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天從上海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獲悉,老年人已成為最缺乏心理知識的群體。抽樣調查顯示,離退休前后生活的急劇變化和大腦功能的退化,使70%的老人或多或少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27%的人有明顯的焦慮、憂郁等心理障礙,0.34%的人有一定的精神分裂癥狀,0.75%的人患有老年癡呆癥。心理問題現已成為嚴重影響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質量的主要疾病之一。
據上海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肖澤萍教授介紹,我國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因為成長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由此出現心理健康知識斷代的現象。臨床上心理醫(yī)生接觸過無數老年人,在面對子女離家、喪偶、退休等生活狀況的改變時,他們缺少必要的心理調試知識,從而引發(fā)各種心理疾患。
時下,老年人保健主要是藥物、健身,很少有人考慮心理健康問題。但現實生活中很多老年人由于長期缺乏與人溝通,易產生孤獨、自尊感不強和老而無用的感覺,牢騷越多越影響心理健康,也不懂得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
在呼吁社會各界關注和支持老年人安享晚年的同時,專家指出,老年人不能僅依賴子女或社會改變自己的現狀,懂得心理調整的方法,提高自身適應能力,自我調整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我們都聽過一個詞叫“老小孩”,老人的年齡越大,心態(tài)就越幼齡化,變得非常脆弱敏感。做子女的一定要多陪伴關心,多謙讓順從。帶他們玩樂享受生活,這樣才能有幸福的晚年。
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各部分的功能開始衰退,如視力模糊、行動困難、白發(fā)、免疫功能低下等。這些只是無法逆轉的生理變化。與此同時,心理方面也發(fā)生了一些變化,首先是情緒的變化。當然,不是每個老人都是這樣的。然而,大多數老年人在晚年變得多疑和敏感。他們經常因為小事發(fā)脾氣,有些人固執(zhí)己見,有些人變得沮喪和冷漠。
其次是智力的變化,記憶力會下降,往往剛吃完就忘了,昨天或幾天前來看望自己的人會忘記吃什么食物,經常找東西,忘記接受者的名字和外貌,反應緩慢。還有一些老人會變得啰嗦和重復。有些人會變得懶惰,不注意個人衛(wèi)生。有些人會變得幼稚,渴望零食。
鑒于這些變化,老年人需要重視心理保健。心理健康往往由多種因素決定,但對老年人來說,它大致是生理因素、環(huán)境因素、生活因素和文化因素的共同影響。如果老年人想長壽,他們必須對自己的心理健康負責,并經常做心理健康護理。我們可以知道老年人不僅受到疾病的威脅,還受到心理健康的威脅,所以老年人在做身體保健的同時,應該考慮為自己的心理做保健。
老年人心理健康知識
老年人心理特點分析
老年人是個特殊的群體,因個人經歷不同,身體健康現狀差異,生活環(huán)境、經濟狀況的不同,具有不同的心理狀態(tài),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特點:(1)焦慮恐懼型心理 老年人多有慢性疾病,病情較復雜,由于對自身疾病及治療缺乏認識,普遍存在焦慮心理,少數患者甚至有恐懼心理,主要表現為:愁眉不展,心事重重,沉默少語或多語、多疑,以致食欲減退,睡眠差。(2)孤獨、抑郁型心理 多見于失去配偶或家庭關系、經濟條件欠佳或剛離退休的老年病人,這類患者常郁郁寡歡、倦怠、懶于活動,喜歡獨處。(3)暴躁、偏執(zhí)型心理:多見于個性較強,自我認為年輕時為社會、對別人、對家庭作出過較多貢獻的老年人,表現為自以為是,順從性差,固執(zhí)已見,不聽護士安排,心胸狹窄,好猜疑,妒忌,自尊心強,易激惹。(4)自卑、自棄型心理:多見于有器質性病變,療效不明顯或病情反復者,病人多次就診,家屬及單位對其關心較少,病人悲觀、失望,不愿與人交往或溝通,對治療和疾病的轉歸表現得淡然,不積極配合治療或檢查。(5)依賴、順從型心理:多見于家庭和諧,性格脆弱的老年人,此類患者自覺年事已高,萬事不能,凡事依賴子女,缺乏信心,對自已的疾病估計太重,對生活缺乏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
溝通方法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護士熱情、耐心、溫柔、體貼,口齒伶俐,有愛心和同情心,嫻熟的醫(yī)療理論基礎知識、護理學基礎和臨床心理學知識,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點掌握不良心理的消除方法。不同的心理個性,其臨床表現不同,相似的心理特點,其臨床表現也存在著差異,面對不同心理特點的患者,應采取不同的溝通方法。
1 幫助培養(yǎng)老年人正確對待自已的疾病:根據老年人所患的疾病,簡單講解疾病的一般知識,治療、檢查、轉歸、注意事項等,讓老年人對自已的疾病有客觀的`認識,客觀的看待,相信科學,相信醫(yī)學的發(fā)展對疾病有適當的控制而延長壽命。
2 鼓勵老年人與外界環(huán)境保持接觸:老年人適當參加社會活動,主動與人交往、溝通,可豐富自已的精神生活,并可以及時調整自已的行為方式,以便更好地適應環(huán)境。與外界保持接觸包括三個方面,即自然、社會和人的接觸,如參加老年人活動中心活動、上老年大學等。把老年人的注意力轉向社會、轉向身邊的人,學會關注其他人,調整自身的心理和軀體,生活就會成為快樂的源泉。
3 幫助老人充分了解自已、客觀地認識自已的能力:對自已的能力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斷,不要過高地估計自已的能力,勉強做超出自已能力的事情。也不要自我評價太低,缺乏信心而產生抑郁情緒影響健康。
4 支持老年人保持自已的興趣、愛好、性格和氣質,保持個性的完整和諧與統一,使老年人從中體驗出幸福和滿足感,消除不良情緒的產生。
5 幫助老年人適當表達和控制自已的情緒:耐心傾聽老年人的訴說,讓老年人不愉快的情緒釋放或宣泄,同時提醒老年人客觀事物不是決定情緒的主要因素,情緒是通過人對事物的評價而產生的,不同的評價結果引起不同的反應,適當調節(jié)自已的情緒,保持情緒的穩(wěn)定、心態(tài)的安寧有助于身體的健康。
;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5246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老年人多藥聯用應慎重
下一篇: 老年人幾種常見疾病的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