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中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針灸科,我們走訪了幾位病人去年在這里治療的病人。來自河南滎陽市的一個17歲姑娘,從6歲開始就哮喘,中藥西藥用過很多,效果都是不很理想。去年看《大河報》說外貼可以治這病,當時就很高興,連著貼了4次。到了冬天,這位姑娘感到很驚奇。她說,發(fā)作次數減少,癥狀也比前兩年減輕了,喘氣、憋悶、喉嚨里的響聲都比往年少多了。今年她提前來問:啥時開始貼?
幾個60多歲的老太太,一進入六月,就來針灸科打聽貼敷時間。她們說,以往到冬天喘咳得厲害,用激素、抗生素后免疫力更低,發(fā)作更頻繁,很痛苦。自從到針灸科貼敷后,感到前胸后背暖暖的,感冒少了,咳得輕多了。雖然其中兩人已貼夠3年,醫(yī)生說不用再貼了,但她們還是堅持要貼,并把老伴也拉來貼。她們說,這辦法花錢少,又沒啥副作用,多貼幾次沒壞處。
關于冬病夏治的治病原理和具體操作,河南中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針灸科趙俐黎主任如是解答。
一問:冬天的病為什么在夏天防治?
做為治病和養(yǎng)生原則,兩千多年以前的《黃帝內經》里就有“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的記載。冬季天氣寒冷,是哮喘、支氣管炎這類慢性病的高發(fā)期。對于體質偏寒的人,機體抵抗力差,容易感冒犯病。夏季陽氣旺盛,尤其在北方,進入伏天后氣溫更高。此時人體經脈氣血運行充盈,毛孔張開,有利于藥物吸收。所以古代中醫(yī)都知道,冬病夏治可以鼓舞陽氣,驅散體內寒氣,調整陰陽,有著很好的療效。
二問:冬病夏治可以治哪些病?
凡是秋冬季節(jié)容易復發(fā)和加重的疾病,都屬于冬病夏治范疇,大致可以分兩類。一類是過敏性疾病,如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體虛反復感冒等;一類是虛寒性疾病,如脾虛胃痛、慢性腹瀉、肩周炎、風濕或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這類人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平素怕冷,遇寒容易發(fā)病。
三問:冬病夏治的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方法包括伏天里穴位貼敷、針灸、拔火罐、按摩、理療和服中藥、食療等。三伏天做這些治療,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最常用的是穴位貼敷。具體地說,就是將麝香、細辛、白芥子等中藥碾成粉后,用姜汁調成膏狀。治療時根據每個人的病和體質不同,貼在胸前的天突和背部的大椎、肺俞、心俞等幾個穴位上,用膠布固定。
四問:具體治療時間是什么時候?
今年的伏天是從7月15日開始的,具體時間為7月15日,7月25日,8月3日,8月14日。該院從頭伏到末伏,每10天貼1次。每次貼3~6小時,4次為一個療程,連續(xù)貼3年。
五問:貼敷后會有什么反應?
一般人貼藥后會感到局部很熱,還發(fā)癢,這屬于正常反應,可以不管。有人貼后會局部起泡,這多發(fā)生在皮膚嬌嫩的孩子。如果皰小,涂些碘酒,避免感染即可。如果皰大,要到醫(yī)院用消毒針管將皰內液體抽出。一般一周以后,起皰處會結痂脫落。據觀察,起皰的人療效更好,因為這類人藥物滲透吸收得好。不過,兒科主任丁櫻提醒說,給小孩子貼的時間還是要短些。
六問:貼敷期間應注意什么?
治療期間禁食生冷、海鮮、辛辣刺激性食物。另外,貼后6~10小時內不能洗澡。對膠布和藥物過敏的人要慎用此法,孕婦不宜用此法。
冬病夏治是指冬季發(fā)作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進行治療。如支氣管哮喘,老年慢性支氣管炎及風濕、類風濕性氣節(jié)炎等。上述疾病的最大特點是受寒后,尤其寒冬季節(jié)易發(fā)作或加重而夏季則病情緩解,此即中醫(yī)典籍《黃帝內經》所指的“能(耐)春夏,不能(耐)秋冬”的疾病。
對此類疾病中醫(yī)學有獨特的治療方法,即趁著病情緩解期,借助陽熱最盛的夏季進行治療,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岸∠闹巍钡牟》N,首先是從清·《張氏醫(yī)通》“三伏天白芥子涂法治療哮喘”開始,隨著中醫(yī)科研的深入和臨床經驗的積累,逐步開展了老年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及風濕、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疾病。近年來又開展了冠心病、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凍瘡及頸腰椎病變、寒冷性蕁麻疹等的治療,都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
“冬病夏治”的治療方法,也由開始的穴位貼敷而逐漸發(fā)展到外用、內服等多種方法。諸如針灸、拔罐、刮痧、推拿、穴位貼敷、薰洗等多種外治法,尤以穴位貼敷、化膿灸和藥浴運用最多,這些外治法具有簡便驗廉,安全無毒等優(yōu)點,故患者樂于接受。內取藥中有湯劑、丸劑、片劑等。還有藥膳、食療和體育療法等等。
“冬病夏治”療法除了嚴格選擇適應證、合理使用藥物、手法之外,還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內服藥物或藥膳、食療應遵循中醫(yī)辨證論治原則,治療時間為1~3個月左右,其間注意與治療其他疾病用藥的配伍禁忌,毒副作用等有關事項;其次,外治法中應排除嚴重心、肝、腎等內臟疾病,瘡癤及皮膚過敏等禁忌證,并注意無菌操作等有關行業(yè)標準;再次,注意飲食禁忌,治療中的護理觀察及日常生活護理等。
冬病夏治是我國傳統(tǒng)中醫(yī)藥療法中的特色療法,它是根據《素問·四氣調神論》中“春夏養(yǎng)陽”、《素問·六節(jié)臟象論》中“長夏勝冬”的克制關系發(fā)展而來的中醫(yī) 養(yǎng)生 治病指導思想。
何為冬病?
“冬病”就是在冬天易發(fā)的病,是每到冬季就常常發(fā)作或者天氣冷病情加重的一類疾患,如反復感冒、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慢性胃炎風濕與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肩周炎、頸椎病、腰腿痛、凍瘡、手足發(fā)涼、女子宮寒、老年畏寒癥及脾胃虛寒類疾病等。
何為夏治?
“夏治”就是指在夏季三伏天期間針對“冬病”進行治療的方法;夏季治療冬病最好的方法就是中醫(yī)“中藥熱透療法”?,F(xiàn)代醫(yī)學研究發(fā)現(xiàn),藥物熱敷后可使局部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huán),改善周圍組織營養(yǎng)。藥物透過表皮細胞間隙并經皮膚本身的吸收作用,使之進入人體血液循環(huán)而發(fā)揮明顯的藥理效應。另外,通過神經反射激發(fā)機體的調節(jié)作用,使其產生抗體,提高免疫功能,增強體質。
廣舒美康三步療法
第一步:通關過節(jié)
骨與關節(jié)是人體的框架和支撐,疼痛除了自身骨本質的病變之外,相當一部分是其周圍的軟組織損傷。中藥外敷會借助外力來幫助自身不能達到的修復目的。
第二步:溫通氣血
氣血為病,主要表現(xiàn)在虛和瘀兩個方面,所謂“不榮則痛”。中藥熱透是現(xiàn)代高 科技 和藥敷雙重作用的完美結合,更是通過經絡外敷中藥來補足自身的內熱,加強火熱升陽,溫通氣血,補虛祛瘀對抗疾病。
第三步:扶正祛邪
扶正祛邪是中醫(yī)中藥治病的根本法 則和手段。扶正就是扶助正氣,補 益臟腑氣血,增強抗病能力,正氣 得復就有利于抗邪,減輕疾病癥狀,消除治病因素,病邪得除又減輕對 正氣的損傷。
廣舒美康中藥增效墊,采用當歸、紅花、川芎、三七、蓁艽、川烏、草烏、追地風、丹參、防風、樟腦、冰片等幾十種中草藥經過高 科技 手段提純磁化精制而成。治療時增效墊在磁熱效應帶所產生的電熱、遠紅外等能量一并作用于人體,使增效墊中藥物迅速轉化為藥氣粒子,通過小分子增效液的滲透吸收,使藥物穿透皮下脂肪層,直達病灶部位;對祛風除濕、活血止痛、舒經散寒、祛瘀散結和鎮(zhèn)痙、消炎、消腫、恢復機能等均有增強療效、縮短療程的顯著作用。增效墊與增效液配合使用即達到快速治療的目的。
冬病夏治指的是冬天得的一些病,比如風濕什么的,可以選擇在夏天三伏天的時候治療,效果比較好,所以現(xiàn)在好多地方都推出來的三伏貼,三伏貼一方面是提高免疫力,一方面應該就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到底有沒有用,應該是有用的,但是不是所有的冬天得的病都可以在夏天治好,冬天受涼得的關節(jié)痛或者風濕,在夏天的時候通過貼膏藥或者發(fā)汗會稍微減輕點,通過夏天的治療到冬天可能會不太痛苦,但是要完全治愈應該是不太可能。
還有好多女人在坐月子的時候沒有注意留下的月子病,比如腰疼腿疼等,也會通過冬病夏治稍微緩解一點,具體的操作我沒有試過,不過我的家人試過,他年輕的時候冬天穿的薄,然后就把關節(jié)凍傷了,每年冬天都會疼的難受,夏天也不敢吹空調,他就買了膏藥在三伏天里貼,這幾年都沒有聽他說過冬天里關節(jié)疼的厲害。
本人也不是學醫(yī)的,說的這些也都是結合身邊的例子,到底適不適合冬病夏治,還是要詳細咨詢醫(yī)生,我個人覺得應該是有些病是適合的,不然像我家人這樣的,也說不出來為什么,但是確實這幾年不疼了,有的病應該就不適合,貼了三伏貼也沒什么用,好多還會皮膚過敏疼的嗷嗷的,所以還是要科學的去請教醫(yī)生。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要做好自我防護,比如冬天的時候要穿的保暖點,特別是女士,好多女孩子為了風度穿的很單薄,這樣就容易凍到關節(jié),我記得前幾年看過一個新聞,一個女孩子冬天穿漏腳脖子的褲子,最后生病去醫(yī)院了,好像還挺嚴重的,所以防護才是最重要,當然真的出現(xiàn)了問題,還是要合理的就醫(yī)。
冬病為什么要夏治?那些癥狀適合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為什么要扶陽?
今天就用簡單明了的語言,將這些問題解釋清楚~
什么是冬病夏治?
簡單來說,冬病,常指冬季所受風寒之癥;夏治,即趁著夏季陽氣升發(fā),皮膚腠理開泄,著手驅寒除邪。
夏季陽氣上升,人體經絡通達,寒邪內伏不發(fā),選擇這個時機治療某些屬于虛性、寒性的疾病,一方面有強壯補陽的作用,提高機體的抵抗力;
另一方面能最大限度地以陽克寒,起到標本兼治、防病保健的作用。
打個比喻,冬病夏治其實和治理洪水是一個道理:
洪水來的時候(冬季冬病發(fā)作的時候)大家都忙著排水,洪水一走了,您就沒事了嗎?不是的,洪水退去的時候(夏季冬病緩解期),大家都需要將被沖毀的河堤加固。就是在敵人、外力沒有來的時候,要加強自己的內部力量,冬病夏治就這么一個道理。
那些 癥狀適合冬病夏治?
所謂「冬病」是指某些好發(fā)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慢性疾病,這類疾病有兩個特點,一是反復發(fā)作,二是冬重夏輕。
臨床上冬病夏治最經常用于呼吸系統(tǒng)疾病,比如慢性咳嗽、哮喘、急慢性支氣管炎、咽炎、反復呼吸道感染、過敏性鼻炎等疾病。
除呼吸系統(tǒng)疾病之外,其他因感受風寒濕邪而產生的各種問題也適合冬病夏治,比如說:
消化系統(tǒng)疾病——慢性胃炎、潰瘍病、慢性腹瀉、慢性腸炎、胃腸功能紊亂等脾胃虛寒性問題。
各類痛癥——風濕與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頸椎問題、肩周不適、網球肘、腰腿冷痛、腰肌勞損、坐骨神經痛、膝關節(jié)炎等。
婦科問題——月經不調、痛經、產后頭痛、坐月傷風等。
亞 健康 狀態(tài)的調理——如陽虛體質、氣虛體質、亞 健康 疲勞、體虛易感以及免疫力低下等。
冬病為什么要夏治?
冬病夏治的中醫(yī)原理涉及到兩個方面:
一為「攻邪學說」,夏日陽旺,為驅趕體內寒邪的絕佳時期。
張仲景在《傷寒論》中提出:「太陽病欲解時,從巳至未上。」巳午未三時,以日而言正值日中,以年而言,正是夏季。
夏季為陽盛陰衰之季,也正是人體陽氣旺發(fā)之時,體內凝寒之氣處于易解的狀態(tài),「寒者熱之」,用熱驅寒正符合中醫(yī)之治則。
二為「儲陽學說」,春夏為陽,是儲蓄體內陽氣的佳期。
正如《內經》里提到「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夏天自然界陽氣最盛,由于天人相應之故,人受自然界陽氣的感應,加之適當的中醫(yī)調理,能使虛損的陽氣得以補充。
溫敷扶陽,陽氣是生命的動力
扶陽,字面意思理解就是扶助陽氣,那么什么是陽氣呢?
提到陽氣就必須要提到中醫(yī)的整體觀,也就是天人合一,人和自然界是一個整體。人是自然界的產物,人體生命的產生和維持,疾病的產生和治療都受自然規(guī)律的影響。
在中醫(yī)里,描述這種整體觀的理論就是陰陽五行學說,其實就是人體能量的變化。在中醫(yī)理論里,能量就是陽氣,陽氣就是人的正氣,扶陽就是扶助人體正氣。
因此,冬病在夏天調治,既能保護和提升人體的正氣,又能順著血液循環(huán)、經絡疏通,氣血的旺盛,把邪氣排出體外,相得益彰,最為合適。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6280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證治:中醫(yī)談火虛實有講究
下一篇: 中成藥治療視疲簡便的內外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