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yǎng)生要根據“萬物收藏,腎氣水旺”的特點,在衣食住行幾方面注意調理。筆者現將平時收集的有關冬季養(yǎng)生的資料,展示于此,供大家參考。
衣 冬季氣候寒冷,衣著應以溫暖舒適、利于氣血通暢為原則,因為適體的衣服有如養(yǎng)生之妙藥。
食 冬季飲食上應以保陰潛陽為原則。元代營養(yǎng)學家忽思慧,在他編著的《飲膳正要》中指出“冬氣寒,宜食以熱性治其寒”。主張進熱食,并給予溫補陽氣類膳食,故多選用羊肉、狗肉、蝦、韭菜、麻雀蛋、木耳、龜等食物。不可食用生冷食物,宜食用菠菜、豆芽等新鮮蔬菜。冬季飲食宜少咸增苦,以養(yǎng)心氣。因為冬季腎水正旺,咸屬水、心屬火,多食咸味則助水克火,令心受病。心屬苦味,多食苦味之品,以保心腎相交。冬季起床后可先進熱飲,如乳酪蓮子桂圓棗湯之屬,以益心脾;或飲醇酒,以鼓舞胃氣。由于冬季活動減少,人體新陳代謝減慢,因此,老年人飲食不宜過飽,食后可摩腹、緩行以助消化。
住 冬季起居,宜早臥晚起必待日光。早睡,以養(yǎng)人體陽氣,晚起,以護人體陰氣,使人體陰陽平衡。冬季應特別注意保持室內溫度。室內溫度太低,易傷人體陽氣,室溫過高,則易致疲勞,還易引發(fā)外感和其它疾病。冬夜臨睡時,叩齒三十六下,晨起亦然。
行 大雪天外出歸來,腳寒不可立即以熱水浸洗。觸寒而回,寒若未解,不可便吃熱湯熱食,須少頃方可。冬日將起床時,宜擁被披衣少頃。長期冷水漱口,可除齒患。牢齒之法,宜晨起叩齒三百下為宜。
冬季練功應根據不同地區(qū)氣候和體質情況而定。氣候異常時,清晨可在室內活動,以靜功為主。風和日暖之日,清晨可在室外活動,以適應冬季氣候,增強人體的抗寒能力。
如何冬季正確的養(yǎng)生
如何冬季正確的養(yǎng)生,生活中現在很多伙伴們都開始注重養(yǎng)生了,那養(yǎng)生就當然要正確的養(yǎng)生了,不是什么樣都可以養(yǎng)生,反而如果不正確養(yǎng)生的話這樣對人也是有危害的,那么如何冬季正確的養(yǎng)生,你知道嗎?我精心為大家整理了一些相關的知識,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如何冬季正確的養(yǎng)生1 鮮棗吃多會傷胃
又脆又甜的鮮棗,是營養(yǎng)豐富的天然“維生素藥丸”。比起干棗來,更加鮮嫩爽口,往往一吃就收不住。不過,營養(yǎng)學家提醒,鮮棗千萬不能吃太多,否則會傷腸胃。
這是因為,首先,大棗的水分含量低。大多數水果的水分含量為80%—90%,而大棗僅為67%。所以別的水果多吃點,其實大部分都是水。而大棗吃多了,“干貨”就比較多了。
其次,大棗的膳食纖維含量很高,明顯高于其他常見水果。大棗高達1.9%膳食纖維(尤其是不可溶的纖維素)在胃和小腸中不能被消化,少量攝入具有促進排便、預防便秘的作用,可一次大量攝入則會刺激腸胃,造成胃腸不適。大棗中的膳食纖維主要集中在皮中,棗皮是非常薄而硬的,吞入胃中之后,如果你的胃黏膜剛好有炎癥或潰瘍,無異于在傷口上撒鹽,會造成疼痛或不適。
一天吃多少鮮棗合適呢一般說來,每天吃一把就能滿足人體的需求了。如果胃沒什么炎癥、潰瘍或傷口,吃多點也沒關系。不過,就算胃很健康,不同的人對某些刺激性物質的耐受力也不一樣。因此,胃不好的人一定要少吃鮮棗。而腸胃健康的人,最好慢慢吃,稍微感到腹脹不適,就要及時停下來。
綠茶煮蛋止咳化痰
香噴噴的茶葉蛋是許多人早餐的首選。傳統茶葉蛋都是用紅茶煮的,如果拿綠茶代替紅茶煮雞蛋,食療功效會更好。
綠茶中含有能降糖降脂的'茶多酚、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單寧酸、維持口腔牙齒健康的氟化物,而雞蛋中富含蛋白質。這些物質結合在一起,對人體健康十分有益。
綠茶煮雞蛋不但營養(yǎng),還可以起到化痰止咳的作用,對緩解咳嗽、支氣管炎、哮喘等癥狀都有幫助。
綠茶煮雞蛋方法很簡單:綠茶15克,雞蛋2個,加水同煮。蛋熟后剝去蛋殼,再煮至水干時即可食用。最后,綠茶煮蛋不宜長時間煮,否則會使雞蛋變性變味,口感不好。另外因其營養(yǎng)豐富容易變質,所以不宜久放,最好隨吃隨煮。
桂圓紅棗茶,“火大”不要喝
桂圓紅棗茶受到眾多女性的追捧,能夠喚起好氣色,延緩衰老。但由于桂圓偏熱性,多喝容易上火滯氣,所以有感冒、咳嗽等癥狀的人最好不要喝?;鹆娛⒌哪贻p人也要少喝,以免上火。由于棗含糖量高,糖尿病患者要注意。
最佳喝法:桂圓紅棗各5顆,用沸水沖泡。最好將紅棗劃開。
人參茶,高血壓少喝點
人參雖然昂貴,但泡茶的人參相對便宜,故而人參茶很受人們青睞。人參茶適合中老年人,能調理身體機能,補充氣血。但陰虛火旺、手腳發(fā)熱的人不宜服用。女性月經期、患有高血壓或容易頭疼的人也最好別喝。
最佳喝法:一天一杯即可,連續(xù)喝三天后停三天,可以讓體內累積的藥物成分代謝。
如何冬季正確的養(yǎng)生2 科普小知識導讀:冬季養(yǎng)生不是出汗多就好! 冬季養(yǎng)生不是出汗多就好! 春天為生,植物開始發(fā)芽,動物變得活躍;夏天小草長出來,動物也長高了,這是長;夏秋之間,所有植物變得越來越飽滿,則為化;到了秋天收獲果實。
冬季養(yǎng)生不是出汗多就好!
春天為生,植物開始發(fā)芽,動物變得活躍;夏天小草長出來,動物也長高了,這是長;夏秋之間,所有植物變得越來越飽滿,則為化;到了秋天收獲果實,即為收;而冬天要把果實藏起來,慢慢使用,稱作藏。同理,對人來說,冬天要把身體里的精氣神藏起來,不讓它們“泄”出去,這也就是《四氣調神大論》中所說的“冬三月,此為閉藏”。
很多人為了鍛煉效果,在冬天也追求濕透運動服,或是有些人吃火鍋、洗桑拿后汗流浹背,這樣都不利于冬季養(yǎng)生?!岸鞖鉁氐?,不易出汗,‘氣’的耗損也校但若達到了大汗淋漓的狀態(tài),很可能就是過量了。一方面,出汗時毛孔擴張,精氣神會趁機‘溜走’,細菌也有了‘入侵通道’;另一方面,人遇冷容易感冒,可能導致肌肉和關節(jié)的損傷,甚至使體質變弱。尤其是兒童和老人,更要避免冬天大量出汗。”
“冬天運動應該以適量、輕微為主,特別愛運動的人要控制一下運動量,感覺身體微微發(fā)熱是最佳的狀態(tài)?!睂<覐娬{。強身健體的運動本就不應該大汗淋漓,不然就成了競技體育。
洗桑拿、泡溫泉會流失很多“隱形”的汗,因為汗水和洗澡水混合在一起,容易讓人錯誤估計出汗量。此時,就要嚴格掌握泡澡的時間,一般在15分鐘左右為宜,水溫要控制在40攝氏度以下。如果出現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等現象,應立刻停止。
若是一不小心汗出猛了,可以通過飲食稍加調理。專家介紹說,冬季應該多吃些溫補的食物,如雞肉、羊肉、鯽魚、大棗和杏仁等,可以增強耐寒能力和對寒冷的適應力。
冬季養(yǎng)生的原則
1、少出大汗
冬季屬陰,以固護陰精為本,宜少泄津液。故冬“去寒就溫”,預防寒冷侵襲是必要的。但也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
2、健腳板
健腳即健身。必須經常保持腳的清潔干燥,襪子勤洗勤換,每天堅持用溫熱水洗腳時,還應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每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活動雙腳。早晚堅持搓揉腳心,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此外,選一雙舒適、暖和輕便、吸濕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
3、水量足
冬日雖排汗排尿減少,但大腦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仍需水分滋養(yǎng),以保證正常的新陳代謝。一般每日補水仍不應少于2000~3000毫升。
4、防犯病
冬季氣候誘使慢性病復發(fā)或加重,寒冷還刺激心肌梗死、中風的發(fā)生,使血壓升高和潰瘍并風濕并青光眼等病癥狀加劇。因此,冬季應注意防寒保暖,特別是預防大風降溫天氣對機體的不良刺激,備好急救藥品。同時還應重視耐寒鍛煉,提高御寒及抗病能力,預防呼吸道疾病發(fā)生。
5、調精神
冬天確實易使人身心處于低落狀態(tài)。冬天改變情緒的最佳方法就是活動,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是消除冬季煩悶,保養(yǎng)精神的良藥。
6、空氣好
冬季室內空氣污染程度比室外嚴重數十倍,應注意常開門窗通風換氣,或在室內放一臺負離子發(fā)生器,以清潔空氣,健腦提神。
1、起居有常,生活規(guī)律
《素問 四氣調神大論》曰:“冬三月早臥晚起,必持日光。”早睡以養(yǎng)人體陽氣,保持溫熱的身體;遲起以固陰精,日出而做,以避嚴寒、求溫暖。冬季大部分動物都會減少外出,處于冬眠狀態(tài),因此冬天要作息有律,多睡覺,少熬夜,提升陽氣,扶助正氣,防止春季“溫病”的發(fā)生?!按荷⑾拈L、秋收、冬藏”,是四時變化的自然規(guī)律,人類生活在自然界中,必須順應四時的變化,調攝精神活動,以達到人體與周圍環(huán)境,以及人的精神與形體功能的和諧一致,從而達到養(yǎng)生的目的?!端貑?四氣調神大論篇》指出四時之間的養(yǎng)生方法,即“春季天地俱生,萬物以榮,人應夜臥早起,廣步于庭,以使志生,此之謂養(yǎng)生;夏季天地氣交,萬物華實,人應夜臥早起,無厭于日,使志無怒,此之謂養(yǎng)長;秋季天氣以急。地氣以明,人應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此之謂養(yǎng)收:冬季水冰地坼,無擾乎陽,人應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此之謂“養(yǎng)藏”,體現了“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的養(yǎng)生原則。
2、補腎健脾,調和氣虛
腎主咸味,心主苦味,冬季飲食宜減咸增苦,以補心氣,固腎氣。飲食宜溫陽保陰之品,忌食生冷、粘、硬之食。注意合理搭配,多選用含鐵豐富的食物(如紫菜、西紅柿、香菇和木耳)、含有豐富的鈣的食物(如豆制品、青豆、藕粉、油菜、紫菜和奶粉)、含有維生素A的食物)如胡蘿卜、小白菜、少量雞蛋、少量肝)和富含維生素B2的食物(如黑豆、香菇、杏仁)。另外,晨起食熱粥、晚間易節(jié)食,以養(yǎng)胃氣。羊肉粥、糯米紅棗百合粥和八寶粥,以及適當配伍溫陽益氣,養(yǎng)陰補血之中藥:如人參、黃芪、阿膠、鹿茸、當歸等。
3、調攝情志,平和心態(tài)
古代養(yǎng)生學,強調養(yǎng)生莫若養(yǎng)性。所謂養(yǎng)性,主要是指道德修養(yǎng),如理想、情操、精神生活。古人認為,情志與人的臟腑功能是相聯系的,《素問 陰陽應象大論篇》中就指出“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外感六淫(風、寒、暑、濕、燥、火)與內傷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往往是致病的主要原因。所以《內經》一再指出“喜怒不節(jié),寒暑過度,生乃不固”,反復強調“和喜怒”是智者養(yǎng)生之道:古代養(yǎng)生著作中均認為情志活動中心是主宰一切的,實際就是主張人的理智、高尚的道德情操應當支配情感活動,所以去掉私欲雜念,保持樂觀情緒,開朗的性格,高尚的情操,精神內守,形神統一是防病健身、延年益壽的首要條件,是古代養(yǎng)生的核心內容。
4、導引按摩,增強體練
《素問 異法方宜論篇》中即有“引導”“按”之稱。引導是以人體肌肉運動為主,并配合一定呼吸運動的我國古代醫(yī)療保健體操。它不僅可以養(yǎng)身強體,還可防疾治病,《素問 血氣形志篇》認為引導能治“病生于筋”和治“息積”。古代導引的內容包括導引式(體操)以及后來展的五禽戲、太極拳等?!秲冉洝分羞€首次提出“神不足者,視其虛絡,按而致之”的“按”一詞,這是一種以推拿、按摩、叩擊為形式的一類運動,既可養(yǎng)生、鍛煉,又可治病保??;《素問 四氣調神大論篇》要求人們“夜臥早起,廣步于庭”,用長時的散步和跑步的方法來鍛煉身體,通過人體運動來提高、促進有機體的新陳代謝,使體內各器官系統充滿活力,增強體質,增進健康。但運動不當也會對人體有害,進行適量運動才能對人體有好處,否則“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5442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冬季養(yǎng)護重在藏
下一篇: 冬季洗漱有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