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聽說中醫(yī)中藥的知識產(chǎn)權受到來自日本和韓國的極大威脅,但直到現(xiàn)在,才從天士力集團的相關新聞中了解到這個問題已經(jīng)有多么嚴重。我相信,多數(shù)國人聽到這個消息,心中都會久久不能平靜。
中醫(yī)中藥,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最珍貴文化遺產(chǎn)之一。說是文化遺產(chǎn)還不夠,它本身能救人命,能調(diào)理健康,物質(zhì)意義更是巨大。但是,眼看著日韓企業(yè)利用我們的遺產(chǎn),源源不斷地向歐美國家輸入中成藥(估計其中的大部分原料還是從我們中國弄去的),一邊賺著外匯,一邊還要向世界有關組織“申遺”——把中藥改成“韓藥”或是“日藥”之類,誰能不動心?
問題原來出在知識產(chǎn)權上。我們對知識產(chǎn)權的保護意識差,沒有及時設防,被人家無償使用了。當我們有些人糊里糊涂地在為買幾張盜版光盤而沾沾自喜的時候,肯定沒有想到吃虧的還在后邊。不尊重知識產(chǎn)權,害人也害己。
中醫(yī)中藥知識產(chǎn)權問題之所以會產(chǎn)生,除了法律意識之外,還有我們對中醫(yī)中藥的研究太缺乏了。中藥的成分到底是什么?中醫(yī)治病的機理到底是什么?如何用現(xiàn)代科學去解釋這些?又如何能夠推進它的發(fā)展?這些問題本來都是中國人必須做的,但是我們有多少人在認真地做呢?反正我看到的新聞,絕大部分都是我們?nèi)绾稳绾胃谖鞣结t(yī)學的后面,花大錢、賺大錢,很少有人去研究中醫(yī)中藥的科學原理。結果,還是讓日本人和韓國人占了先。
從中醫(yī)中藥問題想開去,還有多少領域是需要我們重新認識的?這個教訓不吸取怎么能行?
識得千里光,全家能治瘡。
家有地榆皮,不怕燒脫皮;家有地榆炭,不怕皮燒爛。
有人識得半邊蓮,夜半可以伴蛇眠。屋有七葉一枝花,毒蛇繞著不進家。
不怕全身痛的兇,吃了元胡就要松。
家有劉寄奴,不怕刀砍頭。
打得滿地爬,快尋祖師麻。
鐵腳威靈仙,砂糖加醋煎,一口咽入喉,鯁骨軟如綿。
寧得一把五加,金玉再多不拿,補腎祛風除濕,強身保健最佳。
知母貝母款冬花,止咳化痰一把抓。 若要皮膚好,煮粥加紅棗。血虛夜不眠,米粥煨桂圓。若要睡得好,常服靈芝草。 家有劉寄如,不怕刀砍頭。 常山與草果,擺子無處躲。 識得八角蓮,可與蛇共眠。 身藏杠板歸,嚇得蛇倒退。 腰痛吃杜仲,頭痛吃川芎。 打得滿地爬,快尋祖師麻。 一味丹參藥,功同四物湯。 家有地榆皮,不怕燒脫皮。 家有地榆炭,不怕皮燒爛。 七葉一枝花,深山是無家。 疽癰如遇著,一似手拈拿。 鐵腳威靈仙,沙糖加醋煎。 一口咽入喉,鯁骨軟如綿。 寧得一把五加,金玉再多不拿; 補腎祛風除濕,強身保健最佳。 一進九月九,醫(yī)生抄了手。 家家吃蘿卜,病從何處有。 有人識得半邊蓮,夜半可以伴蛇眠。 有人識得千里光,全家一世不生瘡。 馬齒莧,地綿草,痢疾腹痛療效好。 甘草外號叫國老,解毒和藥本領高。 屋有七葉一枝花,毒蛇不敢進人家。 不怕到處痛得兇,吃了元胡就要松。 穿山甲,王不留,產(chǎn)婦見了奶長流。 知母貝母款冬花,專治咳嗽一把抓。
一、今安徽潛在縣汪濟老先生用六十余味中藥名所作《致在臺友人》的信
白術兄:
君東渡大海,獨活于生地,如浮萍漂泊,牽牛依籬,不知思念否?今日當歸也!家鄉(xiāng)常山,及祖國熟地。春有牡丹,夏有芍藥,秋有菊花,冬有臘梅,真是花紅紫草蘇木青,金纓銀杏玉竹林,龍眼蛤蚧鳴赭石,仙茅石斛連鉤藤。家中東園遍布金錢草、懸紫草;西園盛開百合花、月季花;北墻爬滿絡石滕、青風滕;南池結有石連子、黃實子。但見青果累累,花粉四溢。令尊白前公,拄虎杖,懷馬寶,扶寄奴,踏竹葉,左有麝香,右有紅花,檳榔陪伴上蓮房,已是巍巍白頭翁矣!令堂澤藝嬸雖年邁而首烏,猶千年健之松針也。唯思念海外千金子,常盼全家合歡時,望勿戀寄生地,愿君早茴香(回鄉(xiāng))!
表弟:杜仲頓首
二、一首用中藥名稱寫成的“四季歌”
春風和煦滿常山,芍藥天麻及牡丹;
遠志去尋使君子,當歸何必找澤蘭。
端陽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樂半年;
庭前嬌女紅娘子,笑與檳榔同采蓮。
秋菊開花遍地黃,一回雨露一茴香;
扶童去取國公酒,醉倒天南星大光。
冬來無處可防風,白芷糊窗一層層;
待到雪消陽起石,門外戶懸白頭翁。
注:此為我國古人筆下著名的中藥名四季歌,既符合一年四季的特征,又加入20余味中草藥名,極富情趣。不僅令人神往,還可感悟中藥名包含的學問,不失為一首佳作。
三、一封用中藥名串成的訴狀
古有一才女,其父從業(yè)中醫(yī),兼營藥鋪,有空時喜歡吟誦《湯頭歌訣》,女受此熏陶,對中藥名稱、性味、功能早有領悟。一日無事,她巧借藥名串成一篇訴狀,由于辭情懇切、構思奇巧,其父覽后,不禁拍手稱妙,其狀書云:
具狀人紅娘,為告木賊攔路搶劫,殃及夫、子事。竊氏有夫黃柏,男黃連,因往硫黃( 留隍)發(fā)賣烏藥,一去半夏,仍未見附子(父子)茴香(回鄉(xiāng))。適有鄰親杜仲告知:某日,夫君一行經(jīng)過常山,遭木賊攔劫,被搶去青相(箱)子一只,陳皮鞋一雙,又強*使女四人:木香、乳香、丁香、麝香,唯麝香不從,遂被捆于馬前,打得紅花血竭,望大人查明澤瀉(賊舍)懲辦頑兇。民等沾恩。謹狀。
在短短130多字的訴狀中就嵌入了20多種中藥名,情趣盎然,故一直流傳至今。
四、古代名人用中藥名寫的情書
馮夢龍的《桂枝兒》:
你說我,負了心,無憑枳實,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愿對威靈仙發(fā)下盟誓。細辛將奴想,厚樸你自知,莫把我情書也當破故紙。
想人參最是離別恨,只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黃連心苦苦嚅為伊耽悶,白芷兒寫不盡離情字,囑咐使君子,切莫做負恩人。你果是半夏當歸也,我情愿對著天南星徹夜的等。
清代褚人獲編的《堅瓠集》中載有兩封蘇州詹氏夫婦的兩地情書,亦通篇皆用藥名?!淦藿o丈夫的信上這樣寫道:“檳榔一去,已過半夏,豈不當歸耶?誰使君子,效寄生纏繞它枝,令故園芍藥花開無主矣。妾仰觀天南星,下視忍冬藤,盼不見白芷書,茹不盡黃連苦!古詩云: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結雨中愁。奈何!奈何!”其夫給妻的回信道:“紅娘子一別,桂枝香已凋謝矣!幾思菊花茂盛,欲歸紫苑,奈常山路遠,滑石難行,姑待從容耳!卿勿使急性子,罵我蒼耳子,明春紅花開時,吾與馬勃、杜仲結伴返鄉(xiāng),至時自有金相贈也?!睆倪@些有趣的中藥名組合而成的古代男女情書中,我們可以了解明清兩代時,中藥業(yè)在我國的興盛和中藥知識在我國古代民間的普及。
五、中藥名聯(lián)
煩暑最宜淡竹葉
傷寒尤妙小柴胡
白頭翁,持大戟,跨海馬,與木賊、草寇戰(zhàn)百合,旋復回朝,不愧將軍國老
紅娘子,插金簪,戴銀花,比牡丹、芍藥勝五倍,蓯蓉出閣,宛若云母天仙
玫瑰花開,香聞七八里
梧桐子大,日服五六丸
《鏡花緣》第70回:
風吹不響鈴兒草
雨打無聲鼓子花
長壽 金盞草 蝴蝶花 木賊草 慈姑花
半夏 玉簪花 蜜蜂草 水仙花 妒婦草
還有將中藥名嵌入對聯(lián)的。如:
稚子牽牛耕熟地,
將軍打馬過常山。
(“稚子”即杞子,“打馬”即藩打馬。)
又如:
一陣乳香知母至,
半窗故紙防風來。
有副藥名聯(lián)更奇妙:
白頭翁,持大戟,跨海馬,與木賊草寇戰(zhàn)百合,旋復回朝,不愧將軍國老(甘草),
紅娘子,插金簪,戴銀花,比牡丹芍藥勝五倍,蓯蓉出閣,宛若云母天仙。
一中藥店門聯(lián):
將軍紅大戟
國老金重樓。
將軍是大黃的別名,紅大戟即紅芽大戟。紅原為形容詞,這里作為動詞,紅大戟意為殺敵立功。國老是甘草的別名,金重樓即重樓金線,是蚤休的別名。金,這里也作為動詞。
一中藥店老板新婚,友人送他一副對聯(lián):
金釵門東廣植忘憂草
王孫房苑常開合歡花。
金釵,是石斛的別名;門東,是麥冬的別名;忘憂草,是萱草的別名;王孫,是黃芪的別名;房苑,是防己的別名。上下聯(lián)共用了六個中藥名,表達了祝賀之意,匠心別具。
劉寄奴,據(jù)《南史?宋本紀》載:南朝宋武帝劉裕(小名寄奴)首先發(fā)現(xiàn)這種藥,每遇生瘡,敷之即愈,因而得名。
何首烏,是唐代一個姓何的老人常以一種不知名的藥物來充饑,因而壽高一百三十歲以上,須發(fā)仍然黑潤,所以后人稱這種中藥為何首烏。
徐長卿、使君子、杜仲等的命名,也各自有其生動的故事傳說。
威靈仙,是說它的藥性威猛,效果靈驗如仙。
覆盆子,盆作尿器解;覆盆是指其治療夜尿頻數(shù)的效果是可覆其尿器,所以叫做覆盆子。
益母草善治產(chǎn)后胎前諸病,所以有益母之名。
合歡,其原植物的特點是其葉至暮即合(《本草拾遺》),藥效是安五臟,和心志,令人歡樂無憂(《本草從新》)。
防風,善治風癥;續(xù)斷,能接續(xù)斷折。此外,尚有蚤休、忘憂草、王不留行..都是以其功效命名的。
六、中藥命名的有趣現(xiàn)象
東白芍、南星、西洋參、北沙參。(與方向有關)
春砂仁、夏柘草、秋桑葉、冬葵子。(與四季有關)
青黛、黃芪、赤芍、白術、黑鉛。(與五色有關)
甜石蓮、酸棗仁、苦參、辣蓼草、咸秋石。(與味道有關)
金銀花、木通、水獺肝、火麻仁、土茯苓。(與五行有關)
風茄子、云茯苓、雨傘草、雪里青、雷丸。(與氣象有關)
山藥、川芎、望江南、河白草、海浮石、洋金花。(與地理有關)
豬牙皂、牛膝、羊躑躅、馬寶、雞血藤、狗肝菜。(與動物)
鼠粘子、牛黃、虎骨、兔絲子、龍膽草、蛇蛻、馬勃、羊肉、猴棗、雞內(nèi)金、狗脊、豬苓。(與生肖有關)
如一見喜、兩面針、三七粉、四葉參、五倍子、六神曲、七葉蓮、八角茴、九香蟲、十大功勞葉、百草霜、千金子、萬年青。(與數(shù)字有關)
如一粒金丹、二至丸、三才封髓丹、四逆散、五子衍宗丸、六一散、七寶美髯丹、八仙長壽丸、九制豨薟丸、十全大補膏、周公百歲酒、千金不易丹、萬應喉癥散。 (與數(shù)字有關)
川桂枝、川黃柏、川大黃、川貝母;廣木香、廣郁金、廣陳皮;湘蓮肉;蘇薄荷;浙貝母;建澤瀉。(與產(chǎn)地有關)
金鑒羊肝丸、天王補心丹、歸脾丸、清金保肺丸、金匱腎氣丸。 (與五臟有關)
七、諸葛亮后裔用中藥名撰寫的一則祭文
嗚呼!秋桂枝高,痛泣威靈仙去;冬桑葉落,更悲子不留行。恭維我兄斐齋公者,稟性光明,持躬厚樸, 細辛處事,苦練成家。誠大腹之能容,亦合歡而有慶。只為潼關失怙,苦丁慈父之憂,於焉海經(jīng)商,苦遂勞人之駕。迨至業(yè)精百草,利獲千金,新會朋儕,當歸故里。余糧滿石,有時則潤及慈姑;益智多仁,至此苦憂知母。胥肉果團圓以序樂,弟昆布慈惠而無私,宜乎寶樹聯(lián)輝,五加其一;銀花葉瑞,二妙成雙。有事必不違心,隨遇自然得意者也。胡意平生急性,留毒歸身,病起無名,含吐未能活絡,醫(yī)誠沒藥,腫痛改以連須。百藥徒煎,千年難健,悵登仙于紫苑,徒灑淚青風也乎。茲際梅開綠萼,桔皺丹皮,律轉(zhuǎn)陽春,期當望月。駕車而車于熟地,借巢穴于原枝。弟客連翹,哀聲續(xù)斷。范等厚蒙友愛,薄荷教言。嘆梔子之已亡,悲使君之不見。歌聲薤白,聊呈竹呈之觴;服帶麻黃,有感荊花之誼。望車前而灑涕,束果本以為芻。血獻仙茅,香供白檀一炷;露擎佛手,酒酌紅曲三杯。神曲有歌,公英束格。
八、中藥名謎
唐詩中賀知章《回鄉(xiāng)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謎底為四味中藥名:首句謎底是當歸;次句謎底為白頭翁;第三句謎底為人參,人參為人生的諧音(兒童不識,覺得此人陌生),另一解為參作參商之參解(此解似較牽強);第四句謎底是生地,解為出生之地。宋詞蘇東坡《水調(diào)歌頭》中有但愿人長久句,謎底為中藥名千年健。
元曲徐再思《憑欄人?春情》中有“髻擁春云松玉釵,眉淡秋山羞鏡臺”句,謎底為相思子(松玉釵、羞鏡臺等均為相思之態(tài),子指所思之對象)。俗語有奶便是娘,謎底打中藥名二,為乳香、知母。也有用三國時人名劉阿斗猜一中藥名的謎語。其謎底為使君子。曹操曾說過: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使君即指劉備,劉阿斗是劉備的兒子,亦即使君之子。
九、中藥順口溜
中藥順口溜在民間傳說中非常多,如:
鐵腳威靈仙,
砂糖和酒煎,
一口吞下去,
鐵劍軟如綿。(形容威靈仙的治療骨骨更在喉的功效)
七葉一枝花,
深山是我家,
癰疽如遇者,
一似手拈拿。(形容七葉一枝花(即蚤休)的治療癰疽的功效)
穿山甲,王不留,婦人服了乳長流。(形容穿山甲和王不留行的通乳的功效)
十、中藥名謎語
低頭思故鄉(xiāng)——懷熟地 故鄉(xiāng)——熟地 異國——生地 不生第二胎——杜仲 牧童——牽牛子
九死一生——獨活 三九時節(jié)——天冬 包龍圖——首烏 司機——車前子 昭君出塞——王不留行
天女散花——降香 長生不老——萬年青 綠林好漢——草寇 病入膏肓——沒藥 自衛(wèi)還擊——防己
他鄉(xiāng)遇故知——一見喜 一江春水向東流——通大海 春眠不覺曉——安息香 春常在——四季青
一年十二月——四季青 斷肢再植——骨碎補 東坡先生渾不知——狼毒 有言在先——白前
老實忠厚——厚樸 黑色丸子——烏藥 演講技巧——白術 機構繁多——百部 戶——蘆根
雪——夏天無 葬花——安息香 武松殺嫂——穿心蓮 土皇帝——地龍 世上只有媽媽好——光知母
舉頭望明月——懷熟地 天天向上——連翹 偷梁換柱——木賊 言語膚淺——陳皮 莫用小人——使君子
孩兒拜見父王——太子參
十一、用中藥名寫成的小說段落
《幽閨記》是一部南戲,為元人施惠所作。第25出《抱恙離鸞》,用中藥名著重描摹了一位庸醫(yī)為人看病出診前的情景。作者前后共運用了藥名近60種,文筆幽默,借代風趣,把一個庸醫(yī)騙子的嘴臉刻畫得十分形象逼真,整個劇情充滿了喜劇色彩。
最早出處:明代《攝生秘剖》
使用 歷史 :370年
主要成分:酸棗仁、柏子仁、當歸、天冬、麥冬、生地、人參、丹參、玄參、云苓、五味子、遠志肉、桔梗
整體藥性:涼
功能主治:滋陰養(yǎng)血,補心安神。
陰虛血少,神志不安導致的心悸失眠,虛煩神疲,夢遺健忘,手足心熱,口舌生瘡,舌紅少苔,脈細而數(shù)
典型征象:失眠,憂思難解
這種失眠的人如果早治的話,應該可以用人參歸脾丸控制住癥狀的加重,因為“歸脾丸”和“補心丹”的病因都是一個:長時間的憂愁、思慮。都是因為“用心良苦”,先是把脾氣耗虛了,后把心血給耗空了。最典型的是考試前緊張地復習或者遇上了煩心事,首先就是不想吃飯了。
和前面的朱砂安神丸不同的是,適合吃天王補心丹的人,除了失眠之外,一定會有些陰虛的癥狀,人也偏瘦,心里一陣陣發(fā)慌。但他們的熱象沒有適合吃朱砂安神丸的人那么明顯,如果心火很盛的話,吃朱砂安神丸更合適。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zatan/6514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