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我防御機制
自我防御機制是自我用來應(yīng)付本我和超我壓力的手段。當自我受到本我和超我的威脅而引起強烈的焦慮和罪惡感時,焦慮將無意識地激活一系列的防御機制,以某種歪曲現(xiàn)實的方式來保護自我,緩和或消除不安和痛苦。
關(guān)于自我防御機制,首先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后由他的女兒安娜·弗洛伊德對之進行了系統(tǒng)的研究。在她的著作《自我和防御機制》中強調(diào)“每一個人,無論是正常人還是神經(jīng)癥患者的某種行為或言語都在不同程度上使用全部防御機制中的一個或幾個特征性的組成成份。”

只要能夠運用這些防御機制來維持平衡,而沒有表現(xiàn)出適應(yīng)不良的行為,那就不能看作是病態(tài)。只有在不適當?shù)臅r機,不適當?shù)貞?yīng)用防御機制以致不論在自己內(nèi)心安寧方面還是與他人的交往方面都和他的生活不相稱、不相和諧時才可以稱之為病態(tài)。如果一個人對任何有意識的或無意識的不愉快情感都做出刻板的、不加選擇的、公式化的防御反應(yīng),便可以認為他是患了神經(jīng)癥。
自我防御機制有很多,可給予不同的分類。如成熟性防御和不成熟性防御、積極防御和消極防御等等。現(xiàn)將幾種常見的防御機制介紹如下:
(1)否認,是指對某種痛苦的現(xiàn)實無意識地加以否定。由于不承認似乎就不會痛苦。鴕鳥把它的頭埋在沙子里就意味著不可接受的東西不存在,否認正是如此。一個心愛的人已死亡,可仍相信或認定他還活著或即將回來,甚至還為他做些什么;一個癌癥病人可否認自己患了嚴重的迫近死亡的疾病,盡管他也可能就是一位通曉該疾病的知名度很高的醫(yī)生。這一過程可使一個人逐漸地接受現(xiàn)實而不致一下子承受不了壞消息或痛苦。的確是一種保護性質(zhì)的、正常的防御。只有在干擾了正常行為時才能算是病態(tài)的。
(2)壓抑,是指把意識所不能接受的觀念、情感或沖動抑制到無意識中去。它雖不能隨意回憶,但可通過
其他心理機制的作用以偽裝的形式出現(xiàn)。如對痛苦體驗或創(chuàng)傷性事件的選擇性遺忘就是壓抑的表現(xiàn)。
(3)合理化,又稱文飾作用,指無意識地用一種通過似乎有理的解釋或?qū)嶋H上站不住腳的理由來為其難以接受的情感、行為或動機辯護以使其可以接受。如對兒童的軀體虐待可說成是“玉不琢不成器,樹不伐不成材”、“打是疼罵是愛”。合理化有兩種表現(xiàn):一是酸葡萄心理,即把得不到的東西說成是不好的;二是甜檸檬心理,即當?shù)貌坏狡咸讯挥袡幟蕰r,就說檸檬是甜的。兩者均是掩蓋其錯誤或失敗,以保持內(nèi)心的安寧。
(4)移置,是無意識地將指向某一對象的情緒、意圖或幻想轉(zhuǎn)移到另一個對象或替代的象征物上,以減輕精神負擔取得心理安寧。如一個孩子被媽媽打后,滿腔憤怒,難以回敬,轉(zhuǎn)而踢倒身邊板凳,把對媽媽的怒氣轉(zhuǎn)移到身邊的物體上(如“替罪羊”)。這時雖然客體變了,但其沖動的性質(zhì)及其目的仍然未改變。在心理治療中,情感的無意識移置既是移情的基礎(chǔ),也是反移情的基礎(chǔ)。
(5)投射,是指自我將不能接受的沖動、欲望或觀念歸因(投射)于客觀或別人。這在嬰兒可認為是相對正常的,在成年人則可由于極度地歪曲現(xiàn)實而成為偏執(zhí)妄想。
(6)反向形成,是指對內(nèi)心的一種難以接受的觀念或情感以相反的態(tài)度與行為表現(xiàn)出來。如一個有
強烈的性沖動壓抑的人可積極參與檢查淫穢讀物或影片的活動。
(7)過度代償,又稱過度補償,是指一個真正的或幻想的軀體或心理缺陷可通過代償而得到超乎尋常的糾正。這是一個意識的或無意識的過程。如有些殘廢人可導(dǎo)致驚人的努力而變成世界著名的運動員。有些口吃者可成功地變成一位說話流利的演說家。
(8)抵消,是指一個不能接受的行為象征性地而且反復(fù)地用相反的行為加以顯示,以圖解除焦慮。如說了不吉利的話就吐口水或用說句吉利話來抵消晦氣或不吉祥的感覺。除夕打碎了碗,習俗上說句“歲歲平安!”。
(9)升華,是指一種最積極的富有建設(shè)性的防御機制。因為它可以把社會所不能接受的性欲或攻擊性沖動所伴有的力比多能量轉(zhuǎn)向更高級的、社會所能接受的目標或渠道,進行各種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從文藝家的一些著名創(chuàng)作如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等,均可見到升華機制的作用。這是把本能主要是性能量轉(zhuǎn)移到一個有社會價值的對象或目標上去。
(10)幽默,是指對于困境以幽默的方式處理。它沒有個人的不適及沒有不快地影響別人情感的公開顯露。它與詼諧、說笑話還不完全一樣。幽默仍然允許一個人承擔及集中注意于困窘的境遇上,而詼諧、打趣的話卻引起分心或使從情感的問題上移開。
(11)認同,是指無意識中取他人(一般是自己敬愛和尊崇的人)之長歸為已有,作為自己行為的一部分去表達,借以排解焦慮與適應(yīng)的一種防御手段。如高官顯貴的子女常以父輩之尊為己尊,遇到挫折則自抬身價,作出坦然自若的神態(tài),以免除在人們面前的尷尬局面。兒童在作業(yè)時遇到困難時,常說:“我要學習解放軍叔叔”,從而有力量和信心把作業(yè)堅持下去,直到成功。
僅以上述就可以看出,自我防御機制有以下幾個特征:
(1)防御機制不是蓄意使用的,它們是無意識的或至少是部分無意識的。固然,我們時常會做一些意識的努力,但真正的防御機制是無意識進行的。
(2)防御機制是藉支持自尊或通過自我美化(價值提高)而保護自己及防護自己免于受傷害。從它的作用和性質(zhì)來看,可分為積極的防御機制和消極的防御機制兩種。
(3)防御機制似有自我欺騙的性質(zhì),即以掩飾或偽裝我們真正的動機,或否認對我們可能引起焦慮的沖動、動作或記憶的存在而起作用。因此,自我防御機制是藉歪曲知覺、記憶、動作、動機及思維,或完全阻斷某一心理過程而防御自我免于焦慮。實際上,它也是一種心理上的自我保護法。
(4)防御機制本身不是病理的,相反,它們在維持正常心理健康狀態(tài)上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正常防御功能作用改變的結(jié)果可引起心理病理狀態(tài)。
(5)防御機制可以單一地表達,也可以重迭地表達。例如,某工人在車間受到組長批評,于是說:“我才不在乎呢!”隨后在工作中有意無意地摔摔打打,制造廢品以消心中之憤,就是合理化與遷怒的雙重作用。
最基本的防御機制是什么
防御機制精神分析學派用語,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是指自我將可怕的東西控制于意識之外以減少或避免焦慮的方法;個人在精神受干擾時用以避開干擾,保持心理平衡的心理機制。常在無意識狀態(tài)下使用,主要有如下幾種方式:壓抑、升華、替代、拒絕、反向形成、理智化、投射。自我防御機制是自我用來應(yīng)付本我和超我壓力的手段。當自我受到本我和超我的威脅而引起強烈的焦慮和罪惡感時,焦慮將無意識地激活一系列的防御機制,以某種歪曲現(xiàn)實的方式來保護自我,緩和或消除不安和痛苦。
關(guān)于自我防御機制,首先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后由他的女兒安娜·弗洛伊德對之進行了系統(tǒng)的研究。在她的著作《自我和防御機制》中強調(diào)“每一個人,無論是正常人還是神經(jīng)癥患者的某種行為或言語都在不同程度上使用全部防御機制中的一個或幾個特征性的組成成份。”
只要能夠運用這些防御機制來維持平衡,而沒有表現(xiàn)出適應(yīng)不良的行為,那就不能看作是病態(tài)。只有在不適當?shù)臅r機,不適當?shù)貞?yīng)用防御機制以致不論在自己內(nèi)心安寧方面還是與他人的交往方面都和他的生活不相稱、不相和諧時才可以稱之為病態(tài)。如果一個人對任何有意識的或無意識的不愉快情感都做出刻板的、不加選擇的、公式化的防御反應(yīng),便可以認為他是患了神經(jīng)癥。
心理學上的自我防御機制主要指的是哪些?有什么具體體現(xiàn)?
自我防御機制的概念
自我防御機制是自我面對有可能的威脅和傷害時一系列的反應(yīng)機制。即當自我受到外界的人或者是環(huán)境因素的威脅而引起強烈的焦慮和罪惡感時,焦慮將無意識地激活一系列的防御機制,以某種歪曲現(xiàn)實的方式來保護自我,緩和或消除不安和痛苦。它包括: 否認、壓抑、合理化、移置、投射、反向形成、過度代償、抵消、升華
、幽默和認同的11種形式。
自我防御機制的提出
關(guān)于自我防御機制,首先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后由他的女兒安娜?弗洛伊德對之進行了系統(tǒng)的研究。在她的著作《自我和防御機制》中強調(diào)“每一個人,無論是正常人還是神經(jīng)癥患者的某種行為或言語都在不同程度上使用全部防御機制中的一個或幾個特征性的組成成份?!?
只要能夠運用這些防御機制來維持平衡,而沒有表現(xiàn)出適應(yīng)不良的行為,那就不能看作是病態(tài)。只有在不適當?shù)臅r機,不適當?shù)貞?yīng)用防御機制以致不論在自己內(nèi)心安寧方面還是與他人的交往方面都和他的生活不相稱、不相和諧時才可以稱之為病態(tài)。如果一個人對任何有意識的或無意識的不愉快情感都做出刻板的、不加選擇 的、公式化、自動化的防御反應(yīng),便可以認為他是患了神經(jīng)癥。
自我防御的常見種類:
自我防御機制有很多,可給予不同的分類。如成熟性防御和不成熟性防御、積極防御和消極防御等等?,F(xiàn)將幾種常見的防御機制介紹如下:
(1)否認,是指對某種痛苦的現(xiàn)實無意識地加以否定。由于不承認似乎就不會痛苦。鴕鳥把它的頭埋在沙子里就意味著不可接受的東西不存在,否認正是如此。一個心愛的人已死亡,可仍相信或認定他還活著或即將回來,甚至還為他做些什么;一個癌癥病人可否認自己患了嚴重的迫近死亡的疾病,盡管他也可能就是一位通 曉該疾病的知名度很高的醫(yī)生。這一過程可使一個人逐漸地接受現(xiàn)實而不致一下子承受不了壞消息或痛苦。的確是一種保護性質(zhì)的、正常的防御。只有在干擾了正常行為時才能算是病態(tài)的。
(2)壓抑,是指把意識所不能接受的觀念、情感或沖動抑制到無意識中去。它雖不能隨意回憶,但可通過
其他心理機制的作用以偽裝的形式出現(xiàn)。如對痛苦體驗或創(chuàng)傷性事件的選擇性遺忘就是壓抑的表現(xiàn)。
(3)合理化,又稱文飾作用,指無意識地用一種通過似乎有理的解釋或?qū)嶋H上站不住腳的理由來為其難以接受的情感、行為或動機辯護以使其可以接受。如對兒童的軀體虐待可說成是“玉不琢不成器,樹不伐不成材”、“打是疼罵是愛”。合理化有兩種表現(xiàn):一是酸葡萄心理,即把得不到的東西說成是不好的;二是甜檸檬 心理,即當?shù)貌坏狡咸讯挥袡幟蕰r,就說檸檬是甜的。兩者均是掩蓋其錯誤或失敗,以保持內(nèi)心的安寧。
(4)移置,是無意識地將指向某一對 象的情緒、意圖或幻想轉(zhuǎn)移到另一個對象或替代的象征物上,以減輕精神負擔取得心理安寧。如一個孩子被媽媽打后,滿腔憤怒,難以回敬,轉(zhuǎn)而踢倒身邊板凳,把對媽媽的怒氣轉(zhuǎn)移到身邊的物體上(如“替罪羊”)。這時雖然客體變了,但其沖動的性質(zhì)及其目的仍然未改變。在心理治療中,情感的無意識移置既是移情的基礎(chǔ),也是反移情的基礎(chǔ)。
(5)投射,是指自我將不能接受的沖動、欲望或觀念歸因(投射)于客觀或別人。這在嬰兒可認為是相對正常的,在成年人則可由于極度地歪曲現(xiàn)實而成為偏執(zhí)妄想。
(6)反向形成,是指對內(nèi)心的一種難以接受的觀念或情感以相反的態(tài)度與行為表現(xiàn)出來。如一個有強烈的性沖動壓抑的人可積極參與檢查淫穢讀物或影片的活動。
(7)過度代償,又稱過度補償,是指一個真正的或幻想的軀體或心理缺陷可通過代償而得到超乎尋常的糾正。這是一個意識的或無意識的過程。如有些殘廢人可導(dǎo)致驚人的努力而變成世界著名的運動員。有些口吃者可成功地變成一位說話流利的演說家。
(8)抵消,是指一個不能接受的行為象征性地而且反復(fù)地用相反的行為加以顯示,以圖解除焦慮。如說了不吉利的話就吐口水或用說句吉利話來抵消晦氣或不吉祥的感覺。除夕打碎了碗,習俗上說句“歲歲平安!”。
(9)升華,是指一種最積極的富有建設(shè)性的防御機制。因為它可以把社會所不能接受的性欲或攻擊性沖動所伴有的力比多能量轉(zhuǎn)向更高級的、社會所能接受的目標或渠道,進行各種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從文藝家的一些著名創(chuàng)作如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等,均可見到升華機制的作用。這是把本能主要是性能量轉(zhuǎn)移到一個有社 會價值的對象或目標上去。
(10)幽默,是指對于困境以幽默的方式處理。它沒有個人的不適及沒有不快地影響別人情感的公開顯露。它與詼諧、說笑話還不完全一樣。幽默仍然允許一個人承擔及集中注意于困窘的境遇上,而詼諧、打趣的話卻引起分心或使從情感的問題上移開。
(11)認同,是指無意識中取他人(一般是自己敬愛和尊崇的人)之長歸為已有,作為自己行為的一部分去表達,借以排解焦慮與適應(yīng)的一種防御手段。如高官顯貴的子女常以父輩之尊為己尊,遇到挫折則自抬身價,作出坦然自若的神態(tài),以免除在人們面前的尷尬局面。兒童在作業(yè)時遇到困難時,常說:“我要學習解放軍 叔叔”,從而有力量和信心把作業(yè)堅持下去,直到成功。
自我防御的特征:
僅以上述就可以看出,自我防御機制有以下幾個特征:
(1)防御機制不是蓄意使用的,它們是無意識的或至少是部分無意識的。固然,我們時常會做一些意識的努力,但真正的防御機制是無意識進行的。
(2)防御機制是藉支持自尊或通過自我美化(價值提高)而保護自己及防護自己免于受傷害。從它的作用和性質(zhì)來看,可分為積極的防御機制和消極的防御機制兩種。
(3)防御機制似有自我欺騙的性質(zhì),即以掩飾或偽裝我們真正的動機,或否認對我們可能引起焦慮的沖動、動作或記憶的存在而起作用。因此,自我防御機制是藉歪曲知覺、記憶、動作、動機及思維,或完全阻斷某一心理過程而防御自我免于焦慮。實際上,它也是一種心理上的自我保護法。
(4)防御機制本身不是病理的,相反,它們在維持正常心理健康狀態(tài)上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正常防御功能作用改變的結(jié)果可引起心理病理狀態(tài)。
(5)防御機制可以單一地表達,也可以重疊地表達。例如,某工人在車間受到組長批評,于是說:“我才不在乎呢!”隨后在工作中有意無意地摔摔打打,制造廢品以消心中之憤,就是合理化與遷怒的雙重作用。
舉例說明自我防御機制
舉例說明自我防御機制
1、自戀心理防御機制(一級防御機制):包括否定、歪曲、外射,它是一個人在嬰兒早期常常使用的心理機制。早期嬰兒的心理狀態(tài),屬于自戀的,即只照顧自己,只愛戀自己,不會關(guān)心他人,加之嬰兒的 “自我界限”尚未形成,常輕易地否定、抹殺或歪曲事實,所以這些心理機制即為自戀心理機制。一名成年人還運用“自戀機制”來進行自我心理防御,是很危險的。
2、不成熟心理防御機制(二級防御機制):此類機制出現(xiàn)于青春期,成年人中出現(xiàn)也是屬于正常的。包括內(nèi)向投射、退化、幻想等。
3、神經(jīng)性心理防御機制(三級防御機制):這是兒童的“自我”機制進一步成熟,在兒童能逐漸分辨什么是自己的沖動、欲望,什么是實現(xiàn)的要求與規(guī)范之后,在處理內(nèi)心掙扎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心理機制。4、成熟心理防御機制(四級防御機制):是指“自我”發(fā)展成熟之后才能表現(xiàn)的防御機制。其防御的方法不但比較有效,而且可以解除或處理現(xiàn)實的困難、滿足自我的欲望與本能,也能為一般社會文化所接受。這種成熟的防御機制包括壓抑、升華、補償、幽默等。
舉例說明什么自我防御機制,有那些自我防御機制
按照心理成熟度分類:
自戀心理防御機制(一級防御機制):包括否定、歪曲、外射,它是一個人在嬰兒早期常常使用的心理機制。早期嬰兒的心理狀態(tài),屬于自戀的,即只照顧自己,只愛戀自己,不會關(guān)心他人,加之嬰兒的 “自我界限”尚未形成,常輕易地否定、抹殺或歪曲事實,所以這些心理機制即為自戀心理機制。一名成年人還運用“自戀機制”來進行自我心理防御,是很危險的。
不成熟心理防御機制(二級防御機制):此類機制出現(xiàn)于青春期,成年人中出現(xiàn)也是屬于正常的。包括內(nèi)向投射、退化、幻想等。
神經(jīng)性心理防御機制(三級防御機制):這是兒童的“自我”機制進一步成熟,在兒童能逐漸分辨什么是自己的沖動、欲望,什么是實現(xiàn)的要求與規(guī)范之后,在處理內(nèi)心掙扎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心理機制。
成熟心理防御機制(四級防御機制):是指“自我”發(fā)展成熟之后才能表現(xiàn)的防御機制。其防御的方法不但比較有效,而且可以解除或處理現(xiàn)實的困難、滿足自我的欲望與本能,也能為一般社會文化所接受。這種成熟的防御機制包括壓抑、升華、補償、幽默等。
按行為性質(zhì)分類:
1. 逃避性防御機制:壓抑(壓制suppression/潛抑repression),否認(denial),退行(Regression/Regressive Emotionality)。
2. 自騙性防御機制:反向形成(reaction formation),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儀式與抵消(ritual and undoing),隔離(isolation),理想化(idealization),分裂(dissociation),歪曲(distortion)。
3. 攻擊性防御機制:轉(zhuǎn)移(displacement),投射(projection)。
4. 代償性防御機制:幻想(fantasy),補償(pensation)。
5. 建設(shè)性防御機制:認同(identification),升華(sublimation),幽默(Humor)。
6. 其它防御機制:情感隔離(Isolation of affect),理智化(Intellectualization),固著(Fixed),利他(Altrui *** )。
人類使用心理防御機制時,有時是有意的,有時是無意的。這些心理防御機制有些符合社會道德標準,有些則不;對生活的影響各不相同,有正有負。下面根據(jù)性質(zhì)分類對常見的心理防御機制做簡要介紹:
一、逃避性防御機制:
包括
(1)壓抑(壓制Suppression/潛抑Repression)
(2)否定/否認/拒絕(承認或接受)(Denial)
(3)退行/退回/倒退/退化情感(Regression/Regressive Emotionality)
這是一種消極性的防衛(wèi),以逃避性和消極性的方法去減輕自己在挫折或沖突時感受的痛苦。這就像鴕鳥把頭埋在沙堆里,當作看不見一樣。
(1)壓抑(壓制Suppression/潛抑Repression)
“俄狄浦斯情結(jié)”、“偷窺沖動”是比較原始的壓抑,在潛意識層很活躍;
中國文化中的“忍”、“隱忍”是一種壓制,形成忍的習慣可能會成為無意識的自動機制,忍無可忍時,就超出了自我的控制,不能忍而強忍,對心身有害;
中國成語中“觸景生情”有時是因為壓抑物被喚醒;
“口誤、筆誤”也是壓制內(nèi)容不小心沖破了自我的控制;
“生命無?!薄ⅰ懊總€人都會死”這樣顯見的事實也常常被人遺忘或抑制起來,這樣可以避免焦慮;
夢是很重要的釋放壓抑的方式,以減少自我的壓力,所以,如果做了很荒誕、很不道德的夢,不必自責,不必焦慮,應(yīng)該是一件很值得慶幸的事,因為你的壓抑在夢中得到了釋放。
選擇性或目的性遺忘常表現(xiàn)在失去記憶,例如,有一些曾遭受極度悲傷或目賭驚恐事件的人,會把那次經(jīng)歷忘得一干二凈,無法再回想起來。比如戰(zhàn)場上的士兵、從火里逃生的人、失戀的人……在事件過后,以失去記憶來免去面對的痛苦與悲傷。
【案例】一位中年婦女的獨生女于十八歲時死于車禍,事情發(fā)生在十月份。當時她非常痛苦,經(jīng)過一段時間以后,她把這不堪忍受的情緒抑制、存放到潛意識中去,“遺忘”了。可以說感情留在意識之中,而認知卻被忽視了。這些潛意識中的記憶不知不覺地影響她的情緒,果然她每年十月份均會出現(xiàn)自發(fā)抑郁情緒,自己不知道為什么,藥物治療也無效。
【案例】春嬌與男人志明交往了三年,訂婚的前夕,忽然志明變心了,母親知道春嬌十分愛志明,擔心她想不開,就好言安慰她,哪知春嬌說:“志明是誰?你能不能告訴我到底發(fā)生什么事情?我和他是什么關(guān)系?為什么我一點也想不起來?”
自我防御機制( )
D
舉例說明 何謂心理防御機制
最簡單的,比如退行,就是雖然已經(jīng)是成年人了,但是在碰到某些讓自己頭疼的事情時候,會選擇兒童的應(yīng)對方式,比如撒嬌啊什么的。
什么是自我防御機制?
自我防御機制是自我面對有可能的威脅和傷害時一系列的反應(yīng)機制。包括:否認、壓抑、合理化、移置、投射、反向形成、過度代償、抵消、升華、幽默和認同的11種形式。
合理化屬于自我防御機制?
lz要把“合理”和“合理化”折兩個概念分清楚,雖然都可以說是使用一定理由使自己接受某種事實,但是他們的出發(fā)點以及物件上都是有一定區(qū)別的:
陳述某事物是合理的,這句話態(tài)度上本身就是中性的,而陳述某件事物被某人合理化,暗含的意思是說,一件事物發(fā)生了,被咨商者使用了類似于自我欺騙的手段用不合理的理由將這件事情對自己的影響減小。
如果還是不理解或者混淆的話,應(yīng)對照英文版理解概念(不過原書更加難懂的說,就是一個字,亂,該死的猶太人)。
上一段字本身就是一個例子,我覺得英文版難懂這是一個原發(fā)性的事件,合理的歸因應(yīng)該是我的英文還不足以理解或是我英文的閱讀能力有限,但是我顯然不能接受這個現(xiàn)實,而書又確實看不懂,所以我把它合理化,所使用的理由就是:該死弗洛伊德寫的東西亂七八糟,他女兒繼承了他亂七八糟的寫作風格。
如果這還沒懂的話,那你的思維方式就不太適合學習心理學,雖然關(guān)于心理學研究方法的數(shù)理或數(shù)量分析不需要語言和感性的領(lǐng)悟力,但是咨商和治療方面對這方面的要求還是很高的我覺得。
同樣是初學者,相互鼓勵,共同進步。。
請問自我防御機制分為哪幾種,請具體說明?
焦慮與自我的防御機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道德焦慮產(chǎn)生與“超我”的影響,即當個體的思維,感覺或行為違反了自己最初的價值或道德標準。當個體做錯事(甚至只是認為做錯事時)超我會制造出內(nèi)疚,羞愧以及自卑感。道德焦慮是對來自自己良心的懲罰的恐懼。(焦慮在人類進化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強大“自我”的人能夠有效應(yīng)付各種有威脅的環(huán)境狀況,對本能沖動能夠控制并能夠提供有益的釋放,并對所知的價值和標準進行考慮。對于這樣的人,焦慮起一種有用的訊號作用,它表示某中需求 ---環(huán)境的本能的,道德的---存在而且要求注意。于是作出行動,焦慮在達到高水平之前被降低。
然而對于多數(shù)人來說,這一過程并不總是這樣順利工作的。多數(shù)人至少需要暫時的防御來抵擋焦慮以解決困難的經(jīng)歷。我們并不總是能夠很理智的對待自己,不能以現(xiàn)實的方式對待生活。當我們采取不現(xiàn)實的方法來對待環(huán)境,沖動或良心時,就是在運用防御機制。
根據(jù)精神分析理論,自我應(yīng)用防御機制來保護個體不受焦慮侵襲,對防御機制的運用表明自我的減弱---這一狀態(tài)可能是輕微的,暫時的,也可能是嚴重的,持續(xù)的。防御機制是對實際狀況的歪曲,而且是無意識進行的,如果長期運用,個體的功能會嚴重受到影響;當情況惡化時需要建立更極端的防御,因為逃避了真實的應(yīng)對??傊?,運用一些防御機制是常見的,如果他們成為對不愉快的內(nèi)部或外部的典型反映,則可能會傷害有效的功能?
常常提到的防御機制有:壓抑,反向形成,取消,投射,合理化,否認,認同,轉(zhuǎn)移,固結(jié),回歸。
壓抑是最基本的防御機制,自我將它不能接受的東西排除出意識之外。不愉快或不合要求的沖動,思想,情感,或記憶,被留或投入無意識之中,因為他們可能會引起焦慮。
自我必須運用能量阻止這些材料進入意識水平。
反向形成指在意識中可能引起焦慮的沖動,思想或情感轉(zhuǎn)變?yōu)橄喾吹臇|西。恨轉(zhuǎn)變?yōu)閻?,怨恨轉(zhuǎn)變?yōu)闊崆?,性要求轉(zhuǎn)換為“純潔”的關(guān)心,等等。但是,最初的沖動,思想,情感,并未失去,它只是一相反的表達在意識中隱藏起來。反向形成可以通過相反情感的表達強度察覺出來。例如,防御的個體對他人表現(xiàn)出比一般情況過多的愛,熱情和關(guān)心,使得接受者感到不安和有落入圈套的感覺。
取消是自我重新構(gòu)件以前的行動使它產(chǎn)生叫少焦慮的努力,如果一個行為或起后果不能被接受,軟弱的自我會以幻想它消失和使情況安定來取消這一行動,因而讓這一行動不軌造成過多的不快。在取消過程中事實回受到嚴重的扭曲,當事人在意識水平上也許真的相信他從未以不可接受的方式作過什么事。
投射指把自己的無法接受的特點給以別人來消除自己的這一特點的努力。好象一個人在說“這不是我的情感,思維或沖動,因為這些都是他們的!”進行投射的人會認為其他無辜的人恨他,希望他受到傷害,想要利用他,認為別人是罪惡的,敵意的,等等,而實際上正是他有著這些情感或思想。
合理化指對不合理的,不能接受的行為給以合理解釋,讓非理智的東西對自己或他人顯得理智。如果個體作出了以后感到后悔的沖動的事情,他可能不接受自己作出了沖動的行為這一解釋,于是對這一行為找出“好的理由”。合理化還用以解釋奮斗目標的失敗,
例如說“我沒有認真去做”,或在做事前做事后裝成很隨便的樣子,這是個體免遭由于未成功和喪失自尊產(chǎn)生的焦慮。
否認指自我不能直接處理目前的環(huán)境中的威脅現(xiàn)實,因而不承認這一情況的真實性。
環(huán)境中的某些情況太不愉快讓人無法面對;否認這一現(xiàn)實的存在可以消除焦慮,至少暫時地消除。伴隨否認得的還有可能對現(xiàn)實的幻想。例如,某人會否認他愛的人死去的這一事實,用儲存去世的人的物品或把屋子保留成去世人生前是的樣子來使幻想存在。在另外的情況中,已婚夫婦可能回無意識的排斥婚姻不和的跡象,仍然表現(xiàn)出關(guān)系很好很幸福的樣子。
認同是對他人特點的接受。它可以達到消除對更強大的人恐懼的目的。如果是為了這個目的它可以被成為認同侵犯者。例如,為了消除俄狄普斯情結(jié)產(chǎn)生的 *** 恐懼,男孩通常會認同父親。還有“丟失物體認同”,這是企圖重新得到或恢復(fù)失去喜愛的物體或人。
著也許就是小女孩對她所排斥的母親人體能夠以解決伊萊莎情結(jié)的基礎(chǔ)。有些人還會表現(xiàn)出離開或死去親人或自己渴望的人的特點,無意識地企圖在自己身上使親人愛人重新出現(xiàn)或得到。與其他防御機制一樣,認同可以是個體消除威脅和不安,不用直接面對它們。
轉(zhuǎn)移是把本能能量放入最直接最滿意的替代出口的活動中,因為最直接最滿意的出口可能不存在或可能被禁止的。通常我們都是不能直接釋放最基本的性和攻能量的。然而,如果不給以出口,會出現(xiàn)無法忍受的挫折感。轉(zhuǎn)移可以將最直接的滿足形式轉(zhuǎn)換成某種替代的滿足形式。個體對自己最渴望或最恨的人不能占有或攻擊通常會將注意力轉(zhuǎn)移到某一可以替代的人身上,或用其他方式來使用這一能量。如果轉(zhuǎn)移的結(jié)果是做出了讓社會接受的,有益的活動,就稱為升華。弗洛伊德認為文明的進展來源與升華,在升華中原始的,本能驅(qū)力被導(dǎo)向建設(shè)性的,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中。
固結(jié)和回歸是有關(guān)聯(lián)的防御機制。在心理性發(fā)展中,個體可能會或多或少地固結(jié)在不同的階段上。過多的挫折(也許因為過少的滿足)或?qū)Πl(fā)展下一步驟過多的焦慮(也許因為過于受寵)回導(dǎo)致兒童的自我按兵不動來保護自己,導(dǎo)致個性發(fā)展的障礙。以后,當遇到某種不愉快的體驗時,個體很可能不會有效地處理;作為對不適情境的防御,個體將回歸,即回到有前一發(fā)展階段特點的行為上,由于固結(jié),對不斷增長的復(fù)雜性和挫折的足夠的處理方式得不到發(fā)展;當個體面對困難的現(xiàn)實時,傾向與回到他所知道的唯一應(yīng)對方式R桓齟竽瀉⒃諉娑岳?亞榫笆笨贍芑夭歡纖筆種富蠆卦諑杪樅棺雍竺妗R晃荒暱岬男履?
當見到婚姻不和的第一個跡象時就會跑回父母家中尋求安全。一位開始一個新的,困難的工作的男人也許會生病,要求呆在家中受到妻子的照顧,回歸的一個較輕微的情況(與口唇階段的固結(jié)有關(guān))是處于壓力下時咬指甲。
多數(shù)防御機制對人類活動有消極影響。我們必須學會接受自己和他人的弱點和局限性。我們應(yīng)該積極的面對生活中的“問題”,建立強大的“自我”。
自我防御機制有什么共同點
自我防御機制由精神分析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提出,指人們在面對挫折和焦慮時啟動的自我保護機制,它主要通過對現(xiàn)實的歪曲來維持心理平衡。
自我防御機制主要有兩個特點:
一是在無意識水平進行的,因為具有自欺性質(zhì),是一種潛意識層的自衛(wèi);
二是自我防御機制往往具有偽裝或者歪曲事實的特點,其作用在于保護自我,不至于由焦慮而導(dǎo)致疾病的產(chǎn)生,在防治心理疾病中有積極的作用,但沒有道德上的欺騙含義。
型別
1、自戀心理防御機制(一級防御機制):包括否定、歪曲、外射,它是一個人在嬰兒早期常常使用的心理機制。早期嬰兒的心理狀態(tài),屬于自戀的,即只照顧自己,只愛戀自己,不會關(guān)心他人,加之嬰兒的 “自我界限”尚未形成,常輕易地否定、抹殺或歪曲事實,所以這些心理機制即為自戀心理機制。一名成年人還運用“自戀機制”來進行自我心理防御,是很危險的。2、不成熟心理防御機制(二級防御機制):此類機制出現(xiàn)于青春期,成年人中出現(xiàn)也是屬于正常的。包括內(nèi)向投射、退化、幻想等。3、神經(jīng)性心理防御機制(三級防御機制):這是兒童的“自我”機制進一步成熟,在兒童能逐漸分辨什么是自己的沖動、欲望,什么是實現(xiàn)的要求與規(guī)范之后,在處理內(nèi)心掙扎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心理機制。4、成熟心理防御機制(四級防御機制):是指“自我”發(fā)展成熟之后才能表現(xiàn)的防御機制。其防御的方法不但比較有效,而且可以解除或處理現(xiàn)實的困難、滿足自我的欲望與本能,也能為一般社會文化所接受。這種成熟的防御機制包括壓抑、升華、補償、幽默等。
醫(yī)學心理學 什么叫自我防御機制
自我防御機制這一概念由精神分析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提出,指人們在面對挫折和焦慮時啟動的自我保護機制,它主要通過對現(xiàn)實的歪曲來維持心理平衡。
自我防御機制的人會有什么表現(xiàn)
遇到不愿接受的事實或者不愿承受的壓力時,潛意識為了保護思維不致崩潰,而編造出虛假的事實欺騙自己。 表現(xiàn),女人聽到丈夫孩子死了,最常見的,哭著說這不是真的。人受到重大挫折以后,產(chǎn)生的人格分裂,等等
什么是自我的心理防御機制?
心理防御機制是自我的一種防衛(wèi)功能,很多時候,超我與原我之間,原我與現(xiàn)實之間,經(jīng)常會產(chǎn)生矛盾和沖突,會讓人感到痛苦和焦慮,這時自我可以在不知不覺之中,以某種方式,調(diào)整一個沖突雙方的關(guān)系,使超我的監(jiān)察可以接受,同時原我的欲望又可以得到某種形式的滿足,從而緩和焦慮、消除痛苦,這就是自我的心理防御機制。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6021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有趣的精神防御機制
下一篇:
從自卑中超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