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來了,又到了傳統進補的季節(jié)。為何冬令適宜進補養(yǎng)生?如何判斷自己應該補什么?怎樣進行調補?帶著以上問題,記者日前專訪了江蘇省人民醫(yī)院中醫(yī)科主任、江蘇省養(yǎng)生康復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魏睦新教授。
魏睦新說,進入冬季,天氣寒冷,人體的消化功能增強,吸收活動旺盛,在時期進補,可使營養(yǎng)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儲存于體內,滋補五臟,營養(yǎng)機體,強健體質,預防和治療慢性疾病。冬令養(yǎng)生的需要人群可歸納為:健康人的防病、亞健康狀態(tài)人的體質調節(jié)、病人的輔助治療、大病重病和手術后的康復??傊?,幾乎所有想提高生存質量的人,都可以利用冬令的有利時機,給機體這部“馬達”做做“年檢”,加加油,讓它來年轉得歡些。
要度身定做
進補的方式有很多,最重要的是要度身定做。切不可盲目跟著廣告走。由于中醫(yī)養(yǎng)生的主要對象是患病的人,而不僅僅是所患的疾病,即使同一疾病,因人而異,證也可能不同。同一疾病的不同發(fā)展階段也可表現出不同的證,故冬令養(yǎng)生也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必須對證下藥才能達到健康養(yǎng)生的目的。
魏睦新說,學會虛證的自我判別,于進補是非常重要的。他將體虛歸納為以下4類:
氣虛證臨床表現為氣短懶言,神疲乏力,自汗,倦怠等一組癥狀,活動時諸證加重,舌淡,脈虛。常用藥有人參、黃芪、白術、山藥、甘草。人參包括西洋參、白參、野山參、紅參等。氣虛而稍偏熱的,如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肝炎、更年期綜合征者服用西洋參為宜;單純氣虛者可服用白參;氣虛較嚴重者可服用野山參;氣虛偏寒者應用紅參。
血虛證臨床表現為面色淡白或萎黃,唇舌爪甲色淡,頭暈眼花,心悸多夢,手足發(fā)麻,婦女經量少,色淡,甚則閉經,脈細。常用藥有當歸、熟地、白芍、阿膠。阿膠又叫“驢皮膠”,被稱為“補血圣藥”,性味甘平,具有補血止血、滋陰潤肺等功能。
陰虛證是血虛的進一步發(fā)展。主要表現為兩顴紅赤,形體消瘦,潮熱盜汗,五心煩熱,咽干口燥,舌紅少苔,脈細數。常用藥有沙參、麥冬、石斛、枸杞子、鱉甲等,食品中的海參也不錯。冬蟲夏草每天用到3克以上也有一定療效,但價格高出一般藥物上千倍,不必狂熱迷信。
陽虛證除了氣虛之外,還有畏寒肢冷,神疲乏力,氣短,口淡不渴或喜熱飲,尿清便溏或尿少水腫,面白,舌質淡胖,脈沉遲無力等證。常用藥有鹿茸、淫羊藿、蛤蚧、核桃仁,杜仲等。鹿茸的壯陽功能較強,可磨粉罐裝膠囊服用,一天1克,或浸酒后服用。但內火不可服用,否則會出現煩熱不安等不良反應。
宜用膏滋方
冬令進補的給藥渠道非常多,常見的有泡茶飲用、每天煎湯服用、藥膳食品烹調、浸酒日常飲用、煎熬膏滋等。其中膏滋被譽為個性化的成藥,可全面調理內臟,用藥全面,補而不膩,口感好,服用和攜帶方便。膏方的選擇同樣應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而定。膏方空腹服用較佳,但如消化功能不佳者也可飯后服用。每日可服1~2次,每次1~2匙,用開水沖溶后服用,應服用2~3個月。服用膏滋藥前如有胃呆、腹脹等不適,可先開幾帖加強消化的“低補方”,使胃腸功能康復后再開始服用。在服用膏方期間,如遇到感冒發(fā)熱、腹瀉等急性病時應暫停。
應注意生活調理
重視飲食調理中醫(yī)素有“藥食同源”之說。老年人在冬季要多吃些瘦肉、禽蛋、魚類、豆類等含高蛋白質的食品,多食用牛、羊、狗肉等溫熱食物和含多種維生素的新鮮蔬菜、水果等。以上食物可滋潤臟器,增進食欲,祛寒保暖,還可防止皮膚干燥。冬季煲湯燉湯以魚、雞、老鴨、鴿、鱉為好,如果放入一些參、黃芪、枸杞之類,就升格為藥膳了,其性溫和,尤其適合老中青全家進補。如遇寒性體質,應吃一些溫陽的食物,如羊肉、雞、蝦、海魚、韭菜、海參、核桃仁、黑木耳、黑芝麻等。如遇熱體質,可以有目的地吃些涼性食物如瘦豬肉、山藥、白果、蜂蜜、蓮子、白蘿卜等。
講究心理衛(wèi)生許多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和惡化與人的心理狀態(tài)息息相關。尤其是老年人應避免憂傷、焦慮、緊張等不良因素刺激,保持樂觀情緒。
堅持每天鍛煉鍛煉的項目、強度可因人而異,循序漸進,盡量多進行一些全身性的運動,如打太極拳、慢跑、做操等。
注意保暖寒潮襲來時,高血壓、中風的發(fā)病率增高,心血管病人容易出現心絞痛、心肌梗死及心衰。嚴寒還是傷風感冒、支氣管炎、肺心病、肺氣腫、哮喘病的重要誘因。因此,衣著要松軟、輕便、貼身、保暖,尤其是老年人。
保持室內空氣清新不可終日門窗緊閉,在控制室內溫度的同時,應注意室內空氣流通和溫度調節(jié),天氣晴朗時要打開門窗通風,保持空氣新鮮、陽光充足。
(稿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編輯:周周)
冬藏,既是大自然植物與動物的生長規(guī)律,也是人類一條養(yǎng)生的原則,同時也體現了“天人相應”的中醫(yī)原理。所謂“冬藏”,就是指人到了冬天,應該養(yǎng)精蓄銳、休養(yǎng)生息,以利來年應對春生、夏長、秋收的付出和收獲。
補益
民間有“入冬進補”的習俗。所進補品多數為參茸滋補之類,尤其是紅參、高麗參者居多,如將紅參片用雛母雞或剛會啼的雄雞燉食。為了解決“補得進”而不致產生上火的補益反應,人們利用“陰陽平衡”原理,先用麥冬煮水,取汁后再入紅參(或高麗參)燉服。為了避免助邪化火,不少醫(yī)生都會根據求醫(yī)者是否存有積火、積濕、積痰而采取不同措施。對身體雖虛而有積火積濕積痰者,先開幾服清火利濕消痰的中藥給準備補益者,待邪清后再補。
對于老年人的補益。由于老年人多數會出現“年老體虛”,但又有“年老血瘀”的情況,因此多主張在參類補藥中,加入活血化瘀之田七,而最好是研成“參七粉”(即紅參與田七按比例研粉)少量多次食用。早上服用,效果更佳。
兒童冬食進補,多數應以健脾胃為主,不宜大補氣血陰陽。為此,多主張用太子參、白糖參之類既補益脾胃之氣,同時又是偏于緩補益氣之藥,或是加用白鴿肉燉服,更為有益。當然,對于那些處于發(fā)育期的少年男女,還可以加入田七燉服,以收到化瘀生新的目的。
總之,冬季的保健用藥,應該圍繞著“藏精益氣”上作文章,少用一些清解藥。當然,對于一些體質屬“熱身”者,也不能拘泥“冬藏”,這是中醫(yī)“因人而異”的治療與保健原則。
保暖
重視保暖,也是“冬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尤其是對于老弱病殘者。進入冬天,既有室內外溫度高居不下的暖冬,也會出現因寒流南下而氣候急劇下降的寒冷天氣。這種急劇下降的天氣,容易使人患上風寒感冒、風濕骨痛、心血管疾病。因此,應該重視隨氣候變化而加衣。
睡眠
為了適應“冬藏”,應該適當增加睡眠時間。冬天應該提倡早睡,適當多睡,以達到養(yǎng)精蓄銳的目的。當然,在夜間保證8個小時睡眠的情況下,午睡可以適當減少。
鍛煉
冬季進行運動鍛煉如何體現“冬藏”呢?一是不主張?zhí)绯烤?,二是不能運動得“汗流浹背”,以免傷氣,同時也避免因出汗受寒而造成風寒感冒,最好的活動還是散步與打太極拳,不宜進行激烈運動,尤其是年老者,不要冒著嚴寒而做一些超體力的運動。
防病
感冒、支氣管炎、心血管病是冬天常見病。對于防治感冒,一是衣著防寒,二是對免疫力差的人,使用參芪一類補益藥扶助正氣,以防感冒。對于有積火者,應該及時用清熱藥清解積火。對風寒感冒初發(fā)者,可以用姜茶湯一類進行保健。
冬天是老年慢性支氣管炎多發(fā)季節(jié),凡有“老慢支”病史者,應該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注意頸部、背部保暖。在室內生活時既要保溫,又要常開窗戶,呼吸新鮮空氣。一旦出現咳嗽,不要馬上止嗽,以利于痰液排出,還要用一些諸如杏仁、川貝、橄欖煲豬肺的食療藥膳調治。如病情加重要及時到醫(yī)院診治。
冬天,由于驟寒,對人體心血管是一種惡性刺激,容易導致冠心病的發(fā)生和復發(fā),出現心絞痛、心肌梗死。為此,易患人群不要頂風冒寒,如遇到心前區(qū)疼痛時,要及時使用“心藥”(如心靈丸、心寶、麝香救心丹之類)。有心梗先兆者,要馬上到醫(yī)院急診,以免發(fā)生危險。
人老了,本來身體的各項器官都在慢慢衰退,加上冬季寒冷的天氣,這個時候更加要注意養(yǎng)生。那么,冬季老年人的養(yǎng)生之道是什么呢?下面跟著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冬季老年人的養(yǎng)生之道 老年人的養(yǎng)生之道 護鼻
鼻是呼吸系統的?門窗?。老人鼻黏膜的血運減少,鼻對病菌的黏附和對冷空氣的加溫作用便會減弱,以致帶有病菌的空氣直接進入肺內,從而增加呼吸道感染,誘發(fā)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肺心病等心肺疾病。鼻的防護包括鼻按摩,堅持用涼的鹽開水洗鼻,并且不去人多且密閉的公共場所,減少病菌對鼻的侵襲,外出時盡量戴上口罩,減少冷空氣對鼻的刺激。
老年人的養(yǎng)生之道 護腦
防中風首先要做好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原發(fā)病的治療;其次是注意及時發(fā)現先兆癥狀,如突發(fā)眩暈,劇烈頭痛,視物不清,失語,肢體麻木等,遇此癥狀應及時送醫(yī)院就診。
老年人的養(yǎng)生之道 護心
冬季氣溫降低會導致心臟發(fā)病率增高。冬季護心要加強體育鍛煉,重視防寒保暖,對于原來就有心臟病的老人,不提倡冬季到戶外鍛煉。
老年人的養(yǎng)生之道 護胃
由于寒冷刺激可增加血液中組織胺的含量,加速胃酸的分泌,所以胃病在冬季容易復發(fā)。冬季護胃要注意胃部保暖,飲食要溫軟、淡素,易于消化,并做到少食多餐,忌食生冷,戒除煙酒。
老年人的養(yǎng)生之道 護膚
老年人皮脂腺機能減退,遇寒冷干燥氣候極易產生皮膚瘙癢。防護措施包括:洗澡次數適當,少用肥皂,使用電熱毯取暖時,溫度不宜過高,時間不需要過長;適當參加體育鍛煉,改善全身血液循環(huán),促進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
老年人冬季養(yǎng)生的注意事項 1、針對冬令食欲較旺盛,吸收功能較好的特點,要適當選擇高熱、高營養(yǎng)、味濃色重、補益力強的食物進補,如羊肉、狗肉、牛肉、雞肉等動物性補品。
2、要根據自身情況,確診虛證所在,在專業(yè)的中醫(yī)大夫指導下有針對性地進行滋補,并堅持在整個冬天都進行。
3、若本身原已有病,選用進補之物要適當,最好遵照醫(yī)囑,不可盲目進補。比如糖尿病人,可用生曬參等作為進補品,但忌用甘草及含糖較多的藥物。凡血脂過高、動脈硬化,有冠心病、膽囊炎、痛風等疾病者,則不可應用高蛋白、高脂肪、多糖分的藥物和食品,如甲魚、阿膠、桂圓、牛鞭、鹿蹄筋等。因為進食這類食品和藥物,反而會助長病情發(fā)展,使血脂增高、血黏度增加、血中尿酸增多、血壓升高,結果越補越糟。
4、選用藥酒進補不宜太久??晒├先诉x用的藥酒有:十全大補酒、枸杞酒、苡仁酒、山藥酒、參茸藥酒、人參藥酒、蟲草補酒等。一般每日1-2次,每次半兩左右。但老人應注意,古代醫(yī)家有?冬服藥酒兩三劑,立春則止?的主張,加之考慮到市售藥酒大都度數偏高,以及長期飲酒對肝臟的影響,因此藥酒并非飲的越久越好。
5、藥物進補要注意防上火。冬季常用補藥有:紅參、鹿茸、鹿胎、杜仲、山藥、胡桃仁、龍眼肉、銀耳、當歸、制首烏、枸杞子、黃芪、黨參、白術、菟絲子、黑豆、黑芝麻等。其中胡桃仁、枸杞子、銀耳、黑芝麻,既是補益食物,又是藥用良品,藥性平和不燥熱。冬季進補尤應注意,未經醫(yī)囑不可擅自過服紅參、鹿茸、鹿胎、紫河車(胎盤)等溫熱補品,以免因藥物溫燥太過而致口舌生瘡、咽喉腫痛、口臭口干、流鼻血、大便秘結,或令血壓驟升導致中風。
老年人冬季養(yǎng)生的禁忌 一忌外出過早
冬季的早晨,室外是一天溫度最低的時候,所以外出最易引起感冒,甚至誘發(fā)心腦血管病,因此老人最好選擇上午10點以后到室外鍛煉。
二忌日曬過長
日曬過長會損傷皮膚,破壞人體的自然屏障,使大氣中有害的化學物質、微生物侵襲人體,造成感染,還可引起視力減退。
三忌洗浴過長
冬季空氣干燥寒冷,許多老年皮膚干燥脫屑、瘙癢,誤以為是由于不清潔所致,于是每天洗浴一次,結果越洗皮膚越干燥脫屑更多。其實老人冬季5、6天洗浴一次最宜。
四忌活動過劇
適當的體育運動是強身健體、防病抗老的重要手段,但老人不宜做劇烈運動,要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如慢跑、騎自行車、打太極拳等。若運動后頭暈、頭疼、四肢乏力、胸悶氣短、失眠多夢,那就說明運動量過大,要注意減少運動量,甚至暫時停止運動。
五忌取暖失度
冬季天寒地凍,老人怕冷,喜歡用熱水袋貼身而臥,這樣會引起皮膚紅斑或燙傷,所以只要室溫達到18~25攝氏度即可。
猜你感興趣的文章:
1.六十歲老人有哪些養(yǎng)生方法
2.老年人養(yǎng)生技巧
3.老年人養(yǎng)生的方法
4.入秋后老年人養(yǎng)生方法
5.60歲以上老人養(yǎng)生方法
6.老年養(yǎng)生保健的方法
7.中老年人養(yǎng)生的家庭小妙招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6047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天冷開窗通風注意要點
下一篇: 冬季想做不要做的四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