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芳今年13歲,平時學習成績優(yōu)良,曾被學校評為三好學生。但因去年小學畢業(yè)考試有失誤,所以成績不理想,芳芳開始悶悶不樂,精神不振,沉默少語,睡眠不佳,認為自己是一個沒有用的孩子,所以成績差,回憶過去某次忘喊“老師早”,現(xiàn)在自認為那就是不尊敬老師。她又認為自己不能適應初中學習,十分悲觀。
醫(yī)生接診時,發(fā)現(xiàn)芳芳的家庭情況也不盡人意,母親因病去世后,芳芳與繼母的關系一直不好,以致內心的痛楚無法向家人傾訴,長期壓抑,終于因小考成績不理想而誘發(fā)抑郁癥。
兒童抑郁癥大多是由于喪父或喪母,父母離異、家庭氣氛不融洽所致。孩子缺乏親人的關愛,或是由于患慢性疾病,長期住院,或家庭經濟特別困難,或處于被隔離的環(huán)境也可導致抑郁癥。從芳芳身上可以看出,兒童抑郁癥的發(fā)生與孩子失去關愛、有強烈精神壓力未能及時獲得排解有密切關系。應當指出,孩子患了抑郁癥,家長不要過分緊張,因為一般說來,兒童抑郁癥預后良好,如同感冒一樣,治愈后不會留下后遺癥。但是,如果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不能及時治療,長期持續(xù)的病情可能對孩子今后的心理發(fā)展帶來不利影響。因而,對于兒童抑郁癥,家長應以預防為主。那么,家長應采取哪些措施來預防呢?
首先應增進與孩子的感情交流。
父母除積極照料孩子的生活,滿足他們的生理需要外,還要特別注意滿足他們的心理需要,多與孩子溝通、交流,指導孩子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尊重孩子的正確意見,增強孩子對父母的信任。
提高孩子承受、應付挫折的能力。培養(yǎng)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延遲滿足自己的需要。當家長預料孩子將要面臨不如他自己意愿的情況之前,可先以講故事等形式引導孩子,讓孩子有一些心理準備,學到一些應付辦法,事后可及時鼓勵,并有的放矢地進行開導。
培養(yǎng)孩子的競爭意識。從嬰兒期孩子學會爬和走時起,父母就應創(chuàng)造一個安全的環(huán)境,鼓勵孩子擴大活動范圍,探索外部世界,使孩子在活動中學會各種技巧,鍛煉意志,積極進取,敢于競爭。
父母應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親密、融洽、溫馨的家庭氛圍。使孩子充分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孩子有錯,應耐心說服,不用尖刻的語言刺傷孩子。父母一定要避免在孩子面前表示出有不同意見,不應在孩子面前劇烈爭吵,更不要因父母間的糾紛,且遷怒于孩子,給孩子的感情帶來傷害,使孩子感到壓抑。
最后,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有類似芳芳的癥狀,可及時找心理醫(yī)生咨詢,在家服藥治療。但要注意,抗抑郁藥用于兒童的效果有差異,劑量宜個體化,因此應在心理醫(yī)生指導下服藥。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解釋:人年輕的時候不懂憂愁的滋味,喜歡登高遠望。喜歡登高遠望,為了寫出新詞,沒有愁而硬要說有愁。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解釋:人年輕的時候不懂憂愁的滋味,喜歡登高遠望。喜歡登高遠望,為了寫出新詞,沒有愁而硬要說有愁。詩詞名稱:《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本名:辛棄疾。別稱:辛忠敏。字號: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號稼軒居士。所處時代:宋代。民族族群:漢族。出生地: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出生時間:1140年5月28日。去世時間:1207年10月3日。主要作品:《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清平樂.村居》《送劍與傅巖叟》《滿江紅》《卜算子修竹翠羅寒》等。主要成就:豪放派詞人的代表,開拓了詞的思想意境;討平起義,創(chuàng)設飛虎軍。
我們?yōu)槟鷱囊韵聨讉€方面提供“少年不識愁滋味”的詳細介紹:
一、《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的全文點此查看《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的詳細內容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
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二、賞析
這是辛棄疾被彈劾去職、閑居帶湖時所作的一首詞。他在帶湖居住期間,閑游于博山道中,卻無心賞玩當?shù)仫L光。眼看國事日非,自己無能為力,一腔愁緒無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題了這首詞。
詞的上片,作者著重回憶少年時代自己不知愁苦,所以喜歡登上高樓,憑欄遠眺。少年時代,風華正茂,涉世不深,樂觀自信,對于人們常說的“愁”還缺乏真切的體驗。首句“少年不識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辛棄疾生長在中原淪陷區(qū)。青少年時代的他,不僅親歷了人民的苦難,親見了金人的兇殘,同時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爭精神的鼓舞。他不僅自己有抗金復國的膽識和才略,而且認為中原是可以收復的,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趕出去的。因此,他不知何為“愁”,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發(fā)一點所謂“愁情”,他是“愛上層樓”,無愁找愁。
作者連用兩個“愛上層樓”,這一疊句的運用,避開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帶起了下文。前一個“愛上層樓”,同首句構成因果復句,意謂作者年輕時根本不懂什么是憂愁,所以喜歡登樓賞玩。后一個“愛上層樓”,又同下面“為賦新詞強說愁”結成因果關系,即因為愛上高樓而觸發(fā)詩興,在當時“不識愁滋味”的情況下,也要勉強說些“愁悶”之類的話。這一疊句的運用,把兩個不同的層次聯(lián)系起來,將上片“不知愁”的這一思想表達得十分完整。
詞的下片,表現(xiàn)自己隨著年歲的增長,處世閱歷漸深,對于這個“愁”字有了真切的體驗。作者懷著捐軀報國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與南宋政權同心協(xié)力,共建恢復大業(yè)?!岸褡R盡愁滋味”,這里的“盡”字,是極有概括力的,它包含著作者許多復雜的感受,從而完成了整篇詞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轉折。
“欲說還休,欲說還休”,仍然采用疊句形式,在結構用法上也與上片互為呼應。這兩句“欲說還休”包含有兩層不同的意思。前句緊承上句的“盡”字而來,人們在實際生活中,喜怒哀樂等各種情感往往相反相成,極度的高興轉而潛生悲涼,深沉的憂愁翻作自我調侃。作者過去無愁而硬要說愁,如今卻愁到極點而無話可說。后一個“欲說還休”則是緊連下文。因為,作者胸中的憂愁不是個人的離愁別緒,而是憂國傷時之愁。而在當時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況下,抒發(fā)這種憂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說,只得轉而言天氣,“天涼好個秋”。這句結尾表面形似輕脫,實則十分含蓄,充分表達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
此詞構思巧妙,寫少年時無愁“強說愁”和諳練世故后滿懷是愁卻又故意避而不談,生動真切。此詞上下片里的“愁”含義是不盡相同的。“強說”的是春花秋月無病呻吟的閑愁;下片說的是關懷國事,懷才不遇的哀愁。在平易淺近的語句中,表現(xiàn)出作者內心深處的痛楚和矛盾,包含著深沉、憂郁、激憤的感情,說明辛詞具有意境闊大,內容含量豐富的特色。
三、背景
此詞創(chuàng)作時間在公元1181年至1192年間,是辛棄疾被彈劾去職、閑居帶湖時所作。辛棄疾在帶湖居住期間,他無心賞玩。眼看國是日非,自己無能為力,一腔愁緒無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題了這首詞。
四、辛棄疾其他詩詞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清平樂.村居》、《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鷓鴣天》、《青玉案元夕》。五、注解
強:勉強地,硬要。
識盡:嘗夠,深深懂得。
欲說還休:1。男女之間難于啟齒的感情。2。內心有所顧慮而不敢表達。停止。
六、譯文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人年輕的時候不懂憂愁的滋味,喜歡登高遠望。喜歡登高遠望,為了寫出新詞,沒有愁而硬要說有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現(xiàn)在嘗盡了憂愁的滋味,想說卻說不出。想說卻說不出,卻說道:“好個涼爽的秋天呀!”
相同朝代的詩歌
《曹將軍》、《下瞿塘》、《滕王閣》、《兒餒嗔郎罷妻寒怨藁砧唐眉山詩也戲為箋之》、《題艾溪》、《廢貢院為米廩過之值盤_》、《送客至靈谷》、《嘆_詞》、《題陳朝玉愛竹軒》、《酬春湖史履庸惠四皓圖》。
點此查看更多關于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的詳細信息
少年不識愁滋味出自南宋詞人辛棄疾《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選自《稼軒長短句》。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南宋愛國詞人。
博山:山名,在江西上饒市東,廣豐縣西南。古名通元峰,因形似廬山香爐峰,故改名為博山(博山為香爐名)。有博士寺,雨巖等名勝。辛棄疾詞中有關博山的作品很多。
少年:指年輕的時候。
不識愁滋味:不識:不懂,不知道什么是。參見北宋陳_《無愁可解》詞:“光景百年,看便一世。生來不識愁味?!碧K軾《小兒》詩:“小兒不識愁,起坐牽我衣?!?br>層樓:高樓。唐代李德?!侗P陀嶺驛樓》詩:“明朝便是南荒路,更上層樓王故關。”
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
出生時,山東已為金兵所占。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任職期間,采取積極措施,招集流亡,訓練軍隊,獎勵耕戰(zhàn),打擊貪污豪強,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堅決主張抗金。在《美芹十論》、《九議》等奏疏中,具體分析當時的政治軍事形勢,對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協(xié)投降的謬論,作了有力的駁斥;要求加強作戰(zhàn)準備,鼓勵士氣,以恢復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議,均未被采納,并遭到主和派的打擊,曾長期落職閑居江西上饒、鉛山一帶。晚年韓□(tuo1)胄當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6026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六療法治心理感冒
下一篇: 男人脆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