥可用生地、玄參、沙參、黃精等;少陽肝郁體質(zhì),或有氣滯血瘀者,當行氣活血,方可用血府逐瘀湯,藥可加用柴胡、枳殼、郁金等;兼痰濕阻滯者,治當重視化痰活血,藥可加僵蠶、清半夏、瓜蔞、膽南星等;兼痰火阻滯者,治當化痰清火活血,方可用溫膽湯,藥可加用黃連、瓜蔞、清半夏、膽南星、海蛤殼、僵蠶等;久病入絡(luò),或見肢體麻木、疼痛、偏癱、痿痹者,治當重視搜風通絡(luò)和舒筋活絡(luò),可選用地龍、全蝎、穿山甲、白花蛇等蟲藥和絡(luò)石藤、雞血藤、忍冬藤、鉤藤等藤類藥物;消渴病繼發(fā)腎病等,病在絡(luò)脈,“微型癥瘕”形成,治療又當重視化瘀散結(jié),藥可用海藻、昆布、夏枯草、莪術(shù)、薏苡仁等軟堅散結(jié)。
應(yīng)該指出的是,糖尿病辨證本虛標實是其特點,以上所列本虛三證、標實七證,實際臨床上一證獨見的情況很少,常常是本虛一證與標實一證或數(shù)證同時存在,所以治療關(guān)鍵在處理好本虛與標實、治本與治標的關(guān)系問題。病情穩(wěn)定的情況下,治本為主,兼以治標,或治本、治標并重;病情急變的情況下則往往是治標為主,兼以治本,或先治標,后治本,總當根據(jù)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偟卣f來,治本治法固然重要,治標治法也不可輕視,因為標實證的解決必有利于治本,而標實證不解決,單治本虛,終難取效。
判斷糖尿病最準確的方法是測量血糖,因為絕大多數(shù)糖尿病前期是沒有任何明顯癥狀,在體檢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
臨床中,將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mmol/L,或者葡萄糖負荷試驗2小時血糖超過11.1mmol/L的患者,診斷為糖尿病。
一般來說,空腹血糖<6.1是正常的狀態(tài),如果空腹血糖位于6.1-7.0之間,就應(yīng)該需要注意了,這時身體已經(jīng)處于糖調(diào)節(jié)受損狀態(tài)了,如果不進行干預的話,后續(xù)就會發(fā)展成糖尿病。
此外,相較于血檢,尿液檢測具有無創(chuàng)、無感、易于采集的特點,可以用來做包括糖尿病在內(nèi)的慢性疾病的預防,比如尿糖、尿蛋白、尿酮體、微量白蛋白都是需要重點關(guān)注的指標。
尿液檢測可以用來作為經(jīng)常性的檢測,對于疾病的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有重要作用。特別是腎臟、肝臟、泌尿系統(tǒng)的疾病、
推薦家庭使用智能尿檢馬桶,上廁所的同時就可以完成14項人體指標的篩查,如廁后2分鐘即可通過手機app/小程序查看檢測報告,實時掌握健康數(shù)據(jù)。
來源:德方尿博士
上個廁所,就能給身體做個體檢。既簡單又方便,非常適合一家人使用。
病歷顯示有3個加號,說明你的血糖高,就你目前的情況建議到醫(yī)院接受正規(guī)系統(tǒng)治療。血糖長期控制不好,血糖波動會造成機體器官的損害,加速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損害大血管會并發(fā)心血管病,腦血管病和糖尿病足;微血管會并發(fā)糖尿病腎病,糖尿病性視網(wǎng)膜病,這樣對你非常不利。 在日常生活中你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一、不暴飲暴食,生活有規(guī)律,吃飯要細嚼慢咽,多吃蔬菜,盡可能不在短時間內(nèi)吃含葡萄糖、蔗糖量大的食品,這樣可以防止血糖在短時間內(nèi)快速上升,對保護胰腺功能有幫助,特別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朋友一定要記住!
二、性生活有規(guī)律,防止感染性疾??;不要吃過量的抗生素。有些病毒感染和過量抗生素會誘發(fā)糖尿??!
三、多加鍛煉身體,少熬夜。
糖尿病作為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對我們的身體造成了十分嚴重的危害。
但可怕的是,面對如此高發(fā)的糖尿病,大部分人并不了解它的具體病癥,也不知道怎樣才能發(fā)現(xiàn)自己是否患上了糖尿病。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接下來就介紹一下糖尿病患者的 六個緊急征兆 ,快看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出現(xiàn)了這些癥狀。
1、經(jīng)常感到口渴
口渴是一種很常見的生理反應(yīng),一般及時補充水分就可得到緩解。
但是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由于體內(nèi)的血糖含量過高,即使攝入更多的水分也無法有效地緩解口渴的癥狀,反而會增加自己 排泄的頻率 ,徒增煩惱。
因此如果你發(fā)現(xiàn)自己在剛喝完水之后 仍然感到口渴 ,這時就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不要再繼續(xù)喝了,喝得越多對身體的損傷越大,同時也要及時到醫(yī)院進行就診和治療。
2、聽覺出現(xiàn)障礙,聽不清別人說話
如果人到中老年,由于身體各項 機能 都或多或少的出現(xiàn)障礙,因此出現(xiàn) 聽力下降 也是十分正常的。
但是如果年紀輕輕就出現(xiàn)了 聽覺障礙 等癥狀,且排除了 耳朵受損 等因素,那就很有可能是糖尿病引起的血糖增高而導致的聽覺障礙。
3、夜間頻繁上廁所
起夜算是人之常情,有很多人在睡覺之前喝了太多的水,在睡覺的過程中就會有 憋尿 的現(xiàn)象。
但是對于正常人來說,一般也就起夜一到兩次。而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由于體內(nèi) 血糖含量過多,滲透壓增大 ,會出現(xiàn)夜間尿量過大的現(xiàn)象,因此每隔一段時間都會起來上廁所,想要睡個安穩(wěn)覺都難。
因此如果你發(fā)現(xiàn)自己經(jīng)常在夜間憋不住想要起來上廁所,除了要考慮是否是出現(xiàn)了 膀胱炎 等疾病之外,也要考慮自己是否患上了糖尿病。
4、腳趾發(fā)黑并伴有異味
有一部分人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腳趾突然 變黑并伴隨有明顯的異味 ,這很有可能是糖尿病找上門了。
因此一旦出現(xiàn)了上述癥狀,就很有可能是血糖過高引起的 血液循環(huán)受阻以及新陳代謝速度緩慢 。
5、手腳發(fā)麻,靈活度下降
很多人由于長時間保持同一種狀態(tài)就會出現(xiàn) 血液流通不暢而 造成手腳發(fā)麻,這是很常見的現(xiàn)象。
但是如果發(fā)現(xiàn),自己經(jīng)常出現(xiàn) 突發(fā)性 的手腳發(fā)麻,而且 持續(xù)時間比較長 ,那就需要仔細檢查一下是否患上了糖尿病。
6、體重驟減
糖尿病的一個典型癥狀就是 日漸消瘦 ,很多人尤其是女性如果發(fā)現(xiàn)自己正在一天天變瘦會異常高興。
但是如果在 沒有進行有效的減肥行動 的前提下體重驟減,那就需要提高警惕了,身體呈現(xiàn)出的任何異常狀況都有可能是疾病的反映。
因此一旦出現(xiàn)體重驟減的現(xiàn)象,一定要抓緊時間 測量一下自己的血糖 ,看看是不是血糖出現(xiàn)了異常。
任何疾病的出現(xiàn),人體都會給出相應(yīng)的提示信號,糖尿病也不例外。因此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出現(xiàn)了上述六種緊急征兆,一定不要忽視,抓緊時間測量一下自己的血糖,不要等到血糖徹底失控才來補救,那個時候已經(jīng)為時過晚了。
因此,對于糖尿病一定要 盡早預防,盡早發(fā)現(xiàn) 。同時在日常生活中也要 減少含糖量較高的食物的攝入 ,從根本上避免糖尿病的發(fā)生,保護自己的 健康 。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4816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糖尿病的中醫(yī)治療(中醫(yī)治療糖尿病的中···
下一篇: 影響胰島素注射劑量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