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氏家訓》由南北朝時代北齊顏之推著?!娥B(yǎng)生篇十五》是顏氏在《家訓》中集中反映其保養(yǎng)身體指導思想和方法的文章。
《顏氏家訓》的養(yǎng)生內(nèi)容主要集中在如下方面:養(yǎng)生要求真務實,勤學常練。
顏之推認為,人生在世,到處都有牽掛羈絆。年輕時候,要盡供養(yǎng)父母的辛勞;成年以后,又增加養(yǎng)育妻子兒女的拖累。此外,還有穿衣吃飯的費用,公事私事牽掛。在這些紛紜的事務中,要想超脫于塵世之外,隱身于山林之中,進行養(yǎng)生保健,是不切合實際的。顏氏說,他認真考察過道教的經(jīng)典,“縱使得仙,終當有死”,不能脫離人生的束縛。因此,不主張為保養(yǎng)身體而鉆研、精通這門學問。
關于養(yǎng)生的方法,顏氏強調(diào)從日常實用者入手,勤學常練,講求節(jié)制。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愛惜和保養(yǎng)精神,調(diào)理與養(yǎng)護氣息,起居應有規(guī)律,飲食不能過飽,穿衣冷暖適當。平時可以依據(jù)體質(zhì)的狀況,吃一些滋補或調(diào)理藥物,如槐實、杏仁、枸杞、黃精、白術、車前等,從中能得到很多好處。老年牙齒松動時,可以在每天早晨叩齒三百次,長期堅持去做,就能獲益。
養(yǎng)生應避免禍患,保全生命。
顏氏指出,養(yǎng)生的人首先應考慮避免禍患,保全自己身家性命。有了這個生命,保養(yǎng)身體才會有基礎。古代魯國有一個叫單豹的人,善于保養(yǎng)身心,不料卻因意外的災禍而喪命。魯國張毅善于驅(qū)兇避禍,卻因心虛內(nèi)熱而喪生。晉代稽康寫了一篇洋洋千言的《養(yǎng)生論》,但是由于傲慢無禮而慘遭殺頭。晉代石崇經(jīng)常服用延年益壽藥物,卻因積財貪污而受到懲處。這些都是前代賢人們在養(yǎng)生時引以為戒的。
顏氏家訓》是北齊時期顏之推依據(jù)傳統(tǒng)的儒家倫理思想學說和他平生的處世、為人、治家的經(jīng)驗所寫成的“家庭教育”典籍,其目的是“整齊門內(nèi),提撕子孫”,使顏氏家族永葆旺盛。它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內(nèi)容豐富、體系完整的家訓。該家訓已寫成一千四百多年,所以世人稱之為“古今家訓,以此為祖”。
《顏氏家訓》雖然寫作目的只是在“醒家”,但它包含著中華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結晶,內(nèi)容幾乎涵蓋了儒學、佛學、道學、文學以及音韻等,所以具有非常高的歷史資料價值,影響深遠。特別是它的倫理和教育思想對現(xiàn)代和諧社會的構建和教育的發(fā)展有著其他史料無法代替的作用。作者強調(diào)應當以儒學為教育思想核心,提出“古之學者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學者為己,修生以求進也。”推崇“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近乎全面地提出了家庭教育理論,特別對孩子的早期教育的重視,成為世界家庭教育的基石。作者還強調(diào)環(huán)境對人的成長的重要性,也是現(xiàn)代教育的基礎觀點。作者強調(diào)儒學的社會功能,認為儒學經(jīng)術只是手段,“經(jīng)世致用”才是最終目的,并且對當時“求官位”的教育現(xiàn)狀提出不滿,對只讀死書不求實踐的“文人墨客”表示擔憂。這些觀點即使在現(xiàn)在,仍然有很多可借鑒的地方,對于構建和諧家庭及和諧社會,發(fā)展教育都具有很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所以有人說它“小可以修身,中可以齊家,大可以治國”。
可以說,《顏氏家訓》是顏之推依據(jù)傳統(tǒng)的儒家倫理思想而著的獨家學說。雖然它是當時社會的產(chǎn)物,具有一定的時代局限性,有著消極、保守、落后的一面,但其主要觀點卻是積極的、進步的、向上的。它蘊含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寶貴經(jīng)驗,我們應該認真學習它,真正認識到它的現(xiàn)代教育意義。
一、從大的方面看,它“堅持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的思想對國家發(fā)展具有偉大的指導意義
《顏氏家訓》是我國乃至全世界家庭教育著作的里程碑,它集歷代家庭教育之大成,內(nèi)容相當豐富,理論獨成系統(tǒng),融合事理與親情,并“用言訓與心育”,而且在“嚴肅的道統(tǒng)傳承和尊長期待中”包含了濃郁、細致、深遠的人文關懷。
《書信鑒賞·家書·顏氏家訓(節(jié)選)》注釋與鑒賞
北齊·顏之推
教子第二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雖教無益,中庸之人②,不教不知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懷子三月,出居別宮,目不邪視,耳不妄聽,音聲滋味,以禮節(jié)之。書之玉版③,藏諸金匱④。生子咳?⑤,師保固明孝仁禮義⑥,導習之矣。凡庶縱不能爾⑦,當及嬰稚,識人顏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誨,使為則為,使止則止。比及數(shù)歲⑧,可省笞罰。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見世間,無教而有愛,每不能然;飲食運為⑨,恣其所欲,宜誡翻獎⑩,應呵反笑?,至有識知?,謂法當爾?。驕慢已習,方復制之,捶撻至死而無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長,終為敗德??鬃釉疲骸吧俪扇籼煨裕晳T如自然”是也,俗諺曰:“教婦初來,教兒嬰孩”。誠哉斯語!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惡?;但重于呵怒?,傷其顏色?,不忍楚撻慘其肌膚耳?。當以疾病為諭?,安得不用湯藥針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訓者?,可愿苛虐于骨肉乎?誠不得已也。王大司馬母魏夫人?,性甚嚴正。王在湓城時?,為三千人將,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猶捶撻之,故能成其勛業(yè)?。梁元帝時,有一學士,聰敏有才,為父所寵,失于教義: 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終年譽之;一行之非,掩藏文飾?,冀其自改。年登婚宦?,暴慢日滋,竟以言語不擇,為周逖抽腸釁鼓云。?
父子之嚴?,不可以狎?;骨肉之愛,不可以簡?。簡則慈教不接,狎則怠慢生焉。由命士以上?,父子異宮,此不狎之道也。抑搔癢痛?,懸衾篋枕?,此不簡之教也?;騿栐唬骸瓣惪合猜劸又h其子?,何謂也?”對曰:“有是也。蓋君子之不親教其子也,《詩》有諷刺之辭?,《禮》有嫌疑之誡?,《書》有悖亂之事?,《春秋》有邪僻之譏?,《易》有備物之象?: 皆非父子之可通言,故不親授耳。”
齊武成帝子瑯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聰慧,帝及后并篤愛之。衣服飲食,與東宮相準?。帝每面稱之曰?:“此黠兒也?,當有所成?!奔疤蛹次唬蹙觿e宮,禮數(shù)優(yōu)僭?,不與諸王等;太后猶謂不足,常以為言,年十許歲?,驕恣無節(jié),器服玩好,必擬乘輿?;常朝南殿?,見典御進新冰?,鉤盾獻早李?,還索不得。遂大怒,訽曰?:“至尊已有,我何意無?”不知分齊?,率皆如此。識者多有叔段〔51〕、州吁之譏〔52〕。后嫌宰相,遂矯詔斬之〔53〕,又懼有救,乃勒麾下軍士〔54〕,防守殿門〔55〕,既無反心,受勞而罷〔56〕。后竟坐此幽薨〔57〕。
人之愛子,罕亦能均〔58〕。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賢俊者自可賞愛〔59〕,頑魯者亦當矜憐〔60〕。有偏寵者,雖欲以厚之〔61〕,更所以禍之〔62〕。共叔之死〔63〕,母實為之。趙王之戮〔64〕,父實使之。劉表之傾宗覆族〔65〕,袁紹之地裂兵亡〔66〕,可為靈龜明鑒也〔67〕。
齊朝有一士大夫,嘗謂吾曰:“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68〕,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69〕,稍欲通解〔70〕,以此伏事公卿〔71〕,無不寵愛,亦要事也?!蔽釙r俯而不答〔72〕。異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業(yè),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為之〔73〕。
[注釋] ① 《顏氏家訓》: 原本為七卷二十篇,此處選其第二篇。② 中庸: 此處是指中等才能之人。中: 和。庸: 常。③ 玉版: 刻寫文字的石板。④ 金匱(kuì): 用金屬做成的藏書或文件的柜子。⑤ 咳?(hái tí): 同孩提。指幼兒時期。⑥ 師保: 古指太師少保之類教育皇太子的老師。⑦ 凡庶: 平民百姓。爾: 如此,即像圣人那樣進行胎教。⑧ 比及: 等到。⑨ 運為: 行為,所為。⑩ 翻: 反而。? 呵: 斥責。? 識知: 懂事。? 法: 禮法。爾: 如此。? 陷其罪惡: 使(孩子)陷入罪惡。? 重: 難。? 顏色: 臉色。? 楚撻(tà): 用樹枝條鞭打。? 諭(yù): 比喻。? 勤督訓者: 經(jīng)常監(jiān)督訓斥孩子的人。? 王大司馬: 王僧辯,梁代人,字君才。任太尉、車騎大將軍等職。母魏氏性甚安和,恒自謙損,不以富貴驕物,世人稱之。? 湓(pén)城: 今江西九江市。? 勛業(yè): 功勛偉業(yè)。? 遍于行路: 讓滿路的人都知道。? 文飾: 掩飾。? 婚宦: 到結婚、做官的年齡。? 周逖(tì): 梁代人,元帝時任壯武將軍、高州刺史等職,其人 *** 殘酷無信義。釁: 祭也,以牲口血涂鼓曰釁。? 嚴: 尊嚴。? 狎(xiá): 親近而態(tài)度不莊重。? 簡: 淡漠疏遠。? 命士: 古時指士階層的人。? 抑搔: *** 。? 懸衾(qīn)篋(qiè)枕: 把被子掛起來,把枕頭放進箱子。? 陳亢: 孔子弟子。遠其子: 意為不親自教育自己的孩子。? 《詩》: 即《詩經(jīng)》。? 《禮》: 即《禮記》。? 《書》: 即《尚書》。 ? 邪僻: 邪惡怪僻。? 《易》: 即《易經(jīng)》。備物: 《易·系辭》上:“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 瑯邪王: 北朝齊慕容儼。十四歲時因在宮中舉兵,被殺。? 與東宮相準: 意為同太子的待遇相同。東宮: 太子所居住的宮殿。? 面稱: 當面夸獎。 ? 黠(xiá): 聰明而狡猾。? 禮數(shù): 禮儀的等級。優(yōu)僭(jiàn): 言禮數(shù)優(yōu)待,不嫌他僭越過分。? 十許歲: 十歲左右。六朝人講數(shù)目時,均喜綴以“許”字,猶今言“左右”。? 乘輿: 皇帝所用的車輿,這里代指皇帝。? 南殿: 皇帝理政的殿堂。? 典御: 掌管皇帝飲食的官。? 鉤盾: 掌管皇帝園林的官。? 訽(gòu): 怒罵?!侗饼R書》載:“慕容儼器服玩飾,均與皇帝同。若皇帝先得新奇之物,送物的官員和工匠必定遭罪,太上皇和胡后仍以為不足?!? 分齊: 本分齊限?!?1〕 叔段: 即共叔段。共叔段因受母親姜氏寵愛,十分驕橫,與兄鄭莊公不和,企圖謀反。后被鄭莊公擊敗,逃往共國。另一說,為莊公所殺。〔52〕 州吁: 衛(wèi)莊公之子,恃寵好武。后弒衛(wèi)桓公自立,被衛(wèi)國人所殺?!?3〕 矯詔: 假借皇帝的詔書?!?4〕 勒: 命令。麾(huī)下: 部下。麾: 古代指揮軍隊的旗子?!?5〕 防守殿門: 《北齊書》載,慕容儼率京城軍士三千余人屯守千秋門?!?6〕 受勞: 接受撫慰?!?7〕 坐此: 因此。幽薨(hōng): 悄悄死去?!侗饼R書》載: 慕容儼宮中作亂后,皇帝當時釋放了他。后以出獵為名,夜四更召儼至,出至大明宮,拉殺之?!?8〕 均: 平等?!?9〕 賢?。?賢良聰明?!?0〕 頑魯: 愚昧遲鈍。矜憐: 憐惜?!?1〕 厚之: 厚待于他。〔62〕 禍之: 給他帶去災禍。〔63〕 共叔: 即共叔段?!?4〕 趙王: 漢高祖劉邦之子劉如意。劉邦生前很寵愛他,想讓他取代太子。劉邦死后,呂后將他毒死。〔65〕 劉表: 東漢皇室。有二子,一名琦,一名琮。他聽信后妻之言,偏愛劉琮。劉表死后,劉琮即獻荊州之地以降曹操。〔66〕 袁紹: 東漢末年大軍閥。有三子: 譚、熙、尚。袁紹偏愛袁尚,致使兄弟不和。他死后,兄弟相爭,最終被曹操所消滅。〔67〕 靈龜明鑒: 龜可以占卜,鑒可以照形,故以此為比喻。鑒: 鏡子,古代用銅制成?!?8〕 書疏: 指奏疏、信札之類的文字。〔69〕 鮮卑: 北方少數(shù)民族,東晉時在北方建立魏朝。北齊皇帝高齊的祖先亦是鮮卑人,他喜歡彈琵琶,當時不少士大夫都因通曉鮮卑語和琵琶而官運亨通。但對漢人來說,這是一種變節(jié)行為?!?0〕 通解: 精通?!?1〕 伏事: 服侍?!?2〕 俯: 低頭?!?3〕 汝曹: 你們這些人。
[作者] 顏之推(531—約590以后),字介,瑯邪臨沂(今屬山東)人。北齊文學家。初仕梁元帝為散騎侍郎。后江陵為西魏軍所破,投奔北齊,官至黃門侍郎、平原太守。齊亡入周,為御史上士。隋開皇中,太子召為學士。有《顏氏家訓》傳世。
[鑒賞] 以《家訓》而步于文壇,顏之推可謂古今第一人。故向來有“古今家訓,以此為祖”之說。顏氏生于南北朝之際,帝皇昏庸,臣子恬嬉。文壇上更是浮艷華靡,文章唯是風云之狀,詩賦不出月、露之形。而顏之推卻以儒為本,垂范立訓,以貽子孫。其二十篇文章,雖不無瑕疵,然畢竟博雅宏達,頗有可觀之處: 或指陳原委,剴切周詳;或援古論今,益人神志;或訓誡子孫,發(fā)人深省。其意深,其言質(zhì),其事詳,其論要,樸素無華而又寓思精微。本篇專談教子。古往今來,無人不愛其子孫,然只因愛法不同,造成子孫賢俊和不肖。顏之推從早教以成其習、嚴管而固其統(tǒng)、慈愛而不近于狎、平等而無所偏等等方面論之,確為治家教兒之藥石,促子成材之良方也。
雜藝篇 原文 作者:顏之推
真草書跡,微須留意。江南諺云:“尺牘書疏,千里面目也”承晉宋馀俗,相與事之,故無頓狼狽者。吾幼承門業(yè),加性愛重,所見法書亦多,而玩習功夫頗至,遂不能佳者,良由無分故也。然而此藝不須過精。夫巧者勞而智者憂,常為人所役使,更覺為累。韋仲將遺戒,深有以也。
王逸少風流才士,蕭散名人,舉世唯知其書,翻以能自蔽也。蕭子云每嘆曰:“吾著《齊書》,勒成一典,文章弘義,自謂可觀,唯以筆跡得名,亦異事也?!蓖醢匚盖迦A,才學仇敏,后雖入關,亦被禮遇,猶以書工,崎嶇碑碣<間,辛苦筆硯之役,嘗悔恨曰:“假使吾不知書,可不至今日邪?”以此觀之,慎勿以書自命。雖然,廝猥之人,以能書拔擢者多矣。故“道不同不相為謀”也。
梁氏秘閣散逸以來,吾見二王真草多矣,家中嘗得十卷,方知陶隱居、阮交州、蕭祭酒諸書,莫不得羲之之體,故是書之淵源。蕭晚節(jié)所變,乃右軍年少時法也。
晉宋以來,多能書者,故其時俗,遞相染尚,所有部帙,楷正可觀,不無俗字,非為大損。至梁天監(jiān)之間,斯風未變。大同之末,訛替滋生,蕭子云改易字體,邵陵王頒行偽字,朝野翕然,以為楷式,畫虎不成,多所傷敗。至為一字,唯見數(shù)點,或妄斟酌,逐便轉移。爾后墳籍,略不可看。北朝喪亂之馀,書跡鄙陋,加以專輒造字,猥拙甚於江南,乃以“百”“念”為“憂”,“言”“反”為“變”,“不”“用”為“罷”,“追”“來”為“歸”,”“更”“生”為“蘇”,“先”“人”為“老”,如此非一,遍滿經(jīng)傳。唯有姚元標工於楷隸,留心小學,后生師之者眾,泊于齊末,秘書繕寫,賢於往日多矣。
江南閭里間有《畫書賦》,乃陶隱居弟子林道士所為。其人未甚識字,輕為軌則,托名貴師,世俗傳信,后生頗為所誤也。
畫繪之工,亦為妙矣,自古名士,多或能之。吾家嘗有梁元帝手畫蟬雀白團扇及馬圖,亦難及也。武烈太子偏能寫真,坐上賓客,隨宜點染,即成數(shù)人,以問童孺,皆知姓名矣。蕭賁、劉孝先、劉靈,并文學已外,復佳此法。玩閱古今,特可寶愛。若官未通顯,每被公私使令,亦為狠役。吳縣顧士端出身湘東王國待郎,后為鎮(zhèn)南府刑獄參軍,有子曰庭,西朝中書舍人,父子并有琴、書之藝,尤妙丹青,常被元帝所使,每懷羞恨。彭城劉岳,囊之子也,仕為驃騎府管記、平氏縣令,才學快士,而畫絕倫。后隨武陵王入蜀,下牢之敗,遂為陸護軍畫支江寺壁,與諸工巧雜處。向使三賢都不曉畫,直運素業(yè),豈見此恥乎?
孤矢之利,以威天下,先王所以現(xiàn)德?lián)褓t,亦濟身之急務也。江南謂世之常射,以為“兵射”,冠冕儒生,多不習此。別有“博射”,弱弓長箭,施於準的,揖讓升降,以行禮焉,防御寇難,了無所益,亂離之后,此術遂亡。河北文士,率曉“兵射”,非直葛洪一箭,已解追兵,三九宴集,常縻榮賜。雖然,要輕禽,截狡獸,不愿汝輩為之。
算術亦是六藝要事。自古儒士論天道。定律歷者,智學通之。然可以兼明,不可以專業(yè)。江南此學殊少,唯范陽祖恒精之,位至南康太守。河北多晚此術。
醫(yī)方之事,取妙極難,不勸汝曾以自命也。微解藥性,小小和合,居家得以救急,亦為勝事,皇甫謐、殷仲堪則其人也。
《禮》曰:“君子無故不徹琴瑟?!惫艁砻?,多所愛好。洎于梁初,衣冠子孫,不知琴者,號有所闕。大同以末,斯風頓盡。然而此樂音音雅致,有深味哉!今世曲解,雖變于古,猶足以暢神情也。唯不可令有稱譽,見役勛貴,處之下坐,以取殘杯冷炙之辱。戴安道猶遭之,況爾曹乎!
譯文 對於真書、草書等書法技藝,是要稍加留意的。江南俗諺說:“一尺書信,千里相見;一手好字,人的臉面?!苯袢死^承了東晉劉家以來的習俗,都在這書法上用功學習,因此從沒有在匆忙中弄得狼狽不堪的。我小時候受到家庭影響,加上本身也很愛好書法,所見到的書法字帖很多,而且臨帖摹寫也頗下功夫,可就是不能達到很高的造詣,確實是由於缺少天分的原因。然而這門技藝沒必要學得太精深。否則就要能者多勞,智者多憂,常被人家役使,更感到累贅。魏代書法家韋仲將給兒孫留下“不要學書法”的訓誡,是很有道理的。
王羲之是位風流才子,瀟灑不受約束的名人,所有的人都只知道他的書法,而其他方面特長反而都被掩蓋了。蕭子云常常感嘆說:“我撰寫了《齊書》刻印成一部典籍,書中的文章弘揚大義,我自以為很值得一看,可是到頭來卻只是因抄寫得精妙,靠書法使我出了名,也真是怪事。”王褒出身高貴門第,才華橫溢,文思敏捷,后來雖然到了北周,也依然得到禮遇。因為擅長書法,他常為人書寫,困頓於碑碣之間,辛苦於筆硯之役,他曾后悔說:“假如我不會書法,可能不至於像今天這樣勞碌吧?”由此看來,千萬不要以精通書法而自命不凡。話雖如此,地位低下的人,因?qū)懙靡皇趾米侄惶岚蔚氖吕芏唷K哉f:道業(yè)不同的人,是不能互相謀劃的。
梁武帝秘閣珍藏的圖書、字畫散失以后,我見到了很多王羲之、王獻之的真書、草書作品,家里也曾獲得十卷??戳诉@些作品,才知道陶隱居、阮交州、蕭祭酒等人的字,無不是學王羲之的字體格局,可見王羲之的字應是書法的淵源。蕭祭酒晚年時的字有所變化,改變的就是轉向王羲之年輕時所寫的隸書。
兩晉、劉宋以來,人們大多通曉書法,所以一時形成了風氣。在人們中互相產(chǎn)生了影響,所有的書籍文獻都寫得楷正可觀。即使難免出現(xiàn)個別俗體字,但損害不大。直到梁武帝天監(jiān)年間,這種風氣也沒有改變,到了大同末年,異體錯訛之字大量出現(xiàn)。蕭子云改變字的形體,邵陵王常使用錯別字;朝野上下都風起效仿,作為模式,畫虎不成反類犬,造成很大的損害。一個字簡化成只有幾個點,有的將字體隨意安排,任意改變偏旁的位置。從此以后的文獻書籍幾乎沒法看。北朝經(jīng)歷了長期的兵荒馬亂以后,書寫字跡鄙陋不堪,加上擅自造字,字體比江南的還要粗俗笨拙。以至於市的將“百”、“念”兩字組合替代“憂”字,“言”、“反”兩字相組合替代“變”字,“不”、“用”兩字組合替代“罷”字,“追”、“來”兩字組合替代“歸”字,“更”、“生”兩字組合替代“蘇”字,“先”、“入”兩字組合替代“老”字。像這樣的情況不是個別的,而是在書中到處可見。只有姚元標擅長於楷書、隸書,專心研究文字訓詁的學問,跟從他學習的門生很多。到了北齊末年,掌管典籍文獻的官吏所抄寫的字體,就比以前的時候強多了。
江南民間流傳有《畫書賦》一書,是陶隱居的弟子杜道士撰寫的。這個人不怎么認識字,輕率地規(guī)定字體的法則,假托名師,世人以訛傳訛,信以為真,很是誤人子弟。
擅長繪畫,也是件好事,從古以來的名士,很多人有這本領。我家曾保存有梁元帝親手畫的蟬、雀白、團扇和馬圖,也是旁人很難企及的。梁元帝的長子蕭方等專門善於畫人物肖像,畫在座的賓客,他只要用筆隨意點染,就能畫出幾位逼真的人物形象。拿了畫像去問小孩,小孩都指出畫中人物的姓名。還有蕭賁、劉孝先、劉靈除了精通文章學術之外,也善於繪畫。賞玩古今名畫,確實讓人愛不釋手。但如果善於作畫的人官位還未顯貴,則能繪畫就會常被公家或私人使喚,作畫也就成了一種下殘的差使。吳縣顧士端身為湘東王國的侍即,后來任鎮(zhèn)南府刑獄參軍,他有個兒子名叫顧庭,是梁元帝的中書舍人,父子倆都通曉琴棋書畫,常被梁元帝使喚,時常感到羞愧悔恨。彭城有位劉岳,是劉橐的兒子,擔任過驃騎府管記、平氏縣令,富有才學,為人爽快,繪畫技藝獨一無二,后來跟隨武陵王到蜀地,下牢關戰(zhàn)敗,就被陸護軍弄到枝江的寺院里去畫壁畫,和那些工匠雜處一起。如果這三位賢能的人當初都不會繪畫,一直只致力於清高德雅的事業(yè),怎么會受這樣的恥辱呢?
弓箭的用處,可以威震天下,古代的帝王以射箭來考察人的德行,選擇賢能。同時也是保全性命的緊要事情。江南的人將世上常見的射箭,看成是武夫的射箭,所以儒雅的書生都不肯學習此道。另外有一種比賽用的射箭,弓的力量很弱,箭身較長,設有箭靶,賓主相見,溫文爾雅,作揖相讓,舉行射禮。這種射箭對於防御敵寇,一點沒有益處。經(jīng)過了戰(zhàn)亂之后,這種“博射”就沒人玩了。北方的文人,大多數(shù)會“兵射”,不只是葛洪能一箭可以追殺賊寇,三公九卿宴會時常常賜射箭的優(yōu)勝者。射箭技術的高低,關系到榮譽與賞賜。盡管這樣,用射箭去獵獲飛禽走獸這種事,我仍不愿意你們?nèi)プ龅摹?/p>
算術也是六藝中重要的一個方面,自古以來的讀書人談論天文,推定歷法,都要精通算術。然而,可以在學別的本領的同時學算術,不要專門去學習它。江南通曉算術的人很少,只有范附的祖恒精通它,他的官位是南康太守,北方人中多通曉算術。
醫(yī)學方面,要達到高水準極為困難,我不鼓勵你們以會看病自許。稍微了解一些藥性,略為懂得如何配藥,居家過日子能夠用來救急,也就可以了。皇甫謐、殷仲堪,就是這樣的人。
《禮記·樂記》說:“君子無故不撤去琴瑟?!弊怨乓詠淼拿浚蠖鄲酆靡魳?。到了梁朝初期,如果貴族子弟不懂彈琴鼓瑟,就被要認為有缺點,大同末年以來,這種風氣已不存在。然而音樂和諧美妙,非常雅致,意味無窮!現(xiàn)在的琴曲歌詞,雖然是從古代演變過來,還是足以使人聽了神情舒暢。只是不要以擅長音樂聞名,那樣就會被達官貴人所役使,身居下座為人演奏,以討得殘杯剩飯,備受屈辱。戴安道尚且遭遇過這樣的事,何況你們呢?”
《顏氏家訓》倫理思想解析
論文關鍵詞:《顏氏家訓》 民間儒學 倫理思想
論文摘要:介紹了《顏氏家訓》產(chǎn)生的歷史背景,闡述了《顏氏家訓》關于人倫、仁義、忠君和知足戒奢、謹言慎交、讀書致用的思想主張。認為《顏氏家訓》為儒家學說向民間的深入架設了橋梁,為儒學民間化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北齊顏之推撰寫的《顏氏家訓》,成書于隋仁壽年間(公元601 - 604年),闡述了教子治家、立身揚名之道,宣揚刻苦讀書、養(yǎng)身歸心、經(jīng)世治國,內(nèi)容涵蓋儒學、佛學、文學、音韻學、道學等,有一定史料價值,對后世影響最大的是在倫理思想方面。顏之推著此書,目的在于?整齊門內(nèi),提撕子孫?,使顏氏家族永葆興旺?!额伿霞矣枴诽岢膫惱硭枷?,在今天看來仍有許多可稱道之處。
一、《顏氏家訓》的歷史背景與地位
傳統(tǒng)社會里,儒學思想在人們的思想道德領域能夠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首先當然是因為它適應了封建統(tǒng)治的需要,其次家學、家誡、家訓之類的強力灌輸也發(fā)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它們?yōu)槭ト酥畬W向民間的深人架設了橋梁。
由魏晉進人南北朝隋唐時期,中國思想史的演進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這就是外來的佛教和土生土長的道教的興盛。佛、道兩教的興起和發(fā)展,對中國的經(jīng)濟、政治尤其是對思想文化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南北朝隋唐時期倫理思想的主要內(nèi)容和基本趨勢就是儒、佛、道之間的相互斗爭和漸趨合流?!额伿霞矣枴?以下簡稱《家訓》)深受儒家、佛家和道?家文化的影響,其中以儒家思想影響最深。
顏之推(531一590 ),生于南北朝后期,親歷了時局的艱難、朝代的頻換、人生的困厄,遭受了一系列挫折與災難,自嘆?一生四仕四朝,三為亡國之人?。面對動蕩的時代,他痛感?大道寢而日隱,《小雅》推以云亡?,精英濡學由于失去強有力的國家支撐而不能轉化為政治意識形態(tài),起不到維系人心、整齊世人、穩(wěn)固國家的作用。?舉世溺而欲拯,王道郁以求申。?(《觀我生賦》)痛苦之余,顏之推發(fā)出了拯救儒學、復興儒學的呼聲。他清醒地意識到,在當時的條件下要恢復儒學如漢代的政治意識形態(tài)地位是不可能的。但是在民間延續(xù)、發(fā)揚儒學的血脈則是可能的。?向使?jié)撚诓菝┲?,甘為吠畝之人,無讀書而學劍,莫抵掌以膏身,委明珠而樂賤,辭白璧以安貧,堯舜不能榮其素樸,梁封無以污其清塵,此窮何其而至,茲辱安所自至秦?而今而后,不敢怨天而泣麟也。?(《觀我生賦》)他不寄希望于廟堂之上,而注目于草茅之下,致力于重建民間儒學的倫理思想,以此作為保存儒家傳統(tǒng)的依托和修齊治平的根基。顏之推根據(jù)傳統(tǒng)的儒學倫理思想學說,總結他一生治家、處世、為人的經(jīng)驗,于晚年撰成《家訓》一書。從(家訓》的編撰意圖上來看,《家訓》的倫理思想傾向是民間儒學倫理思想的版本?!都矣枴穼τ谥貥嬋鍖W倫理思想體系,加強中華文化傳統(tǒng)教育,具有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
自周公開家訓之先河后,歷代仕宦之家不乏長輩教戒幼輩的詩文與范例,但總的來說,或僅針對一事,或局限于某些方面,并未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家訓》則形成了完整的倫理思想體系,它將傳統(tǒng)儒學的忠、孝、仁、義和中庸之道等,結合社會生活實際加以闡述,由教化家庭成員修身齊家擴展到維護整個社會,使傳統(tǒng)儒學的倫理思想以民間儒學倫理思想的形式得以沿襲普及,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和可操作性。在社會動蕩正統(tǒng)儒學倫理思想的控制力和影響力減弱的時候,《家訓》對于重構濡學的倫理道德體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顏氏家訓》的倫理思想解析
綜觀(家訓》全書,除(序致》篇外,從《教子》至《終制》,涉及以家庭為依托的人的一生,包括倫常關系、風操人格、學習文章、實際應務、養(yǎng)生歸心、音辭雜藝諸多方面,但一以貫之者是儒學倫理思想,儒學的?修齊治平?的理想在這里落實為具體豐富的日常生活道德實踐,儒家的老話被賦予新的意義。
(一)人倫為重,禮為教本
?人倫為重,禮為教本?是民間儒學倫理思想的基本內(nèi)容。人要立身于世,首先要明了?人倫?這一至理,這是因為?先有人民而后有夫婦,有夫婦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在儒學思想中歷來把人倫放在各種倫理關系的首要地位,《家訓》提倡倫理道德教育,對處理父子、兄弟、夫婦之間的關系,基于儒學倫理思想,依據(jù)現(xiàn)實情況,提出了如何鞏固這種倫常關系的問題。
關于父子關系。認為:?父子之嚴,不可以押;骨肉之愛,不可以簡。簡則慈孝不接,押則怠慢生焉。?主張?父子異宮?(《教子》),這樣可以既保證父子之間形成良好的人倫關系,又可以避免由于過分親近溺愛而養(yǎng)成子女驕橫的惡習。
關于兄弟關系。《家訓》十分重視兄弟和睦對鞏固家庭的作用。?兄弟者,分形連起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掣,前襟后據(jù),食則同案,衣則傳服,學則邊業(yè),游則共方,雖有悖亂之人不能不相愛也。?《兄弟》)從生理上說,兄弟之間血脈相通;從感情上講,從小就同甘共苦,風雨相伴,比其他人更多一份默契,多一份關照,因此更應該珍惜。
關于夫婦關系。?婦主中饋,唯事酒食衣服之禮爾。國不可使預政,家不可使干蠱。如有聰明才智,識達古今,正當輔佐君子,助其不足,必無牡雞晨鳴,以致禍也。?(《治家》)《家訓》從傳統(tǒng)男尊女卑的觀念出發(fā),認為女子應該依附于男人,不可讓她去干預政事、主持家務。
只有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義婦順,明白做人的本分,并努力做好自己份內(nèi)的一切,才能與他人和諧相處,成就自己。在處理人際關系的過程中,?禮?是貫穿始終的。禮是人與人、人與社會關系的道德標準,禮是民間儒學倫理思想中最具有實踐性的一個范疇。?禮為教本?,?禮,身之干也?。禮是教化的根本,是立身的基礎。一個人如果能時時守禮,保持?瞿然自失,斂容抑志?(《勉學》)的恭敬心態(tài),就能在社會實踐中時刻遵守典章制度,不致觸犯刑律而招誅身、毀家、滅族之禍。?禮?應該貫穿于人生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6126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中國儒家學派:孔子養(yǎng)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