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蘇散
【出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分類】解表劑-辛溫解表
【組成】香附(120克)紫蘇葉(120克)炙甘草(30克)陳皮(60克)
【功效】疏散風寒,理氣和中。
【主治】外感風寒,氣郁不舒證。惡寒身熱,頭痛無汗,胸脘痞悶,不思飲食,舌苔薄白,脈浮。(本方多用于胃腸型感冒屬感受風寒兼氣機郁滯者。)
【用法】作湯劑,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上為粗末。每服三錢(9克),水一盞,煎七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日三服,若作細末,只服二錢(6克),入鹽點服)
【禁忌】斟酌。
【方解】本方主治外感風寒,內兼氣滯之
一、功效應用
紫蘇葉味辛,性溫。歸肺、脾經。功效能發(fā)表散寒,行氣寬中,解魚蟹毒。其特點善治風寒外感,止嘔解毒。常用于風寒感冒,頭痛,咳嗽,胸腹脹滿等證的治療。
蘇梗味辛、甘,微溫。歸肺、脾、胃經。功效能寬胸利膈,順氣安胎。其特點尤善理氣寬中。常用于胸腹氣滯,痞悶作脹,胎動不安,腹脅脹痛等證的治療。
蘇子味辛,性溫。歸肺、大腸經。功效能降氣消痰,止咳平喘,潤腸通便。其特點尤善寬利大腸而降氣平喘,實治老年痰喘便秘之要藥。常用于痰壅氣逆,咳嗽氣喘,腸燥便秘等證的治療。
名家名著摘要:
《本草備要》:“紫蘇味辛入氣分,色紫入血分。香溫散寒,通心利肺,開胃益脾,發(fā)汗解肌,和血下氣,寬中消痰,祛風定喘,止痛安胎,利大小腸,解魚蟹毒。梗下氣稍緩,虛者宜之。蘇子與葉同功,潤心肺,尤能下氣定喘,治嗽消痰,利膈寬腸,溫中開郁。葉發(fā)汗散寒,梗順氣安胎,子降氣開郁,消痰定喘?!?/p>
二、配伍應用
1.用于感冒風寒,發(fā)熱惡寒,頭痛鼻塞,兼見咳嗽或胸悶不舒者。蘇葉能發(fā)散表寒,開宣肺氣。治一般風寒感冒,可用蘇葉配伍藿香、蔥白、生姜,煮水溫服,或蓋被,取微汗,常一劑而愈。若兼有咳嗽者,常配伍杏仁、前胡等,即杏蘇散。若兼有氣滯胸悶者,常配伍香附、陳皮等,即香蘇散。
2.用于脾胃氣滯,胸悶,嘔吐之證。蘇葉有行氣寬中,和胃止嘔之效。偏寒者,常配伍藿香;偏熱者,常配伍黃連;偏氣滯痰結者,常配伍半夏、厚樸等藥。
若治妊娠嘔吐,胸腹?jié)M悶,常配伍陳皮、砂仁等藥,以加強止嘔、安胎之效。
以上諸證,也可應用蘇梗,功效相似。
李時珍言:“同陳皮、砂仁,行氣安胎;同藿香、烏藥,溫中止痛;同香附、麻黃,發(fā)汗解?。煌ㄜ?、當歸,和血散血;同桔梗、枳殼,利膈寬腸;同萊菔子、杏仁,消痰定喘;同木瓜、厚樸,散濕解暑,治霍亂腳氣?!?/p>
3.用于進食魚蟹而引起的腹痛、吐瀉。紫蘇葉可解魚蟹之毒,可單用或配伍生姜、白芷煎服。
4.用于咽中如有炙肉,吐之不出,吞之不下之證。蘇葉與蘇梗皆能理氣利咽,常配伍半夏、厚樸、茯苓、生姜等,即半夏厚樸湯。
黃元御言:“蘇葉辛散之性,善破凝寒而下沖逆,擴胸腹而消脹滿,故能治咽中瘀結之證。發(fā)瀉風寒,雙解中外之藥也?!?/p>
5.用于痰壅氣逆,咳嗽氣喘。蘇子有降氣消痰,止咳平喘之功。常配伍白芥子、萊菔子,即三子養(yǎng)親湯。
所謂“三子”,即三味種子中藥,也有兒子之寓意。其中蘇子祛痰止咳平喘;白芥子祛肺竅之痰,且利氣寬胸止痛;萊菔子祛痰止咳。三藥相須配伍,相得益彰,共奏降氣消痰,止咳平喘之功,尤善治療頑痰、老痰、寒痰之實證。這類病癥,又以老年患者居多,故有“養(yǎng)親”之寓意。本方名稱,既能體現(xiàn)出方劑功效特點,又內含孝道,誠醫(yī)道之最佳體現(xiàn)。
若治痰涎壅盛,喘咳上氣,胸膈滿悶,常配伍厚樸、陳皮、半夏等,即蘇子降氣湯。
6.用于腸燥便秘。蘇子能下氣寬腸,有潤腸通便之功。治老年體虛,或腸燥便秘,常配伍火麻仁、瓜蔞仁、杏仁等潤腸通便之藥。
古人們還常把紫蘇子或白蘇子做成蘇子粥食用,也有很好的降氣潤腸作用,實為良法。
三、用法用量
蘇葉與蘇梗用法相似,常入煎劑應用,一般用量十余克。不宜久煎。
蘇子即入煎劑,也適合做丸散。入煎劑常用量幾克至十余克。宜搗碎入藥。炒用可弱其通利之性,更適合補虛。
四、應用注意
紫蘇葉、蘇梗皆性溫,故溫病及氣弱者忌服。
蘇子性主疏泄,有滑腸之性,故肺虛咳喘,脾虛便溏者禁服。
《本草通玄》:“蘇葉久服泄人真氣。”
《本經逢原》:“蘇子性主疏泄,氣虛久嗽,陰虛喘逆,脾虛便溏者皆不可用?!?/p>
汪昂言:“表弱氣虛者忌用葉,腸滑氣虛者忌用子?!?/p>
——中醫(yī)實戰(zhàn)筆記:21.2.4二稿#中醫(yī)實戰(zhàn)筆記#
中藥方劑即中藥藥方與中藥調劑,是古代醫(yī)家經過長期的醫(yī)療實踐,將幾種藥物配合起來,經過煎煮制成湯液,即形成中藥方劑,中藥方劑的種類很多,你知道要怎么去記住它們嗎?下面由我給你帶來關于中藥方劑快速記憶歌訣,希望對你有幫助!
中藥方劑快速記憶歌訣一、解表劑 1、麻黃湯--干媽貴姓
(炙甘草 麻黃 桂枝杏仁)
2、桂枝湯--大勺炒姜汁
(大棗 芍藥 甘草 生姜桂枝)
3、九味羌活湯--皇帝嘗百草 細心防穿胸槍
(黃芩 生地黃 蒼術 白芷 甘草 細辛 防風 川芎 羌活)
4、香蘇散--扶蘇批草
(香附子 紫蘇葉 陳皮 甘草 )
5、小青龍湯--少將為嘛甘心下跪
(芍藥 干姜 五味子 麻黃 炙甘草 細辛 半夏 桂枝)
6、止嗽散--陳庚借錢去百草園
(陳皮 桔梗 荊芥 白前 ** 百部甘草 紫箢)
7、銀翹散--金牛和銀豬吃草根更俏
(荊芥子 牛蒡子薄荷 銀花 竹葉 豆豉 甘草 蘆根 桔梗 連翹)
8、桑菊飲--荷葉杏花,草根更俏
(薄荷 桑葉 杏仁 菊花 甘草 蘆根 桔梗 連翹)
9、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組成與方名一樣)
10、柴葛解肌湯--欽差搶劫時 只要姜棗草根
(黃芩 柴胡 羌活 桔梗 石膏 白芷 芍藥 生姜 大棗 甘草 葛根)
11、升麻葛根湯--麻哥要草
(升麻 葛根 芍藥甘草)
12、敗毒散--獨身生活更幸福 何止錢財少
(獨活 人參 生姜 羌活 桔梗 川芎 茯苓 薄荷 枳殼前胡 柴胡 甘草)
13、參蘇飲--目前只辦富姐申訴陳根打姜草
(木香 前胡 枳殼 半夏 茯苓 桔梗 人參 紫蘇葉 陳皮葛根 大棗 生姜 甘草)
14、加減崴蕤湯--玉竹姐為何早操吃蔥
(玉竹 桔梗 東白薇 薄荷 大棗 炙甘草 淡豆豉 生蔥白)
中藥方劑快速記憶歌訣二、瀉下劑 1、大承氣湯--小黃識譜
(芒硝 大黃 枳實厚樸)
2、大黃牡丹湯--大人忙擔冬瓜
(大黃桃仁 芒硝 牡丹皮 冬瓜子)
3、大陷胸湯--大陷胸湯誰大笑
(甘遂 大黃 芒硝)
4、大黃附子湯--細心大夫
(細辛大黃 附子)
5、溫脾湯--黃夫人當家炒姜忙
(大黃 附子 人參 當歸 ** 甘草干姜 芒硝)
6、麻子仁丸--樸實媽要黃杏蜜
(厚樸 枳實 麻子仁 芍藥 大黃 杏仁 蜂蜜 )
7、濟川煎--智者騎馬,從容西歸
(枳殼 澤瀉 ** 升麻肉蓯蓉 牛膝 當歸)
8、十棗湯--甘愿著急
(甘遂 芫花 大棗 大戟)
9、黃龍湯--肖大人識譜當炒姜棗根
(芒硝大黃 人參 枳實 厚樸 當歸 甘草 生姜 大棗 桔梗)
中藥方劑快速記憶歌訣三、和解劑 1、小柴胡湯--生芹菜炒大蝦仁
(生姜 黃芩 柴胡 甘草 大棗 半夏 人參)
2、大柴胡湯--秦皇只要半壺棗醬
(黃芩 大黃 枳實 芍藥 半夏 柴胡 大棗 生姜)
3、蒿芩清膽湯--皇陵青竹,半壁植皮
(黃芩 茯苓 青蒿 竹茹 半夏 碧玉散 枳殼 陳皮)
4、達原飲--后母要冰炒黃果仁
(厚樸 知母 芍藥 檳榔 甘草 黃芩 草果仁)
5、四逆散--柴草制藥
(柴胡 甘草 枳實 芍藥)
6、逍遙散--齡少才當干,逍遙逐江河
(茯苓 白芍 柴胡 當歸 甘草 ** 白術 燒生姜 薄荷)
7、痛瀉要方--豬皮少縫
(白術 陳皮 白芍 防風)
8、半夏瀉心湯--秦蓮嬸炒棗拌姜
(黃芩 黃連 人參 甘草 大棗 半夏 干姜)
中藥方劑快速記憶歌訣四、清熱劑 1、白虎湯--師母炒米
(石膏 知母 甘草 粳米)
2、竹葉石膏湯--草人半夜賣米糕
(甘草 人參 半夏 竹葉 麥冬 粳米 石膏)
3、清營湯--瞧皇帝住西單賣銀元
(連翹 黃連 生地 竹葉 犀角 丹參 麥冬 銀花 元參)
4、犀角地黃湯--單腳掃地
(丹皮 犀角 芍藥 生地)
5、黃連解毒湯--百子練琴
(黃柏 梔子 黃連 黃芩)
6、清瘟敗毒飲-- 十母親住西草原,接連巧生赤皮子
(石膏 知母 黃芩 竹葉 犀角 甘草 元參 桔梗川連 連翹 生地 赤芍 丹皮 梔子)
7、涼膈散--住黃山大忙敲草核
(竹葉 黃芩 山梔子 大黃 芒硝 連翹 甘草 薄荷 )
8、普濟消毒飲--黃牛白馬聯(lián)合巧耕陳草根,勝元胡
(黃芩 牛蒡子 白僵蠶 馬勃 黃連 薄荷 連翹 桔梗陳皮 甘草 板藍根 生麻 元參 柴胡)
9、防風通圣散--黃媽石河值勤住草房,忙借船擺渡歸金石橋
(大黃 黃麻 滑石 薄荷 梔子 黃芩 白術甘草 防風 芒硝 桔梗 川芎 白芍 ** 當歸 荊芥 石膏 連翹)
10、仙方活命飲--賈母造房,沒花金銀,只要陳甘歸鄉(xiāng)
(穿山甲 貝母 皂角刺 防風 沒藥 天花粉 金銀花白芷 赤芍藥 陳皮 甘草 當歸 乳香)
11、導赤散--草地牧主
(甘草 生地 木通 竹葉)
12、龍膽瀉肝湯--皇帝通知龍龜卸柴草車
(黃芩 生地 木通 梔子 龍膽草 當歸 澤瀉 柴胡 甘草車前子)
13、左金丸-- 昨進黃魚
(?黃連與吳茱萸用量比為6:1?)
14、葦莖湯--冬桃已萎
(冬瓜子 桃仁 薏苡仁 葦莖)
15、瀉白散--趕白骨精
(甘草 桑白皮 地骨皮 粳米)
16、清胃散--生母當皇帝
(升麻 牡丹皮 當歸 黃連 生地)
17、玉女煎--師弟賣母牛
(石膏 熟地 麥冬 知母 牛膝)
18、葛根黃芩黃連湯--秦蓮割草
(黃芩 黃連 葛根 甘草)
19、芍藥湯--草官要秦香蓮當大兵
(甘草 官桂 芍藥 黃芩 木香 黃連 當歸 大黃 檳榔)
20、白頭翁湯--百翁練琴
(黃柏 白頭翁 黃連 秦皮)
21、青蒿鱉甲湯--慶賈母誕生
(青蒿 鱉甲 知母 丹皮 生地)
22、清骨散--知青澆草,地鱉胡飲
(知母 青蒿 秦艽 甘草 地骨皮 鱉甲 胡黃連 銀柴胡)
23、當歸六黃湯--弟弟騎白龜練琴
(生地 熟地 黃芪 黃柏 當歸 黃連 黃芩)
中藥方劑快速記憶歌訣五、祛暑劑 1、清絡湯--河邊西瓜和絲瓜不如豬心金銀扁豆花
(荷葉邊 西瓜脆衣 絲瓜絡 竹葉心 金銀花 扁豆花)
2、香薷散--猴想炒扁豆
(厚樸 香薷 炒白扁豆)
3、新加香薷飲--香花逗俏猴
(香薷 銀花 扁豆花 連翹 厚樸)
4、六一散--六一拾草
(滑石與甘草用量比為6:1)
5、桂苓甘露散--憨豬倌責令豬羔滑竿
(寒水石 豬苓 官桂 澤瀉 茯苓 白術 石膏 滑石 甘草)
6、清暑益氣湯--師母深夜賣黃瓜和糙米
(石斛 知母 西洋參 竹葉 麥冬 黃連 西瓜脆衣 荷梗 甘草粳米)
中藥方劑快速記憶歌訣六、溫里劑 1、理中丸--草人趕豬
(甘草 人參 干姜白術)
2、小建中湯--姜姨要草棗汁
(生姜 飴糖 芍藥 甘草 大棗 桂枝)
3、大建中湯--姜姨任教
(生姜 飴糖 人參 蜀椒)
4、吳茱萸湯--烏江找人
(吳茱萸 生姜 大棗 人參)
5、四逆湯--將干父子
(干姜 甘草 附子)
6、回陽救逆湯--陳夫人下令炒五香醬豬肉
(陳皮 附子 人參 半夏 茯苓 甘草 五味子 麝香 干姜白術 肉桂)
7、當歸四逆湯--肝大的同志要當心
(甘草 大棗 ** 通草桂枝 芍藥 當歸 細辛)
8、黃芪桂枝五物湯--姜只要大旗
(生姜 桂枝 芍藥 大棗 黃芪)
9、陽和湯--皇帝將生貴嬌子
(麻黃 熟地 姜炭 生甘草 肉桂 鹿角膠 白芥子)
解表劑分為辛溫解表劑、辛涼解表劑和扶正解表劑。
辛溫解表劑,適用于風寒表證。癥見惡寒發(fā)熱,頭身疼痛,無汗或有汗,鼻塞流涕,咳喘,苔薄白,脈浮緊或脈浮緩等。代表方劑有麻黃湯、桂枝湯、九味羌活湯、小青龍湯、香蘇散。
辛涼解表劑,適用于風熱表證。癥見發(fā)熱,微惡風寒,頭痛,咽痛,咳嗽,口渴,舌尖紅,苔薄黃,脈浮數(shù)。代表方劑有銀翹散、桑菊飲、麻黃杏仁石膏甘草湯。
扶正解表劑,適用于表證而兼正氣虛弱者。代表方劑有加減葳蕤湯、蔥白七味飲。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6292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香蘇蔥豉湯
下一篇: 逍遙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