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邊建民
關鍵詞:尿道下裂/先天性;外科手術,泌尿系統(tǒng);外科,整形
一期尿道成形術治療先天性尿道下裂,在50年代中期始有較大的發(fā)展,目前創(chuàng)用的手術方法達200余種,但尚無一種特定的術式可適合于各種類型之尿道下裂。多數(shù)學者認為:術者的手術經驗、患者的局部畸形情況、尿道覆蓋屏障及縫線質量是保障手術成功的重要條件。現(xiàn)根據近幾年的有關文獻,就近年來常用的、療效較滿意的幾種一期手術方法綜合如下。
1 尿道口前移、陰莖頭成形術(MAGPI)
本術式于1981年Duckett首先報道[1],實施200余例,僅1例發(fā)生尿瘺,李衷初[2]報告用本術式治療陰莖頭型或冠狀溝型的尿道下裂100余例,效果滿意。其方法為:通過龜頭正中切口,及兩外側龜頭瓣的覆蓋,把尿道外口前移到龜頭正位。其特點為:操作簡單,設計合理,手術效果好,術后外觀完美,基本與正常相似,并發(fā)癥少,目前在世界上已被廣泛應用,如異位尿道口腹側皮膚較厚,彈性較好則前移容易,有較多軟組織縫合固定,可避免前移之尿道口回縮,如張力大則前移的尿道口有可能向近側退縮,甚至退回至冠狀溝。
2 尿道口基底血管皮瓣尿道成形術(Mathieu術)
1932年Mathieu報道后,已被廣泛采用。適用于冠狀溝及尿道口位于陰莖體前1/3的無陰莖下彎的前尿道下裂,手術成功率高,術后陰莖外觀好,其方法為:在尿道口近端,以尿道口基底為血管蒂形成一皮瓣,掀起,向龜頭翻轉,與尿道遠端的尿道板或龜頭部尿道溝呈活頁式縫合,再造尿道,用龜頭組織覆蓋新尿道。本法成功關鍵主要在于翻轉皮瓣必須有足夠的血供,有報告皮瓣裂開,隨之并發(fā)尿道狹窄及尿道瘺,有人認為由于遠端尿道板和龜頭尿道溝仍與其深面的組織保持聯(lián)系,結果是尿道外口的位置、龜頭及尿道外口的形狀都受制于尿道溝的深度及龜頭的形態(tài),是其不足。
3 加蓋島狀皮瓣法
本術式是Duckett于1986年為改進橫裁帶蒂包皮內板皮管尿道成形術的基礎上改良而來。對于尿道板發(fā)育好,尿道口位于陰莖體中后1/3或陰莖根部的病例,無陰莖彎曲或有輕度陰莖彎曲,龜頭發(fā)育較佳者可用本法。其主要原理是保留一條尿道板,將帶蒂包皮皮瓣轉移至陰莖腹側覆蓋于尿道板上加以縫合,形成新尿道,避免了近端尿道口的環(huán)形吻合,術后尿瘺、尿道狹窄等并發(fā)癥均少,外觀亦佳,袁繼炎[3]報告用該術式治療42例,并發(fā)尿瘺4例,龜頭腹側裂開1例。蔣先鎮(zhèn)[4]報告9例,發(fā)生尿瘺1例,并認為該法有兩條皮膚對合線,且均位于重建尿道兩側,缺乏軟組織覆蓋,易發(fā)生屢瘺。Baskin[5]報告尿瘺發(fā)生率為6%。
4 尿道延長術
本法通過游離前尿道,使尿道延伸,將其推至龜頭頂部,創(chuàng)面由龜頭和陰莖皮膚覆蓋。但是,尿道延長術頗具爭議,理論上,尿道松解游離越長,其遠端發(fā)生血運障礙的危險越大。張滌生[6]指出:本法適用于冠狀溝型和陰莖體型尿道下裂;延伸長度以尿道不發(fā)生扁癟及海綿體不發(fā)生缺血為宜,兒童延長長度不超過3cm,成人不超過5cm。翟成琦[7]指出,前尿道的血運包繞在白膜內,與后尿道的血運相連,游離尿道時不損傷尿道海綿體白膜,確保了尿道的血運,尿道前移后不會發(fā)生壞死,且取材方便,使用原尿道使手術簡單,術后不發(fā)生尿瘺和尿道狹窄。文獻總結應用本法治療尿道下裂37例,均獲成功[6~8]。
5 橫裁(Duckett)或縱裁(Hodgson)包皮島狀皮瓣尿道成形術
于尿道口遠側,冠狀溝近側1cm處做環(huán)形切口,切斷尿道板,將陰莖皮膚在陰莖背側神經血管束之上脫套至陰莖根部,將陰莖腹側及尿道口周圍纖維索條切除,充分矯正下彎,修剪尿道末端至海綿體已發(fā)育部位,使外口呈斜面,橫或縱裁包皮內板,分離出供應皮瓣血運的血管蒂,形成帶蒂皮瓣,并圍繞支架卷縫成管形新尿道,于蒂根部分離一孔隙,陰莖穿過之或將帶蒂皮管繞過陰莖一側,轉至腹側代尿道,一端與原尿道口做斜面吻合,另一端從陰莖頭下隧道與陰莖頭吻合形成正位尿道口,背側皮瓣轉移至腹側以修復創(chuàng)面。本法適用于尿道位于陰莖干的中或近端,背側包皮充裕者,可作為中度尿道下裂的首選方法。如系會陰型尿道下裂,可在尿道口周圍做一“U”形切口,游離陰囊皮膚做一段皮管與帶蒂包皮皮管吻合。即Duckett或Hodgson加Duplag尿道成形術[9]。本術式操作復雜,手術技巧要求高,尿瘺發(fā)生率約15%~30%,但術后陰莖外觀好,如手術者技術熟練能提高效果,黃旭元[10]報告12例,全部成功,無尿瘺,3例因陰莖頭下隧道過小,有輕度外口狹窄,需定期尿道擴張,術后平均住院7天,劉中華等[11]報告17例,發(fā)生尿瘺4例,1例陰莖頭下瘺,未作處理,吻合口瘺3例,1例自行愈合,2例一次修復成功,并指出本術式將包皮的皮下組織游離以保證皮管的血供,致使包皮外板及陰莖皮膚的皮下組織缺乏,在縫合覆蓋尿道吻合口時顯示不足,是發(fā)生吻合口瘺的原因之一。
何恢緒[12]報告一組用弧形帶蒂陰莖陰囊聯(lián)合皮瓣行重度尿道下裂一期成形術,手術成功率為93.3%。陰莖和陰囊皮膚血供不同,但血運豐富,其交界處血管分支有豐富的交通,可確保聯(lián)合皮瓣的成活。此術式成功率高,美容效果好,已在國內推廣應用。
6 陰囊縱隔皮瓣尿道成形術
很早就有學者使用此法,國內李式瀛報告最早[13],保留陰囊縱隔血管叢,形成帶血管蒂的陰囊中央部軸型皮瓣,縫成管狀修復尿道,一期完成尿道下裂修復術。其優(yōu)點為:由于保留皮管良好的血供,成功率高,陰囊皮膚及內膜伸縮性大,制成皮管反貼于陰莖白膜上,無張力,不影響血運,保證新尿道的通暢和陰莖正常勃起。皮管的縫合面貼于海綿體,術后尿瘺發(fā)生率低,手術較簡單。不足之處為陰囊皮膚長毛發(fā),遠期可能并發(fā)結石。梅桂色[14]報告25例,均獲成功,隨訪3個月~3年,排尿通暢。戴世希報告[15]根據多年來臨床病理學觀察發(fā)現(xiàn),成形尿道的皮膚在長期尿液的化學作用下,不僅表皮有粘膜化的趨勢,而且其附屬的腺體組織及毛囊均有退行性變化。但黃魯剛等[16]報告20例長期隨訪的結果,隨訪時間5.5~8年,平均7年,發(fā)現(xiàn)4例有毛發(fā)生長,有1例其尿道毛發(fā)成叢,共15根之多,多例有尿道壁皮脂儲留情況,表現(xiàn)為尿道口壁上小結節(jié),5例并發(fā)尿道結石,并指出,在尿道缺損長的重度尿道下裂,用包皮皮瓣不足以修復時,聯(lián)合應用陰囊正中帶蒂皮瓣或原位皮瓣可以達到一期修復的目的,在包皮皮瓣手術失敗或其它術式失?。?4,16]應用本法作為第二選擇也具有肯定的價值。王軍[17]報告陰囊縱隔雙蒂島狀皮瓣修復尿道下裂,同樣取得良好效果。9例均獲成功,除1例尿道口位于冠狀溝外,其余均在陰莖頂端,排尿通暢,外觀良好,陰莖直伸,無并發(fā)癥發(fā)生。本術式特點為:除雙蒂外以皮瓣的1/2段形成尿道,另1/2段覆蓋尿道,一瓣兩用,從而避免了單蒂陰囊皮瓣由陰莖皮膚包埋尿道時造成的陰莖皮膚過于緊張使血液回流不暢而形成的水腫,有礙切口愈合及增加感染和并發(fā)癥發(fā)生的機會。此外,尚有陰囊L型皮瓣尿道成形術的報告,適用于尿道口在陰囊遠側的陰囊型尿道下裂及部分陰囊發(fā)育不良的陰莖陰囊型尿道下裂,無包皮或包皮不充裕者,本術式皮瓣較一般陰囊縱隔皮瓣長3cm左右,皮瓣延長可達腹股溝處。
7 膀胱粘膜一期尿道成形術
1947年Memmelaar[18]首先應用膀胱粘膜再造尿道一期修復尿道下裂4例,3例痊愈,1例死于膿毒癥。國內1975年及1980年梅驊[19,20]報告一組用改良方法作膀胱粘膜一期尿道成形術,其方法為:矯正陰莖下曲,切取膀胱粘膜片,并縫合成管狀,將粘膜管的一端與尿道斷端吻合,管的縫合側固定在中線白膜上,粘膜管的另一端縫合于尿道外口的正常位置,縫合皮瓣覆蓋尿道。汪鴻等[21]報告84例,一次手術成功76例,成功率達90.47%,并認為:膀胱粘膜取材方便,再生能力強,不易形成疤痕,符合生理解剖特點。適合各種類型尿道下裂的修復。朱選文[22]報告采用本術式大大降低了尿道瘺的發(fā)生率。唐炬光[23]報告手術成功率為93.7%(30/32)。亦有人認為[24]:膀胱粘膜對尿液刺激抵抗力強,易成活,但手術較復雜,取材創(chuàng)傷大,不如帶蒂包皮內板和帶蒂陰囊縱隔皮瓣方便易行,且一旦發(fā)生感染,易出現(xiàn)全部壞死,難以再修復。因此,在國內也只有少數(shù)幾家醫(yī)院將其列為尿道下裂修復的常規(guī)手術。
先天性尿道下裂的治療,產生了200多種手術方法,說明手術的難度及復雜性。隨著顯微外科的發(fā)展,治療方法越來越偏向于一期手術,手術的年齡亦越來越小。雖然如此,尿道下裂的并發(fā)癥仍屢見不鮮,除了方法上的原因外,亦有手術者個人技巧的因素。因此,對于尿道下裂的治療,特別是重型尿道下裂的治療,仍具有極大的挑戰(zhàn)性。
參考文獻:
[1] Duckett JW.A Procedure for subcoronal hypospadias [M].Urol Clinic of Am,1981:513.
[2] 李衷初,葛人鈴,劉國華.尿道口前移陰莖頭成形術(MAGPI)治療陰莖頭型或冠狀溝型的尿道下裂[J].中華小兒外科雜志,1990;11:197.
[3] 袁繼炎,周學鋒,楊曉進,等.保留尿道板、外嵌帶蒂島狀包皮瓣一期尿道成形術[J].中華小兒外科雜志,1997;18(6):372.
[4] 蔣先鎮(zhèn),何樂業(yè),鄧素雄.一期手術修復小兒尿道下裂[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1998;19(6):295.
[5] Baskin L,Duckett J,Ueoka K,et al.Changing concept of hypospadias curvature lead to more onlay island flap procedures [J].J Urol,1994;151:191.
[6] 張滌生,黃文義,徐春陽.前尿道延伸術一期修復尿道下裂[J].中華外科雜志,1983;21(6):362.
[7] 翟成琦,周德貴,趙成輝,等.尿道前移治療尿道下裂[J].中華小兒外科雜志,1998;19(5):299.
[8] 梁廷巨.尿道松解術治療陰莖下彎及冠狀溝型尿道下裂[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1995;16(6):341.
[9] 張濰平,黃澄如,白繼武,等.重度尿道下裂的手術修復[J].中華小兒外科雜志,1997;18(1):29.
[10] 黃旭元,王益鑫,周立新,等.帶蒂包皮內板皮管法尿道下裂一期成形術[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1996;17(8):500.
[11] 劉中華,周國勝,田孝華,等.帶蒂包皮內板皮管法一期正位口尿道下裂修復術[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1995;16(7):444.
[12] 何恢緒,劉建新,駱偉宏,等.弧形帶蒂陰莖陰囊聯(lián)合皮瓣重度尿道下裂一期成形術[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1989;10(2):99.
[13] 李式瀛,黃金井,林子豪,等.應用陰囊縱隔血管帶蒂皮瓣修復尿道下裂[J].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學報,1984;(6):25.
[14] 梅桂色.帶蒂陰囊正中皮管一期尿道成形術25例報告[J].廣西醫(yī)學,1999;21(3):518.
[15] 戴世希,湯鳳萍,李爽,等.帶蒂帽狀包皮瓣尿道成形術治療尿道下裂[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1998;19(11):691.
[16] 黃魯剛,陳紹基,王明和.陰囊正中帶蒂皮瓣尿道下裂修復術遠期療效[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1999;14(5):216.
[17] 王軍,李玉魁,陳志文.陰囊縱隔雙蒂島狀皮瓣修復尿道下裂[J].中華整形燒傷外科雜志,1996;12(1):19.
[18] Memmelaar J.Use of bladder mucosa in one-stage hypospadias repair [J].J Urol,1947;58:68.
[19] 梅驊.先天性尿道下裂手術方法的改進—介紹下曲矯正,膀胱粘膜一期尿道成形術[J].新醫(yī)學,1975;6:565.
[20] 梅驊.膀胱粘膜尿道成形術一期尿道下裂矯治[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1980;1:35.
[21] 汪鴻,繆友仁,張維耀,等.膀胱粘膜游離移植一期修復尿道下裂84例[J].中華整形燒傷外科雜志,1995;11(1):63~64.
[22] 朱選文,沈周俊,杜傳軍,等.膀胱粘膜代尿道治療尿道下裂[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1997;18(1):46.
[23] 唐炬光,李安勤,段啟林,等.游離膀胱粘膜片代尿道一期成形術的應用體會[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1996;11(4):250.
[24] 姚干,黃循,劉任,等.不同術式一期正位開口修復先天性尿道下裂(附114例報告)[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1995;16(5):296.
尿道下裂是一個常見病,但是很復雜,手術方式很多,失敗率很高,醫(yī)師稱為“砸牌子”手術,我做了近三百例,成功率只能達到90-95%左右。
手術方式要根據情況,盡量一期成形術,就是一次做完,但是如果陰莖發(fā)育很差,需二期手術。
你做好了解你的主刀大夫開展的多不,如果開展很好,就做,如果是剛開展,成功幾率就很小了。要慎重!
手術在上學前,最好在董事前作,因為懂事后小孩會自卑的,影響心理發(fā)育。
(貴陽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孫發(fā)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yī)院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6231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