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挫折的概念
挫折是指個體在通向目標的過程中遇到難以克服的障礙或干擾,使目標不能達到、需要無法滿足時,所產生的不愉快情緒反應。挫折既包括挫折情境,又包括挫折感受,兩者關系密切。挫折情境導致挫折感受。挫折感受是一種復雜的內心體驗,包括煩惱、困惑、焦慮、憤怒等各種負面情緒交織在一起。
挫折也像壓力一樣無所不在,關鍵要看人們是否承受得住。有不少各方面都非常優(yōu)異的高中生在進入大學后,由于在強手如林的新環(huán)境里一下子失去了絕對優(yōu)勢,不再是最出色的學生,因而意志消沉,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這便是一個承受不了挫折的例子。心理學家們所研究的就是在挫折情境下分析個體產生的挫折感,以及如何提高人的挫折承受能力。
二、挫折的產生原因
導致挫折的原因有很多,一般可以概括為外在因素與內在因素。外在因素主要指環(huán)境方面的,包括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外在因素常常是個人意志或能力所不能左右的,如個人無法預料的天災人禍、意外事件、社會動亂等。例如,辛勤耕作一年的農民眼看豐收在望,正盤算著豐厚的收益如何用來改善生活時,一場突如其來的洪澇災害沖走了莊稼,也沖垮了他的愿望。這里導致挫折的就是無法預料和控制的外部力量。內在因素則主要指由于自身條件的限制阻礙了目標的實現(xiàn)。包括個人的生活條件、人格特點、心理狀態(tài)、經濟水平等。例如,一個身材矮小的人,一心想成為職業(yè)籃球運動員,這個愿望顯然很難實現(xiàn),使他體驗到挫折感。自我估計過高的人,因為常常設定不現(xiàn)實的目標,很多愿望難以實現(xiàn),也容易受到挫折打擊。挫折雖然帶來的是不愉快的情緒體驗,但挫折對人的影響并不都是負面的。法國大文豪巴爾扎克根據(jù)自己豐富的人生體驗,形象地把挫折比作一塊石頭。石頭本身是中性的,無所謂好壞。但對于不同的人就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對于強者它可以成為墊腳石,讓人站得更高對于弱者它可以成為絆腳石,使人一厥不振。經歷挫折,可以使人從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磨練意志,增加克服困難的勇氣,提高解決問題、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俗話說吃一輩長一智、失敗是成功之母,就是這個道理。相反,挫折承受能力差的人卻可能因此產生心理上的痛苦,情緒不穩(wěn),行為失態(tài),甚至導致生理心理疾病。可見挫折猶如一把雙刃劍,可以為我們所用,也可以傷害我們,關鍵要看我們怎么用它了。
三、挫折后的反應
人們受到挫折后會引起以下各種可能反應。
(一)攻擊行為社會學習心理學家多拉德和米勒于1939年出版了《挫折與攻擊》一書,他們運用了大量實驗證據(jù)來說明挫折與攻擊的關系。他們認為攻擊必然是挫折的結果,即,如果一個人表現(xiàn)出攻擊行為,就可以推論這個人受到了挫折。在現(xiàn)實生活中可以找到不少這樣的例子,如在單位受氣回家責打妻兒,為社會所拋棄走上暴力犯罪之路等。
(二)冷漠有的人在長期遭受挫折,又對改變現(xiàn)狀感到無力無望時,可能會表現(xiàn)出冷漠、麻木。這種冷漠中包含著憤怒,是憤怒暫時受到壓抑,而以間接方式表示的反抗.
(三)幻想個人遭到挫折后,可能陷入一種想像境界中,就好像白日夢,即暫時離開現(xiàn)實,沉浸在自己的想像中來獲得滿足,這是一種對待挫折的非現(xiàn)實的方法?;孟雽Υ煺酆蟮那榫w可以起到緩沖作用,但它終究代替不了現(xiàn)實,還是不能使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四)心理防御機制個體處在挫折與沖突的情境中時,經常會自覺不自覺地運用一些.方法,來減輕內心的不安,以恢復情緒的平衡與穩(wěn)定。這些方法統(tǒng)稱為心理防御機制,它是指個體在潛意識中為減弱、回避或克服現(xiàn)實沖突帶來的挫折、焦慮、緊張等而采取的一種防御手段,借此保護自己。常見的防御機制有壓抑、抑制、否認、轉移、退行、投射、補償、合理化、反向、文飾等。
心理防御機制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一種相當普遍的心理現(xiàn)象。當人面對挫折時,心理平衡往往遭到破壞。在多數(shù)情況下,人會感到困擾、不適應,體驗到痛苦的折磨。出于人的自我保護本能,會自發(fā)地喚起心理防御機制起作用,以達到緩沖心理挫折、減輕焦慮情緒的作用,并且可為人尋找戰(zhàn)勝挫折的辦法提供時機。在這個意義上說,心理防御機制的運用是積極的,但如果使用不當或過分使用,從而影響了個人對環(huán)境的適應,就會起到消極效果。
常見的心理防御機制可分為建設性防御、替代性防御、掩飾性防御、逃避性防御、攻擊性防御五大類。具體表現(xiàn)為十種方式。
(1)否認:指拒絕接受不愉快的現(xiàn)實以達到保護自我的作用。如一些吸煙者認為吸煙有害健康沒有科學根據(jù),依然我行我素。
(2)幻想:指通過想像中的成就去滿足受到挫折后需要沒有得到滿足的心理。如一位內向、缺乏魅力的男青年戀愛受挫后,想像自己是一個英俊的小伙,成為很多少女心中的偶像,陶醉在幻想的世界中獲得心理滿足。
(3)壓抑:指把不愉快的經歷和體驗潛抑到無意識中,不去回憶、主動遺忘。如某學生因一時糊涂,偷拿同學的錢物,事后羞愧難當,又沒勇氣承認,拼命想把這件事忘掉。但以后每遇到同學丟東西,就怕被懷疑,以至發(fā)展到怕見同學,這種失常行為的根源就是過分壓抑的結果。
(4)投射:指把自己的不當、失誤轉嫁到他人身上,或把自己不能接受的欲望歸結為他人的。如一位人際關系不好的學生認為自己本來很喜歡班里的同學,但他們恨我,所以我才無法喜歡他們,以此來掩蓋自己的孤立。
(5)反向:指將自己不能接受的欲望和行為以截然相反的行為表現(xiàn)出來。如明明內心自卑感很重,覺得事事不如別人,但卻總表現(xiàn)出自高自大,傲慢不羈。
(6)轉移:指將不滿足的情緒發(fā)泄到危險較小的對象身上。如受了老師的批評或家長的指責后,把怒氣發(fā)泄到同學身上,對同學發(fā)火、扔東西。
(7)退行:指表現(xiàn)出與年齡、身份不相符的幼稚行為,心理狀態(tài)像是退回到兒童水平。如考試不及格就到老師面前哭哭啼啼,苦苦哀求,或者不吃飯,與自己賭氣。
(8)文飾:指采用合理的理由來解釋所遭受的挫折,以減輕心理痛苦。如考試不及格,則說考題太難超出要求求愛不成,則說對方本來就沒有什么值得可愛。
(9)補償:指通過新的滿足來彌補原有欲望達不到的痛苦。如學習成績平平,但體育成績突出,或因有其他特長,而使自己能夠得到滿足。
(10)升華:指把不易直接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或欲望轉化為建設性的活動,將低層次的需要和行為上升到高層次的需要和行為。如把失戀的痛苦轉化為發(fā)奮學習的動力。
心理防御機制作用具有二重性。積極的心理防御機制有助于適應挫折,化解困境消極的心理防御機制只能起到暫時平衡心理的作用,并不能解決問題,甚至還會埋下心理變態(tài)的種子。心理健康的人能在積極意義上使用心理防御機制,而心理不健康的人總是依賴于心理防御機制,其結果使適應能力日趨削弱,人格和心理發(fā)展受到嚴重影響??梢哉f,某些心理不健康的人是消極的心理防御機制使用過度的結果。因此,我們要準確地認識和把握心理防御機制,適時適度地運用,以發(fā)揮它的積極作用,學會更有效地應對挫折。
四、挫折的應對策略
既然挫折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就有必要學會如何面對挫折,如何應對挫折,提高挫折承受力,以下有一些建議。
(一)正確認識挫折
要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首先要正確認識挫折,建立一個正確的挫折觀。在現(xiàn)實生活中,考試不理想、人際關系困難、生活不適應等挫折幾乎每個人都曾遇到過。有的人總認為生活中的挫折、困境、失敗都是消極、可怕的,受挫后往往悲觀抑郁,甚至喪失了生活的勇氣。事實上,挫折并不都是壞事,處理得好的話,它也可以成為自強不息、奮起拼搏、爭取成功的動力和精神催化劑。生活中許多優(yōu)秀人物就是在挫折磨練中成熟,在困境中崛起。相反,過于一帆風順的生活反而會使人耽于安逸、喪失斗志,在挑戰(zhàn)到來時措手不及。因此可以說,挫折也是一種機會。只要能坦然面對挫折,樹立戰(zhàn)勝挫折的勇氣和信心,就可以適應任何變化的環(huán)境。
(二)改變不合理觀念
心理學研究表明,引起強烈挫折感的與其說是挫折、沖突,不如說是受挫者對所受挫折的看法,以及所采取的態(tài)度。常見的不合理觀念有以下幾種。
(1)此事不該發(fā)生。有些人把生活中的不順利,學習、交往中的挫折、失敗看作是不應該發(fā)生的。他們認為,生活應該是愉快的、豐富的,人際關系應該是和諧的、互助的。一旦生活中出現(xiàn)諸如人際之間的沖突,成績滑坡,好友負心,評不上優(yōu)秀等等事件,就認為它不應該發(fā)生,而變得煩躁易怒、束手無策、痛苦不堪、失去信心。
(2)以偏概全。有些人常常以片面的思維方式看待事物,簡單地以個別事件來斷言全部生活,一葉障目。例如,有人對自己不友好,就得出結論說自己人緣不好或缺乏交往能力;一次考試不如人意,就認為自己徹底失敗,不是讀書的材料一次失戀就認為自己對異性沒有吸引力等,從而導致自責自怨、自卑自棄的心理而焦慮、抑郁。以偏概全不僅表現(xiàn)在對自己的認識上,也表現(xiàn)在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中。例如,因一事有錯而對他人全盤否定因社會有缺陷,存在陰暗面,就看不到光明,而徹底喪失信心。
(3)無限夸大后果。有些人遇到的是一些小挫折,卻把后果想像得非常糟糕、可怕。夸大后果的結果是使人越想越消沉,情緒越來越惡劣,最后難以自拔。例如,一門功課考試不及格,就認為自己能力不行,學不下去,畢不了業(yè),找不到工作,人生沒前途,生命沒價值。這實際上是一種自己嚇唬自己,給自己施加壓力的做法。只有改變不良的認知方式、糾正錯誤的觀念,才能實事求是地評價挫折帶來的后果,從困難中看到希望。
(三)加強修養(yǎng),勇于實踐
為了提高挫折承受力,就應該主動地、自覺地將自己置身于充滿矛盾的、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中去磨練,向生活學習,而不是逃避社會。同時,必須提高自身的思想修養(yǎng)、道德修養(yǎng)、知識素養(yǎng)、培養(yǎng)慎獨精神,養(yǎng)成冷靜思考的習慣,經常自我分析,自我反省,自我激勵。從心理發(fā)展的角度看,積極主動的適應,勇敢頑強的拼搏,反復不懈的磨練,會使心理更趨成熟,增強承受挫折、化解沖突的能力,促進心理朝著健康、向上的方向發(fā)展。
(四)優(yōu)化自身人格品質
挫折承受力與人格特征有關。以下幾種人格類型的人常常容易引起挫折感。
(1)性情急躁的人。他們情緒變化大,易動怒,火爆脾氣一點就著,常常因為一點芝麻綠豆的事而引起挫折感。
(2)心胸狹窄的人。他們氣量小、好猜疑,喜歡斤斤計較,容易體驗消極的情感。
(3)意志薄弱的人。他們做事缺乏耐力和持久,患得患失,害怕困難,只看眼前利益,經不起打擊和挫折。
(4)自我偏頗的人。他們缺乏自知之明,或者自高自大、目空一切,或者自卑自賤、畏首畏尾。
為了提高挫折承受能力,每個人都應主動地培養(yǎng)自己良好的人格品質,改變那些不適應發(fā)展的不良的人格品質。重點應培養(yǎng)自信樂觀、自強不息、寬容豁達、開拓創(chuàng)新等品質。自信才能樂觀,樂觀才能自信,兩者相輔相成。當遇到挫折、困境時,如果相信自己一定能取勝,那就會積極去改變現(xiàn)實,克服困難,戰(zhàn)勝挫折,這是自信的作用。樂觀者在面臨挫折、困境時,不會被眼前的困難嚇倒,而是能夠透過表面的不利看到蘊藏在背后的希望,相信明天是美好的,從而信心十足地去戰(zhàn)勝困難。自強不息是良好的意志品質,是一切成功者的共同特征。生命不息,奮斗不止。通向成功的道路不是平坦的,挫折、逆境常常會出現(xiàn),只有堅強不屈、頑強拼搏,才能到達光輝的頂點。而那些一遇挫折就偃旗息鼓者,只能半途而廢,永遠不可能成功。寬容豁達和開拓創(chuàng)新的人胸懷寬闊,對挫折不是被動的適應,一味忍耐,而是面向未來,積極進取,勇于創(chuàng)造新生活。因此,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應從培養(yǎng)良好的人格品質入手,從細微小事中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在實踐中鍛煉,使自己的心理得到充分、有效的發(fā)展,心理健康達到高水平的狀態(tài)。
1 承認弱點,人無完人,金無足赤,要承認自己的弱點,樂意接受別人的建議。忠告,并有勇氣承認自己,也需要有他人的幫助。
2 吸取教訓,面對失敗和挫折,不氣餒,不消沉,而是從中吸取教訓,勇往直前。
3 有正義感,在生活中誠實和富有正義感,朋友們就會樂于幫助你。
4 能屈能伸,我們對待人生的態(tài)度應該是處之泰然,順利時不自大,得意飄飄然。困難或不順利室,不懊喪自卑,有錯就改,不固執(zhí)意見。
5 樂于助人,幫助他人,與別人關系融洽。
6 寬恕之心,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時,要能寬恕體諒他人 。
7 堅守信念,無論對生活對事業(yè)都要確立自己的信念
挫折和壓力引起的適度緊張對學生有著積極的心理健康意義,主要可以體現(xiàn)為:1、增強學生的聰明才智;2、激發(fā)學生的進取精神;3、提高學生的耐受力;4、磨礪學生的意志。
挫折就是人們在某種動機的支配下,達到目標的行為受到阻礙,因無法克服而產生的緊張狀態(tài)和情緒反應。影響挫折的三個因素有挫折情境、挫折認知和挫折反應。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每個人都會遭遇壓力與挫折。但是,大家要知道的是,壓力和挫折可以讓你的內心變得更加強大。正是因為這些壓力與挫折,讓自己在今后的日子中時刻淡定的心態(tài)去面對一切!挫折的到來,真正使人產生壓力的不是挫折本身,而是由于挫折引起的當事人所產生的的負面的看法。
如何克服壓力與挫折?
1、要勇敢地面對挫折。在正確認識挫折的基礎上,我們才有可能用一種正確的方式來面對挫折,從而戰(zhàn)勝挫折。面對挫折需要很大的勇氣,但我們一定要相信自己,挺過去,它將會是我們人生中一筆用金錢也換不來的財富。
2、適當?shù)胤怕罟?jié)奏。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適當?shù)姆怕俣?,以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周圍的人和事物。生活中適當?shù)膴蕵?,比如和好友約個飯局、運動等,能夠調節(jié)個人的情緒、緩解壓力。
3、避免惡性循環(huán)。當你遭遇失敗或者是束手無策時,難免會產生失落感,出現(xiàn)各種不平衡的、負面的心態(tài)。這時,要抽出身來,避免壞情緒的惡性循環(huán)。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6046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注意訓練法
下一篇: 心理健康的關鍵——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