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小朋友,因為經(jīng)??人栽谖姨幵\療,痊愈后有一段時間沒見。再見到他時,我以為咳嗽復發(fā)需要診治。他母親告訴我吃過一些健脾補肺的中藥后,咳嗽基本不發(fā)了,但最近又有一件煩心事———皮膚瘙癢。
幾個月來,小朋友逐漸出現(xiàn)夜間皮膚瘙癢。白天至睡覺前情況正常,睡著以后皮膚開始瘙癢,半夜最難熬,說不清楚那里最癢,全身沒有任何皮疹。孩子大呼小叫,全家人手忙腳亂,撓癢、搽祛風油、抹皮炎平,折騰一夜后,接近天亮瘙癢逐漸好轉(zhuǎn),又可以安睡。第二天晚上情況又重復一次,幾乎天天如此,全家人為此筋疲力盡??戳藥状挝麽t(yī)皮膚科,白天沒有發(fā)作,看不出一個所以然。用了一些抗過敏藥物,吃藥的幾天挺好,過后又瘙癢如初。懷疑是臥室有過敏原,將所有的被褥、睡衣全部換洗,仍無濟于事。再吃抗過敏藥又好點,停藥又復發(fā)。
經(jīng)過診察,患者全身無皮疹,也無劃痕,飲食、精神正常,無任何不適,舌象、脈象無異常。根據(jù)這些表現(xiàn)似乎無證可辨,找不出病因。但是患兒瘙癢特點———來無影、去無蹤,與中醫(yī)風邪的致病特點非常吻合,初步斷定是風邪作怪。中醫(yī)對于治療皮膚瘙癢有一句名言,“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本患兒夜間皮膚瘙癢的原因可能是“血虛生風”所致,可用養(yǎng)血湯另外加一些祛風止癢的藥物,如防風、蟬衣、地膚子、白鮮皮、蛇床子等治療。建議服藥期間給予清淡、易消化食物,忌食辛辣、油膩食物,勿用熱水洗澡,改香皂為沐浴露。中藥的藥渣再煮水外洗全身。患兒服一劑后當天晚上瘙癢明顯減輕,三劑基本痊愈,繼續(xù)用藥一周后停藥,數(shù)月未發(fā)。
古人所說的「天地交泰」就是天氣寒熱交接的過程,此時多見氣溫突升、雨水突增。在傳統(tǒng)文化里「熱多則屬毒」,人的身體也容易受氣候的影響,出現(xiàn)一些不適;同時,五月也是各種蛇、蟲、蜈蚣、蝎子等毒蟲頻繁活動的時期,所以有了「毒五月」的稱號。“毒五月”來臨后,皮膚瘙癢便到了發(fā)作高峰期。五六月大部分地區(qū)氣候?qū)俑邷囟嘤?,熱邪、濕邪是引起皮膚病的重要原因,所以夏季是皮膚病高發(fā)季節(jié)。皮膚瘙癢對于很多人來說都并不陌生。輕的皮膚瘙癢,撓一撓就能解決問題。嚴重的皮膚瘙癢,甚至會影響睡眠和顏值。
現(xiàn)代醫(yī)學認識
該病原因復雜,實驗證明,人的皮膚存在癢感的感受器,并通過神經(jīng)末梢傳向大腦。患部組織胺的釋放能促進癢感。抓癢因壓痛有止癢作用,但又促進釋放更多的組織胺,加重癢感,形成癢--抓的惡性循環(huán),導致更為嚴重的皮膚損傷和炎癥。
中醫(yī)認識
中醫(yī)認為,風邪、濕邪、熱邪、血虛、蟲淫等為致病的主要原因,治療以疏風祛濕、清熱解毒、養(yǎng)血潤燥、活血化瘀為原則,以達到驅(qū)邪扶正止癢之功效。
陳醫(yī)生給大家推薦幾個穴位
大家平日就可以嘗試多按揉緩解癥狀
一、曲池穴
穴義:曲,屈曲。此穴為手陽明之合,脈氣流注此穴時,似水注入池中;又取穴時,屈曲其肘,橫紋頭有凹陷,形似淺池,故名。
定位:屬手陽明太陽經(jīng),屈肘成直角,當肘彎橫紋盡頭處;屈肘,于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的中點處取穴。
功效:清熱解表,散風止癢,消腫止痛,調(diào)和氣血,疏經(jīng)通絡。
操作:左右手互相交替,左手拇指按揉右手曲池穴,右手按揉左手曲池穴,每次3-5分鐘,以局部酸脹為度。
二、行間穴
穴義:行為行走,間,中間,穴在第一,二趾縫端,經(jīng)氣行走其間。
定位:屬足厥陰肝經(jīng),位于足背側(cè),當?shù)?、2趾間,趾蹼緣的后方赤白肉際處。
功效:清泄肝火,疏肝理氣,熄風潛陽。
操作:用拇指按揉局部,每次3-5分鐘,以局部酸脹為度。
三、陰陵泉
穴義:陰,水也。陵,土丘也。泉,水泉穴也。該穴名意指脾經(jīng)地部流行的經(jīng)水及脾土物質(zhì)混合物在本穴聚合堆積。本穴物質(zhì)為地機穴流來的泥水混合物,因本穴位處肉之陷處,泥水混合物在本穴沉積,水液溢出,脾土物質(zhì)沉積為地之下部翻扣的土丘之狀,故名。陰陵名意同陰陵泉。
定位:屬足太陰脾經(jīng)。在小腿內(nèi)側(cè),脛骨內(nèi)側(cè)下緣與脛骨內(nèi)側(cè)緣之間的凹陷中。
功效:排滲脾濕。
操作:用拇指按揉局部,每次3-5分鐘,以局部酸脹為度。
四、血海穴
穴義:“血”,受熱變成的紅色液體也。“?!?,大也。該穴名意指本穴為脾經(jīng)所生之血的聚集之處。本穴物質(zhì)為陰陵泉穴外流水液氣化上行的水濕之氣,為較高溫度較高濃度的水濕之氣,在本穴為聚集之狀,氣血物質(zhì)充斥的范圍巨大如海,故名“血海穴”。
定位:屬足太陰脾經(jīng)。屈膝在大腿內(nèi)側(cè),髕底內(nèi)側(cè)端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nèi)側(cè)頭的隆起處。
功效:調(diào)經(jīng)理血,祛風止癢。
操作:用拇指按揉局部,每次3-5分鐘,以局部酸脹為度。
五、百蟲窩
穴義:“百”,數(shù)量詞,形容多也。“蟲窩”,蟲之所生之地也。百蟲窩名意指本穴的氣血物質(zhì)其特性為濕熱。本穴物質(zhì)為聚集而成的脾經(jīng)之氣,性濕熱,而本穴所應的時序、地域又為長夏的中土,是百蟲的產(chǎn)生之時和繁衍之地,故名“百蟲窩”。
定位:經(jīng)外奇穴名,在股前區(qū),髕底內(nèi)側(cè)端上3寸,當脾經(jīng)血海上1寸處取之,左右計2穴。
功效:驅(qū)蟲止癢,活血祛風。
操作:用拇指按揉局部,每次3-5分鐘,以局部酸脹為度。
1、夏季炎熱,盡量保持室內(nèi)合適的溫度和濕度,避免長期生活在潮濕悶熱環(huán)境中;
2、夏季衣物應選擇透氣性好的面料,外衣盡量寬松舒適,保持皮膚清潔干爽。
3、夏季洗澡盡量用溫水,不用過涼或過熱的水洗浴。
4、夏天天氣炎熱時可以經(jīng)常飲用綠豆湯、西瓜汁、酸梅湯等解暑防痱。(脾胃虛寒者宜減量)
5、夏季避免進食過多溫熱之品,如榴蓮、芒果、荔枝、牛羊、蝦蟹等。
6、脾主肌肉,肺主皮毛,日常注意顧護好脾胃,夏季少吃冰凍寒涼等易損傷脾陽、肺陽的食物,無積食時,多吃小米、粳米、黨參等養(yǎng)護脾胃的食材,并平時應注意健脾祛濕,可以用白術(shù)、土茯苓、五指毛桃、陳皮、木棉花等用來煲湯。
7、血虛風燥型皮膚瘙癢,建議養(yǎng)血潤燥、祛風止癢。平時可以吃些五紅湯、銀耳紅棗湯等。
8、濕疹體質(zhì)的人們要注意改良生活習慣。放松心態(tài),避免郁悶焦慮情緒;飲食方面保持清淡不過量,避免辛辣腥發(fā)之物,避免接觸容易引起過敏的化學物質(zhì)。
初審:曲崇正
審定發(fā)布:范琳燕
皮膚瘙癢癥是僅有皮膚瘙癢而無原發(fā)性損害的皮膚病,患者的抓痕、血痂、色素沉著及苔蘚樣化或濕疹樣變有時可繼發(fā)感染,民間有很多治療皮膚瘙癢的秘方,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治皮膚瘙癢秘方,希望能幫到你。
治皮膚瘙癢秘方
1、祛風止癢湯
蟬衣15克、徐長卿15克、當歸10克、生地15克、紅棗10個。每天l劑,煎2遍和勻,日2-3次分服。大便干燥或便秘者加生首烏15-30克。
蟬衣、徐長卿祛風止癢。生地、當歸涼血養(yǎng)血、潤燥。紅棗健脾和胃營血。全方功能祛風止癢,養(yǎng)血潤燥。避免刺激性食物,如煙、酒、咖啡等,切忌搔抓、摩擦、熱水、肥皂擯洗或亂搽成藥等。
2、潤膚止癢液
生甘草30克、蛇床子30克。煎2遍和勻,去渣濃縮成200ml,瓶裝備用。同時涂局部,日2-3次。皮膚干燥加甘油50ml,冰片3克(用酒或75%酒精30ml溶化后和入)。
生甘草潤膚止癢。蛇床子祛風止癢。煎濃外涂有滋潤皮膚,消除瘙癢之功。
3、蛇床子散
蛇床子、明礬、百部、花椒、苦參各9-15克。煎湯趁熱熏洗患處或坐浴。
4、三葉甘草液
女貞子葉、艾葉、皂角、茶葉各15克、生甘草10克。將上藥加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紗布過濾,取煎液外洗或濕敷潰瘍面,每日2-3次。
用本方治療放射性皮膚潰瘍患者32例,經(jīng)用藥10-20天,均獲痊愈。
5、蒼艾洗劑
蒼耳草、艾葉各50克,蜂房、白鮮皮、苦參、地膚子、川槿皮各30克,川椒、白礬各20克。水煎濾渣,集藥液,趁熱洗浴,每天1劑,每天洗1-2次,每次搓擦15-20分鐘,7天l療程。
祛風、清熱解毒,殺蟲止癢。
6、涼血祛風湯
生地30克,白鮮皮、玄參、苦參、銀花、連翹各15克,地膚子、丹皮、赤芍各12克,紫草、荊芥、防風各10克,升麻、薄荷、甘草各6克,蟬蛻3克。每天1劑,水煎2次內(nèi)服。藥渣再煎反復擦洗患處。一般用藥2劑即可。
7、大黃芒硝冰片
生大黃、芒硝各100克,冰片20克。將上藥共研為細末,裝瓶備用。按病變范圍大小,取適當紗布一塊展平,將藥末均勻撤在紗布中央,約o.5cm厚,將紗布四邊折褶包好,貼敷患處,用膠布固定或繃帶包扎,以防藥粉灑出,2-3天換藥1次。
用本方治療皮膚感染患者165例,經(jīng)換藥3-5次,均獲治愈。
8、滋血止癢湯
熟、生地各20克,麥冬10克,天冬10克,當歸15克,黃芪15克,黃芩6克,黃連3克,苦參6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瓜萎10克,赤、白芍各15克,何首烏20克,菊花10克,防風6克,蟬衣6克,生麥芽10克。每日1劑,水煎3次日分3次服。1個月為1個療程??芍仆璺W萄獫櫮w,祛風止癢。
9、祛風止癢湯
荊芥、薄荷、蘄蛇、地膚子、蟬蛻各10克,防風、當歸、威靈仙各12克,何首烏2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天1劑。皮疹有糜爛滲液者加土茯苓、蒼術(shù)、黃柏各12克。皮疹部位灼熱紅腫者加生地、金銀花各15克,丹皮、玄參各12克。大便秘結(jié)者加大黃、枳實、厚樸各12克。熱重者加黃芩、黃連、龍膽草各10克。
10、四黃液
魚腥草、生大黃、川黃連、黃芩、黃柏各15克。將上藥加水500毫升,煎熬沸后20分鐘,待冷至35℃左右即可應用。用時,取面積稍大于病灶范圍的敷料或折至4-5層的毛巾,浸透上藥液濕敷局部,每次敷40-60分鐘,無需包扎。每日敷3-4次。數(shù)料冷卻后于溫藥液中浸透。每日1劑。
11、米糠餾油
米糠餾油。用糠餾油涂局部后以電吹風吹之(也可以火烘),每日1劑,每次10分鐘。殺蟲,止癢。
12、苦參制劑
陳醋500毫升,苦參200克。先將苦參用水洗凈,放人陳醋中浸泡5天。用前先將患處洗凈,用棉簽蘸藥涂搽患處,每日早晚各1次。止癢去屑。
治皮膚瘙癢秘方有哪些
1、黃芪50克,當歸、生地、白蒺藜、地膚子、夜交藤各15克,赤芍、地龍、桃仁、川芎各10克,制首烏18克,蟬蛻10克。7劑,1天1劑,水煎服。
2、取荊芥、防風、苦參、絲瓜絡、蛇床子、當歸各30克,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洗浴,每次10~20分鐘,每日2~3次,每日1劑,連續(xù)5~7天。
3、取苦參100克,加入食用白醋適量,浸泡3~5天即成。每日洗浴時,加入苦參醋液30~50毫升于浴水中洗浴,或用棉簽蘸藥液外搽瘙癢處,每日2~3次,連用5~7天。
4、取刺蒺藜、何首烏各等量,研為細末,裝瓶備用。每晚洗浴后,取藥末適量,加米醋少許調(diào)為稀糊狀,外敷于雙足心涌泉穴,敷料包扎,膠布固定,每晚貼敷,次晨取下,連用7~10天。
5、取紅花、紫草、山梔、大黃各等量,研為細末,加冰片適量,混合均勻,裝瓶備用。使用時每次取藥末少許,加凡士林調(diào)成糊狀,外敷于肚臍孔處,敷料包扎,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連用1~2周。
6、醋里含有的酸性物質(zhì)和醛類化合物能使毛細血管擴張,對皮膚有刺激作用。甘油能軟化皮膚并保持水分。配置的方法:將白醋與甘油按3∶7的比例混合,每天1次或每星期2~3次,浴后立即涂抹患處的皮膚。
7、取夜交藤、雞血藤、烏梢蛇各20克,加入上等白酒適量,浸泡1周即成。每日洗浴時,加入藥液30~50毫升于浴水中洗浴,連用5~7天。
8、取苦參、癬皮、蛇床子、蟲衣、紅紫草、防風各10克,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溫時足浴,每日2次,每次10~30分鐘,每日1劑,連用5~7天。
問題一:老年人皮膚瘙癢怎么辦好求答案老年皮膚瘙癢癥在我國老年人口中,患病率達10%以上,這種病多見于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醫(yī)認為發(fā)病多為風、濕、熱、蟲或血虛風燥所致,肌膚氣血不和是癢產(chǎn)生的病理基礎。 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因為老年人一般都皮膚萎縮、變薄、汗少、干燥,又缺乏皮脂潤滑,而且易受周圍環(huán)境冷熱變化的 *** ,誘發(fā)瘙癢。 中醫(yī)古代對瘙癢癥的病因病機認識,一直受到后代認同,而近代對本病的病因及發(fā)病機理研究,則少有新的進展,那么,? 老年皮膚瘙癢癥中醫(yī)治療以血虛風燥和風濕蘊阻型最為常用,血虛風燥型以養(yǎng)血潤膚、祛風止癢為治則;風濕蘊阻型以清熱化濕,疏風止癢為治則,治療越早效果越好。 另外,民間有很多治療老年皮膚瘙癢癥的實用偏方,如大蒜,中醫(yī)認為大蒜性溫,味辛平;入脾、胃、肺經(jīng);《黃帝內(nèi)經(jīng)》記載:肺是水上之源,肺主皮毛;大蒜治療老年皮膚瘙癢癥的實用偏方如下: 方法一:把大蒜搗成泥狀,每天入睡前,用清水將患處清洗凈,再搽蒜泥汁,連續(xù)7到10天,癥狀逐步消失。 方法二:大蒜一個去外皮,用小刀小切一小部分,再用小刀在平面上輕輕來回割幾次讓它出水,準備白酒一小杯;主要是皮膚瘙癢,不管哪個部位都可以直接涂擦,涂擦后用嬰兒用的爽身粉涂在患處作干燥處理;對于手指長冒水泡的濕診會傳染那種也有效,也可以用于皮膚急性瘙癢。
問題二:中老年皮膚騷癢怎么辦騷癢是因為氣溫下降,皮膚干燥缺少表面一層油的保護層,造成的,建議,每周洗1~2次澡,洗完之后,涂點含油性的護膚霜便不會再騷癢
問題三:老年人皮膚干燥奇癢怎么辦?您好:治療單純性皮膚干燥關鍵是保持皮膚濕潤。減少洗澡次數(shù)可保留皮膚上的保護性油脂。軟膏和霜劑如凡士林、礦物油或無香味的保濕劑也能保持皮膚水分。粗制肥皂、去污劑和某些保濕劑中的香料對皮膚有 *** 性,可使皮膚更干燥。
問題四:老年皮膚瘙癢怎么治您的情況可能屬于常膚瘙癢癥,是由于內(nèi)分泌減退導致,在中醫(yī)上是屬于血虛風燥或陰虛內(nèi)熱等引起。意見建議:去看中醫(yī),中醫(yī)講究整體觀念,根據(jù)辨證可以采取綜合調(diào)理,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問題五:老人皮膚癢怎么辦一般來說,冬季氣候寒冷,皮膚新陳代謝減慢,尤其是抵抗力低下的人群,毛孔容易閉塞,汗腺、皮脂腺都處在最低功能狀態(tài),很多人在浴后或睡覺時感覺四肢和身上奇癢難耐。這是冬季好發(fā)的皮膚干燥癥在作怪。尤其在晚上用堿性較大的浴液洗完熱水澡后,瘙癢癥狀更明顯。有的人在癢處抓撓,皮膚出現(xiàn)一條條的抓痕,有時甚至可以看到淡褐色的斑片。瘙癢處以小腿、前臂、背部、腰腹部最常見。在情緒激動、溫度改變、飲酒或食入辛辣食物后,癢會引發(fā)或加劇。 專家告誡:冬季洗澡不宜過勤,愛洗澡的人注意了,洗澡的次數(shù)以自己的皮膚能承受為度,不用像夏天般天天都要洗。洗澡時盡量選用中性的或堿性不強的浴液或香皂,以免皮脂被破壞,使皮膚出現(xiàn)魚鱗狀的斑塊,并引起瘙癢。 不少有瘙癢的人反映,小腿、大腿、胳膊、脊背等部位瘙癢最明顯,其實,這是因為冬季皮膚和血管都處于收縮狀態(tài),汗腺、皮脂腺分泌明顯減少導致的。而且滋潤皮膚的皮脂腺分泌隨年齡增長而減少。尤其是皮膚油脂分泌少的人,洗澡水高于體溫3攝氏度,即水溫控制在40攝氏度左右即可,洗澡時間不要過長,更不要用夏天洗澡用的浴具搓澡,盡量用弱堿性或中性的香皂、沐浴露等,浴后全身應涂抹潤膚乳,不要用手去抓,建議備用個中藥止癢的調(diào)香樹`清抑止癢露,防止手不小心抓破,防止出現(xiàn)苔蘚樣變或濕疹樣改變,到時會更癢,影響日常休息,且抓破后還會引發(fā)皮膚感染的。
皮膚瘙癢是指自覺皮膚瘙癢的癥狀。多因風邪外襲,或因血熱內(nèi)擾,或血虛失養(yǎng)等所致。常見于各種皮膚疾病,以及食物過敏、藥物過敏、經(jīng)前隱疹、妊娠風疹、陰癢等病。臨床對以皮膚瘙癢為主癥的病種尚未確定時,可以皮膚瘙癢待查作為初步診斷,并進行辨證論治。[辨病思路]1.皮膚瘙癢常為皮膚疾病的主要癥狀,有時可并有出疹、抓痕、血痂、苔蘚樣變及色素沉著。2.根據(jù)病史、病情等進行診斷思考,如:(1)皮膚瘙癢為突出表現(xiàn),全身可無明顯不適者,多為皮膚科疾病。(2)因食物、藥物、蟲毒或其他物質(zhì)過敏、侵襲或中毒所致出疹,如漆瘡、藥毒、粉花瘡、食魚蟹中毒、野屎風、水毒、沙虱病、惡蟲叮咬等,一般可通過病史詢問而明確診斷,且多伴有瘙癢、風團、水腫等癥。(3)年老體弱、氣血虧虛者,其皮膚瘙癢,多為血虛風燥。(4)由情緒波動而引發(fā)皮膚瘙癢,多為肝郁血虛。3.皮膚專科檢查,免疫生化實驗檢查,如過敏實驗、致敏實驗等,可以有助于明確診斷。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可作必備檢查。[辨證論治]1.風寒外襲證:瘙癢多發(fā)于暴露部位,天氣寒冷或氣溫急驟變化時可誘發(fā)或加重,或夜間解衣臥床時亦甚,皮膚干燥,惡寒、微發(fā)熱,舌質(zhì)淡白,苔薄白,脈浮緊。疏風散 寒、調(diào)和營衛(wèi)。2.風熱郁滯肌膚證:瘙癢好發(fā)于夏秋季節(jié),氣溫干燥時可誘發(fā)或加重,或夜間臥床 時加重,身熱,微惡風寒,口渴,出汗,大便干結(jié),小便色黃,舌質(zhì)紅,苔薄黃或干,脈浮數(shù)。疏風清熱、調(diào)和營衛(wèi)。3.濕毒蘊結(jié)肌膚證:瘙癢好發(fā)于肛門周圍、陰囊及女陰部位,癢時難以控制,引起過度搔抓,抓后局部可有抓痕、紅腫,日久則肥厚、苔蘚化,汗出,摩擦及食物刺激等可誘發(fā)或加重,婦人可伴有帶下腥臭,口苦口臭,舌質(zhì)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清熱除濕止癢。4.血熱風盛證:周身瘙癢劇烈,肌膚灼熱,抓破出血,遇熱癢劇,得涼則安,身熱心煩,口燥咽干,多見于青壯年,春夏好發(fā),舌質(zhì)紅苔黃干,脈數(shù)。清熱涼血、消風止癢。5.血虛風燥證:多見于年老羸弱者,皮膚瘙癢,發(fā)無定處,夜間尤甚,難以入眠,周身皮膚干燥脫屑,抓痕累累,經(jīng)久不愈,冬重夏輕,伴倦怠無力,大便艱澀,面色無華,舌質(zhì)淡,苔薄,脈細無力。養(yǎng)血潤燥、祛風止癢。6.肝郁血虛證:皮膚瘙癢多因情緒激動時產(chǎn)生,精神抑郁,面容憔悴,嘆息,心煩,口苦,婦女月經(jīng)失調(diào)或閉經(jīng),唇甲色淡,舌質(zhì)淡或暗,苔薄,脈細澀。疏肝解郁、養(yǎng)血祛風。 建議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一)洗澡時應選用溫和的最好是偏弱酸性的沐浴乳,避免使用清潔力過強的堿性香皂,因為即便是再中性的沐浴液相對與人體皮膚來講也是偏堿的。還應避免使用太熱的水洗澡,最好是采用與體溫相仿的水溫(不超過40度)。并且要適量減少沐浴次數(shù)和縮短洗浴時間,以免水分及脂肪因熱而過度流失。洗澡時不要用力刷洗,因為過熱的水和用力的搓澡會洗掉皮膚的皮脂、角質(zhì)等保護層,這樣就很容易傷害到皮膚,甚至引起皮膚局部發(fā)炎,使得神經(jīng)更加興奮,會加重瘙癢。二)洗澡后趁皮膚還未全干時立刻涂抹上滋潤的身體乳液,尤其是四肢等特別干燥的部位,這樣可幫助皮膚恢復水油平衡并在皮膚上形成一層薄膜,防止水分蒸發(fā),而且因為剛洗好澡時毛孔還是微微張開的,護膚品比較容易吸收、滲透。涂好護膚乳后應盡快穿上衣服和襪子,不但保暖還可以防止表皮流失水分與皮脂,幫助加強對皮膚干燥狀況的改善效果。皮膚在得到有效的滋潤之后,可有效減少干癢現(xiàn)象。如果平時感覺皮膚干燥時也應隨時使用乳液,以便及時滋潤干燥的肌膚,重點是小腿和手臂,小腿的脛前部是全身皮脂腺最少的部位,所以最容易發(fā)生瘙癢和皮屑,而手臂經(jīng)常會暴露在空氣中,也最容易產(chǎn)生干燥現(xiàn)象。三)關于身體乳液的話題論壇里已經(jīng)討論的很多了,我再推薦給大家?guī)讉€成分比較溫和的乳液。理膚泉營潤身體乳霜(LIPIKAR Body Lotion):其成分中除了常用的保濕劑如甘油外,主要含有植物“牛油果”的提取物;牛油果含有豐富的甘油酸、蛋白質(zhì)及維他命,潤而不膩,由于它最接近人體的皮脂膜,所以不但能軟化和滋潤皮膚,保持皮膚柔潤和彈性,更可加速皮損的愈合,有類似人體皮膚天然的“皮表脂膜”的護膚作用。只要在干燥皮膚上抹上薄薄的一層,就可起到有效的滋潤肌膚、緩減瘙癢作用。Neutrogena Body Lotion 露得清身體潤膚乳液:含豐富甘油(Glycerin)及天然芝麻油成份,能迅速滋潤干燥肌及防止水份流失。保濕能力出色,可提供給皮膚長達8小時以上的滋潤。L''Occitane Shea Butter 歐舒丹乳木果油身體潤膚露:蘊含15%乳木果油、天然蜂蜜及杏子油,含有皮膚必需的脂肪成分及維他命,能保持皮膚的天然保濕水平,質(zhì)感輕盈柔潤,容易吸收,用后令肌膚全日保持柔軟亮澤,帶來高效滋養(yǎng)、保濕及保護作用,適合任何皮膚以至敏感性肌膚在干燥的季節(jié)或時候使用。特別是其中的乳木果油,蘊含豐富的非皂化成分,具有深層滋潤的功效,不僅能防止干燥開裂,還能進一步恢復并保持肌膚的自然彈性。碧歐泉身體滋潤乳液:含有純天然的礦泉水成分,有豐富的礦物質(zhì),其獨特成分PERTARE可以使滋潤分子被肌膚充分吸收,補水的同時對肌膚進行有效滋養(yǎng),讓肌膚感到不再干燥緊繃。四)減少去角質(zhì)產(chǎn)品的使用頻率,以避免過勤的去角質(zhì)破壞皮膚保護膜。護膚品也要隨季節(jié)轉(zhuǎn)換而及時進行調(diào)整更新,如果你現(xiàn)在的護膚品在使用后會感覺皮膚有刺痛感,甚至會發(fā)紅發(fā)癢,那就該馬上更換了。應當選擇低刺激性的滋潤度較高的護膚乳液/乳霜,在功能上應加強保濕,建議可選用含有玻尿酸、膠原蛋白等保濕成份的滋潤面霜或霜狀乳液來鎖水保濕。五)白天應當注意防曬,秋天的陽光雖然看起來沒有夏天那么厲害,其實秋天的紫外線其威力仍然不容小視,因為秋天大氣離子層的濃度較夏天稀,紫外線被吸 收的量也就較夏天少,所以紫外線仍然是相當強烈的,可以說這個時期皮膚更 容易受到紫外線的傷害,而紫外線也是造成皮膚的干燥的元兇之一,所以白天在涂抹保濕乳液之后,別忘了仍要使用防曬霜來保護皮膚,使皮膚免受各種波段的紫外線和可見光的損傷。六)為了避免室內(nèi)空氣干燥而引起的皮膚水分的蒸發(fā),應當設法提高室內(nèi)濕度,通常濕度保持在50度左右會比較合適。如果長時間呆在空調(diào)房內(nèi)的話,建議可以在室內(nèi)使用諸如空氣加濕器等設備;或者也可以采取經(jīng)濟點的辦法,比如在室內(nèi)放置幾盆水,或是放幾個魚缸及水養(yǎng)植物也是不錯的選擇,以保持室內(nèi)空氣濕潤度,幫助保持皮膚水分。每晚臨睡前還可以在床邊放上一小盆水,也可以起到一定的加濕作用。七)貼身衣服應選擇寬松的棉質(zhì)品,最好是吸汗透氣的,以免產(chǎn)生接觸摩擦或者燥熱出汗造成皮膚發(fā)癢。同時還應避免貼身穿著毛衣,尼龍,化纖材質(zhì)的衣服,以免刺激皮膚引起過敏。尤其是有人喜歡天冷的時候穿著保暖內(nèi)衣,不過要當心有的保暖內(nèi)衣是由復合夾層材料作成的,就是在兩層普通棉織物的中間多夾一層蓬松的化學纖維從而達到保暖的目的。而這種化纖成分穿在人體上容易發(fā)生摩擦而產(chǎn)生靜電,這些靜電在人體周圍可產(chǎn)生大量陽離子,它會刺激皮膚,使人體皮膚的水分減少,皮屑增多,也會引起皮膚瘙癢,所以皮膚容易過敏者應盡量選擇貼身穿著純棉、真絲之類不易產(chǎn)生靜電的內(nèi)衣褲。八)另外除了選擇正確的護膚產(chǎn)品外,內(nèi)在的調(diào)理也很重要,要注意休息及適當?shù)男睦韷毫φ{(diào)節(jié)。在飲食調(diào)節(jié)方面,平時更要注意多喝水以補充身體流失的水分,增加皮膚的水分供給。注意營養(yǎng)均衡,多吃新鮮蔬果及牛奶豆?jié){之類的水分豐富的食物。還可常 吃芝麻油、黃豆、花生等食物,它們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如亞油酸等,而人體缺乏 亞油酸,皮膚會變得干燥,鱗屑增厚。維生素的攝取對于防治皮膚瘙癢也很重要,特別是維生素A、B2、B6等。當人體缺乏維生素A時,皮膚會變得干燥,有鱗屑出現(xiàn),甚至使皮膚出現(xiàn)棘狀丘疹,因而要多吃些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動物肝臟、胡蘿卜、油菜、芹菜、禽蛋、魚肝油等。而維生素B對人體的新陳代謝機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缺乏維生素B會使體內(nèi)的新陳代謝產(chǎn)生障礙,影響細胞功能,容易引發(fā)皮炎、痤瘡等皮膚問題。含維生素B6的食物有:麥麩、馬鈴薯、豌豆、白菜、牛肝、腎、香蕉等;含維生素B2的食物有:黃豆、酵母、動物肝臟、香菇等。同時,皮膚瘙癢患者避免辛辣、油膩、海鮮,咖啡、煙、酒等刺激類食品,因為這類食品對人體及皮膚是一種刺激,可能會使原本患有某種皮膚病的人病情加重。如化膿性皮膚病人宜少吃甜食、酒類等;而辣椒、蔥、蒜、酒、濃茶等食物會導致人睡眠欠佳、情緒不穩(wěn)定等諸多反應,這些心理因素也會影響到人對刺激的敏感度,更容易產(chǎn)生癢感,特別是可能使患瘙癢性神經(jīng)功能障礙性皮膚病的人癥狀加重。飲食要清淡,少吃高脂肪食物,因為高脂肪食物會增加皮膚上油脂 的負擔,特別是皮膚表面的毛孔易發(fā)生堵塞的現(xiàn)象;糖類食物也要少吃,過多的糖會增加皮膚上細菌的繁殖,刺激皮膚,造成皮膚瘙癢。而魚、蝦、蟹等海鮮類產(chǎn)品,是皮膚瘙癢的 “過敏源”,它易使皮膚血管周圍的活性物質(zhì)釋放出來,加劇皮膚的瘙癢,也應避免食用。對于單純的季節(jié)性皮膚干癢,只要做到以上幾大保養(yǎng)原則,就可以很大程度的改善甚至消除皮膚瘙癢的問題。如果出現(xiàn)嚴重的頑固性瘙癢,應當考慮是否有其他內(nèi)臟疾病的存在,例如糖尿病、慢性腎小球腎炎、慢性便秘者、腫瘤等也會導致發(fā)生不同程度的皮膚瘙癢癥狀,這時就需要馬上到醫(yī)院進行相關檢查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6281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用藥不辨證等于火上澆油
下一篇: 胸悶憋氣化濕清熱除煩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