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叢中教授訪談錄
本報記者陳維
我希望將來大街上的心理保健所能夠超過按摩室、歌廳、夜總會的數(shù)量
記者:叢中教授,您好,作為一名資深的心理治療與研究的專業(yè)人士,我注意到您在今年的一些重大事件,如抗擊非典的心理危機與干預、性騷擾案的社會心理困擾大討論中,都有相當積極的參與,能否簡要談談事情的經(jīng)過和您事后的感觸?
叢中:抗擊非典,本來是呼吸科專家、傳染病及流行病專家的事情??墒?,非典不僅損害病人的身體,更損害他們的心理。有些病人,在他們獲知自己染上非典以后,極度恐懼,在呼吸窘迫、安裝呼吸機之后,他們的眼睛緊盯著氧氣瓶,生怕沒有氧氣了會憋死,整天整夜地不睡眠。這樣的緊張情緒就是健康人的身體都會受不了,何況是非典病人呢!所以說,非典病人不都是死于非典的感染,其中有一些死亡者主要是由心理緊張造成的。還有少數(shù)非典病人,他們在診斷非典之后就跳樓自殺了,主要是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弱。面對非典的侵襲,當時社會公眾出現(xiàn)了恐慌、搶購、傳言等心理應激反應。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一名精神衛(wèi)生工作者,我們看到了這些問題,主動想辦法來解決。我們進行了一些公眾行為指導方面的宣傳,到醫(yī)院為病人、醫(yī)護人員開展心理危機干預等工作,效果是比較好的。可以說,非典的侵襲把呼吸科專家、傳染病及流行病專家推到了抗擊非典的第一線,同時也推出了精神衛(wèi)生這樣一個重要的概念。
性騷擾是一個社會問題,同時也是一個心理問題。還有更多的問題也同屬于精神衛(wèi)生問題,如大學生、管理干部的自殺等問題。因此,現(xiàn)在看來,心理健康或者精神衛(wèi)生問題應該提到一個應有的高度來認識,應該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
記者:從這些年的情況來看,人們越來越關注心理健康狀況了,但心理方面的問題似乎也越來越多,您認為這有怎樣的社會背景和其他因素呢?
叢中: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工業(yè)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競爭日益激烈。人們需要學習更多的專業(yè)知識,需要承擔更加繁重的工作任務,承擔更多的風險,如下崗、公司破產等。人們在心理適應方面就會出現(xiàn)很多的心理健康問題。如,心理壓力過重導致焦慮、抑郁癥狀,也可以出現(xiàn)酒精藥物依賴、物質濫用等方面的問題,嚴重者甚至可以出現(xiàn)自殺行為。這是來自社會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人們在心理上,特別是心理健康方面,還沒有進行相應的建設。過去大家都注意身體的營養(yǎng),注意平時鍛煉身體,這些都是保證身體健康的一些有效方法??墒牵藗冚^少注意到主動加強心理的建設。大家經(jīng)常說,做事的成功在于做人的成功,而我說:做人的成功在于要有一個健全的心理。心理健康是我們爭取個人發(fā)展、事業(yè)成功的首要因素,它甚至可以比身體健康更重要。比如說,張海迪,她身體截癱,但是由于她心理素質好,她照樣可以為社會做出重大貢獻,她自己生活得也幸??鞓?。而精神分裂癥、抑郁癥、焦慮癥、神經(jīng)衰弱等患者,他們的身體是健康的,可是由于他們心理上出現(xiàn)了問題,他們因此而失去了工作能力,生活在痛苦之中。
現(xiàn)在好像是心理問題越來越多了,這可能是人們越來越重視心理健康了。過去,比如文革的時候,人們心理上也痛苦,也有人自殺,但是那時候人們沒有心理健康這個概念,他們即使痛苦到自殺,也不知道自己是心理的問題,還以為是政治覺悟不高,還要繼續(xù)“狠斗私字一閃念”呢!現(xiàn)在,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遇到更多的心理問題的同時,人們對心理健康也越來越重視了。人們開始發(fā)現(xiàn)自己有心理問題,開始主動尋求心理的幫助,這也是看上去人們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多的另一個原因。
面對社會的快速發(fā)展,我們會遇到更多的心理問題,需要我們每個人都要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的維護。在我們解決溫飽問題之后,在我們唱過卡拉O K、打過保齡球、游泳之后,我們是否也想到要為自己的心理健康做一些消費呢?比如,能夠經(jīng)常定期地去看看心理治療師或心理咨詢師?我希望將來大街上的心理保健所能夠超過按摩室、歌廳、夜總會的數(shù)量。
90%的人心理還不是十分健康的
記者:根據(jù)有關的權威調查和統(tǒng)計,精神疾患在我國疾病總負擔的排名中居首位,已超過了心腦血管、呼吸系統(tǒng)及惡性腫瘤等疾患。這聽起來很讓人擔心,為什么會這樣?心理與精神健康對一個人到底有多重要?
叢中:人要追求事業(yè)的發(fā)展、個人的成功、生活的幸福,沒有一個健康的心理,這些都是難以實現(xiàn)的。面對挫折的時候,我們堅持不住、不知如何應對,結果,就倒下去了。最后的勝利往往在于再堅持一把之中。這其實就是講一個人的意志品質對于其取得成功的重要作用。我們看到了很多人的事業(yè)之所以失敗,往往是他的心理不夠健康造成的。如某企業(yè)家,他只按照自己的熱情去設計他的商業(yè)規(guī)劃,要建亞洲最高的商業(yè)大樓,他不能很好地對現(xiàn)實進行認知和評判,結果就失敗了。健康的心理素質是成功的基礎。每個人都追求自己生活得幸福,這幸福不幸福,本身就是一個心理感受問題,整天抑郁、焦慮、神經(jīng)衰弱,能生活得幸福嗎?!
記者:以專業(yè)人士的角度看,心理與精神衛(wèi)生健康有沒有一個公認的統(tǒng)一的標準?是不是只要沒有因為嚴重的精神疾患住進醫(yī)院,或是沒有過激和自殺行為,就都還算是心理健康呢?
叢中:心理健康的標準,到現(xiàn)在也沒有統(tǒng)一。如果說,只要我不瘋不傻,我就是心理健康的,這當然是可以的了。不過,這樣的標準也太低了。我們生活中90%以上的人能夠達到這樣的標準。我們的社會進步了,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我們對于健康的要求也應該有相應的提高。對于心理健康,不同的心理學家提出過不同的標準。如果說,心理健康有一個高標準、嚴要求的話,我比較認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和密特爾曼提出的心理健康標準,大體上有十條:
1、是否有充分的安全感
2、是否對自己有較充分的了解,并能恰當?shù)卦u價自己的能力
3、自己的生活理想和目標能否切合實際
4、能否與周圍環(huán)境保持良好的接觸
5、能否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6、能否具備從經(jīng)驗中學習的能力
7、能否保持適當和良好的人際關系
8、能否適當?shù)乇磉_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9、能否在集體允許的前提下,有限度地發(fā)揮自己的個性
10、能否在社會規(guī)范的范圍內,適度地滿足個人的基本需求
馬斯洛認為,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應該是一個能夠自我實現(xiàn)其潛在人生價值的人,應該是一個充分挖掘他的個人潛力對社會有充分貢獻的人。對照這樣的標準,我想,我們90%的人還不是心理十分健康的。在心理健康方面,我們還需更多地去努力。
我們不能等病了的時候、等出現(xiàn)了心理問題的時候,再想辦法來解決
記者:10月10日正好是世界精神衛(wèi)生日,今年的主題為:抑郁影響每個人。很多資料也都表明,抑郁是所有心理問題中最為普遍和頑固的,它真的是難以避免嗎?目前都有哪些較為有效的防治手段?
叢中:抑郁作為一種疾病,叫做抑郁癥,1999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統(tǒng)計其全球患病率約為5.6%,我國也正在接近這個數(shù)字。而抑郁作為一種癥狀、一種痛苦心情,則是相當普遍的,起碼有10%的人存在抑郁心情。這10%的人不是固定不變的,實際經(jīng)常是輪番出現(xiàn)的,這個人的心情好一些了,那個人的心情又出現(xiàn)抑郁了。每個人在某個時期都可以存在一過性的抑郁情緒,盡管達不到疾病的嚴重程度。因此可以說,抑郁影響每個人。
抑郁實際是心理受到挫折、壓力過大而感到絕望時的一種心情。當出現(xiàn)嚴重的抑郁心情時,大腦內部也會相應地出現(xiàn)一些化學變化。這些化學變化可以通過抗抑郁藥物的治療得以改善,抑郁心情同時也得到好轉。但是,藥物雖然能夠改善抑郁的癥狀,但是不能解決抑郁的原因??挂钟羲幬铼q如消防隊,看到哪里著火了就去救火,火剛救滅,消防隊還沒走,又點著了,消防隊只能再來滅火,最終消防隊一步都不能離開。其實,抑郁癥的產生都有一些心理上的原因,如,工作壓力過大、競爭失利、遇到親人去世、個性不良等,都是常見的誘發(fā)抑郁的心理因素。面對這些心理因素,我們如何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進行積極應對,是預防抑郁情緒及抑郁癥發(fā)生的重要手段。因此,在使用抗抑郁藥物進行治療的同時,建議還要積極地去看心理治療師,結合心理的方法來解決抑郁情緒和抑郁癥的問題。如,一個大學生失戀后抑郁拒食,使用抗抑郁藥物的同時,還應該從心理上幫助他應對失戀問題,度過心理危機。心理治療與咨詢可以更多的從抑郁產生的心理原因方面解決一些問題,起到心理支持與幫助的作用。
記者:就目前情況來看,一般人對于心理問題和精神疾患的了解、認知和程度辨認,都很不足;除了抑郁癥以外,還有哪些精神疾患是需要人們經(jīng)常要注意和預防的?
叢中:今年的世界精神衛(wèi)生日的主題是“抑郁影響每個人”,因為抑郁是比較普遍發(fā)生的不良情緒。實際上,我們還存在很多常見的心理障礙和精神衛(wèi)生問題。精神衛(wèi)生問題是指還沒有達到疾病嚴重程度的一些心理功能的損害以及由此帶來的心理困苦。常見的精神衛(wèi)生問題還有如焦慮、恐懼等;除了抑郁癥,應激障礙、焦慮癥、恐怖癥、神經(jīng)衰弱等也是常見的病癥。
對于抑郁癥,我們的口號是:提高癥狀的識別率,降低未治率。其實這樣的口號可以延伸到每一種精神障礙和每一種心理問題的處理。有精神障礙和心理問題并不可怕,只要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治療和解決,就可以避免出現(xiàn)更大的問題(如自殺)??膳碌氖俏覀円呀?jīng)出現(xiàn)了精神障礙或心理問題,而我們自己還不認識這些情況,如同得了癌癥卻沒有能夠及時診斷與治療,結果導致延誤病情,讓我們承受更多的沒有必要承受的痛苦,導致更大的危險。大家經(jīng)常說,人吃五谷雜糧,哪有不得病的。是啊,得了軀體疾病,大家都能夠積極去看醫(yī)生,可是患了精神障礙或者出現(xiàn)心理問題時,大家就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或者即使知道自己是有心理問題,但是諱疾忌醫(yī),怕去看精神科醫(yī)生會被別人瞧不起、受他人歧視。比如說,公司的白領雇員,如果他說自己頭疼去看神經(jīng)科醫(yī)生,跟老板請假是比較容易的,可是如果他說“我心情不高興,我要去看精神科醫(yī)生”,就可能會引起老板的側目。心理健康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要重視并自覺維護的。因此,這需要我們多進行宣傳,讓大家都能夠對常見精神障礙和心理衛(wèi)生問題有一個基本認識,一旦出現(xiàn)問題,可以及時去看醫(yī)生。
我們不能等病了的時候、等出現(xiàn)了心理問題的時候,再想辦法來解決。這時候解決起來會比較費時費力,而且要承受更多的痛苦。中醫(yī)講:上醫(yī)治未病。我們對于精神障礙和心理問題的態(tài)度也應該是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不要等著出現(xiàn)疾病的時候再去解決,最好是平時就能夠像健身那樣地去“健心”,經(jīng)常呵護自己的心理健康。平時把心理建設得比較健康了,就能夠更好地去工作和生活,較好地應對生活中出現(xiàn)的各種壓力、挫折和突發(fā)事件。
記者:有個真實的情況:幾年前曾經(jīng)有兩位年輕朋友,一個是從南方山區(qū)考到北京上大學的男生,一個是從西北小地方考到廣州讀大學的女生,他們都在剛讀大學不久,因為不適應新環(huán)境而產生了較為嚴重的心理和精神疾患;后來,那個男生經(jīng)過專業(yè)的精神治療,又重返學校讀書,直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正常地就業(yè)和生活,而那個女生卻就此回了老家,再也沒有重返好不容易才考上的重點大學。從這兩個例子看,青少年是不是更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呢?面對這樣的情況,該怎樣對待和調整?
叢中:這只是眾多事例中的兩個代表性事例。青少年正處于心理快速發(fā)展的時期,自己是誰,自己能做什么,對自己的認識還不太清楚,需要有一個逐步認識自己、形成自我概念的過程。而這同時,也是他們走出家庭、走向社會的一個重要階段,他們面臨上學就業(yè)、戀愛婚姻等各種的社會適應問題,這可能給他們帶來較多的心理問題或導致精神障礙。以大學生入學為例,大約三分之一的新生能夠在一個月的時間里適應大學生活,還有三分之一的新生需要兩個月的時間來適應,還有少部分新生,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逐漸適應,或者他們最終還是無法適應大學生活。心理障礙是大學生失學的首要因素。等他們適應之后,一個學期已經(jīng)過去了,期末考試各門功課掛了紅燈,被學校勒令退學。大家都知道,考上大學是很不容易的,可是,如果歷盡千辛萬苦考上大學之后,因為不能很好地適應而輟學,實在是太可惜了。我們經(jīng)常看到,一個學生智力很好,家庭條件也很好,但是由于心理素質太差,遇到問題不知道該如何應對,導致了精神障礙的發(fā)生,而不能堅持完成學業(yè),我們?yōu)橹械绞滞锵?。如果他能夠早一些發(fā)現(xiàn)這些心理素質問題,早一些時間去看醫(yī)生,或許后來的退學、精神障礙等后果是可以避免的。
人在年輕的時候,遇到這樣那樣的心理問題,如果能夠經(jīng)常與他人交流,一般是能夠找到解決的辦法,順利度過的。但是,有些問題是朋友、老師、家長都無法幫他解決的,當通過與他人交流仍然還不能解決的時候,就應該去找精神衛(wèi)生專業(yè)人員去尋求幫助。我經(jīng)常告訴中學生的家長,如果你發(fā)現(xiàn)你的孩子在短時間內學習成績迅速下滑,我敢百分之百肯定地說他一定是出現(xiàn)了心理問題,因為智力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迅速下降。這時候作為家長就應該積極建議孩子去精神科醫(yī)生或者找心理治療師、心理咨詢師尋求心理的幫助。
性格是可以改變的
記者:工作和生活中,經(jīng)常會碰到常說的那種脾氣很暴躁的人,遇事容易表現(xiàn)出對環(huán)境和他人的不滿和憤怒,但總的來看他們又似乎挺正常,這種情況是性格使然還是屬于心理問題呢?
叢中:脾氣暴躁,這樣的人在生活中是比較常見的。他們由于脾氣暴躁而經(jīng)常與他人鬧矛盾,引起糾紛,給自己或他人帶來麻煩。他們發(fā)過脾氣后,自己也后悔,也覺得當時不應該那樣做,可是當時就是控制不住。這屬于心理問題。心理的范圍很廣,比如,記憶智能屬于心理范圍,對事物的認識、態(tài)度、情感、行為等,也屬于心理,性格、個性也是心理功能的范圍。脾氣暴躁既是一個個性問題,也是認知和情緒問題,但如果不是很嚴重的話,則不屬于精神障礙的問題。如果嚴重了,就是屬于人格障礙,是精神障礙中的一種類型。對于性格暴躁的問題,只有當我們想不開的時候,當我們的動機受到挫折的時候我們就會變的暴躁。其實,如果我們在對待事物的看法方面有所改變,對自己的情緒狀態(tài)有所認識,就會不再像原來那樣容易發(fā)脾氣了。人們常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其實,性格是可以改變的,盡管改變起來是比較慢的,只要我們堅持努力,我們的個性還是能夠得到逐步完善的,就可以少給自己帶來人際關系等方面的麻煩,也讓自己少受暴躁情緒之苦。
記者:人們在求學、就業(yè)、身體健康和感情受挫時,最容易情緒低落、鉆牛角尖,而且挫敗感也最容易使人產生心理上的困擾和問題,這種時候又該怎么辦?
叢中:我們在受到挫折的時候,會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情緒反應,有時候會出現(xiàn)強迫性思維,反復想一個問題,雖然感到?jīng)]有多少實際意義,可是還是控制不住要去想。這實際上是焦慮心情在思維方面的表現(xiàn)。我們要解決這些情緒和思維方面的問題,首先不是壓抑自己的思維和情緒,不讓自己這么想或者不讓自己出現(xiàn)這樣的情緒,而應該是先問問自己:我為什么會出現(xiàn)焦慮抑郁情形?我為什么會感受到挫折?我究竟想要達到什么樣的目標,我為什么堅持設立這樣的目標?這些目標如果實現(xiàn)了,當然我會高興,可是,這樣目標是否有實現(xiàn)的現(xiàn)實可能性呢?如果我堅持這樣的目標不放棄,我過去的方法是否是有效的呢?是否還會存在別的更好的方法和手段可以實現(xiàn)這樣的目標呢?最后還要問自己:我最需要什么,我究竟是最想要做什么。當我們把這些問題經(jīng)過思考,搞清楚了,自己的挫折感就會減輕,抑郁焦慮情緒以及強迫性思維也就隨之緩解了。如果發(fā)現(xiàn),通過自我調節(jié)的方法仍然無法解決的時候,就需要找專業(yè)人員來幫助解決了。
記者:但也有一些人,從表面看不但事業(yè)有成,感情生活也很豐富,卻選擇最極端的方式———以自殺來尋求解脫,有許多還是文化名人,象海明威、吳爾夫、三毛、張國榮等等,這種情況和心理與精神疾患有什么關聯(lián)?
叢中:自殺作為一種最極端的有害行為已經(jīng)引起了大家的重視。
自殺的原因可以分為四類:精神疾病導致自殺,軀體疾病導致自殺,非疾?。ㄆ胀ǎ┤巳鹤詺?,宗教信徒自殺或集體自殺。不同自殺原因有不同的心理特點。
精神疾病是導致自殺的主要原因,精神疾病自殺占所有自殺個案的30-40%,比普通人群高6-12倍。抑郁癥自殺占全部精神疾病自殺的1/4,精神分裂癥自殺占全部精神疾病自殺的27-30%,自殺是精神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沒有精神障礙的普通人也會出現(xiàn)自殺行為。這些人在生活中看上去沒有明顯的精神障礙,但是其中的一部分人可能還是存在精神障礙的,只不過別人沒有看出來而已。以英美的資料為例,精神分裂癥的未治率為50%左右,抑郁癥為70%;新近才引起重視的社交焦慮癥(又稱社交恐怖癥)的未治率高達90%。還有一部分人平時的確是沒有精神障礙的,可自殺卻是其心理問題的行為反應。正常人群自殺常見的心理社會因素:家庭矛盾,婚姻危機,失戀,人際關系問題,學習困難,失業(yè)下崗,經(jīng)濟損失,考試或晉升失敗,事業(yè)受挫。如果他們能夠及時解決和處理好他們遇到的心理問題的話,其自殺行為是可以避免的。
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心理健康的基礎
記者:從一些心理治療的案例上看,有效的對話、交流和溝通,對緩解和治療心理疾患非常有幫助。是不是說交流在我們心理健康保健中很重要呢?平時我們應該尋求哪些有益的交流途徑?
叢中:健康心理的建立,在于幼年時父母親能夠給孩子以足夠的愛,無條件地接納他們、關注他們、贊賞他們,并與孩子進行較好的感情心理交流。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里長大的孩子,成年后就能夠比較自信,也能夠信任他人,能夠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與他人能夠建立起比較好的信任關系和親密關系。這樣在他們遇到心理挫折或困難、打擊時,在他們悲傷的時候,他們可以與親人朋友進行心理上的交流,能夠獲得較強的心理支持,度過心理危機,維持心理狀態(tài)處于健康水平。如果幼年沒有得到父母親足夠的愛,而是經(jīng)常受到批評、冷落、遺棄,就會對自己沒有自信心,不能夠信任他人,難于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信任的、親密的人際關系,在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就會感到無助,陷入極端痛苦的境地。
即使幼年沒有得到足夠的父母之愛,如果在其成長過程中,一個人能夠努力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能夠與他人進行心理上的溝通,經(jīng)常與他人交流,也是能夠改善其心理健康狀況的。
因此我們可以說,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心理健康的基礎,是心理健康得以維系的重要條件,也是心理健康在人際關系中的具體體現(xiàn)。因此在生活中,我們建議,為了維護我們自身的心理健康,應該努力多與他人進行思想和情感的交流。
記者:性格內向和有自閉傾向的人是否更容易出現(xiàn)心理疾患?
叢中:性格內向是指我們心理活動的目標主要地是指向心理內部,這樣的話,我們就會比較重視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我們會感到別人都難以理解我們,自己經(jīng)常受到委屈,當遇到什么難過的事情的時候,也不敢主動與他人交流,這樣就會失去人際關系方面的相互支持,所以,最終可能導致出現(xiàn)更多的心理問題或精神障礙。性格內向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與他人交流!
記者:感謝您接受我的采訪,最后,您對由共青團中央學校部和中國青年報社共同發(fā)起的“心理陽光工程”活動有何寄語?
叢中:心理陽光工程是一項意義非凡的重大活動。青少年如同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正處于快速成長的階段,他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和困擾。如果這些心理問題通過“心理陽光工程”能夠得到有效解決的話,我相信,我們的年輕一代會變得更加健康、充滿陽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6026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常見的心身疾病
下一篇: 崇拜名利的年輕人易得憂郁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